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該在大流行期間改變病毒命名規則?病毒學家們產生了分歧

2020-08-14 XShoppy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全心全意抗擊新冠疫情,目前不是一個引入病毒命名系統的好時機。

病毒學家們正在爭論是否要在今年晚些時候建立一套標準化的病毒命名系統。一些研究人員說,目前的病毒命名方式雜亂無章,迫切需要這樣一個系統。但另一些人說,現在不是討論命名慣例的時候,因為病毒學家們正專注於抗擊新冠疫情。

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冠狀病毒的顆粒。來源:AMI Images/Science Photo Library

病毒學家目前命名「物種」(species)——最基本的分類等級——的方式有好幾種,通常是根據病毒的發現地、寄生動物或其引起的疾病來命名。許多人認為,缺乏命名規範讓經常需要鑑定新病毒的研究人員無所適從。當病毒的常用名與其種名相同時,也會造成混亂,如引起天花的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是一個專門負責病毒類群命名的機構。該機構提出了[1]一個命名系統,將於10月進行表決。如果該系統被採納,或將改變已經命名的6500多種病毒的全部命名方式。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病毒學家Edward Holmes說:&39;系統&34;不過,這項工作&39;緊急事務&34;,他說。

其他研究人員認為,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最佳時機。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病毒學家Eric Delwart說,過去15年來,得益於基因組測序技術,被鑑定出來的病毒和物種數量呈現加速增長。&34;他說。

這方面的爭論是在研究人員討論另一個命名問題時出現的:如何對全世界正在測序的數萬個SARS-CoV-2(導致COVID-19的病毒)基因組進行分類?在演化上相近的同種病毒類群通常被歸為同一個譜系。追蹤它們非常重要,因為病毒可能會出現更具傳染性或更危險的突變。ICTV只針對物種命名制定了規則,但Holmes和其他獨立於ICTV的病毒學家提出了[2]一種命名SARS-CoV-2譜系的方法。

時間壓力

目前,對病毒名稱僅有的要求是斜體(第一個字大寫)、適當的清晰度、字數儘可能少——但有些名稱還是很長,如印度尼西亞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Indonesia virus)。12月3日,ICTV執行委員會成員在《病毒學檔案》(Archives of Virology)上發表了一篇論文[1],提出了新的名稱格式,其中物種名稱將限制在兩個字。

第一個字是屬(以-virus結尾),屬的定義是一組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物種。第二個字有三種選擇:一是堅持使用拉丁化的術語,與命名生物體的類似規則一致,如智人(Homo sapiens);二是限制為數字或字母,如Alphacoronavirus 1;三是使用任意字符集。也就是說,現有的名稱要麼將被濃縮為一個單一的、可能是拉丁化的單詞,要麼是一個數字或字母。

該論文是幾年來公開討論的結果,它邀請研究人員在6月30日之前提出反饋意見,然後在委員會10月舉行的下次會議上作出決定。之後,該決定將報由ICTV所有成員進行表決。

不過,有幾位病毒學家說,他們當時並沒有注意到這篇論文,而是完全投身於抗擊新冠病毒的工作中。&34;密西根大學的病毒學家、美國病毒學協會(ASV)的財務處長Katherine Spindler說。ASV是世界上最大的病毒學社區之一,在大約20個國家有3000多名成員。&34;Spindler說,她是在6月30日截止日期後才得知徵求意見一事。她和ASV執行委員會的其他成員於7月9日寫信給ICTV委員會,表示他們的成員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這個問題。

澳大拉西亞病毒學協會(AVS)代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約700名成員,於7月4日向ICTV發出了一封信。&34;信中說。

針對人們對時機的擔憂,ICTV主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學家Andrew Davison表示,該提案的一個版本已經在ICTV議程上待了有近兩年的時間,但他希望委員會在會議上考慮所有相關的因素。&34;他說。

學習拉丁語

ASV和AVS在信中還表示,他們反對強制使用拉丁語名稱的想法,因為這將要求病毒學家學習拉丁語語法,而且落實起來很麻煩。這兩個團體都傾向於使用任何單詞作為物種名稱,不過AVS的首選是維持現狀,信中說。&34;AVS主席、墨爾本伯內特研究所的病毒學家Gilda Tachedjian說。

命名一個物種時,病毒學家其實只要知道適當的拉丁語後綴就行了,馬裡蘭州綜合研究設施(Integrated Research Facility)的病毒學家、ICTV執行委員會成員Jens Kuhn說。不僅如此,拉丁語術語也將是通用的,在以英語以外的語言發表的論文中不需要翻譯。

SARS-CoV-2多樣性

在給眾多的SARS-CoV-2譜系命名時,保持一致是非常必要的——病毒學家們對此沒有什麼異議。目前,這些譜系正在被貼上各種各樣的臨時標籤。&34;Holmes說。

沒有官方機構專門決定如何命名病毒譜系。&34;Holmes說。

他和他的同事們提出了一種動態的方法,優先命名已經引發流行病的譜系。這些譜系將根據它們最近被分離出來的時間,被貼上活躍、未被觀察到或不活躍的標籤;這些標籤將根據這些譜系是否仍在傳播而定期重新評估。7月15日的《自然-微生物學》描述了這個方法[2],似乎已經得到了病毒學家的支持。該團隊還開發了在線工具,幫助用戶識別其序列屬於哪個譜系。

這樣的系統更便於在一開始監測具有獨特致病特性的病毒譜系,阿拉巴馬大學病毒學家、ICTV執行委員會成員Elliot Lefkowitz說。

相關焦點

  • 是否應該在大流行期間改變病毒命名規則?病毒學家們產生了分歧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全心全意抗擊新冠疫情,目前不是一個引入病毒命名系統的好時機。病毒學家們正在爭論是否要在今年晚些時候建立一套標準化的病毒命名系統。一些研究人員說,目前的病毒命名方式雜亂無章,迫切需要這樣一個系統。
  • 解鎖病毒之謎:病毒學家的中國緣
    ,我們無疑應該到這裡來確定這些流感的源頭。我們可能是 1976 年後第一批訪問中國的西方流感病毒學家,這是一段非常有科學價值的經歷。 亞洲 H2N2 流感大流行病毒首先於 1957 年 2 月在中國貴州省貴陽市的人體中被檢測到,這種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經氨酸(苷)酶刺突與 1956 年人類中流行的 H1N1、1918 年流感病毒後代都不相同。
  • 德國頂級病毒學家對「英國新毒株」的高度恐懼,產生懷疑
    德國頂級病毒學家對「英國新毒株」的高度恐懼,產生懷疑,並不一定意味著新病毒是罪魁禍首。德羅斯頓解釋說:現在說這種病毒是否真的傳播得更快還為時過早。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看看誰感染了誰,花了多長時間。因為病毒在一個細胞中停留的時間,比它能夠並且很可能應該成功複製的時間更長。
  •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異具有大流行的潛力
    據外媒BGR報導,一些研究人員擔心丹麥的水貂新冠病毒變異具有大流行的潛力,而另一些研究人員則表示,在提出目前的COVID-19候選疫苗可能對新菌株無效之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官員們之所以選擇這種激進的方案,是因為新冠病毒在圈養的水貂體內發生了潛在的危險變異。來自丹麥媒體的報導稱,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已經感染了至少12人。研究人員擔心,新的病毒株可能非常危險,以至於可能有效地使目前的COVID-19候選疫苗失去作用。現在,一份新的報告帶來了更多麻煩的消息,因為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菌株具有大流行的潛力。與此同時,其他人則呼籲保持冷靜。
  • 許多地方流行的新冠病毒已不同於原始病毒…
    然而,病毒的突變對人類而言絕非好事,典型例子就是流感病毒的突變,它使得上一年還頂呱呱的疫苗到了第二年,面對變異後的新毒株就「武功全廢」、效力大減。那麼問題來了,流感病毒的近親,2020年佔據頭條、人人談之色變的新冠病毒是否也產生了變異?對我們又有哪些影響?
  • 美國著名病毒學家:忽略陰謀論 科學家們清楚Covid-19不是在實驗室...
    美國著名病毒學家Peter Daszak彼得·達薩克在英國衛報撰文呼籲,「忽略陰謀論:科學家們清楚Covid-19不是在實驗室裡創造的」。這位前情報機構負責人當時引用一份所謂「重要」科學報告稱新型冠狀病毒並非自然產生,是由中國科學家創造的。病毒學家彼得·達薩克在他的專欄文章中說,「已經有研究人員強烈駁斥了這篇論文。其中一位作者,挪威軍方首席科學顧問約翰-弗雷德裡克-莫克斯內斯(John Fredrik Moxnes)甚至從論文中撤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來自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也否定論文的結論。」
  • 新冠病毒名稱之爭:世衛組織反對「SARS二代」,病毒分類委員會這樣...
    國際組織發布病毒官方名稱,本意是統一各國衛生機構的使用名稱,避免產生歧義和不必要的麻煩。然而,兩大權威國際組織之間的分歧非但沒有化解歧義,反而讓人更加困惑。那麼COVID-19和SARS-CoV-2究竟是否等同?兩個名字的依據又是什麼?
  • 病毒大流行的幾大原因
    這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不是我們是否會看到另一場致命疾病的全球爆發。公共衛生官員表示,在未來15年內,一種快速傳播的病原體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爆發。自此,我們國家近期的新冠病毒好像就驗證了這個道理。我們無從知曉到底是否是因為飲食所導致的。可是下列因素真的是病毒流行的重要原因。
  • 凍土解凍釋放千萬年前的病毒,會開啟新的一場大流行嗎?
    國外病毒學家稱,從冰川、凍土中釋放出的病毒一旦「接觸到合適的寄主,它們就會被復活。因此,如果讓一個人類同曾冷凍的流行病病毒接觸,就會被感染,開啟一場新的大流行病。」變化正在以遠超出科學家們預期的速度到來。那些原以為是幾十年後出現的情況正在發生。近年來,國內外媒體曾多次報導稱,隨著氣候變暖,極地凍土的逐年解凍,恐怕會打開一個「潘多拉魔盒」,釋放出人類難以應對的古老病毒、細菌。病毒可能引起大流行病,這種過去看起來遙遠的威脅,隨著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然讓人們的觀感發生了改變。
  • 北極正加速融化,致命史前古病毒恐激活釋放,或引發病毒大流行!
    氣候學家們正在思考這些極端現象是否預示著北極令人震驚的超級高溫新時代的來臨之際,地球仍然在新冠肺炎病毒的大流行中苦苦掙扎,北極圈大國俄羅斯平均每天要新增6000多確診病例。這不得不讓科學家們懷疑,全球氣候變暖是否與高度傳染性疾病聯繫在一起?自上一個冰河時代以來,封凍數萬年的永久凍土第一次開始融化,一些史前病毒和病菌也紛紛從凍土中暴露出來。
  • 不顧WHO反對 這個機構堅持命名新冠病毒SARS-CoV-2
    同樣在2月11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在預印本網站發布論文稱,按照分類學的命名規則,此次新冠病毒應該被命名為「SARS-CoV-2」。先不論病毒名字如何來的,兩個組織命名的出發點都沒有錯,而之所以會產生分歧,就在於兩個組織在病毒命名要求上存在差異。世界衛生組織通常負責給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會遵循以下原則:疾病不能指代特定的人、人群或者地理位置。
  • 赫爾大學病毒學家回答關於新冠疫苗、封鎖和感染率的問題
    ,在研究各種病毒和病毒宿主系統方面有超過15年的經驗。我們仍然需要廣泛的測試,跟蹤和追蹤以及臨床知識,如何最好地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但它是一個遊戲規則的改變者。我還預測將有不止一種成功的疫苗候選,這是一個更為好的消息。Q) 它在治療症狀的同時還能防止傳播的可能性有多大?
  •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
    而在CSG的論文當中,則詳細公開了他們對新病毒的命名規則和命名的討論過程,根據論文的說法,SARS-CoV-2這個新名字,將增進對新冠病毒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CSG通過評估新病毒與同一宿主向前已知病毒的相關程度,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並不是同一種病毒,兩者有明顯區別,與SARS病毒屬於同一類型的病毒。
  • 亞里斯多德在大流行中會怎麼做?
    考慮一下我們應該採取任何必要的行動來拯救大多數生命的規則,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現在假設一個健康的年輕人來醫院做常規檢查。湊巧的是,這家醫院正在治療6名身患絕症的病人,每個人都需要不同的重要器官。所以醫生們決定對這個年輕人實施安樂死,用他的器官把6個病人從死亡邊緣救出來。
  • 科學家發現攔截病毒方法!在大流行開始前攔截,或將挽救更多生命
    當新聞報導新冠病毒像野火一樣在人類中間傳播時,我們才開始了解這種病毒。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在這些病毒開始流行前就將其截住呢?在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個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攔截的方法。他們希望通過嚴密調查養豬場中一種新的豬流感病毒的傳播情況,以便了解如何在病毒給人類造成嚴重破壞之前就截住這種病毒。
  • Science報導:冠病疫情下,病毒學家卻轉行做了郵遞員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行各業都深受影響,股市遭遇百年不遇的大熔斷,數以萬計的人們失去了工作。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在如此堪憂的大環境下,科學家想必是最安全的崗位了,畢竟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論文,自疫情爆發後一直處於井噴式增長,但實際情況可能並不像想像中的樂觀,近日Science雜誌就有報導,新冠疫情影響下,一位病毒學家卻轉行做了郵遞員。
  • 新冠病毒會突變?-虎嗅網
    今年,COVID-19在全球傳播,David Montefiori想知道導致這種大流行的致命病毒在人際傳播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Montefiori是一名病毒學家,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研究HIV的偶然突變是如何幫助它逃避免疫系統的。
  • 劍橋大學病毒學家發現:新冠疫情期間,肥皂是最強的消毒清潔用品
    utm_source=xiguastudio 劍橋大學病毒學家研究發現:新冠疫情期間,肥皂是最強的消毒清潔用品。 喬治亞州立大學環境衛生學家表示:皂性清潔劑比漂白水更適合對室內外的物體表面進行消毒。 紐約長老會醫院的助理教授說:肥皂泡能殺滅新冠病毒。
  • 流行病學家姜慶五:現有證據不足以說明變異病毒的致病性、傳播性發生改變
    並沒有變異提高傳播性的實際證據《中國經營報》:近日,包括英國在內多國出現感染變異新冠病毒的病例,這是否說明目前新冠疫情流行態勢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姜慶五:我從倫敦的朋友處了解到,當地市民目前還比較平靜,目前人群的進城出城是過節的現象。有一部分居民借假日出城避一下也是存在的,並不像媒體報導中的形勢那麼緊張。
  • 美國病毒學家依然挺身而出,為新冠起源發聲!
    科學家們表示,關於新冠大流行的錯誤信息和病毒本身一樣令人惱火。相反,在新冠病毒暴發前,中外病毒學家們就通過對已知冠狀病毒的研究斷定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興冠狀病毒出現於世,並已作多次預警。而且,所有跡象都表明,與SARS和MERS一樣,新冠病毒極有可能也是在蝙蝠宿主中進化的,直到一個不明原因的溢出事件,將它傳播到人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