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學和物理法則來說說進化

2020-12-01 騰訊網

  進化受到兩種壓力驅使,產生某種必然的重現結構:

  1.幾何和物理法則施加負面約束,限制生命機會的範圍。

  2.相關聯的基因和新陳代謝路徑所構成的自組織複合體施加的正面約束,產生幾種重複出現的新機會。

  兩種動力為進化指明新方向。它們還會繼續在技術元素領域共同發揮作用,為技術元素的發展過程提供必然性。從化學和物理法則塑造生命——乃至人類意識在技術元素領域的創新——的方式開始。

  植物和動物呈現令人眼花繚亂的體形多樣性。昆蟲可能體形微小,例如蝨子,也可能龐大,例如鞋子般大小的有角甲蟲;紅杉高達100米,而小型高山植物可以裝進套管裡;體形碩大的藍鯨有如海船,小型變色龍只有1英寸長。可是每個物種的大小不是隨意形成的,它們符合某種尺寸比例。令人吃驚的是,動植物的尺寸比例是個常量,它是由水的物理法則確定的。細胞壁的強度由水的表面張力決定,這反過來決定了軀體——任何可能形式的軀體——密度始終對應的最大長度。這些物理法則不僅在地球上而且在全宇宙發揮作用,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任何水基有機體,不論何時進化,不論進化終點在何處,都會趨向這個宇宙通行的尺寸比例(根據當地重力有所調整)。

  生命的新陳代謝同樣受到約束。小型動物生命快速流逝,很早就會死亡。大型動物生命悠長。動物的生命速度——細胞燃燒能量的速度、肌肉收縮速度、懷孕期和成熟周期——顯然與生命周期和體形大小成比例關係。新陳代謝速度和心率與動物的重量成比例。這些常量產生於物理學和幾何學基本法則,以及能面(肺部表面、細胞表面和體液循環量等)最小化的天然優勢。與大象相比,老鼠的心臟和肺部跳動很快,儘管如此,二者一生中心跳和呼吸次數一樣。似乎上帝給哺乳動物分配了15億次心跳,並告訴它們想用就用。體形很小的老鼠在前面快速奔跑,它的生命就是大象生命的快進版。

  在生物學領域,新陳代謝速度恆定的最典型例子是哺乳動物,但研究者最近發現相似的法則作用於所有的植物和細菌,甚至各種生態系統。稀疏的寒帶海藻群落可以被視為心臟恆溫動物的慢動作版本。植物或生態系統中每千克物質包含的能量(或者說能量密度)與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相當。很多生命參數——動物孵卵所需時間、成片森林形成速度以及DNA變異速度——似乎都符合普遍的新陳代謝比例法則。「我們發現,儘管生命的多樣性不可思議——從西紅柿樹到變形蟲再到鮭魚,但如果以體形大小和溫度作為參考依據,這些(新陳代謝)中有很多在速度和時間上明顯相似。」發現這條法則的研究人員詹姆斯·吉魯利和傑弗裡·韋斯特說道。他們認為,「新陳代謝速度是基本的生物速度」,是包括能量在內的「宇宙鍾」,是所有形式的生命運動的速度。對任何生物而言,這口鐘都是不可避免的。

  還有一些物理常量在生物界也是普適的。幾乎所有類型的生物都具有兩側對稱性(左邊和右邊互為鏡像)。這種基本的對稱性似乎產生了多層次的自適應優勢,包括更卓越的運動平衡性、有先見之明的冗餘(一切事物至少都有兩個!)以及基因代碼的高效精簡(只要複製一邊的代碼)。其他幾何結構不過是運用簡單有效的物理學常識,例如管狀結構給植物、動物(腸就是這樣的結構)和腿部輸送營養。一些重複出現的構造,例如樹枝和珊瑚枝的展開或者花瓣的旋渦狀排列,都是基於生長的數學原理。它們的再現是因為數學是永恆的。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以蛋白質為基礎,細胞內蛋白質的摺疊和展開方式決定了該生物的特性和行為。生化學家麥可·登頓和克雷格·馬歇爾論述道:「蛋白質化學領域的最新進展表明,至少有一類生物結構——即基本的蛋白質摺疊——是由導致晶體和原子形成的類似的物理法則決定的。這些法則使每種生物在其外形下面具有統一的理想結構。」作為引發生命多樣性的基本分子,蛋白質最終也要受制於一組數量有限的重現法則。

  如果制定一份包含一切地球有機體的全部物理特性的大型電子表格,我們會發現很多空白處,這是為那些邏輯上「可能存在」但實際上不存在的有機體留出來的。這些替補生物服從生物和物理法則,可是從未出現過。這種「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也許包括哺乳蛇,(為什麼沒有?)以及飛行蜘蛛或陸生烏賊。事實上,如果現有動植物圈發展時間足夠長,人類不予幹涉,地球上仍有可能進化出上述動物中的某些種類。這些推測出的生物聽起來完全可信,因為它們具有趨同性,重新採用(但是重組)了整個生物圈反覆出現的形態結構。

相關焦點

  • TRIZ理論體系技術進化法則運用於新材料產業創新
    系統完備性法則;2. 系統能量傳遞法則;3. 提高理想度法則;4. S-曲線法則;5. 矛盾產生及克服法則;6. 子系統不均衡進化法則;7. 協調-失調性進化法則;8. 提高動態性和可控性進化法則;9. 向微觀級進化法則;10. 向超系統進化法則。
  • 什麼是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哪個更安全?
    前面的一篇文章講到了物理防曬是和化學防曬這個問題有些表貝們不是很了解這個所詳細給大家說說先看看什麼是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什麼是物理防曬叫物理防曬劑物理防曬劑,不刺激但容易產生泛白、油膩的問題什麼是化學防曬?
  • 新知問答|為什麼近千年來人類都沒有發生顯著的進化?
    於是,我們遇到了一些銳意的觀點:生物進化是DNA序列的突變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固然是進化;而文化和技術的發展變遷,是人類這種生物觀念突變和實踐選擇的結果,也同樣是進化,而且是一種更高階的進化。然而細胞一經誕生,中心法則的分子進化就趨於停滯了:38億年來,中心法則再沒有新的變動,所有的蛋白質都由20種標準胺基酸連成,連
  • 高考化學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高考化學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019-05-13 11:02:13 來源:網絡資源
  • 鳥類飛行遵循物理法則(圖)
    鳥類飛行遵循物理法則(圖)格雷厄姆·泰勒和其同事的研究顯示,昆蟲和動物在水或空氣中以最適合的速度滑行或飛行,人類遊泳運動員也不例外。  當動物運動的時候,它們的翅膀或尾巴會產生旋渦,這增加了它們前進的難度,但是動物的肢體(或翼)在前進過程中分散了旋渦。如果它們的肢體(或翼)拍擊速度過快,那麼在前進時就會更費力,如果過慢,就無法擺脫旋渦。
  • 愛因斯坦的物理法則很可惜!
    愛因斯坦的物理法則很可惜!量子力學具有部分真理,不是絕對真理,就像牛頓力學一樣,有其使用範圍,不能簡單的稱之為對的或者錯的。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物理理論是絕對正確的。個人覺得,未來會有比量子力學更普適的理解出現,期待這一天。其實很希望現在的量子理論是錯的,愛因斯坦最後的堅持,經典理論最後的榮光,很可惜這個宇宙的物理法則是這樣的。
  • 進化是生命最大的法則,學會進化自我,你的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懂得,持續進化是天道與大自然的規律,也是我們人類成長不斷進步的法則,更是文明迭代的重要方法。如果我們不想辜負自己的生命,如果我們懂得了生命是一場進化之旅,或許你就會明白,真正的進化來自我們對生命的渴望,更來自生命對自我的要求與塑造。
  • 《Science》重磅:化學基本法則再次受到挑戰!
    想必在化學學習的旅途上,我們都學過無數基本法則以及定理,比如質量守恆定律,阿伏伽德羅定律等等。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表徵技術的優化,有一部分曾經公認的法則已經受到學界的挑戰。例如在2017年,康奈爾大學Geoffrey W.
  • 任正非:化學和數學物理一樣重要!
    為了詳細說明我們和國外的差距,本文重點從化學領域來進行闡述相互之間的差距,算是幫任總進行舉例說明。一、國人對化學的憎恨什麼是化學,這個可能無需我再解釋。但是,國人對化學似乎卻總是有恐懼感、憎恨感,甚至各地環保部門嚴查嚴管消滅化學,各級政府招商引資部門也對化學設置了拒絕。
  • 如何區分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
    根據吸附質分子和吸附劑固體表面分子之間鍵的性質,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及化學吸附。物理吸附:由Van der Waals引力產生的吸附為物理吸附。吸附質分子和吸附劑表面分子之間的吸附機理,類似於氣體的液化和蒸汽的冷凝,並沒有發生電子轉移、原子重排或化學鍵的破壞與生成等現象,當溫度降低到氣體正常冷凝溫度時,吸附能力會大大增加。
  • Nature 物理:規模法則制約腫瘤生長
    在對縱軸進行對數變化之後,可以將複雜系統,按照其生長速度,分為亞線性,線性和超線性三類。圖1:克萊伯法則示意圖中,橫軸為動物體重,縱軸為新陳代謝率,不同位點代表一種動物,所有的動物,其新陳代謝率和體重之間存在以3/4為底數的指數關係系統的規模大小和系統特性在雙對數坐標下,可以擬合出一條直線。
  • 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就意味著物理學會因此而終結嗎?
    對史蒂芬·霍金來說,說希格斯玻色子會讓物理無聊很容易。讓他說說黑洞吧——他研究的領域——然後我們再來說說。從某種意義來說,希格斯玻色子對粒子物理學的意義就像黑洞對於天體物理學一樣。當然,天體物理學不認為黑洞組成了所有的物質——只相信愛因斯坦和他的黑洞電子。預測黑洞的理論對天文物理學的其他方面同樣十分重要。
  • 金屬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
    金屬材料一般按其化學性質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大類:(1)黑色金屬以鐵或以鐵為主而形成的物質,稱為黑色金屬。它包括碳素鋼、合金鋼和鑄鐵等。(2)有色金屬除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稱為有色金屬。按照它們的特性不同,又可分為輕金屬、重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和放射性金屬等。
  • 量子冥想學:意識和量子的相似性,意識的量子法則
    在這個至微的世界裡,我們遵循的各種宏觀的物理、化學、數學的法則,都被改變得面目全非,有著一套完成的量子世界法則。各種量子世界的個體,在這個至微的世界中,遵循著量子法則,或重、或輕、或電、或磁、或變,構建著這整個世界的最細微的基礎。
  • 人類的發展,是打破了自然法則還是揭示了進化論的局限?
    生物進化論自發表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權威,但是近年以來也是爭議不斷,尤其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這一物種的存在,對生物進化論也提出了一些挑戰,這些發生的事情讓我們疑惑究竟是人類打破了自然法則還是生物進化論存在局限。
  • 孩子想學醫,選科時物理和化學有啥區別?老師:有!不是隨便說說
    這一度讓很多家長和孩子們頭疼,這麼多組合,到底該怎麼選?眾所周知,醫生是一個偉大而又崇高的職業,承載了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使命!治病救人的確是件很重要的事兒,這個職業需要的是踏踏實實把這門本事學好,把救人的業務學精進!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醫院的醫生要求至少是研究生學歷一樣,因為治病救人容不得一點馬虎。那學校對於學生選科的要求上,也必然是非常嚴格了。
  • 終極矛盾:進化的生物圈與註定熱寂的宇宙,哪一種才是宇宙的未來
    時間的直線型本身有著時間之箭的意味,它從過去指向未來,指明了事件發生的順序性,作為物理法則的時間之箭仍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科學家與哲學家對此存在較多分歧,這個問題可初步歸結為:宇宙是日趨好轉還是日益惡化?進化的生物圈與不斷熵增逐漸走向熱寂的宇宙,哪一個又是我們的最終歸宿。19世紀,科學家發現了熱力學定律,不久又認識到這些定律包含著退化的普遍法則。
  • 網友問: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格格不入,是宇宙有兩套物理法則嗎?
    肯定不會,宇宙中萬物的發展,只要我們觀察了就只有一個結果,宇宙中的物理法則也只有一套。科學家永遠相信,同一初始條件下進行的科學實驗,得到的結果肯定是遵循同一套物理規律的,就算量子力學中存在不確定性原理,這種不確定都可以用同一個波函數描述。
  • 區分物理、化學和生物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物理、化學和生物是理科高中生的三門主幹專業課,每門課程包含的專業知識都紛繁複雜,想用簡單的幾句話來概括它們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那麼有沒有一個特別直觀的方式來區分不同學科呢?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們只能帶走這個世界上所有知識中的一條,猜猜科學家會帶走哪一條呢?
  • 達爾文的「進化論」如何導向叢林法則?
    對任何一位受過基礎教育的讀者而言,達爾文的進化論絕非陌生的概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字更可謂婦孺皆知。按理說,進化論屬於十九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關乎人類起源問題。可在彼得·沃森看來,由此衍生的達爾文主義卻改變了現代人的思維模式,影響到了整個二十世紀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