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西半球最窮國:木划艇、摩託車、蹦蹦車過海地

2020-12-02 澎湃新聞
把地圖、文章和旅行指南讀到令人疲倦,我們倆最終還是不情願地得出了結論:無路可走。

從聖馬丁島的首府馬裡戈特市(Marigot),到海地與多米尼加邊境線上的安塞·阿皮特萊市(Anse-à-Pitre),直線距離不過39英裡,以美國州際公路上行駛的標準,不到40分鐘即可驅車抵達。所以我們怎麼可能想到,這段前往海地東南省最後一座公路可達的城鎮的旅途,竟然是一段危險而漫長的海路?何況,這段七小時的海上航行,必須得在夜深時分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地方登船,乘坐嚴重超載的小木划艇才能完成。一路上沒有任何遮蔽物,當然也沒有廁所或者任何救生設備,連人帶船沉入鯊魚出沒的水域這種事,絕非罕見……

本地人在港口邊的牌桌圍坐,從他們臉上的曬衣夾數量便可知道今天的運氣怎麼樣。本文圖均為 埃利奧特·羅斯/Elliot Ross 圖

我們還是不得不來到了這裡,一間搖搖欲墜的、煤渣磚蓋的迪斯科舞廳,坐落在馬裡戈特的卵石海岸上。我們從日落起就等待著。天際電光閃亮,不祥的預感隨之升起。終於,船長在一片黑暗中來到我們眼前,用熱誠而安穩的話語歡迎我們,但令人心跳加速的是,他手中還有一瓶朗姆酒。他拍拍我們倆的後背,然後回到那個從後備箱裡掏出飲料賣的女人身邊。我們吃下口碑極好的暈船藥「達姆明」和「易蒙停」,心想:世界上原來有許多人,即使短途出行也不得不面對危險和強烈的不適,而我們平常卻只需要克服一點輕微的不便罷了。

儘管安全性令人擔憂,馬裡戈特發出的小船卻是許多人的生命線——海地東南一帶海岸多山,完全沒有鋪設公路,沿海孤零零的鄉村之間依靠海路聯繫。在一個幾乎沒有旅遊業、基礎設施也嚴重毀壞的國家中,我們很快發現,這裡的資源並不是供人使用的,而是還等著開發、建設呢。

你可能猜到了,我們既然已經備好了「易蒙停」,顯然不是從今天才開始暈車暈船的。我們從多米尼加的首都聖多明各出發,乘著一輛配備空調的大巴抵達海地第二大城市王子港,這趟車沿著一條長滿矮小灌木的高速公路行駛,途經昏昏欲睡的炎熱城鎮,橫穿西部的艾利斯皮亞省,在正常情況下,開上5個小時至9個小時不等。抵達邊境時,我們發現艾利斯皮亞省幾乎符合人們對邊陲城市的每一個既有印象:塵土飛揚的小鎮,午後的酷熱中,牲口群和十幾歲的孩子是僅有的活物。我們在一家孤零零的雜貨店駐足覓食,這裡只賣Prestige啤酒和香蕉片,老闆殷勤地為啤酒罐子撣撣灰再遞給我們。我們過境前往海地,渴望離開多米尼加共和國展示給我們的一切,海關官員幾乎沒添什麼麻煩。

昏昏欲睡的王子港。

陸上邊陲總是地勢平緩。隨著地形、建築和作物的微妙遷變,另一片風景逐漸在眼前展開,但有時這樣的變化也發生得極為突然——仿佛一眨眼間,一個世界結束了,另一個世界開啟了。而多米尼加共和國與海地之間的國界既是結束也是開始。一方面,變化頗為不易察覺,國界兩側幾英裡內的土地上,兩國的村落和芭蕉園看起來實在差不多,躺在門廊上、塑料長椅上的人們,以及他們身上那種消磨時間的氣質也無甚區別。而另一方面,國界又隔開了截然不同的現實生活,標誌著我們從中美洲最大的經濟體來到了整個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

2015年7月,多米尼加官員開始驅逐海地移民和有海地血統的多米尼加人,大約20萬出生在多米尼加的海地裔失去了公民身份,發現自己成了沒有國家的人——他們從未在海地生活過、也不會講海地語,同時又無法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繼續呆下去。上千名移民工人將家人送回海地、躲避審查,於是一股主要由婦女和兒童組成的人潮湧入邊境,海地不勝負荷,不得不建立了臨時難民營。

東部的山脈阻擋了海上季風,使得海地境內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氣候:熱帶氣候和半乾旱氣候。我們途徑茂盛的熱帶雨林,隨後植被變為巖石斷層帶和被侵蝕的山坡,鄉村生活不急不緩的節奏也轉為城市工業區。街上車輛逐漸密集起來,我們的大巴駛入城中,擠進一片擁堵。汽車鳴笛聲起伏,女人們卻在其間輕巧地穿行,東西頂在頭上;孩子們放學了,湧向家中;牲口群在路邊徘徊,而小販們則見縫插針,隨處兜售甘蔗、汽車部件、內衣、電路板、電話、衣服、活禽和藥劑,還支起了理髮攤子。無事可做的人站在自家門口,靜靜看著。

王子港城中,沿街叫賣的小販。

酒店入口並無標誌,好在我們終於找到了。奧洛夫森酒店樹蔭遮蔽,仿佛形成了自己的氣候圈,它是「哥德式薑餅屋」風格的精緻典範,這種法式殖民地建築於19世紀在海地興起。酒店曾是顯貴、作家和好萊塢明星們消磨時光的去處,如今卻散發著一種失落的氣氛,如同一件過時了的美麗裙裝。1965年,海地建設了新機場,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也逐步改善;於是這個國家熱鬧起來,成為70年代到80年代早期的熱門旅遊區。然而,隨著愛滋病的蔓延和政治、經濟的動蕩,旅遊業又陷入衰退。王子港那充滿原始生機的海灘曾深受傑奎琳·奧納西斯的喜愛,如今已不復存在。這個國家的生態健康被腐蝕了,旅遊業也一樣:2013年,全國只剩20家酒店還在運營。

從奧洛夫森酒店走到市場區也不過是幾英裡遠,在別的城市只要漫步過去就好,然而在王子港那令人精疲力盡的酷熱、在那時刻發生的交通事故中,和坑坑窪窪的馬路上,走這樣一段路堪稱艱苦的跋涉。地震五年之後,城市大部分建築仍搖搖欲墜,重建完畢的少之又少。一半以上的人口處於技術性失業之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居民從事點對點的勞動服務或交易為生,形成一種非正式的經濟體,臨時商業和小型工業因此擠佔了街道。連公共運輸系統也是非官方的:皮卡車改裝成了小型巴士,噴漆鮮亮的「蹦蹦車」沿著指定路線行駛,由司機播報終點站。乘客需要跑著追上這樣的交通工具,然後奮力擠上掛車。

由於交通管控全面缺失,摩託車、蹦蹦車和載貨卡車紛紛搶道,指望別人反射弧比自己長。行人們往往膽大包天,保險槓和車輪離腳趾頭只有幾釐米也毫不畏懼。我們很快學會了海地第一課:隨時注意身邊的一切。第二課則是一位長期居民告訴我們的:最好別走路。

夜幕初降,在街頭飲水的小馬。

儘管有些重建工作早早完成,比如標誌性的鋼鐵集市(Marche de Fer),但集市周邊的居民區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視。國家宮的穹頂依然坍塌,聖母升天教堂則成廢墟:曾是國民驕傲的標誌性建築物,如今卻成為國家經濟衰退的象徵。教堂會眾只能在防水布棚子下面集會。不遠處,泥瓦匠們仍在用鏟子、水泥和小塊的混凝土混合物手工製造煤渣磚。這種易碎的稀釋混凝土方曾是房屋在地震中大量坍塌的罪魁禍首,但因為沒有更好的建築材料,它們至今仍廣為使用。

我們離開王子港,乘坐超載的蹦蹦車,穿過塞勒山區(Massif de la Selle)前往雅克梅勒(Jacmel),一座寧靜的南部海濱城市。雅克梅勒港坐落在一片寬闊的海灣上,當年從咖啡和糖貿易中獲取暴利的法國商人們讓這座城市興旺起來。法國人建起的住宅倒是歷經地震而完好無損,那些精美的立面和精鑄的鐵藝裝飾都是從法國運來的,讓人憶起這座城市精彩的建築史,從1504年西班牙人初建開始。酒吧和教堂裡人聲鼎沸,街上迴蕩著人們的狂歡聲。我們在一家小小的海鮮館子駐足,喝著海地啤酒,看著夜生活在眼前拉開序幕。

就在這時候出「狀況」了。整整一天以來,我的腸胃都在莫名地輕輕抽搐,而輕微的不適終於累積成了嚴重的症狀。我們本打算在雅克梅勒歡度夜晚、第二天造訪城外的藍港(Bassin-Bleu),那裡有一片奇美的藍色瀑布,然而事與願違,我們不得不在酒店裡瞪著天花板和浴室地磚度過接下來的18個小時。想來是午餐吃壞了的結果:我們對酒店乏味又昂貴的飯菜無比厭倦,中午在外面吃了些海地混墨西哥風味的食物。

在馬裡戈特海灘,等待載客的木划艇到來。

從馬裡戈特到安塞·阿皮特萊市的船晚間就要出發了。我們別無選擇,要麼強行縮短恢復健康的時間,要麼就得再等上一星期。儘管身心脆弱,卻也做好了離開的準備,我們在下午過半時一鼓作氣離開了酒店。從雅克梅勒到馬裡戈特的蹦蹦車本來只要走幾小時,但據說路上有遊行隊伍,高速公路被路障封鎖了,不得不下車改乘摩託車,最終又只能走路前行。我們身上掛著行李,坐在摩託車後輪上,緊緊抓住開車的人,心裡儘量想著急速前行的快感,而不是海地的摩託車遊客死傷數據……海岸風光優美,我們超過了一支送葬的隊伍,讓我想起正是這裡近來爆發了霍亂。五年前,由於濾水器遭到病菌汙染,霍亂重回海地。據說那些濾水器是聯合國提供的,但不管怎樣,已經有近一萬名居民因此喪生。

我們停在海灘旁,六條色彩鮮豔的木頭小艇在海浪間搖擺。幾個肌肉強健的男人把大量設備、行李甚至乘客都扛在肩頭,穿過海浪,運到船上;等我們終於被叫到海灘上時,也被扛在了肩上。終於,我的搬運工在船邊彎下身子,臉龐幾乎全都浸沒在海裡,然而我沒有力氣直起身來邁上船去,只好讓背包滾過尾舷,自己也照樣滾上了船。真是夠尷尬的,而且我渾身都溼透了,但也不得不說,整個上船過程好像也還算流暢。

本以為上船是最難的,但如今我們卻遇上了更大的難題:我們該坐在哪兒?靠著頭燈的昏暗光線,我看出這條船不過是個全無遮擋的大船殼,麻袋和貨櫃堆得滿滿當當,而人們就坐在這些貨物上面。等我們剛剛給自己找了個窩,大副就發布了新指令,全體乘客都不得不勉強挪挪地方,好讓船裝上更多的貨物。終於,我們的船長朋友上船了。他熱情地招呼了我們,叫我們「好朋友」,並且幫我們在船尾搞到了容身之處——一些可以當作板凳使用的玻璃絲麻袋。不過,隨著船隻行進,我們逐漸發現,船頭總會隨著海浪瘋狂顛簸,而船尾卻裝滿了壓艙物、好讓那個40馬力的小引擎呆在水下,相比之下倒是穩當得很,我們不由得對船長深懷感激。

船長坐在小木凳上,船員們把褲子穿上了,他們很多人之前都渾身赤裸,免得搞溼自己的衣服。騷動止息,船在沉默中啟航。天氣預報說有暴風雨,但海面上倒還平靜。船上沒有燈光,只有月亮和獵戶座流星雨照亮了我們。我們緊緊抱著船柱,任由海浪的輕柔搖擺和暈船藥的催眠作用搖著我們入睡。長夜航行中,我們時常醒來,因為溫暖的海浪撲過船舷上緣、打在我們身上,或者是船長忽然開始大聲訓話、唱歌。

隨處可見的海產攤。

金星出現在天際線上閃耀,像個溫柔的鄰人,仿佛感受到了我們的疲憊,來安慰我們道:「不遠了,朋友們。」夜空融化了,變成黎明前的灰色,前方的海岸逐漸清晰起來。一掛粗糙的鐵絲網立在水中,這是邊界了,一帶海濱是多米尼加共和國的領地,而小屋和翻過來的小船則是海地這邊的財產。船員們行動起來。衣服又脫掉了,壓艙物——裝滿了卵石的麻袋被扔回海裡。同樣的流程重演,不過這次是下船上岸。我們最先下了船,滑到水手的肩膀上,他們扛著我們回到岸邊。

要怎麼去過境處?「往前走幾條街,再往右走幾條街」——我們就得到了這點簡單的指示。我們找到了一座發黑的船運貨櫃,裡面有些燒糊了的文件和辦公室家具。門口遇到了一個帶孩子的年輕女人,她告訴我們這裡的確是移民局,只是幾天前遭遇了火災。8點是移民局的上班時間,一位官員拖著辦公椅走過來,坐在樹下,掏出筆記本和橡皮擦。幾個人立刻排成隊,我們也加入其中。在這片樹蔭之下,我們的證件得到了處理,走上一條步行橋離開了海地。

無論如何,我們終於成功抵達了多米尼加。上百名海地人每周都走過這條路過境,我們的戲劇性旅程,不過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罷了。

本地人習慣用頭頂馱貨,輕巧的穿行在暴土揚長的街市裡。

本文作者桂尼維爾·艾利森(Genevieve Allison)是紐西蘭作家、藝術家,目前定居紐約。她的文章多見於Suitcase、Le Roy、The Collective Quarterly雜誌,以及Aperture和Artforum網站。個人網站:genevieve-allison.com。

本文圖片作者埃利奧特·羅斯(Elliot Ross)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少年時代的成長經歷引發了他對地理隔離地區的興趣,現在他致力於通過旅行探索地理上的孤絕對人際關係、文化和經濟方面的影響。埃利奧特·羅斯的作品廣獲刊載,多見於《國家地理雜誌》《衛報》、《大西洋月刊》雜誌。個人網站:www.elliotrossstudio.com

澎湃新聞 | 私家地理欄目與英國獨立探險旅行雜誌Sidetracked合作,介紹一系列紮根個人經歷的新時代探險故事,探討個體與自然的新關係。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刺激戰場》礦場路邊有一個秘密「洞穴」,開蹦蹦車才能進去!
    想要進到這個「洞穴」裡面並解鎖特異功能,你需要找到一輛蹦蹦車,如上圖所示我開著蹦蹦車來到了陡坡的上面,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到這個「洞穴」了,可以看到這個地方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小的裂縫,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給洞穴加引號的原因,你說它是洞穴吧,有點太小了,你說它是裂縫吧,又有點太大了。
  • 《和平精英》蹦蹦車沒有後視鏡但是有透視鏡,觸發條件公布!
    ,目前來看,這位玩家是我見過運氣最差的了,我是幫不到這位玩家了,希望讀者大神們能幫他找一個運氣更差的人。蹦蹦車沒有後視鏡但是有透視鏡,觸發條件公布蹦蹦車都有什麼功能呢?看到這個問題,小夥伴們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載人功能」。這個回答很標準,但是不全面。
  • 擔心"友邦國""斷交",臺當局詆毀大陸海地維和
    中國大陸的一支維和警察隊伍,日前順利通過聯合國的考核評估,本月將開赴海地執行維和任務。他們接受了為期3個月的嚴格培訓,完成了國際形勢及海地概況、涉外教育、防暴技能、防暴組織指揮、防暴隊管理與後勤保障、維和業務、維和語言和愛國主義教育等8個專題的學習任務。
  • [分享]海地公路設計資料下載
    京深高速公路剛修了幾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補補,是我們的設備 不夠先進嗎?不是。據我所知,我們的許多建築施工單位用的都是一流的進口設備,我們的差距其實就在我們的思想裡。坐過上海地鐵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鐵二號線的故事。
  • 七夕 · 西半球
  • 關於海地毀滅性地震的問題與答案
    襲擊海地的大地震是這個島國在兩百多年歷史中所遭受的最強的也是最具毀滅性的地震。是什麼引起了此次地震,又是什麼原因使得這次地震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害,下面是回答上述問題的答案以及其他一些關於海地地震的其他信息。
  • 世界銀行公布世界最富有和最貧窮國家排名
    報告還根據這個新標準對世界各國財富情況進行"排隊",特別標出十大最富有國家和十大最貧窮困家。瑞士在富有國家中以人均財富64.8241萬美元傲居榜首,第2、第3位也同樣被丹麥(57.5138萬美元)、瑞典(51.3424萬美元)這兩個北歐國家包辦。美國(51.2612萬美元)和德國(49.6447萬美元)分別排在第4和第5位。
  • 052D以戰備狀態進入西半球引人注目,美國人:我們拿什麼艦來攔
    近日,有關中國海軍052D海軍艦艇編隊,以戰備訓練狀態順利通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再次進入西半球國際水域的新聞,引起了西方媒體及中國軍迷的極大熱議。就在近期,以呼和浩特艦打頭陣領銜的我海軍052D艦艇編隊,正式開始遠洋巡航的徵程,他們以戰備狀態引人注目的穿越了國際日期變更線。一直以來,以美軍為首的西方發達軍事國家自以為得計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以將各類軍艦開到別人家門口肆意妄為的挑釁一番。
  • 歐巴馬就海地發生強烈地震發表講話中英文對照
    ,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手,表示將向海地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昨天,海地發生了強烈地震。在此我想對海地人民表達最深的問候,美國人民將堅定地向海地提供援助。我們剛剛開始了解到地震所造成破壞的嚴重程度,我們從新聞報導和圖片上看到了倒塌的醫院,變成廢墟的房屋,人們在街上抬著受傷的鄰居,場面十分令人心痛。海地和海地人民已歷盡苦難和傷痛,但這場災難尤為無情、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 海地稱不再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
    據了解,臺灣另一「邦交國」海地也確定不會發言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為此,海地總統浦雷華已當面向馬英九致歉。據臺媒報導,惟臺灣「外交」系統評估,臺灣爭取加入聯合國從未進入實質投票,兩「邦交國」態度不代表「邦誼」生變,目前「邦交」穩定。
  • 海地地震引發末日情結 專家稱世界末日尚早
    海地地震引發末日情結地質專家:「2012」離咱還早  本報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曹南燕)海地地震會不會引發海嘯?這是不是一個「訊號」?2012提前上演?地震能量相當50萬噸炸藥當量的海地地震,引來「末日情結」。  「生物滅絕?還早著呢?」
  • 荷蘭探險家計劃挑戰騎摩託車至北極點
    但盧卡森則鍾情於公升級仿賽車型,本為賽道而生的超級跑車,卻和盧卡森一起穿越河流與沙漠,完成了眾多探險車也不蹭抵達的越野路段。現在盧卡森計劃明年與他的山葉YZF-R1,一同開始北極摩旅徵程。下載愛卡汽車App獲取更多汽車、摩託車資訊95-98年間盧卡森駕駛著本田CBR1000RR Fireblade火刃行駛了16萬公裡。盧卡森坦言,穿著連體皮衣穿越撒哈拉沙漠時,他最長一次曾經兩周沒有洗澡。
  • 西半球負債率最高的國家,外債佔GDP總值的130%,40%人口吃不飽飯
    就西半球國家而言,負債率最高的國家非牙買加莫屬。那麼,牙買加的外債規模到底有多嚴重?它現在的生存狀況如何? 牙買加,位於加勒比海西北部,東部隔牙買加海峽與海地相望,北距古巴約145公裡,由主島-牙買加島和周邊的莫特蘭群島、佩德羅群島組成,國土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290萬,首都是金斯頓。
  • 海地神秘恐怖的伏都教,可以通靈操控身體,當地人精神的最好寄託
    伏都教興起於貝寧,經過黑奴貿易後從非洲帶往美洲,並衍生出了海地伏都、多米尼加伏都、古巴伏都、美國路易斯安那伏都等多個分支,但其中最有神秘色彩和特點的就是海地伏都。海地伏都被認為是傳統伏都教加上天主教的一些繁雜的宗教儀式所組成,根據調查,七成以上的海地人都信奉這種神奇的宗教。
  • 海地地震災區搜救工作已完成60%(圖)
    新華社/路透海地強震後緊急趕赴災區的近30支國際救援隊不分晝夜在首都太子港廢墟中搜救倖存者。儘管災後救援「黃金72小時」已過去,受困者生還希望渺茫,但救援人員仍未放棄營救努力,期待見證更多生命奇蹟。 巴西媒體17日說,國際救援隊已完成了60%海地地震災區的搜救工作,共有70人被安全地從廢墟下救出。
  •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預警信息快于震波(圖)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跑得比震波快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跑得比震波快10-20秒  ●距離震源50公裡內的地區,震前10秒收到預警信息  ●距離震源90-100公裡內的地區,震前20多秒收到預警信息  在距離震源50公裡內的地區,能在震前10
  • 臺「友邦」海地向大陸採購防疫物資?臺「斷交部」回應了
    臺當局日前捐贈15萬片口罩等防疫物資給「友邦」海地,卻傳出海地斥資向大陸採購醫療用品已於4月10日交貨。對此,臺「斷交部」稱,該採購計劃已因交期及物資品質疑慮而暫緩執行,近期國際間頻聞中國大陸產制抗疫物資品質參差不齊,海地若因而中止採購,也不感意外。
  • 西半球美國有特斯拉,東半球中國有_______?
    三、送分題(共計1題,本題90分)在遙遠的西半球,提到最有名氣的電動車當屬北美特斯拉!(本題90分)(↑正確答案點擊上方空白處↑)小編誤導提示:這個太簡單了,無論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的地球人都知道西半球有北美特斯拉東半球有吉利GE11
  • 總統在位38年,本是發達國家,為何最後會成為世界第一窮國?
    所以人都是會犯錯的,所以就算是古代那個時候最厲害的皇帝,大臣都是會犯錯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國家管理上面,都不希望一個領導人管理國家太長時間的原因了。所以才會有沒過幾年選出一個新的主席來。在現在的社會上面看來,這個道理是很明確的,很多國家就是毀在一個總統管理國家的時間太長上面的。
  • 臺媒:臺赴海地搜救隊受到大陸維和人員保護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秋恆報導,海地發生大地震後,臺當局派遣了搜救隊前往救災。第一批是由六人組成的軍醫小組,17日抵達太子港。據報導,對臺搜救隊進行保護的國際維和部隊中,就有大陸軍人。    臺灣《聯合報》20日報導,臺灣搜救隊由少校醫官張耀文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