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雲客廳|辣椒如何以一己之力,改變全球飲食?

2020-12-04 新京報

撰文|羅拉

直播回顧:辣,是一種社會屬性。

十六世紀以來,大航海時代的風帆把美洲的辣椒送到了全世界主要的文明地區,面對這種外來的、強烈辛辣刺激的調味品,各個文明發生了截然不同的反應,背後的緣由是什麼?

幾百年後,辣椒風潮正在風靡全球,辣椒醬已經成為世界銷量第一的調味品,在這個全球移民的時代,地球人已經吃辣上癮。辣椒帶來的疼痛感覺讓人慾罷不能,為什麼我們總會如此熱愛「自虐」?

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有層出不窮的「吃辣比賽」,也會比試哪裡培育出最辣的新品種。其實這是一種比試,也是一種競爭。我們人類無處安放的冒險精神和原始的決鬥衝動,是怎麼和吃辣聯繫到一起的?

新京報·文化雲客廳系列直播第十六期,我們聯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邀請到中山大學副研究員、《中國食辣史》作者曹雨,在新京報文化客廳B站直播間分享改變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

曹雨,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對飲食文化進行人類學和歷史學的研究,著有《中國食辣史》。

從下層專屬到風靡全球

辣椒如何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調味品

令很多人慾罷不能的辣椒,對於中國、日本、英國等溫帶國家來說,都是舶來品。

辣椒是熱帶、亞熱帶的作物,需要在比較溫暖的地方生長,而溫帶國家不滿足這個條件,所以首先食用辣椒的幾乎都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雖然現在很多國家利用溫室大棚的方法也種植辣椒,但是根據傳統,像辣椒、姜、八角、丁香等作物,都是熱帶國家種植得較多。

而世界上能夠產生帝國文明的國家,比如英國,東亞的中國、日本,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地理位置位於溫帶,如此便產生了一個與溫帶相適應的飲食文化評價體系。這些國家更多追求食物原來的味道,不強調香辛。在《魔鬼的晚餐》裡,一些歐洲醫學家認為過於強烈的味道不利於健康,中國也是如此,大多數國人認為強烈氣味的飲食對身體不好,會「上火」。

《魔鬼的晚餐:改變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英]斯圖爾特·沃爾頓著,艾慄斯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方寸,2020年4月。

曹雨提到,因為香辛料的稀缺性,食用香辛料慢慢固化成為了一個上層的偏好。歐洲人在大航海時代滿世界去找香辛料,而且有一段時間他們料理時把香辛料放得很多。 「我們回看15世紀歐洲的菜譜,會發現胡椒竟放得很多,而它並不是特別需要的食材。這只是貴族們要體現自己的財富地位。」

到後來,荷蘭開拓了東印度群島,葡萄牙到了亞洲國家,他們有途徑獲得大量的香辛料,這時歐洲對香辛料的接納程度反而減弱了。因為歐洲上層依舊不太能接受這種味道特別重的調料,還是更為崇尚原來自己國家的溫帶飲食文化,而且歐洲上層的階級變動相對較小,原屬於上流階層食用的辣椒,沒有能夠在更大的範圍傳播開。在階級變化比較劇烈的地方,如中國和美國,辣椒受歡迎程度要高得多。

曹雨談到,每個文明的飲食文化,社會不同階層的偏好都有區別。貧下階層的人更容易接受飲食習慣的改變,而上層的飲食文化相比較而言更願意維持原來的飲食習慣。此外,飲食文化還會受到當地文化符號體系的影響。如中國文明偏好紅色,本土也有用姜、韭菜、花椒等香辛料的傳統,所以我們接納辣椒更為容易。

幾百年過去,辣椒已搖身一變。曾經它是「魔鬼的晚餐」,現在已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調味品。曹雨提到,對辣椒接受態度變化的重要背景,是全球融合的趨勢:「我們在討論辣椒傳播這個問題時,移民是非常重要的變量。在歐美原來不是很能吃辣的國家,現在吃辣變得越來越厲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移民開的餐廳帶來了辣椒文化。開餐廳技術含量比較低,因此這是很多移民到了一個新環境的首選工作,之後移民們就把自己國家的飲食文化帶到了當地。俄羅斯和瑞典的人現在都吃辣了,之前提到辣椒本身是熱帶和亞熱帶的產物,所以它對溫度是有限制的,它能夠在北方國家流行起來就是拜全球化所賜。此外,現代社會人類的口味越來越重,我們傾向於吃越來越鹹、越來越刺激的食物,這也是辣椒傳播度變廣的另一個原因。」

「越辣越想吃」、「聚餐首選」

辣椒擁有社會屬性

辣椒往往把人辣得抓耳撓腮,但一陣不吃,又無法忍受。曹雨解釋道,這是因為人都有「良性自虐」的傾向。

辣椒素會使我們分泌多巴胺,獲得快感:「比如我們看恐怖片、坐過山車都會產生類似的多巴胺分泌,在我們接納一個看起來危險,但實際上又沒有任何實質危險的行為時,會產生這種效果,我們把這個叫做『良性自虐』。不過如果有腸胃疾病還瘋狂嗜辣的話,那真的會有一些不良影響,但一般來說一個健康人吃辣沒有太大問題。」 有一些辣度比較高的辣椒和油類的東西混合時,辣感能持續很長時間,這時喝牛奶能很大程度上緩解。《魔鬼的晚餐》中也提到,美國人也是用這種方法解辣的。

雖然並不是人人都愛吃辣,但吃火鍋、冒菜等辣味食物總是成為朋友間聚餐的不二首選。曹雨說,這實際上是因為辣椒擁有社會屬性,吃辣是一種社交行為。如果夥伴們一起經歷了吃辣這件事情,那麼這種對一個「痛苦」的共同經歷,有助於拉近人與人之間聯繫。

世界上有許多大型的吃辣競賽,我們也樂於觀看這種競賽。「人們不會比賽吃鹽,但我們會比誰更能吃辣。」曹雨解釋道:「因為辣是一種痛覺,痛覺是可以拿來比較的,我們比較忍痛的能力,實際上是在比拼誰更堅韌。」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2012)畫面。

讀者提問:中醫如何看待辣椒?

在直播中,有讀者提問中醫如何看待辣椒的作用。曹雨說:「中醫對過於強烈的味道態度並不友好,中醫非常講究食物的平衡,認為過於刺激的食物會破壞原來食物的屬性。講到食物的屬性,我很喜歡看李安拍的《飲食男女》。它裡面說到,食物的食療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當我們做一道菜的時候,尤其是工序繁複的貴族菜,調味料無論多放少放都會破壞食物原本屬性,中醫也是講究這種平衡的。」

「另外,中醫不認為辣椒是一種內服藥材。因為辣椒進入中國時間太短了,中醫是比較保守的體系,它要引入一個原來體系之外的東西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我認為辣椒不太可能進入中藥材範疇裡。不過中醫中外敷時有使用辣椒,敷辣椒實際上有鎮痛的效果。」

還有讀者問到關於全球未來飲食趨勢的問題。曹雨答道:「我覺得現在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如何餵養大量的城市人口。在全球化時代有一個很明顯的傾向:人和土地分開了。傳統農業社會裡,人和土地是聯繫在一起的,這片土地出產什麼我們就吃什麼。但如今在全球化時代裡,我們不遠萬裡把物資供應到一些超大型的城市,食物的地域性消解了,我們以後面臨的情況是大量非本地的食物進入到我們的飲食文化中來,我們如何面對這種碰撞。我考慮過一個問題,比如鹹魚是南方沿海地區非常下飯的一種食物,如果把它和西南地區的煙燻臘肉一起蒸是什麼效果?這種搭配在傳統的地域飲食中很難出現,現在我們可以很輕鬆地獲得這兩種東西——沿海鹹魚和內陸臘肉,甚至再瘋狂一點,我們可以弄一些西北的羊肉和鹹魚蒸在一起看看是什麼味道,所以未來會有很多新的食物碰撞出現,我們可以嘗試很多這種跨地域的飲食。」

直播回顧:人為什麼會「越辣越想吃」 ?

撰文|羅拉

編輯|呂婉婷 羅東

校對|王心

相關焦點

  • 性隱喻、階級流動、文化象徵:認識一下辣椒寫作
    由此,近些年對於辣椒的研究並不拘泥於一種學科,常常是從傳播史、烹飪史、文化史,政治經濟學、植物學乃至心理學等多重視閾進行研究。如4月新出版的由飲食文化史學者、作家斯圖爾特·沃爾頓寫作的《魔鬼的晚餐:改變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一書,就分「生物」「歷史」「文化」三個章節進行介紹。
  • 嘉善大雲「雲上文化客廳」落成 打造文旅品牌
    大雲首個「文化會客廳」正式亮相開幕式上進行了「雲上文化客廳」啟動儀式,大雲首個「文化會客廳」——雲上文化客廳於當天正式對外亮相。雲上文化客廳,融藝術文化與豐富體驗於一體,將文化、藝術、旅遊、生活有關的內容相結合,未來將定期舉辦藝術展覽、文化講座、讀書會、籤售會等文化活動,為廣大文藝愛好者搭建一座舒適的、開放的、分享的公共文化平臺。
  • 傳統飲食文化:古人都是如何使用調料的?扒扒古代的調味品演變史
    ,因此,在飲食文化上有著很嚴格的劃分,也充分體現了統治階級對飲食的重視,並且當時《周易》文化盛行,陰陽五行哲學思想也在皇家貴族中盛行,當時一些文化階層向封建統治者推行五行論,並在飲食上做了許多文章,比如:以酸、甜、苦、辣、鹹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當時人們已經學會根據五行規律和季節變化指導指導飲食,也開始認識到飲食與健康的關係。
  • 預告| 一己之力不如群策群力,供水價格新政線上討論會
    一石激起千層浪供水價格是供水企業經濟管理的核心。三份水價相關的政策意見徵求稿一出,供水同行便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一己之力不如群策群力」因供水企業具有較強的地域屬性,平常相對而言缺乏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但是,一己之力不如群策群力,聯盟成員團結起來、形成合力,更好地把握住這次政策修訂的機會,為供水價格新政(徵求意見稿)提供科學、合理、全面的參考意見,共同促進中國供水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 這座山以一己之力擋住南下冷空氣?這張圖火爆全網
    來源:陝西交通廣播、微博網友、@中國天氣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昨天網友@劉若晴 曬出一張圖片並配文字:「飛機上航拍的秦嶺,以一己之力一張圖解釋了為什麼秦嶺-淮河一線是南北分界線,1月份0℃等溫線,暖溫帶(北)與亞熱帶(南)分界線,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溼潤區(南)與半溼潤區(北)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分界線,旱地農業(北)與水田農業(南)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南)與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北)分界線,農作物一年三熟、一年兩熟(南)與兩年三熟、一年一熟(北)分界線。」
  • 中國頭號黃金販子,出獄重生淨賺百萬,他憑一己之力「改變」歷史
    他不但憑藉一己之力,改寫了「歷史」,更讓人敬佩的是他坎坷一生都不曾動搖他投身學術界的決心!011950年,沈志華生於北京的一個老革命家庭,父親是勞改局副局長,母親是公安處處長。沈志華從小就愛讀書,常抱著一本《科學家談21世紀》不放,立志自己長大要當科學家。
  • 這個人轉世三次都沒飛升成仙,但每次轉世,都憑一己之力改變國運
    姜子牙出生在東海之邊,後來跟隨道教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在崑崙山的玉虛宮裡修煉道法。姜子牙作為元始天尊的傑出弟子,深受師傅器重。姜子牙在元始天尊眾多的弟子中,發力不是最強的,但卻是德才兼備的,而且還具有領導才能。也正因為他的優秀品德,元始天尊排他下山,輔佐西岐周文王徵討商紂,重整天下。
  • 柘城辣椒賣全球
    11月23日,柘城縣辣椒產業辦公室主任張廷俊介紹說,柘城辣椒大市場是全國最大幹椒交易集散中心,每年有超過70萬噸辣椒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和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交易額達100億元,是全國重要的辣椒交易集散基地。
  • 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簡史丨文化客廳NO.31
    新京報·文化客廳在疫期特別策劃了一系列線上活動,將邀請編輯、學者等嘉賓組建微信社群,在線上用語音的形式繼續給各位讀者分享智識盛筵。或許,他們未必都能為疫情提供良策;但也許可以讓我們安頓下來重新考量,我們周圍那些習以為常的人或事務。
  • 性別流動,完全不是一個後現代觀念|文化雲客廳預告
    而在基督教裡,「瞧這個人」指向的是一具受難的身體。人們看到憂患之子,才是世人的拯救者。中世紀的女性在掛毯上舉止神秘,她們到底是享樂主義者還是新柏拉圖主義者?文藝復興的人,樂於在肉身和信仰之間採用「貞潔紗」作為解決之道。
  • 墨西哥飲食文化:配著龍舌蘭酒吃Taco
    這裡有古老的瑪雅文化遺址,有不同於埃及的金字塔,有大量的古印第安人文化遺址,當然,還有獨一無二的墨西哥飲食文化,到墨西哥旅遊,就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正宗的墨西哥菜,材料多以辣椒和番茄主打,味道有甜、辣和酸等,而醬汁九成以上是辣椒和番茄調製而成。墨西哥人的食品離不開玉米和辣椒。玉米餅、玉米粥、玉米湯、玉米卷、玉米粽子、玉米春卷……真是多得數不勝數。
  • 阿富汗首位女街頭藝術家,弄髒了牆壁,卻用一己之力拯救全國女性
    阿富汗首位女街頭藝術家,弄髒了牆壁,卻用一己之力拯救全國女性 阿富汗是全球女性地位最低的國家, 也是全球唯一女性平均壽命低於男性的國家
  • 河南一縣,是炎帝朱襄氏故裡,盛產柘絲,被譽辣椒之鄉和鑽石之都
    文/史間一壺酒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別號朱襄。相傳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被華人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
  • BBC紀錄片盤點全球最健康飲食方式—新聞—科學網
    片子收集了全球50種不同國家的日常飲食類型,結合專業營養師與醫生的意見,由差到好,列出了一份全球飲食習慣的評分。 實際上,這部紀錄片首發是在2014年,直到目前為止,網絡播放量還不足十萬。但它的突然翻紅,吸引了更多新觀眾觀看,不失為一件好事。大家跟著兩位主持人,從非洲平原,到南太平洋海岸,去尋找世界上最好與最差的飲食,通過觀察別人的飲食習慣,從而讓自己變得更會吃。
  • 辣椒傳入中國與湘川菜系的形成
    人類的飲食生活, 是一定歷史階段的文明基準與文化風貌的綜合反映。[1] (P5) 「民以食為天」;「食、色, 性也」;「飲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凸顯了飲食之於人類生息繁衍的重要性和價值所在。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在其發展過程中, 逐漸形成了「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唯在火候, 善均五味」;「各有本味, 自成一家」的飲食標準和文化理念。
  • 給你介紹最詳細的韓國飲食文化
    在三國時代後期,已形成以飯為主、以菜為副的韓國飲食特點。韓國有栽培蔬菜的傳統,但山野中自生自長的野菜也種類繁多,野菜常被用來製作涼拌菜、飯糰、素菜、泡菜等,亦成為韓國飲食的一大特色。 光州被認為是韓國飲食文化的發祥地,因為歷史上王室御用的廚師大都來自於光州。不僅燒烤的式樣以光州最豐富,泡菜的種類也最為齊全(達100多種),而且滋補型的湯類名目繁多。
  • 雲智能帶來的是什麼改變
    全球範圍內谷歌和微軟,這兩個著重強調AI能力與技術的雲廠商正在蠶食AWS的霸主地位;國內百度雲和華為雲這兩家以AI為賣點的「後起之秀」上升速度也很快,而阿里雲在去年11月改名叫阿里雲智能,百度雲改名叫百度智能雲,是這場變革另一角度的縮影。 雲計算從誕生到現在,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正在AI的注入下迎來一場大變局。今天,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梳理一下智能與雲的結合究竟改變了什麼。
  • 掩卷遐思│辣椒的獨一無二
    很快,當地泰諾人聯手「向西班牙人投擲裝滿土灰的葫蘆,土灰裡混有辣椒磨成的辣椒粉」……後面的結果不言自明。這並非歷史上唯一的「辣椒炸彈」戰例。19世紀晚期,美洲印第安人為對抗歐洲殖民者的侵略和屠殺,亦曾「使用辣椒煙幕這種能給敵人造成窒息的武器」。其實,辣椒並不是武器,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辣椒絕大多數時候扮演的是帶給人類飲食革命的特殊食材。
  • 客廳為什麼不能用白光 客廳燈具應該如何選購
    我們在裝修房屋的時候,有很多地方都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比如燈具的選購,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客廳為什麼不能用白光呢?相信有很多人都想知道,那麼對於客廳的燈具要如何去選購呢?下面我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客廳為什麼不能用白光?客廳燈具應該如何選購?
  • 在辣椒傳入中國以前,川菜和湘菜是什麼味道?
    比如說,川菜等菜系中應用非常廣泛的辣椒,就直到明朝時才傳入中國。那麼,辣椒傳入之前,川菜、湘菜這些以辣著稱的菜系是怎麼烹飪、如何調味的呢?大體而言,在代表著中華烹飪文化精髓的八大菜系中,川菜以麻辣為主、湘菜以香辣為主,這兩種菜系對辣椒的運用可謂最爐火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