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皮牛級力傳感器 科學家首次「看到」氫鍵

2020-11-24 中國網

優化皮牛級力傳感器 科學家首次「看到」氫鍵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透過實驗室的玻璃窗,可以看見三個穿藍色實驗服的年輕人正聚精會神地在顯微鏡下操作著一組微型工具。「這位老師是我們中心的助理研究員,他是做電子器件的高手,正帶領兩位博士生在研究一個可以進行精密測量的微機械裝置。」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裘曉輝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裘曉輝認為,「要在基礎研究中不斷有原始創新,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發表論文的狀態,而要不斷攻克核心技術,研發先進的儀器裝置,才能去探索別人做不了的前沿問題。」

轟動科學界,首次直接「看到」氫鍵

為何水在常溫下是液態;為何冰能浮在水上?「這都是氫鍵的神奇魔力。水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由共價鍵連接,而水分子之間則是由一種極微弱的作用聯繫在一起,這就是氫鍵。」裘曉輝介紹說。

氫鍵是自然界中最重要、存在最廣泛的分子鍵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對物質和生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很多藥物也是通過和生命體內的生物大分子發生氫鍵相互作用而發揮效力。

自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在其著作《化學鍵的本質》中首次提出「氫鍵」這一概念後,科學界就存在爭論:氫鍵僅僅是一種分子間弱的靜電相互作用,還是存在有部分的電子云共享?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回答氫鍵是什麼的問題,主要藉助於X射線衍射、拉曼光譜、中子衍射等技術,這些研究方法獲得的數據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氫鍵的性質,然而氫鍵的廬山真面目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因此有人甚至懷疑它到底存不存在。

裘曉輝帶領研究團隊研製出「利器」——極靈敏的原子力傳感器,使得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猶如天文望遠鏡能夠拍攝到宇宙深處星際的影像、星際之間的引力一樣,使得原子力顯微鏡成為探明微觀世界的照相機,能夠為原子、分子、化學鍵「寫真」。

通俗地講,「這項研究成果相當於以前可以從太空中看到地面的人排成一行,現在是第一次看到,原來這些人之間是手拉著手的。」裘曉輝引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前主任劉鳴華研究員的話說道。

2013年年底,《科學》雜誌刊發了裘曉輝團隊直接觀察到分子間氫鍵的成果;《自然》雜誌還將分子間氫鍵的圖像評述為當年年度三幅最震撼的圖片之一。

不斷創新,研製關鍵儀器核心部件

「我在白春禮院長指導下進行博士生論文研究時,就知道分子能自發排列成規整結構,但是對分子間存在的這種神奇作用一直看不到。」裘曉輝說。

而我國從德國花費數百萬元購置的原子力顯微鏡是用於研究納米世界的高精密儀器,卻始終看不清氫鍵的模樣。

於是,裘曉輝帶領團隊對進口設備的微力傳感器加以技術改進,從設計和技術方面優化了核心部件——皮牛級力傳感器的性能,提高了測量儀器電子信號的信噪比,最終獲得遠高於標準商品化儀器的測量精度。

高性能力傳感器就是整臺顯微鏡設備的「眼睛」。裘曉輝指導的研究生創造性改進了製作工藝,可以將原子級尖銳的鎢探針粘接到諧振頻率穩定的石英音叉上。

在不懈地努力下,裘曉輝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程志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季威的團隊密切合作,在超高真空和低溫條件下,通過原子力顯微鏡觀測在銅單晶表面吸附組裝的8-羥基喹啉分子,獲得原子級分辨的分子化學骨架結構圖像,並清晰觀察到分子間存在的氫鍵作用,精確解析分子間氫鍵的構型,實現對氫鍵鍵角和鍵長的直接測量。

任重道遠,洞察納米世界新知

「當首次『看到』清晰的氫鍵圖像時,我們知道這是世界上第一張拍到的圖像,感覺非常充實和自豪,」裘曉輝描述道,「就像在天空中多個飄蕩的風箏,如果能夠看見拉住風箏的每根細線,就能知道是誰在控制風箏,我們還能夠測量出這根線有多硬,力度多大。」

裘曉輝團隊所獲得的氫鍵圖像,是世界上首次在實空間直接觀測到分子間的氫鍵作用,為化學界爭論近百年的「氫鍵的本質」問題提供了新的實驗證據。科學界評價這是「一項開拓性的發現,真正令人驚嘆的實驗測量」,「是一項傑出而令人激動震撼的工作」。

「實際上,分子個頭越大,它們之間的作用力也越大,正如星際間的作用力。想了解世界是怎麼組成的就需要搞清這些微小粒子間作用力是什麼有多大。現在我們能夠進行納米尺度的測量,探測的最微弱的力相當於太陽光照在手指甲蓋上力的十分之一。」裘曉輝說道。

「看到」只是第一步,關於氫鍵的研究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裘曉輝表示,不僅是氫鍵,未來的研究還會拓展至其他重要化學鍵的研究,比如共價鍵、離子鍵等,以及進一步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對不同化學鍵的強度進行測量等。由此,我們將會了解材料構成的原因,分子在化學反應中怎樣變化,知道材料的特性,逐漸繪製出材料基因圖譜,指導新材料的設計,像搭積木一樣,根據需要製造出新的材料等。

科研工作任重道遠,唯有信念堅定,方得始終。正如裘曉輝所言,「如果發現了一個有意義的科學問題,就應該沉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努力解決它。」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看到」氫鍵
    本報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齊芳)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22日宣布,該中心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拍」到氫鍵的「照片」,實現了氫鍵的實空間成像,為「氫鍵的本質」這一化學界爭論了80多年的問題提供了直觀證據。這不僅將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也為在分子、原子尺度上的研究提供了更精確的方法。
  •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看到」氫鍵
    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22日宣布,該中心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拍」到氫鍵的「照片」,實現了氫鍵的實空間成像,為「氫鍵的本質」這一化學界爭論了80多年的問題提供了直觀證據。這為科學家理解氫鍵的本質,進而改變化學反應和分子聚集體的結構奠定了基礎,也為科學家在分子、原子尺度上的研究提供了更精確的方法。
  • 科學家首次「看到」了氫鍵的相互作用
    八個月前,中國科學家使用原子力顯微鏡,成功首次對分子間的氫鍵進行了實空間觀測。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使用新開發的超速飛秒(千萬億分之一秒)紅外光源,得以直接「看到」被氫鍵連接的分子之間的協調振動。這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這種在分子水平上隨處可見的化學作用。
  • 【光明日報】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看到」氫鍵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22日宣布,該中心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拍」到氫鍵的「照片」,實現了氫鍵的實空間成像,為「氫鍵的本質」這一化學界爭論了80多年的問題提供了直觀證據。這不僅將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也為在分子、原子尺度上的研究提供了更精確的方法。
  • 我國科學家用高分辨原子力顯微鏡全球首次「看見」氫鍵
    這為科學家理解氫鍵的本質,進而改變化學反應和分子聚集體的結構奠定了基礎。  氫鍵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形式之一。雖然氫鍵的強度相對於共價鍵非常弱,但是對物質的性質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氫鍵作用使得水能夠在常溫下以液態存在、DNA形成雙螺旋結構、蛋白質形成二級結構等。
  • 人類首次直接檢測到氫鍵
    物理學家首次成功地在單個分子中直接檢測出氫鍵——這意味著那些理論化的方法如今可以被應用於觀察宇宙中最小且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了。此實驗也證明了我們的成像設備已經可以達到極高的靈敏度,因為氫鍵遠比其他化學鍵要弱得多。
  • 紹興人裘曉輝首次「看」到氫鍵震驚世界
    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鮑林首次提出「氫鍵」,但一直沒有人見到過氫鍵的樣子  通俗地說:相當於以前從太空中看到地面的人排成一行,現在是第一次看到原來這些人之間是手拉著手  為何水在常溫下是液態?為何冰能浮在水上?這都是氫鍵的神奇魔力。
  • 科學家首次直接探測到了氫鍵
    科學家首次成功使用原子力顯微鏡對單分子中氫鍵的強度進行研究。瑞士巴塞爾大學納米科學所在《ScienceAdvances》上報導了他們的這一成果。圖丨螺槳烷(圖片下部分子)和原子力顯微鏡的一氧化碳針尖。分子之間或高分子的各部分之間,就是通過氫原子進行連接的,這種相互作用被稱之為氫鍵。蛋白質和核酸的很多特定的性質就是由氫鍵決定的,另外,氫鍵還保證了水具有較高的沸點。因此氫鍵在自然界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到最近,人們還不能對氫原子或單分子中的氫鍵進行譜分析或電子顯微分析,而且採用原子力顯微鏡也並沒有獲得明確的結果。近日,瑞士納米科學研究所傳來喜訊。
  • 科學家首次直接檢測到分子內氫鍵!為探尋宇宙生命奧秘...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努力探尋宇宙中的元素組成。其中,氫(H)佔宇宙所有可見質量的75%,甚至超過90%的宇宙組成為H原子。如今,科學家們首次使用原子力顯微鏡直接精確檢測到了分子內的氫鍵,這對了解地球生命奧秘、探尋宇宙生命起源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 【經濟日報】看,這就是氫鍵!
    這些有趣問題的答案,都離不開對氫鍵的認識。科學家們1936年就通過理論分析提出了「氫鍵」的概念,但一直不能眼見為實。  直到去年年底,神秘氫鍵的倩影終於被我國科學家用照片記錄下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裘曉輝、副研究員程志海領導的納米表徵與測量研究團隊,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張氫鍵照片。
  • 德科學家首次測出DNA鹼基對之間作用力
    據來自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官網的消息稱,該校研究人員利用特殊實驗裝置,首次成功測出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內兩個鹼基對之間微弱的堆積力(也叫範德華力),大小只有2皮牛頓(10-12牛頓)。這項成果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DNA修復等基本生物過程,以及利用DNA構建分子馬達等裝置。DNA分子保持穩定的雙螺旋結構依靠兩種作用力:鹼基之間的氫鍵和鹼基對之間的堆積力,氫鍵垂直於螺旋軸作用,而堆積力沿著螺旋軸作用。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不清楚氫鍵和堆積力哪種作用對DNA雙螺旋的穩定性貢獻更大。直接測出鹼基對之間微弱的堆積力是一個很大的技術挑戰。
  • :氫鍵,百歲快樂
    其實這都是氫鍵神奇的魔力 [1]。據說,今年是氫鍵被提出的一百周年 [2]。之所以用「據說」,是因為有關氫鍵概念的提出時間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關於氫鍵的研究至少已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歷程。他們在討論「締合液體(Associated Liquids)」時提出,「一個水分子上的一對自由電子可能會對另一個水分子上的氫施加一定的力,將兩個分子結合在一起」,並意識到氫鍵和HF、H2O、NH3高沸點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這一理論對當時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科學家們開始質疑,氫原子如何參與了兩個「共價鍵」(至少當時是這麼理解的)?
  • 模糊了化學鍵的定義:科學家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強的氫鍵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化學鍵,是有史以來最強的氫鍵。
  • 我國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圖)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圖)   圖a—d為水團簇在鹽表面上的氫鍵構型水是生命之源,其獨特的氫鍵結構也一直讓科學家難以解釋。這些一直都是未解之謎。   日前,我國科學家——北京大學量子材料中心、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的江穎課題組和王恩哥課題組共同在水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拍攝到了水分子的內部結構,使得在實驗中直接解析水的氫鍵網絡構型成為可能。這一科研成果已於1月5日以全文的形式在世界權威科學雜誌《自然—材料學》上在線發表。
  • 【論文故事】作用力也看得到,來給氫鍵拍張照!
    利用原子力顯微鏡,中國科學家成功對分子間氫鍵和配位鍵進行了實空間觀測,這是國際上第一次實現對分子間局域作用的直接成像。這些成果已發表在《科學》雜誌上。而這一次,中國科學家們利用非接觸式原子力顯微鏡(NC-AFM),實現了對氫鍵的直接觀察。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裘曉輝團隊與中國人民大學季威副教授的團隊合作,在超高真空和低溫條件下觀察到了吸附在銅晶體表面的8-羥基喹啉分子間氫鍵的高解析度圖像,直接對該氫鍵的鍵長及鍵角進行了測量。此外,研究者還觀察到了去氫8-羥基喹啉分子與銅原子的配位鍵作用。這些成果對氫鍵理論的研究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 Science :超越想像 :分子間氫鍵的實空間成像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在實空間觀測到分子間氫鍵和配位鍵相互作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對分子間局域作用的直接成像氫鍵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形式之一。雖然氫鍵的強度相對於共價鍵非常弱,但是對物質的性質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氫鍵作用使得水能夠在常溫下以液態存在、DNA形成雙螺旋結構、蛋白質形成二級結構等。長久以來,科學界普遍認為氫鍵是一種弱的靜電相互作用,然而近年來有實驗證據顯示氫鍵似乎有類似共價鍵的特性,即形成氫鍵的原子間也存在微弱的電子云共享。
  • 首次證實:在這種狀態下水不存在氫鍵
    在任何狀態下,比如超臨界狀態,水分子都是通過氫鍵結合在一起的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長期困擾著科學家。這個問題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超臨界水的結構在地理學、深海探測、化學合成和催化領域非常重要。可以看到,研究者對於超臨界水中氫鍵比例的研究或者說是猜測結論不一,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超臨界狀態下,水中的氫鍵數量比室溫狀態下要少。
  • 氫鍵
    氫原子與電負性大、半徑小的原子
  • 新型納米級光纖應力傳感器
    打開APP 新型納米級光纖應力傳感器 發表於 2019-01-01 07:49:00 然而,由於力反饋機制和有源元件,縮小納米機械傳感器的尺寸仍然具有挑戰性。具有緊湊的力傳感器可以使很多測量得到實現,包括細胞內監測,微創探測和高解析度檢測。理想情況下,傳感器足夠小以使炎症反應最小化,同時具有高解析度和同時跟蹤多個力學事件的能力。和尺寸同樣重要的是以不同模式操作並檢測各種類型的納米力特徵的能力。
  • 人類首次「看到」水合離子微觀結構
    本報北京5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繼2014年獲得世界第一張亞分子級解析度的水分子圖像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取得突破,將解析度推向了氫原子極限,首次「看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這是水合離子概念提出100多年來,人類第一次在實空間直接「看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