二戰中的「獨特」飛機,巧用啟動外形,一舉成為航空領域奠基者

2021-01-14 三分亮劍

一、飛機的氣動外型理論概念

自從飛機問世以來,對其性能的不斷改進就成為人類航空事業的一項重要革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軍事博弈,亦是技術博弈,各國對自己的戰機都有著超前的研製和奠基的技術。例如普遍採用的活塞式發動機到以Me-262為代表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引擎變革,或者從最初的雙翼轉向單翼等等,即便是同系列中不同型號的細微改革也都是航空技術日新月異積累經驗的發展,其中離不開氣動外型理論的支撐。

德國Me-262復刻機

氣動外形理論實踐於飛機、飛彈等設備也稱氣動布局,同外形構造和大部件的布局與飛機的動態特性及所受到的空氣動力密切相關,是飛機外部總體形態布局與位置的統稱。通俗來說,氣動布局是研究機體翼面、發動機、座艙、武器等具體如何設計製作與布置的理論。

二、氣動外型的常規布局

如蘇德戰爭爆發後,相較於之前服役的伊-16,要求一款更具有飛行速度和機動性的都有明顯提高的戰機。同其他設計師在發動機上下功夫不同,設計師雅克夫列夫從減輕飛機重量和降低飛行阻力的角度考慮,這便用到飛機的幾何外形,本著幾何尺寸最小、有效載荷最大的原開始研究新機型的氣動布局。

飛機的常規布局剖析圖

自萊特兄弟發明第一架飛機開始,常規布局的設計就佔領著整個機型領域,水平尾翼與垂直尾翼置於機翼後部,直至現今,這種常規布局也被世界上大部分飛機採用。至於翼型的形狀也是決定飛機飛行性能的決定因素之一,最初的平剖面空氣動力特性並不突出,很快人們就發現翼剖面呈鳥翼的彎弓形狀,這種單凸翼剖面奠定以後翼型剖面的發展基礎。

翼面積計算公式

凹凸型翼剖面的升力較好,但阻力卻不足而且機翼後部較薄又易彎曲,只能適用低速飛行的飛機。平凸形翼剖面雖在生產上較為方便,空氣動力特性也不錯,但因與前者存在相同的缺陷,目前只小範圍的用於一些低速飛機。不對稱雙凸形翼剖面升力與阻力都較好,構造方面也不錯,在當時廣泛的應用於活塞式飛機。還有對稱的雙凸形翼剖面,中線呈S形,特點是尾部微微翹起,使壓力中心不會前後移動。速度較快的飛機一般採用是最熟悉的層流翼剖面,號稱二戰中綜合性能最好的P-51便是採用這種層流翼剖面而被人津津樂道,它的特點是壓強分布的最低壓強點位於翼剖面靠後的部分,可減低阻力。

美國P-51野馬式戰機

超音速飛機的登場,使翼型剖面發展成菱形和雙弧形,因為這兩種的特點是前端很尖,相對厚度很小很薄,對超音速飛行的阻力非常小,也只適用於超音速飛機,低速下的飛機會因此使起落性能變壞。

後來有人發現如果在機翼前沿根部增加一片達後掠角(四分之一弦線與機身縱軸垂線的夾角,機翼與機身夾角的餘角)的圓弧形的機翼面積,可改善飛機大迎角狀態的升力。

三、擁有格鬥性的鴨式布局

在二戰時由蘇聯研製出一種跳脫常規布局的鴨式布局,是一種十分適合超音速空戰的氣動布局。將水平尾翼移到機頭兩側,前翼和機翼可同時產生升力,縮短起飛距離。其次由於迎角過大,繞過上翼面的氣流流線無法連貫,產生分離渦,機翼的升力產生失速,稱為「臨界迎角」。這種狀態在戰鬥中的優勢是可以使飛機的飛行高度迅速降低,擁有更好的格鬥性,以躲避或調整攻擊角度,所以現在很多國家的空軍中有相當規模的機種是鴨式布局。

中國殲10

四、三角翼的應用

同樣是二戰時的德國空氣動力學家亞歷山大·李比希研製無尾三角翼,從1921年至1945年間就研製84種非常規設計布局設計,在戰爭期間加入梅塞施密特公司設計Me-163火箭動力三角翼戰鬥機。該戰機在二戰中所有機型中無論是從內部動力結構還是外觀上都屬於較為獨特的,機頭的螺旋槳連接發電機,在飛行時隨著透過內部的氣流而發電,機身中段設置內外套管的大容量燃料罐。兩根套管中是Me-163的動力所在,一個裝著1550公斤的過氧化氫水溶液,另一個裝著468公斤的甲醇,兩種化學劑在大小兩個反應室內產生化學反應,生成向後噴射的水蒸氣,從而又有向前的反作用力。因為甲醇會產生劇毒氣體,所以飛行員全程都要佩戴防毒面具。

德國Me-163戰機

也是為搭配如此獨特的動力裝置,而採用三角翼布局,其優勢在於翼根弦長大,翼根受力相對就小,因此可以酌量採用較薄的機翼,減少高速的阻力。其次,三角翼在翼展接近時,機翼面積較大,翼載就相對較低,這種特性提升飛機的盤旋性能。三角翼是適合高速的機翼,但更適合截擊和高速突防。

五、適合隱身的飛翼布局

既然二戰時期蘇德都研製出獨樹一幟的飛機氣動布局,美國自然也不肯落後,現如今服役的B-2隱形轟炸機就是飛翼布局的代表之作。這種布局沒有水平尾翼與垂直尾翼,簡潔的機身使雷達反射波很弱,據說在雷達上的反映面積只有同類大小飛機的百分之一,這也很好的加強隱身能力。其還安裝一套副翼,該種副翼由上下兩片合成,當飛機需要轉向時,一側的副翼張開,增加阻力,飛機就得到偏轉的力,如果兩側同時張開同等角度,都會增加阻力產生減速板的作用。這種飛翼布局目前只適用於轟炸機,雖然空氣氣動效率高、升阻較大、隱身性能好,但機動性差、操縱效能低。

採用飛翼布局的美國B-20

五、退出舞臺的變後掠布局和氣動外型的重要性

變後掠布局較好的兼顧飛機分別在高速和低速狀態下對氣動外形的要求,但由於其結構複雜性、結構重量的激增,再加上其它一些更為簡單有效的協調飛機高低速之間矛盾的措施使用,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變後掠布局的飛機

綜上所述,是氣動外形應用於飛機的基本原理,只涉及到機翼的布置,其實只要一切外部客觀形狀都屬於飛機在設計時要考慮的氣動外型理論。要善於運用空氣動力學的原理改變速度,自身動力是一方面,但迎合自然規律也是不可違背的重中之重。

相關焦點

  • 二戰中的獨特飛機,巧妙運用氣動外型理論,對航空技術起到奠基
    一、飛機的氣動外型理論概念自從飛機問世以來,對其性能的不斷改進就成為人類航空事業的一項重要革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軍事博弈,亦是技術博弈,各國對自己的戰機都有著超前的研製和奠基的技術。例如普遍採用的活塞式發動機到以Me-262為代表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引擎變革,或者從最初的雙翼轉向單翼等等,即便是同系列中不同型號的細微改革也都是航空技術日新月異積累經驗的發展,其中離不開氣動外型理論的支撐。
  • 難以置信,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黑科技飛機,放現在也不落後
    它的外形和性能即使在今天也是納粹德國的世界末日武器設計之一。Go-229有三個原型,第一個是無動力滑翔機,僅用於氣動驗證和研究,並在德國戰敗後被燒毀。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經成功飛上藍天的有動力試驗機在第三次試飛時機毀人亡。Go-229目前只有一架存留在世界上。這是1945年4月14日美國繳獲的"霍頓Ⅸ"計劃的V3試驗機。
  • 從飛機到衛星,從二戰到如今,日本航空航天上堅持用木製用品
    木製衛星木製衛星而他們之所以在衛星外殼用木做的原因,主要是出於環保的目的,用他們的說法:現在所有的衛星在返回大氣層的過程中,在劇烈摩擦後,產生的高溫高壓讓衛星最終焚毀,在此過程中會產生氧化鋁顆粒,這些顆粒會長久的漂浮在大氣層中,會對外太空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用木質的外殼在返回過程中,會全部焚毀完,不產生多餘的物質,很環保。
  • 二戰時,英國空軍的「暴風」和「颱風」戰機,分別都是什麼飛機?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英國空軍裝備很多型號的戰機,其中不少性能出色,在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暴風」和「颱風」很容易混淆,這兩者分別都是什麼飛機?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上)
    實際上,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航空技術的「大爆發」主要是受益於歐美強國技術轉移的結果,而一旦這樣的「外援」不復存在,那麼其脆弱工業基礎就會完全暴露出來。日本戰時航空工業的窘境,實際上不過是弱小國力揠苗助長、妄圖用軍事冒險以小博大的必然。而在這樣的基礎上搞噴氣動力飛機,結果也可想而知了。日本在二戰中無一型噴氣機計劃投入實戰或者具備實戰能力,僅僅是造出樣機甚至只是停留在紙面上。
  • 二戰時的義大利空軍:擁有世界一流的飛機,曾計劃轟炸美國本土
    其實,二戰中的義大利並沒有網上傳言的那麼不堪,特別是義大利的空軍,在二戰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給義大利掙足了面子。作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著名的航空大國,義大利的航空工業非常發達,尤其是航空科技,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義大利擁有世界一流的航空工業和飛機製造商,能生產偵察機、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水上飛機等各種飛機。
  • 【深度】慣性技術在航空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在現代戰爭中,慣性系統無論是保障作戰飛機進行精確導航和定位,還是支撐精確制導武器實施防區外精確打擊,都發揮了保障作用、支撐作用和全局性作用,慣性裝置已成為現代高技術武器中不可替代的一種裝備;對於民用飛機,以慣性器件為中心的導航系統是機上不可或缺的裝置,是支持飛機安全飛行、引導和進近,順利實施飛行任務的重要保證。
  • 總師犧牲依然艱難出世,運7一舉結束我國民航依靠進口飛機的歷史
    當年12月25日,飛機在試飛員的駕駛下進行了首次試飛。從設計到首飛,運7隻用了不到40個月的時間,充分顯示了我國航空工業的能力。1933年他考入了清華大學航空機械工程系,1939年畢業以後在成都進行航空設計工作。1944年,徐舜壽去美國麥克唐納公司進修,並參與該公司兩款戰鬥機型號設計工作。1946年,徐進入美國華盛頓大學進修,同年回國。1949年,舊政權面臨失敗,這位具有強烈愛國熱血的設計師在我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從上海轉移到北平,之後他就加入到新中國的航空工業建設的隊伍。1964年,他在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擔任總師。
  • 東方航空成為C919飛機全球首家用戶
    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商飛公司與東方航空籤署合作框架協議,東方航空成為C919大型客機的全球首家用戶。 金壯龍表示,非常感謝東方航空對C919大型客機項目的持續關注和大力支持。中國商飛公司將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客戶滿意為宗旨,努力為客戶提供一流的民機產品和服務,不辜負客戶的信任。在C919大型客機的研製過程中,繼續嚴格遵循國際一流適航標準,爭取早日為客戶提供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飛機。
  • 世界上最大的木頭飛機,二戰美國H-4大力神,一次運送七百名士兵
    飛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在交通運輸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飛機技術成熟後運輸機就成為一顆常青樹,人們希望將運輸機越造越大,運輸能力越提越高。在二戰期間美國曾設計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木頭飛機H-4「雲杉鵝」,雖然沒有最終定型,但也書寫了飛機史上精彩的一頁。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三部分:攻擊機與轟炸機
    勝利者在試飛期間曾在淺俯衝中達到了1.1倍音速,成為當時最大的超音速飛機。勝利者於1957年起裝備英國空軍,最多的時候有六個中隊同時服役。但是該機同樣遭遇了低空飛行機翼疲勞的問題,於68年退役封存。當時隨著潛射飛彈的入役,已不需要保持大量轟炸機,英國空軍對耗資巨大的改裝方案猶豫不決。
  • 世界上最獨特的5架飛機,不可思議居然存在
    時至今日,飛機已經成為地球上最快速的交通工具,只需要不到24小時,它就能把我們帶到地球的任意角落三、遊絲信天翁號,這是一架純人力的飛機,沒有任何引擎,由美國航空工程師製造,1979年四、魯坦飛旋鏢,由伯特·魯坦設計和建造,該設計旨在成為一種多引擎飛機,在單引擎發生故障的情況下
  • 飛行的槍炮,從MG15到MK108,淺談二戰德國空軍中小口徑航空槍炮
    ,因為篇幅的限制,本文不可能一次性將其全部介紹完整,因此本文先選取二戰時德國空軍航空機炮中,30毫米及以下口徑的中小口徑航空槍炮進行介紹。 從7.92毫米到15毫米——5種主要的德國航空機槍 第一個上場的是MG15航空機槍,該槍是德國一戰軍工企業復興的產物之一,屬於由MG30機槍衍生而來的產物,因此該槍的外形和大家所熟知的MG34通用機槍十分相似,加上二戰中後期部分MG15航空機槍從飛機上拆下來並安裝上兩腳架作為步兵機槍使用,因此常常被人混淆
  • 第三帝國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槳戰機,外形奇特的Do 335
    日漫中一句中二的"德意志科技天下無敵"讓人們對德國的科技發展留下深深烙印。而在現實中,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黑科技屬實不少,部分產品甚至交付部隊使用。接下來要說的德國道尼爾公司出品Do 335"箭"式戰鬥機,不僅外形奇特,而且一度作為飛行速度最快的螺旋槳戰機,首次配備了彈射座椅!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一部分:空軍戰鬥機
    二戰結束的時候,英國人在航空設計和製造方面絕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即使在噴氣時代早期,英式設計靠著積累和慣性仍然能吊在第一梯隊。但其後英國的航空工業就走上了衰退之路,到如今純英式血統的作戰飛機已經很罕見了,以後還能不能看到也是未知之數。
  • 飛機發動機怎麼啟動?還是萬能的壓縮空氣!
    其作用是在地面為飛機提供電源和氣源,用於起動主發動機以及向飛機提供壓縮空氣,在空中提供備用電源和氣源。一般而言,APU主要在地面使用,在飛機起飛以後即停止工作。但當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遇到發動機故障時, APU可重新啟動,向飛機提供氣源或電源,為發動機重啟提供動力。
  • 紅星鐵翼,二戰中的蘇聯戰鬥機
    拉格-3採用獨特的鋼木結構,具有堅固和阻燃的優點,但重量較大。由於工廠粗製濫造,性能急劇降低,操縱性相當糟糕。且失去了原型機材料阻燃的特點,在前線惡劣環境中,劣質木結構吸水變形往往造成整機報廢。該機可能是蘇德戰爭初期三種新型戰鬥機中最為前線飛行員詬病的一種。拉沃契金拉-5。由於拉格-3惡評如潮,其資源和生產線被轉給雅克機使用,拉沃契金的合作者或死或走,一度陷入困境。
  • 德國這款噴氣式飛機,一噸煤能飛1000英裡,網友:黑科技
    導語:德國這款噴氣式飛機,一噸煤能飛1000英裡,網友:黑科技在二戰中,德國的武器裝備是非常先機,要領先於別的國家許多。德國為了保持自己的空中優勢,也研發了一些更為先進的「試驗飛機」,這塊先進的飛機不僅僅是燒煤,而且還是噴氣式的戰鬥機!
  • 航空傳奇:GE航空百年華誕
    該公司一百年來取得了輝煌業績,如今的GE航空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商用、軍用、公務和通用飛機的噴氣發動機、部件、航空數位化、航空電子、航空電源及機械系統供應商,使得他們成為當今全球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王者」,也成為全行業學習和追趕的「標杆」。
  • 英國萊斯勞斯:造汽車世界一流,造航空發動機更厲害
    1914年,勞斯萊斯開始涉足航空領域,主攻航空發動機生產。到20年代末,勞斯萊斯的航空發動機已經成為勞斯萊斯的主營業務。作為英國航空發動機的代表,勞斯萊斯發動機是世界最頂級的。勞斯萊斯公司是英國乃至世界最著名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畢竟當時的英國仍是世界的霸主,是世界科技和工業的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一半的飛機發動機是由羅羅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