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漲豆粕又暴漲,養殖戶的壓力襲來!這些替代方案你嘗試過嗎?

2021-01-07 飼人發財馬

就拿終端養豬人的話來說:「這幾天雖說豬二哥漲價很給力,但原料漲價也不是鬧著玩的。」這不!豆粕5天漲了300元/噸,突破3600元/噸,玉米已接近2800元/噸。原料這是怎麼啦?有何替代方案呢?

以豆粕為例,上漲誘因或在於:

1.進口成本上漲,油廠挺價。CBOT大豆因商業和技術買盤而走高,在開盤較低後反彈,因大豆升穿13美元刷新六年半高位,大豆進口成本高企。目前美灣大豆12-2月船期大豆盤面毛利在144-148元/噸,扣除150-180元/噸加工費後,盤面淨榨利仍面臨虧損,油廠提價意願仍較強,提振粕價。

2.阿根廷罷工及天氣炒作。受阿根廷勞工罷工推動的CBOT大豆價格有望創下4年半以來的最高單月漲幅,12月上漲12.3%,今年以來漲幅達37.4%,為2007年以來最高。雖說阿根廷糧食工人罷工已經結束,但全面恢復貿易還需要時間。

再者氣象機構稱,近期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天氣炎熱,大部分地區乾燥,導致南美大豆產量前景不明,全球大豆供應前景趨緊,提振美豆價格繼續上漲,並創下六年半來的最高水平。

同時,USDA上周四報告,12月24日止當周,美國2020/21年度大豆淨銷售量為69.54萬噸,比上周高出97%,出口銷售數據良好,亦利好美豆。利好因素主導,短線美豆或維持強勢運行。

減少豆粕用量,部分替代方案

豆粕是養殖大宗原料,也是動物養殖不可或缺的植物蛋白原料,由於近期漲勢迅猛,給眾多畜禽養殖戶帶來了空前的養殖成本壓力。想想看,假如堅持使用預混料的話,必須豆粕配合,那麼每噸相比前段時間白白花費300元。按養殖人的話說,這都是真金白銀啊!

1.自我炒制大豆添加。每噸配合飼料中,炒制7成熟的大豆添加10%量。另外還可用花生粕,其每噸配合飼料中替代使用量以50-100公斤為宜。

2.配合飼料添加優質豆油、鴨油。油脂是動物機體很好的禦寒能量來源,天冷時節尤其是生豬怕冷,採食營養除了自身消耗外,還要耗費能量去與環境應激對抗。此時假如再減少植物蛋白(豆粕)使用量,唯有添加優質油脂彌補。一般每噸配合飼料中豆油或鴨油10-20公斤為宜。

3.配合飼料添加優質漁粉。在動物機體所需營養中,漁粉是比較好的動物蛋白原料。適逢當下這樣的豆粕價格,如果我們減少了植物蛋白添加量,那添加適量漁粉是再合適不過的。一般替代添加2.5-5%為宜,再者添加魚乾也行,但應注意合理粉碎及新鮮度。

相關焦點

  • 玉米價格已經漲了一年多,到底漲到什麼時候才停止?
    玉米對於養殖業是非常重要的,以前玉米是人類的主食,但是現在主要成為動物飼料了。玉米的漲跌對於養殖業影響是挺大的,如果關心玉米的朋友會發現,玉米一直在漲價,已經漲了一年了。很多養殖戶都在關心何時才會停止上漲。
  • 【午評】商品漲勢喜人:菜粕一度漲停 原油、豆粕、苯乙烯漲超4%
    商品期貨漲勢喜人,農產品及化工品漲幅居前;菜粕期貨盤中一度漲停,原油、豆粕、苯乙烯漲超4%;燃油、PTA、滬鎳漲超3%;焦煤下跌近3%。  USDA報告:美國玉米產量下降 庫存下降  1月美國2020/2021年度玉米種植面積預期9080萬英畝,環比減少20萬英畝;玉米單產量預期172.0蒲式耳/英畝,環比減少3.80蒲式耳/英畝;玉米總供應量預期161.27億蒲式耳,環比減少4.00億蒲式耳;玉米期末庫存預期15.52億蒲式耳,環比減少1.50億蒲式耳。
  • 郭峰:相對看好豆粕行情 但仍有壓力
    以下為精彩文字實錄: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給劉總提一個要求,我也很不解,為什麼每一次都把我安排在當天最後一個講,前面的人講的都已經差不多了,我剛才翻了翻PPT和資料,我發現我不需要講什麼了,我內容基本上全被覆蓋掉了,然後第二個是為什麼每次叫我來都講豆粕,你知道這個是我最不擅長的品種,糧食、油脂、大豆,包括現在從事黑色這些東西我都做過現貨
  • 11月19日飼料原料:豆粕下跌困難,玉米售糧階段難敵宏觀調控?
    玉米國內玉米均價繼續震蕩下跌,其中華中、華東等地均出現回落跡象,不過波動不大。據豬好多數據監測顯示,今日全國玉米均價為2451元/噸,較昨天下跌2元/噸,與上月同期的2341元/噸相比,上漲110元/噸。
  • 15年牛蛙價格先跌後漲養殖戶信心反彈 近期價穩
    15年牛蛙價格先跌後漲養殖戶信心反彈 近期價穩2015-12-29 16:3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作為全國牛蛙銷售最集中的地區,上海銅川路市場牛蛙銷量總體是比較穩定的,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導致短暫貨源緊張價格暴漲,十月份牛蛙價格暴漲就是因為江浙牛蛙供應進入尾聲的同時,惡劣天氣導致福建廣東牛蛙到貨量銳減,最高的時候市場上批發價格漲到了十五塊以上。  這兩年,隨著浙江地區對牛蛙甲魚等品種養殖大棚的拆除力度增加,浙江本地牛蛙養殖的規模在縮減,其中以台州地區減少的最為厲害。
  • 太高消費者不買單,太低養殖戶賠錢,豬肉多少錢一斤才合適?
    其實說到豬肉價格,自從去年漲上來之後,基本上就沒怎麼掉下去過,儘管今年年中有所下降,但幅度並不是很大,沒有跌到20元以下,這不隨著元旦的到來,價格又漲了起來。
  • 抗跌的豆粕值得做多嗎?看看他們怎麼說!
    在此驅動下,一般工業品跌幅整體大於農產品,而在眾多農產品中,不少品種其實也伴有著工業品的屬性,如油脂、棉花、白糖等,而豆粕、玉米等飼料、糧食農產品屬性更強,相對堅挺抗跌,這是由商品的宏觀屬性所決定的。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年前部分中小型養殖戶飼料備貨普遍偏少,而新冠疫情的爆發直接導致油廠開機延緩以及物流運輸受阻導,養殖企業出現「缺糧」現象,豆粕現貨緊張,價格大漲。雖然目前國內疫情控制情況良好,物流也已基本恢復,豆粕成交量遠不如前。但是三月大豆實際到港量不足500萬噸,沿海地區油廠進口大豆總庫存跌至288.29萬噸。
  • 豆粕調研報告:「非洲豬瘟」蔓延 生豬補欄積極性重挫
    5、該企業人員認為10月份豆粕現貨價格難以明顯下跌,但最終是否能夠維持高價還是取決於貿易戰的演變。此外關於豆粕價格過高是否有明顯被其他蛋白料替代現象,他認為東北蛋白料還是以豆粕為主,替代的雜粕(如菜粕)量偏小,相比南方而言,可選擇的空間更小。6、目前該企業處於停機狀態中。
  • 暴漲,玉米 1.44元踩在腳下!到底還能漲多少?1月7日糧價
    風水輪流轉,終於迎來了玉米價格的大漲時代,自2020年初開始,玉米市場漲漲停停,把價格從1塊漲到1.1元,再從1.2元推到了1.3元,目前又把價格帶到了1.4元時代。
  • 【聚焦】玉米價格還會漲嗎?專家:價格回調可能性大
    【聚焦】玉米價格還會漲嗎?(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玉米價格還會漲嗎?專家:價格回調可能性大今年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已處於歷史高位,但從後期看價格繼續上行缺乏支撐今年秋糧收購高峰早於往年,其中,玉米收購為近幾年同期進度最快。
  • 低價已經擊穿養殖戶的心肝脾肺腎!
    鯽魚根本不用長大就進了鱖魚的肚子裡,鯽魚不要面子啊,還被人搶著要,價格能不漲嗎?「包租公」張三漲價了,「包租公」李四心理很不爽,張三的那什麼塘口啊,那水源條件,那破水泥路,還敢要漲兩百塊,我怎麼也要漲三百吧!就這樣上去了!這些都是我臆想的,現實中或許大概可能差不離可能也真的會有這情況。
  • 玉米價格漲漲漲?官方回應:12月回調可能性大!
    由於玉米價格漲幅較大,飼料糧結構發生了變化,進口高粱、大麥等替代品、小麥及超期不宜存稻穀飼用替代增加,玉米飼料需求將有所下降。受國內外價差擴大拉動,預計高粱、大麥進口增加。為此,預計玉米總消費比上年度將略有減少。
  • 生豬期貨上市首日交易策略 你值得擁有
    從季節性來看,一般1月價格略高於9月,9月高於11月,但由於生豬市場處於產能擴張周期,LH2201月對應的供應壓力預計高於LH2109月,這有可能蓋過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因此,從跨期價差角度,我們建議多關注LH2109-LH2111正套。而對於LH2109-LH2201和LH2111-LH2201價差,目前來看無論正套還是反套勝率都不太好把握。  跨品種:a.生豬與玉米、豆粕。
  • 2020.07.15 今日豆粕報價
    15日大豆期貨收高,因作物評級下降和棕櫚油上漲:豆877.40漲2.2 粕292.30漲0.6 油29.09漲0.39 原油40.29漲0.19 2020年6月我國大豆進口1116萬噸 創歷史新高 海關數據顯示,2020 年 6月我國進口大豆
  • 飼料價格漲瘋了,養豬還能賺嗎?
    豬肉概念股今日走勢「目前市場生豬產能穩步恢復性增長的預期,給生豬價格帶來一定壓力,同時1月份通常對應的是年內的高點,春節過後需求季節性回落的預期也給豬價帶來一定下行壓力。在雙重因素影響下,期貨價格具備向現貨價格回歸的需求,令生豬期貨三個合約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 調研|玉米價格上漲20% 海大集團稱已數次調價 養殖行業承壓
    玉米價格的上行,意味著下遊飼料、養殖等行業承受著較大的成本上升的壓力。行業人士則認為,市場依然處於供需緊平衡的狀態,玉米價格上漲並沒有準確反映今年玉米的供需狀況,更多的是對未來玉米價格上漲的提前透支,玉米後期價格大概率維持震蕩。
  • 湖北農產品銷售壓力大咋辦?記者探訪小龍蝦基地
    原標題:產銷對接 貨暢其流(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導)——實地探訪湖北監利縣養殖業發展情況受疫情影響,湖北農產品銷售壓力大。政府怎樣出招為農戶排憂解難?日前,記者前往農業大縣監利實地探訪。道路兩旁,已結籽掛枝的油菜彎下了腰;蝦稻田裡,不時能見到緩慢移動的小船。
  • 我國玉米單產再破記錄 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
    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織專家,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的玉米密植高產示範田進行了實收測產。結果顯示,示範田玉米每畝8600穗,單穗粒重192克。綜合測算,單產達到1663.25公斤,再破我國玉米單產記錄。
  • 豆粕期貨策略:資金高位減倉洗盤 豆粕行情震蕩調整
    期貨:豆粕2105周二震蕩回落,收3236(跌28),總減倉0.7萬餘手,成交量大降。前二十名資金流向:多頭分散增減調倉、個別集中減倉,持倉量稍增、增幅略大於空頭,籌碼集中度稍增;空頭分散調倉,持倉量微增,集中度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