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大師丘成桐,目前算是華人數學界的領袖人物,最近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對國內的教育也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值得每一個教育者深思。
第一:國內大學教育水平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高,美國的大學教育比中國好很多,研究生教育比中國好的更多。
丘教授說,近些年,他所在的哈佛大學有很多國內學生,他和國內學生接觸得也比較多,但通過接觸,發現了很多問題。
能到哈佛大學去的都是中國最好的學生,基本都來自北大和清華這樣的名校。但是從學習成績上看,很難看出這些國內來的學生成績比其他國籍的學生成績好很多。
丘教授曾招收了兩個來自北大的一流學生,但是這兩個孩子來到哈佛以後,一個學生竟然連續三次都沒有通過考試,最後不得不選擇退學。
很多人以為中國的大學教育水平很高,事實上與美國的大學教育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研究生教育,差距實際還很大。
第二:每年收到很多國內學生的推薦信,最後發現很多都是假的,內地很多教授根本不負責任。
丘教授還講到,國內學生做學問的修養等基本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他說每年都會收到很多國內學生的推薦信,但最後發現,這些推薦信基本都是自己寫的,只不過請教授籤了個名而已,國內的很多教授也不負責任,不管什麼樣的學生,合不合格,都籤名,這種現象在國外是不可想像的,學生教授都沒了基本的誠信。
他說,十年前國內的學生是沒有問題,近些年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整體來看,學習成績比十年前明顯退步很多,就算是國內奧賽第一的學生,剛進來成績也不好,可見國內的基礎教育還是沒有跟上。
第三:國內大學很多名教授不帶本科生,學生學業怎麼可能進步。
丘成桐還批判了國內大學存在的一些現象。
他尖銳地指出:國內高校有一些怪現象,一些所謂的名教授不花時間參與本科教學。這些名教授花時間不是在學術上,而是到處撈金錢和榮譽,一年有半年是在國外走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學術交易和拉票上,算起來,三分之二是非學術活動,當然不願意做學問了。這樣的風氣實在是太可怕了
教授不參與本科生教學,孩子們的學業又怎麼可能進步呢?
在哈佛這樣的名校,教授數量比國內少很多,但教授們都會花很多功夫去培養本科生。比如數學系的本科生,一年級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劃分出不同水平,然後選擇最好的進行重點培養。哈佛大學的很多本科生的論文水平比北大教授的水平還要好很多。
名教授不參與本科生教學,可能是我國本科生水平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第四:一些大學一個導師帶30個研究生,怎麼保證教學質量的?
讓丘教授詫異的還有另一個怪現象:國內的一些教授竟然一個人帶30個研究生。帶這麼多人,怎麼可能保證教學質量?
他說,即使在哈佛這樣的名校,一個教授帶五六個學生已經是很多很多了。國內這種做法純粹是粗製濫造,不考慮學生的培養問題。
研究生的培養不同於本科,所以教授不可能帶那麼多學生還能把他們培養得很好,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注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對學生也是不負責任的。
第五:我們的就業環境只看學歷和證書,導致孩子們在大學期間就是不斷地在考試。
丘教授還說到,我們的就業環境也亟待改善,現在的用人單只看學歷和各種證書,這種現象導致大學生在校不專心學習,不深入研究,而是為各種考試而忙碌。有的工作後還在忙於各種考試,這樣,大學生涯就成了完全為了考試而考試,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工作。
但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呢?難道不是在專業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嗎?
我們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普遍興趣不濃,也不想著怎麼在專業領域有所突破,大家都在想以後找什麼工作能賺多少錢。這種學習的目的過於功利對學術研究是非常不利的。
丘教授一直在外國名校任教,對當今的大學教育比誰都清楚,更清楚如何才能培養出一流人才,我國的大學教育在他看來與國外還有不小的差距。
每個國家的教育都不可能沒有一點問題,但國內大學的問題確實不小,希望邱教授的話能引起我們的重視。要想培養自己的一流人才,我們所需要做的工作可能還有很多很多!
中國的大學,承載了所有中國人的期盼,希望在未來能夠發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