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了應對面前緊張的臺海局勢,有臺當局「中科院」自製研發生產的IDF戰機「萬劍彈」。近日在臺海空域完成試飛以及測評。臺灣「中科院」宣稱,現如今臺灣軍隊的作戰能力已經遠超於大陸,而且揚言為了進一步加強臺灣的空軍作戰能力,他們將繼續研究400以上射程的可以稱作是「萬劍彈」的武器,並且說,憑藉這個能夠一次性「遏制」住大陸針對臺灣的所進行的一切活動。
臺「中科院」研發「萬劍彈」並試射
據臺灣媒體報導,11月12日下午,臺灣空軍第一聯隊駕駛IDF戰機,其機翼下放則各掛載一枚「萬劍彈」,搭配臺當局「中科院」自主研發的雲臺以及攝影設備,在戰機陪護下,由「志航基地」出發,飛往臺灣的東南方位空域進行實彈射擊的任務。在30分鐘後任務結束,執行任務的兩架飛機順利返航,但機翼下方「萬劍彈」卻消失不見,意味著任務完成。
據臺灣媒體報導,之前的「萬劍彈」試射任務均是由第三聯隊負責,事後結束戰術評測等。交由第一聯隊完成,這表示,兩個聯隊都完成了任何和評測,都具備了掛在「萬劍彈」的作戰能力。
綠媒更是叫囂,近年來在「漢光演習」中,臺軍所使用的軍事裝備、展現出來的作戰能力,以及臺軍對戰場的精準掌控,都足以表明:臺軍已具備了對「大陸基地、機場以及重要沿海地區做摧毀打擊」的能力。
對此,有專家指出,臺軍在吹牛這本事上可謂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把這樣一件武器吹得神乎其神,讚美其效果達到了「萬劍齊發、無堅不摧」之功效,殊不知這東西就是個人家早已玩不要的子母彈頭的普通飛彈而已。
雖然子母彈的殺傷力確實強悍,尤其是對地面人員等有生力量的殺傷效果更明顯。不過它需要低空飛行,航程僅有200公裡左右,和普通的反艦飛彈差不了多少。而低彈道飛行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無法利用自身的雷達導引頭進行制導,在戰時很容易受到敵方的幹擾,再加上其笨拙的外形和低空亞音速的突防能力,在戰時基本上是毫無作為的。
而軍事專家宋忠平則表示,任何武器裝備都需要一個載體,「萬劍彈」的載體是「經國號」戰機。假如真爆發戰爭,隨著解放軍縱深打擊能力越來越強,制空權完全被我們掌握,臺軍的飛機根本無法從機場起飛,解放軍有足夠的能力將攜載「萬劍彈」的戰機在機場上空擊毀。
就相關問題,國臺辦發言人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挫敗任何形式『臺獨』分裂勢力的能力始終都在,意志堅定不移。「在此,我要正告那些『臺獨』分裂分子,搞對抗沒有出路,以武謀『獨』更是死路一條。不要試圖螳臂當車,否則只能是自取滅亡。」
文丨鄧鄧 審丨臨既
免責聲明:本文由我有硬核說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