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終端養豬人的話來說:「這幾天雖說豬二哥漲價很給力,但原料漲價也不是鬧著玩的。」這不!豆粕5天漲了300元/噸,突破3600元/噸,玉米已接近2800元/噸。原料這是怎麼啦?有何替代方案呢?
以豆粕為例,上漲誘因或在於:
1.進口成本上漲,油廠挺價。CBOT大豆因商業和技術買盤而走高,在開盤較低後反彈,因大豆升穿13美元刷新六年半高位,大豆進口成本高企。目前美灣大豆12-2月船期大豆盤面毛利在144-148元/噸,扣除150-180元/噸加工費後,盤面淨榨利仍面臨虧損,油廠提價意願仍較強,提振粕價。
2.阿根廷罷工及天氣炒作。受阿根廷勞工罷工推動的CBOT大豆價格有望創下4年半以來的最高單月漲幅,12月上漲12.3%,今年以來漲幅達37.4%,為2007年以來最高。雖說阿根廷糧食工人罷工已經結束,但全面恢復貿易還需要時間。
再者氣象機構稱,近期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天氣炎熱,大部分地區乾燥,導致南美大豆產量前景不明,全球大豆供應前景趨緊,提振美豆價格繼續上漲,並創下六年半來的最高水平。
同時,USDA上周四報告,12月24日止當周,美國2020/21年度大豆淨銷售量為69.54萬噸,比上周高出97%,出口銷售數據良好,亦利好美豆。利好因素主導,短線美豆或維持強勢運行。
減少豆粕用量,部分替代方案
豆粕是養殖大宗原料,也是動物養殖不可或缺的植物蛋白原料,由於近期漲勢迅猛,給眾多畜禽養殖戶帶來了空前的養殖成本壓力。想想看,假如堅持使用預混料的話,必須豆粕配合,那麼每噸相比前段時間白白花費300元。按養殖人的話說,這都是真金白銀啊!
1.自我炒制大豆添加。每噸配合飼料中,炒制7成熟的大豆添加10%量。另外還可用花生粕,其每噸配合飼料中替代使用量以50-100公斤為宜。
2.配合飼料添加優質豆油、鴨油。油脂是動物機體很好的禦寒能量來源,天冷時節尤其是生豬怕冷,採食營養除了自身消耗外,還要耗費能量去與環境應激對抗。此時假如再減少植物蛋白(豆粕)使用量,唯有添加優質油脂彌補。一般每噸配合飼料中豆油或鴨油10-20公斤為宜。
3.配合飼料添加優質漁粉。在動物機體所需營養中,漁粉是比較好的動物蛋白原料。適逢當下這樣的豆粕價格,如果我們減少了植物蛋白添加量,那添加適量漁粉是再合適不過的。一般替代添加2.5-5%為宜,再者添加魚乾也行,但應注意合理粉碎及新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