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在相聲墊話裡對「角兒」和「腕兒」進行過解釋,他認為腕兒是一時的火,比如于謙脫了褲子去北京城跑一圈,他就能火成腕兒。但如果要長久的火下去,不能只靠一時的話題和人氣,必須靠自己的實力成為「角兒」。
這套理論既正確也不正確,正確的是靠炒作確實只能一時紅火,等到流量褪去人們就會發現你沒穿褲衩,到時候丟臉的還是自己。
娛樂圈也好,其他領域也好,實力永遠是硬通貨幣,歷史上能記住的也就是你的能力和作品,而不是你某年某月某一天炒紅了什麼事件。
但其實這個「腕兒」來自於春典,本來是沒有文字的,就是讀waner。
江湖人「報(道)萬(蔓)兒」,就是讓你自報家門的意思,一般來說在江湖上吃得開混得整的,你的蔓兒就是硬通貨,能夠在同道中多吃一口多喝一碗。
所以江湖人講究人物字號,追求響蔓兒,就是這個道理,本質上就跟「角兒」是一個意思,都是指名氣很大的人。
在春典不再是行業秘密,被外界逐漸文字化以後,在不同的文字譯本下,也就有了不同的意思。
比如老合,也有說成是老和的,其實兩種說法都可以解釋,老合可以是同道中人相互合作,抱團取暖的意思。也可以是老和,同行之間和和氣氣之意。但現在相聲同行之間隔三差五的互撕,惹急了還得動手打架,那麼老和就成了老得維持和平,變成相聲段子了。
而大腕兒也是同理,其實不用去分成「角兒」跟「腕兒」兩個等級,就在「waner」這個讀音之下,也能對不同的藝術境界進行劃分。
最高級的就是「蔓兒」,當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你的名字成了同行公認的泰山北鬥,那麼你就是「大蔓兒」。這裡可以理解為枝蔓的意思,你的藝術可以讓「蔓」得住觀眾,並且可以在行業中開枝散葉,讓後輩也受益無窮,那就是真正的「大蔓兒」,讓人尊敬的「大師」,比如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就是相聲歷史上的「大蔓兒」。
而「大腕兒」指的是一種手段,靠著自己的商業炒作贏得一時的名氣,賺了塊錢之後就跑路,這樣的「大腕兒」哪怕風光無限,對於藝術對於本行業,也只有負面的作用,等到名氣不再的時候,人們對他也只有唾棄和厭惡罷了。
而最低級的就是「大萬兒」,千萬之萬,那就是除了錢什麼都不剩了,跟劫道的也沒兩樣。
現在的相聲行業,流量為王利益至上,對於藝術的追求已經被扔得一乾二淨,很多人都在爭當大萬兒,或者靠炒作和流量當大腕兒,很少有人想要攀登大蔓兒的境界,向大師們看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