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磅:化學基本法則再次受到挑戰!

2020-12-06 騰訊網

想必在化學學習的旅途上,我們都學過無數基本法則以及定理,比如質量守恆定律,阿伏伽德羅定律等等。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表徵技術的優化,有一部分曾經公認的法則已經受到學界的挑戰。例如在2017年,康奈爾大學Geoffrey W. Coates教授團隊首次實現了單鏈聚合物鏈增長的實時可視化。他們研究表明:單條聚合物的增長,並非是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的連續穩定增長模式,而是以前沒有想到的躍進過程,增鏈長過程是由連續等待躍進步驟交替組成,該研究的報導顛覆了我們此前對聚合過程中鏈增長的認識(Science:聚合物單鏈生長機理的顛覆性發現)

近日,來自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Steve Granick教授團隊最新的研究使我們遵守多年的基本規律再次受到挑戰,即分子擴散(布朗運動)與化學反應緊密相關。該研究的作者在監測了常見的15個有機化學反應後,發現其中許多化學反應放出能量的速率超過一個閾值後,該反應就可以通過發送長距離波來加速反應物和周圍溶劑分子的運動,使其超過該溫度下布朗運動的速度。該長距離波在有催化劑參與的反應中最為明顯,如連結化學(click chemistry)和開環易位聚合反應(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該研究以題為「Boosted molecular mobility during common chemical reactions」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的主任Steve Granick教授表示這些發現違反了化學的一個中心法則,即分子擴散和化學反應無關。通過化學反應觀察分子被激發是「新的和未知的」。「當一種物質通過斷裂和形成鍵而轉變為另一種物質時,這實際上使分子移動得更快。就好像化學反應會自然地攪拌一樣。」

【基本問題的提出】

如何將化學活性轉化為運動,在化學、生物學和物理學等交叉學科中越來越重要。但是,目前報導的在分子水平上操做的例子,是大自然通過分子馬達和催化酶或在特別設計的合成化學系統中實現生物分子功能的,而且其普遍性難以評估。本文的實驗表明,普通的化學反應比布朗擴散能更快地產生流動性。他們對這些發現的解釋表明,液體中的化學反應可能是一種非局部現象,在幾十到幾百個溶劑的距離內,附近的溶劑分子會受到實質性的機械擾動。這個發現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問題,即在溶劑環境中能量是如何從反應物傳遞到產物。

【點擊化學反應分子擴散加快】

作者通過篩選,確定了四個反應作為研究對象(銅催化點擊反應,ROMP, Sonogashira耦合以及Diels-Alder反應),在這四個反應中,分子擴散明顯比布朗運動快。在點擊反應的實例,水相銅(I)催化炔二疊氮的1,3-偶極環加成反應(圖1A)。在反應過程中監測不同質子核的化學位移,根據峰高隨時間的變化,作者對反應進行了動力學量化。作者通過平動擴散係數(Dapp)量化擴散速率,並通過Dapp/Do表示擴散速率與布朗運動的大小,在點擊反應體系中擴散速率明顯大於布朗運動。

圖1.點擊化學反應中擴散加快。

【開環聚合分子擴散加快】

為進一步驗證該發現的正確性,作者通過研究釕催化(Grubbs催化劑)將降冰片烯轉化為聚冰片烯的烯烴複分解反應(圖2),發現其顯示出類似的結果模式。在反應進行中,溶劑和催化劑擴散速率都在增加,因此作者監測了該反應的動力學。作者通過配體化學位移監測催化劑擴散係數,並觀察到初始增加約15%,隨後衰減,這始終高於整個反應時間內溶劑擴散的增加。這些趨勢對應於Grubbs催化劑在達到最大催化效率之前的活化時間。作者證實了聚合物鏈的增長導致體系中粘度的增加減緩了反應物分子的擴散(圖2D)。因此,在反應結束時,催化劑的擴散速率比反應開始慢約5%,這與點擊反應不同,後者在完成後不會產生永久的擴散率變化,因此可推斷體系粘度沒有變化。

圖2.開環聚合中擴散加快。

【追根溯源-何以至此?】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體系中的擴散速度?作者總結了體系中的濃度依賴性如圖3.同時作者研究總結了相關的熱力學性質,他們也注意到根據DFT計算的值有較大的分散性。作者在SI中總結了所報導的所有反應的自由能變化DG、焓變DH、活化能壘、活化體積DV、最大反應速率和促進擴散。總的來說,在催化劑和反應物濃度範圍內(催化劑0.1至20 mM,反應物50 mM至1 M)的催化反應數據根據經驗落在主曲線上,因此流動性增加取決於能量釋放率,即DG乘以速率的乘積(圖4D),僅在超過閾值時觀察到增加。當DG≈DH時,數據結果低於閾值,可能表明這些反應的零結果(在實驗不確定度內)表明沒有達到閾值能量釋放率。對於分子內炔烴環化反應,根據最大能量釋放速率,可以預期擴散增加2%到3%,這在早期研究中報告的數據的標準偏差範圍內,並且與報告結果一致。當能量釋放速率超過閾值時,Diels Alder環加成反應的擴散增加,但擴散幅度小於催化反應。這種差異可能表明動力學中間產物的突出貢獻,因為催化反應具有較寬的時間尺度,比單步反應更廣,而且在每個催化循環過程中也有多個元素反應。同時,總的溶劑遷移率隨著催化劑濃度的增加而增大(圖4,A到C)。摩爾濃度的催化劑使溶劑的流動性提高了2-20%,這意味著移動的反應中心與附近的溶劑發生了流體動力學耦合。

圖3.文中體系的總結。

【前路何方?】

Granick研究小組提出的指導方針表明,不同體系中擴散增加的幅度取決於能量釋放率。這些指導方針對於評估尚未測試的反應的影響是很有用的。除此之外,這項研究對於擴大對活性物質的理解非常有用。同時,Granick也表示:「這一發現豐富了活性材料的領域,這一發現非常新,而且發展迅速,化學反應表現為單個分子組成的納米微粒,從而激發反應。活性材料的概念在挑戰化學的中心教條方面顯示了它的價值。」

作者簡介:

Steve Granick現任韓國軟物質及生命材料基礎科學研究所(IBS)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1982年於威斯康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先後於法國法蘭西學院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85年至2015年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從事研究工作,2015年起於韓國軟物質及生命材料基礎科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並任實驗室主任。Steve Granick長期從事單分子物理化學,高分子及複雜流體和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並作出傑出貢獻。迄今為止,他已在包括Science, Nature, Nat. Mat., JACS, PNAS,Phys.Rev. Lett.等雜誌上發表論文300餘篇。現任Langmuir, J. Phys. Chem., J. Chem. Phys.等多個期刊編委。曾獲2009年APS高分子物理國家獎,2013年膠體與界面國家獎,2014年巴黎科學獎章等諸多榮譽與獎勵。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化學基本法則受到挑戰:化學反應可加速分子布朗運動
    · 分子運動化學基本法則受到挑戰:化學反應可加速分子布朗運動點擊播放 GIF 0.0M論文作者表示,這個發現將改變我們對液體中分子運動時化學能傳播的理解。(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 衛星導航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科技企業蘋果谷歌亞馬遜臉書四大科技巨頭受到壟斷指控‍聽證會現場。
  • Science:挑戰化學基本概念!化學鍵究竟是什麼?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觸及到了這樣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對化學鍵的定義和理解,足夠精準嗎?這項於1月8日發表在《科學》雜誌的研究報告了一種異常強大的氫鍵。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強氫鍵實際上是共價鍵和氫鍵的雜合體。
  • 挑戰化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
    化學鍵這一概念想必對於所有學習化學的人都不會陌生。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觸及到了這樣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對化學鍵的定義和理解,足夠精準嗎?而這項新研究表明,(化學鍵中)實際上還存在一個連續的統一體。」 在了解新的研究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共價鍵和氫鍵在教科書中是如何定義的。 共價鍵是一種能將分子內的原子結合在一起的強化學鍵,它指的是在兩個或多個原子間,由於外層電子的共享而形成的穩定化學鍵。
  • Science:重磅!發現控制大腦可塑性的基本規則
    Sur說,他很高興,但並不感到吃驚的是,他的團隊在諸如大腦這樣的複雜系統的核心中發現了一種簡單的基本規則,在那裡1000億個神經元中的每一個都有上千個不斷發生變化的突觸。Sur說,「複雜系統的集體行為總是有簡單的規則。
  • Science:新研究挑戰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核糖核苷酸的整合竟促進...
    這一重要的發現證實了將核糖核苷酸短暫地整合到DNA中具有生物學功能,從而挑戰了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9月14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ibonucleotide incorporation enables repair of chromosome breaks by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 從化學和物理法則來說說進化
    進化受到兩種壓力驅使,產生某種必然的重現結構:   1.幾何和物理法則施加負面約束,限制生命機會的範圍。   2.相關聯的基因和新陳代謝路徑所構成的自組織複合體施加的正面約束,產生幾種重複出現的新機會。
  • 全新發現挑戰化學中心法則
    這一發現違反了一個化學中心法則,即分子擴散與化學反應是不相關的。Granick說:「分子能被化學反應賦能,這是一個全新的發現。當一種物質通過斷鍵-成鍵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時,實際上會使分子移動得更快。」「在製造分子機器方面,自然界做得很好。然而科學家們對分子機器設計、製造的認識還不夠深入。
  • 華中大周軍教授團隊《Science》:揭示水系熱化學電池廣闊應用前景
    研究提到,低品位熱能(<100℃)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和工業生產過程中,包括環境熱(太陽光熱、地熱)、工業廢熱以及人體熱等,但由於缺乏經濟高效的能源回收技術,該部分能量基本被廢棄。水系熱化學電池被認為是一種低成本、易放大的熱電轉換技術。據預測,熱化學電池的相對卡諾循環效率若達到5%以上即有望實現商業化應用,但至今仍無法跨過這一門檻(此前最高相對卡諾循環效率為~3.95%)。水系熱化學電池相對卡諾循環效率與塞貝克係數、熱導率以及電導率三個參數緊密關聯。例如,增大塞貝克係數、提高電導率或降低熱導率均可提升電池轉化效率。
  • 《Science》世界愛眼日發表眼科重磅研究
    北京時間6月6日凌晨,《Science》呼應世界愛眼日,發表了一篇眼科重磅研究。在工業化國家,與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和色素性視網膜炎是全球範圍內導致視力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近2億人受到影響。視網膜中的光感受器負責捕獲來自環境的光。病變的光感受器失去對光的敏感性,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完全失明。
  • Science封面:谷歌實現量子化學模擬,迄今為止全球首例
    第一次是在去年10月,谷歌重磅發布量子優越性研究成果。在這篇的論文中,谷歌用54個量子比特的數組達到了量子優越性,並在200秒內完成了規定操作,與此相同的運算在當時世界最大的超算summit上也需要10000年才能完成。 可以說,此項研究在量子計算的歷史上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Science封面:谷歌實現量子化學模擬,迄今為止全球首例!
    8月27日,谷歌量子計算研究團隊宣布其使用量子計算機對化學反應路徑進行建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是迄今為止首次,也是最大規模的化學量子計算。第一次是在去年10月,谷歌重磅發布量子優越性研究成果。在這篇的論文中,谷歌用54個量子比特的數組達到了量子優越性,並在200秒內完成了規定操作,與此相同的運算在當時世界最大的超算summit上也需要10000年才能完成。 可以說,此項研究在量子計算的歷史上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蟲族的化學炸彈:這不是科幻片,是Science!
    當噴射出化合物時,腔內壓力下降,而閥門又將再次打開,完成新一輪的過氧化氫與對苯二酚的化學反應。1. http://news.sciencemag.org/chemistry/2015/04/uncovering-secrets-beetle-s-explosive-chemical-spray2.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8/6234/563X-MOL的編輯團隊要擴張啦!
  • 愛因斯坦的「定域實在論」再次受到挑戰
    ○ 量子力學再次被驗證。| 圖片來源:The Big Bell Test當你緊閉雙眼而無法看到這個世界時,你不能因此假設這個世界不復存在。同樣的,早在人類懂得觀賞月亮的時候,月球便一直存在著,並且繞著地球運行。然而,量子力學卻認為一旦對這個世界進行觀測,就會改變它。
  • 原子論受到挑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一直往下細分嗎?
    約翰·斯圖亞特·密爾、亨利·柏格森和C D·布羅德等著名人物認為,化學和生物學很難解釋生命的起源;也許只能說生命是從這些領域「湧現」出來的,要求有自己的特殊法則和解釋。然而,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量子化學的進步和DNA和RNA結構的發現顯示了原子論方法的潛力,很快,一團疑雲就籠罩在「湧現」及其科學潛力之上。
  • 華中科大《Science》水系熱化學電池取得重要進展!
    此外,論文合作者還包括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叢恆將副教授、周軍教授團隊多名研究生(謝文科、柳容、莊欣妍、王卉、齊備)、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鳴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
  • 房地產價值評估基本理論-價格形成法則
    (一)供求法則成立的一般條件  回供求法則是自由競爭市場的經濟法則,其成立應具備如下四個基本條件:  1.商品同質無差異。  2.供給者與需求者進出市場自由,競爭不受任何限制,可隨商品價格變動而自由調節各自的供求數量。  3.市場信息充分,買賣雙方對供求信息充分了解。
  • Science重磅:非平衡系統中,秩序是如何湧現的?
    England 最新發表的Science論文,針對非平衡系統中的自組織現象,提出了「低振動原則」,即一個一般性的預測法則。 論文題目: Low rattling: A predictive principle for self-organization in active collectives 論文地址: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
  • 「接地氣」的施一公院士:科學家需要挑戰過去
    在即將舉辦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年會活動上將會出現這位重磅大咖的身影,讓我們首先一同走近這位大咖院士,探索他身上的獨特魅力吧。  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青年一代的拼搏力量。  被保送清華生物系,學習成績年年名列全年級第一。以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同時獲得生物系和數學系的雙學士學位。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
    北京時間11月27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圖1)。RNA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環節之一,其化學本質是兩步轉酯反應。這種看似簡單的化學反應在細胞中難以自行發生,而負責執行這一化學反應的是細胞核內一個巨大且高度動態變化的分子機器——剪接體(spliceosome)。
  • 黃偉新教授在Surface Science Reports發表長文綜述及榮獲中國化學...
    在綜述中,黃偉新教授評述了多相催化基礎研究的挑戰與策略,闡述了 「從單晶到納米晶的模型催化體系」研究思路,基於CeO2 ,TiO2,文章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7572919300214同時,黃偉新教授基於「在催化表面化學模型體系研究的創新思路和系統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