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如何力挽狂瀾,救天下於傾覆之間,再續大明200年國運?

2020-12-05 史不知味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于謙的《石灰吟》。

他為了大明江山的確已經走到了粉身碎骨的那一步,不過,後世之人也都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

很多人說于謙大爺一出手,就為大明延續了近200年國祚,幾乎以一人之力扭轉了大明國運。

這麼說或許有些誇大其詞,但是時至英宗陷於土木之年,于謙當時的手筆的的確確當得上「力挽狂瀾」。

倘若沒有於大爺出手,老朱家就得像300多年的老趙家一樣灰不溜秋地南渡。

1449年,也就是大明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受到了內官王振的蠱惑,不顧眾人勸阻,一意孤行而親徵。

那一年的朱祁鎮只有22歲,只是一個從小生長在深宮之中,不諳世事的年輕人。

年輕人有熱血是好事,可一旦熱血過了頭那就是壞事了。

更何況朱祁鎮還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傢伙,又極度缺乏主見和判斷力。

這樣一個帝王,讓他親徵?

只會壞事。

而且他的身邊還有一個諸事不懂,只會溜須拍馬,只會狐假虎威的王振,那就更是壞上加壞了。

王振之所以蠱惑朱祁鎮親徵,不是因為他有什麼雄心壯志,他只是單純地想秀一波優越感而已。

秀好了,是故事。

翻車了,那就是事故。

朱祁鎮和王振顯然秀翻車了,所以才有了正統十四年英宗陷於土木這一事故。

朱祁鎮被抓了之後,大明怎麼辦呢?

雖然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可朱祁鎮只是被抓,並沒有死去,擁立新君或許是個好辦法,但到底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朱祁鎮親徵之前曾經命令朱祁鈺「居守」,也就是讓他代為處理政事。

這時候的朱祁鈺雖說並非監國,但其實也有監國的實權。

朱祁鎮一經被抓,大明朝野震動,孫太后急忙出來正式任命朱祁鈺為監國。

可監國畢竟不是皇帝,有很多事,他也做不了。

其實常規操作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即位,讓朱祁鈺繼續監國,甚至是孫太后臨朝。

不過,那幫讀了一輩子書的士大夫在常規操作之上弄出了一個非常規操作,也就是南遷。

這個操作,可謂是於國於民大不利。

一旦南遷之議通過,那麼老朱家就得變成300年前的老趙家,而陷於土木的英宗可能就要徹底變成徽欽二宗。

那些沒有辦法一塊遷走的百姓,也將再一次成為他人眼中的「口糧」。

遷,還是不遷?

大明士大夫的劣根性從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形成了,遷的聲音遠遠多於不遷的聲音。

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遷了,他們還是他們,一切都沒有變,權錢一樣不少。

可如果不遷的話,危險就近在身邊,不僅可能會讓他們多年積蓄付之一炬,還可能會丟了性命。

這時候于謙大爺站了出來,吼了一聲,不遷!誰再敢說南遷,就斬首示眾!

于謙想要達到「不遷」這個目的,那麼他就必須得說服兩個人,一個是監國朱祁鈺,另一個就是孫太后。

好在朱祁鈺和孫太后都是明事理的人,所以都選擇了支持于謙。

而當于謙選擇擁立朱祁鈺為新君的時候,孫太后也一樣選擇了支持。

朱祁鈺就這樣在于謙的策劃和幫助下,在孫太后的支持下,成功坐到了那個位置上。

朱祁鈺一即位,就選擇了全力支持于謙的工作。

當也先再一次攜兵而至的時候,雖然形勢萬分危急,可是于謙卻選擇了一個出乎意料的選擇。

他沒有選擇死守,而是選擇了主動迎戰。

于謙這個決策對不對呢?實際上很對。

石亨當時其實也建議過于謙死守高牆大城,耗死也先。

但是于謙想都不想就否決了石亨這個建議,原因有三。

第一,死守高牆大城,戰略上屬於示弱,這會助長也先士氣而滅大明自己的威風,不利於軍心。

第二,也先攜兵遠道而來,已經是疲憊之師,又是大明的主場,大明可以戰略上藐視也先而在戰術上做好萬全之策。

自從擁立朱祁鈺為帝,得到了朱祁鈺的支持之後,于謙早就已經做好了萬全之策。

從動員到部署,沒有一樣落下。

第三,死守高牆大城,戰略上會出現兩種可能,一種是拖垮對手,另一種是拖垮自己,大明賭不起。

第四,于謙有那個自信,就像他對朱祁鈺立的軍令狀一樣:「至軍旅之事,臣身當之,不效則治臣罪。」

于謙大爺也不愧是于謙大爺,也先氣勢洶洶而來,最終卻只能敗興而歸,還什麼好處也沒撈到。

也先當時以朱祁鎮作為人票,「索金帛以萬萬計」,可是于謙和朱祁鈺愣是屁都沒放給他放一個。

正是有了于謙的力挽狂瀾,大明才安然度過了正統十四年那一場事故,絕對是一個讓人敬佩的英雄。

相關焦點

  • 大明帝國柱石——于謙之死
    于謙是明朝的大功臣,是他在大明帝國搖搖欲墜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擁立朱祁鈺為新君,穩定軍心,使朝廷上下一心,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祁鎮為什麼要殺掉這樣一個忠臣呢?而他們共同最想弄死的人就是于謙。但是要幹掉于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謙為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既不貪財也不好色,在朝中威望很高,實在是沒有什麼藉口能整倒他。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于謙是當年擁立朱祁鈺做皇帝的主要組織者,也是朱祁鈺最信任的大臣,而朱祁鎮心裡最大的隱患就是朱祁鈺。徐有貞等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 救時宰相于謙,從救國英雄到負罪抄家,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一副好口才于謙,明初錢塘(今杭州)人。七歲時,一個和尚給他相面,大吃一驚,說:「這孩子將來是救時宰相啊!」「救時」,也就是挽救時局的意思。或許,于謙日後的力挽狂瀾,確實在他七歲時,已經被這和尚看破。永樂十九年,于謙進士及第。
  • 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明朝時期,有個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其實,朱元璋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後來有幸到皇覺寺為僧,做了義軍首領後,李善長等人給他講書時也都是講正統的儒學。也就是說,朱元璋對佛家和儒家,還是心存敬畏的,但唯獨對道家,並沒有什麼興趣。
  • 王振兒、于謙妾分別調侃的是誰?
    土木之變後,王振連起黨羽一齊被誅,力主抗戰到底併力挽狂瀾,拯救大廈將傾的兵部侍郎于謙權力與威望與日俱增,成為大明朝廷的頭號政治明星。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舔狗,對於人人所唾棄的太監王振來說是這樣,對於國之棟梁的于謙來說也免不了這樣的俗套。兵部右侍郎項文曜就是這樣一名趨炎附勢之徒。
  • 臨危受命挽救大明江山,為什麼還是遭至奪門之變?
    朱祁鈺(1428年一1457年)火線繼位,成為明史上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時間(1449年一1457年)八年,年號景泰,史稱明代宗。 但八年後,宮裡又發生了骨肉相殘的奪門之變。朱祁鎮二次登位,再次執掌大明帝國,朱祁鈺被貶謫為郕王,不久後死去。死後被朱祁鎮賜諡號為「唳」。
  • 下注中國,尋找2021年十大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再出發!
    如何定義這些代表著國運、代表著未來的核心資產呢?  1、代表中國,以國內市場為主。這些公司都必須是以國人為主導,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中國企業,這樣才能與國運共成長。  2、代表未來,能給人類生活帶來美好。代表著中國經濟,乃至代表人類和社會的發展進化方向的企業,給人類生活帶來美好的企業。  3、頭部資產,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有絕對的競爭優勢。
  • 大明風華電視劇和小說一樣嗎?大明風華劇情簡介
    大明風華電視劇什麼時候播  2019年12月古裝劇真的是開始清庫存了,繼《慶餘年》、《鶴唳華亭》、《劍王朝》之後,湯唯壓了幾年的《大明風華》終於也要播了,還是上星播呢,播出平臺是湖南衛視,2019年12月17日起,周一至周四每晚20:00,周五至周日每晚19:35播出。網絡播出平臺是優酷。
  • 其中有個人,爵位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是朱元璋殘害多名陪他打天下的功臣?還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那你可知,朱元璋曾封了六位國公,其中有人的爵位是一直承襲到大明滅亡的呢?01衛國公鄧愈鄧愈,原名鄧友德,字伯顏,泗州虹縣(今安徽泗縣)人。他的父親鄧順興是當地有名的正義之士,在元末也投身起義。
  • 大明帝國十大名將-徐達
    大明開國元勳,開國第一功臣,六王之首(開國六王),徐達一生,善治軍事,為人謹慎,戎馬天下,為大明朝的建立建下了不朽的功勳。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徐達的一生。1.2.東徵張士誠,戰之利器至正二十五年(1365),徐達被任命總兵官,與副將常遇春,率軍十五萬進攻淮東地區,連下高郵,淮安,泰州等地,在徐州順便斬殺了一萬多的元軍,用時半年攻克淮東各地,張士誠退守江南。班師回應天。至正二十六年(1366),徐達被封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領兵二十萬,攻張士誠的大本營平江。
  • 幸福三重奏于謙和妻子吵架,德雲社孫越的反應,詮釋了什麼叫情商
    前兩天孫越老師客串了于謙老師的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以吳京的朋友的身份,跟吳京,謝楠,于謙,白慧明一起生活。 原來在這一期節目裡,于謙老師他們上山砍竹子,挖竹筍,竟然沒有帶于謙老師的妻子,把她一個人扔在了家裡。
  • 是于謙成就了郭德綱,還是郭德綱成就了于謙?
    郭德綱以前的段子裡經常開玩笑:說當年謙兒哥一個月八百塊錢,因為「謙兒八百的」,這話雖是開玩笑,不過,以謙兒于謙的家世,人家老父親是高級知識分子,本身家裡也有錢,就算不說相聲,這輩子也過得富富裕裕的!而當時,郭德綱還是個四處攬場接活,飯轍還不太穩定的窮小子。
  • 《大明風華》vs《大秦賦》:一個磅礴,一個卻很矯情?
    不巧、偏巧,兩個多月前,同樣cctv-8,上演了幾年前批號的《大明風華》(批號的年份代表劇集成片「過審」準予發行的時間,「過審」未即時播出,而竟還拖後數年之久,箇中必有「故事」或「事故」,《大秦賦》的批號是2020年,明顯順暢得多),兩下就似乎有了那麼點兒「對比」的意思。
  • 中國古代政權,統治的時間,為何都無法超越300年國運?
    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出現了,我國古代的歷代王朝都很難突破300年國運這一規律。其實,這裡面的問題非常複雜,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複雜的問題。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開始,我國前後經歷了楚漢爭霸。西漢、王莽新朝、東漢、三國鼎立、西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一系列的王朝。在這些政權中,幾乎沒有一個王朝的統治時期能夠超過300年國運。
  • 《于謙動物園》:玩是表象,享受生命才是內涵
    相聲演員于謙,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有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其實于謙還有第四大愛好,那就是——玩。于謙曾經在2013年寫過一本書,就叫《玩兒》,詳細記錄了他各種有趣的「老北京式」玩法。有人會說,誰還不會玩呢?其實玩還真的有很多講究。比如:老北京十大文玩。
  • 大明第一遠徵軍:穿太平洋印度洋,滅海盜擒斬國王,威震半個地球
    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率軍2.78萬人(相當於明軍5個衛),戰船200多艘,其中大寶船62艘,最大一艘寶船長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
  • 白慧明天賦異稟,射箭套圈完勝于謙,但于謙才是家裡最會玩的人
    要知道在家裡,于謙才是最會玩的那個人在節目裡,吳京家住的房子跟于謙家相隔不遠,吳京和于謙經常會聚在一起喝個小酒,還一起上山砍竹子。要不是這個節目的性質是講夫妻親密關係的實景觀察節目,估計吳京和于謙這對好兄弟會天天呆在一起玩。
  • 于謙說愛玩兒都是為了療傷,網友:大爺您別矯情了行麼
    人生得意時,最難是重新回歸平和,但于謙卻很快找到了平衡。他不再每天跑這兒跑那兒的不著家,不再想著如何如何地去創造人設,而是去和他的動物為伴,沒事約上七哥,四處流逛、拜訪、請教、觀摩。2013年,于謙在北京西郊圈了六十多畝地,真的當上了兒時嚮往的動物飼養員。
  • 貴州的群山之間的屯堡要塞,居民竟堅守流變年前的大明遺風
    -貴州省安順市雲峰八寨-屯堡之中堅守的大明遺風大明洪武十三年,蒙古雖被逐出中原,卻虎踞漠北,天下初定人心未穩,年輕的帝國還需要鐵血的徵伐來鎮定山河,恰逢此時,雲南梁王巴扎刺瓦爾密謀反,洪武帝大手一揮,調北徵南,大將傅友德、沐英率三十萬大軍徵討。
  • 林永鵬《力挽狂瀾》作品榮獲2020年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金獎
    作品《力挽狂瀾》又名《千裡雄風》或者《橫掃千軍》林永鵬《力挽狂瀾》作品以經典名著《三國演義》中關羽形象為題材,利用保利石材天然的鮮豔紅色創作出的關公大義凜然,橫掃天下之勢,胯下赤兔馬健步如飛,手握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所向披靡,氣吞山河,可謂是千裡雄風,勢不可擋。
  • 于謙不僅愛養動物,又出了一本90萬字的書《于謙動物園》
    提起相聲,就不能不提德雲社,而提到德雲社,就一定會想到郭德綱和于謙,郭德綱稱自己是「相聲國王」,稱于謙是「相聲皇后」,雖然于謙是有名的相聲大師,但是他活得可比郭德綱輕鬆多了,深諳玩樂之道,最近,于謙發布了自己的新書《于謙動物園》,宣傳語就是自己的第四個愛好——看動物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