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億年物種版納魚螈出現 像蚯蚓也像蛇(圖)

2021-01-16 央視網科教

佛山市高明區一居民發現版納魚螈。記者張宇傑 攝

  全身左右有金黃色花紋

  長相既像蚯蚓又像蛇

  業界估計僅餘四百餘條

  專家稱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本報佛山訊 (記者 李傳智) 這幾天,佛山市高明區更合鎮水井村熱鬧極了,90多歲的老人,兩歲大的孩童,都圍在兩條既像蚯蚓又像蛇的小怪物旁,既興奮又好奇。這兩條怪物是村裡人在挖建魚塘時發現的,經過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專家的初步鑑定,怪物原來竟是世界瀕危珍稀兩棲動物、且為唯一一種產於中國的蚓螈——版納魚螈。由於版納魚螈數量極為稀少罕見,今年8月廣西專家公布其照片後,國內許多研究兩棲動物多年的專家和學者才第一次見到這種動物的「真面目」。

  發現者:

  一眼就認出這兩條「小怪物」

  發現版納魚螈的李先生是高明更合鎮水井村的一名養魚戶。據其回憶,上周三中午12時,他正在開挖魚塘的塘基。當挖了不到十釐米後,「有一鏟泥土裡,突然鑽出兩隻手指頭粗大的頭,隨後爬出兩條既像蚯蚓又像蛇的小怪物。」李先生見狀後,腦子裡立即浮現了不久前在央視《走進科學》欄目裡曾看到過的一種瀕危珍稀動物版納魚螈。

  「我一眼就認出來了,它們可能就是版納魚螈。」為了得到進一步確認,李先生將這兩條小怪物帶回家,細心照顧。

  昨日,記者在李先生家看到,這兩條小怪物大約一尺多長,周身無鱗,雖然既像蚯蚓又像蛇,但縱貫全身左右兩邊的金黃色花邊紋讓它們與蚯蚓和蛇有了明顯區別。

  在小怪物的頭部,仔細一看,還有不明顯的小眼睛和嘴巴,與蛇頭的彪悍相比,它們顯得格外溫馴。

  自從李先生將小怪物帶回家後,平靜的水井村沸騰了。每天都有村民上李先生家看這兩條小怪物。有人認為它是蛇,而且有劇毒;還有人認為它是蚯蚓,而且是「蚯蚓之王」。

  研究所:

  鑑定認為是版納魚螈

  小怪物究竟是不是李先生懷疑的版納魚螈呢?

  昨日,記者將小怪物圖片及特徵提供給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動物繁育與生態研究中心進行求證。該中心博士、副研究員龔世平公布的鑑定結果認為,根據形態學鑑定,小怪物就是版納魚螈,雖然廣東以前有過發現,但十分罕見,且已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物種。

  龔世平介紹說,版納魚螈從分類上屬於兩棲綱、蚯螈目、魚螈科、魚螈屬。本屬大約34種,分布於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但中國僅有1種,那就是版納魚螈。從地理分布來看,版納魚螈在我國分布於雲南(勐臘、景洪、盈江)、廣東(羅浮山、鼎湖山、肇慶、羅定、化州等地)、廣西(梧州、東興、北流、玉林、南寧、容縣、防城等地);在國外分布於越南北部。

  上世紀60年代以前,有數據顯示,版納魚螈在以上地區的分布數量約為5000條,但隨著數量的下降,多年來已極其罕見,業界預測已減至400條。

  一些兩棲動物專家甚至一輩子都未見過這一動物。由於佛山高明與肇慶相鄰,此次發現讓專家認為版納魚螈生活在高明的可能性極大,且更合鎮地理環境也比較適合版納魚螈生存。

  (報料:阿亭;獎金:100元)

  對話專家

  三問版納魚螈

  問題一:版納魚螈迄今已生存了多少年?

  龔世平:由於版納魚螈極為珍稀罕見,也很難作為標本進行生態研究,目前國內對其的研究僅在分類學上。從相關的依據判斷,版納魚螈迄今已生存了上億年,和娃娃魚的年代相當,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問題二:版納魚螈是否為劇毒類的動物?

  龔世平:這種動物是有雌雄之分的卵生生物,生活在海拔100~900米的熱帶或亞熱帶森林溪流及其附近的沼澤、池塘,稻田邊的土洞穴或石縫中。營穴居生活,白天潛伏於洞內,晚上出來覓食,捕食蚯蚓。根據目前動物學界對版納魚螈的了解,應該沒有劇毒。

  問題三:市民應該如何處理?

  龔世平:如果捕抓到版納魚螈,應儘量放生回自然界,自然環境更適合版納魚螈存活。

相關焦點

  • 廣東佛山發現超億年物種版納魚螈(圖)
    記者張宇傑 攝全身左右有金黃色花紋長相既像蚯蚓又像蛇業界估計僅餘四百餘條專家稱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本報佛山訊 (記者李傳智)這幾天,佛山市高明區更合鎮水井村熱鬧極了,90多歲的老人,兩歲大的孩童,都圍在兩條既像蚯蚓又像蛇的小怪物旁
  • 南寧周邊發現「活化石」版納魚螈(圖)
    此次調查中發現的版納魚螈。9月19日,南寧市動物園披露該園所承擔的一項全國第二次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項目的階段性成果,表示在南寧周邊發現數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其中包括「活化石」版納魚螈,以及2015年新發布物種——廣西瞼虎等。
  • 科學家在廣西發現6條瀕危珍稀兩棲動物版納魚螈
    版納魚螈。  版納魚螈是世界瀕危珍稀兩棲動物,蚓螈目唯一代表物種,1991年列入廣西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和雲南少數地區,數量極為稀少。從2004年開始,玉林師院化生系副主任李桂芬副教授和她所帶領的桂東南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和利用研究所人員,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北流市找到這一珍稀物種。  傳說中的寶貝,在北流發現  「第一次在野外找到時,我不敢確定這就是版納魚螈,對照資料圖片很久才確定,我難以形容當時有多興奮。」
  • 北流發現6條"寶貝" 當地人不識版納魚螈以為是蛇
    版納魚螈。  版納魚螈是世界瀕危珍稀兩棲動物,蚓螈目唯一代表物種,1991年列入廣西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和雲南少數地區,數量極為稀少。從2004年開始,玉林師院化生系副主任李桂芬副教授和她所帶領的桂東南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和利用研究所人員,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北流市找到這一珍稀物種。  傳說中的寶貝,在北流發現  「第一次在野外找到時,我不敢確定這就是版納魚螈,對照資料圖片很久才確定,我難以形容當時有多興奮。」
  • 廣東佛山現身 珍稀動物版納魚螈 與娃娃魚一般古老
    特別是雲勇生態林養護中心,發現珍稀兩棲動物版納魚螈,這是一種已在地球上存活上億年的物種,與娃娃魚的年代相當。珍稀兩棲動物版納魚螈,是一種已在地球上存活上億年的物種。  版納魚螈,唯一一種產於中國的蚓螈,體形似蚯蚓,迄今已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和娃娃魚的年代相當,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根據現有資料,專家估計全世界版納魚螈的存貨量,也可能只是幾百條,極為珍稀罕見。  在佛山發現版納魚螈的過程,極為意外。2016年9月,佟富春前往雲勇森林公園的路途中,因看到路邊停有數隻鳥,遂下車觀察。
  • 科學網—雨林神物「兩頭蛇」
    劉光裕 在版納生活十年,見過無數次神奇的雨林動物,唯獨沒見過著名的「兩頭蛇」版納魚螈。姑娘發信說,她家裡又發現了一條版納魚螈。我立馬衝過去拍到了照片和小視頻。 這條版納魚螈躲在水管下的泥土中,顯然已經被水淹過,精力明顯不足。據姑娘說,它平常速度非常快,一會兒就跑遠了。不過此次可能被水淹過,一動不動地趴在木板下,正好方便我們拍攝。 只見它全身如大號蚯蚓一般,兩側有兩條黃色斑紋,異常靚麗多姿。
  • 長得像血吸蟲一樣的動物,這傢伙卻是國家級保護動物
    然而有一種長相類似血吸蟲,又有些像大蚯蚓的動物卻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這種動物就是——版納魚螈。 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版納魚螈隸屬於兩棲綱、蚓螈目、魚螈科、魚螈屬,值得一提的是版納魚螈還是我國唯一的一種蚓螈(蚓螈的特徵:尾極短或無,無四肢和肢帶,蚯蚓狀。體細長,體表周身有縊紋環繞,形成許多排環褶)。
  • 不要打,原來是中國瀕危珍稀動物「兩頭蛇」!
    小編看到這篇新聞以為是一種外來生物的入侵,但是卻找不到該生物的任何資料,寮國同事們也說不認識,直到看到該生物的全身圖才發現這個生物跟存活上億年的活化石——版納魚螈很像。圖片來源網絡你們看,網上的版納魚螈資料圖片是不是跟寮國媒體發布的有毒生物圖片相似度達到90%以上,小編基本上肯定是版納魚螈在寮國、泰國出現了。
  • 南寧發現有活化石之稱的版納魚螈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南寧發現有活化石之稱的版納魚螈&nbsp&nbsp&nbsp&nbsp昨日,中國動物園協會中南協作區和西北協作區2017年年會在南寧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南和西北兩大協作區首次聯合召開,並由南寧動物園承辦。
  • 我國西雙版納有一種四十釐米長的「大蚯蚓」,堪稱真正的地穴領主
    關注本平臺比較早的小夥伴們應該還記得此前我們曾科普過一種巨型蚯蚓(詳見:世界上最大的蚯蚓,長1.5米至今已有數億年歷史!),不過這種蚯蚓是屬於美洲的物種。而我們中國也有一種與巨型蚯蚓長得非常像的動物名叫——魚螈。
  • 像蛇一樣長 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當地人說最長的蚯蚓超一米,粗細超成人拇指。圖為長約50釐米的巨型蚯蚓。巨型蚯蚓南美森林中存在著一種巨大的蚓螈(caecilian)亞種。這種生物在恐龍時代就有了。大多數發現這種生物的報告都在巴西。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型蚯蚓,最長的可達2米多。普通蚯蚓體長約60mm-120mm,體重約0.7-4克。
  • 全球最奇異新物種盤點:食肉蛞蝓像外星生物(圖)
    每年全球都會發現至少15000種新物種,目前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收集整理了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發現的最奇特新物種,其中包括:吸血鬼魚、世界上最小的蛇、迷幻襞魚等。,那麼2008年發現的一種新物種蛇則會更加吸引你,這種學名為「Leptotyphlopscarlae」的小蛇,體長僅10釐米,還不及義大利麵條粗,它們是當今世界上最小的蛇,可以蜷曲在一枚英國便士硬幣或一枚美分硬幣上。
  • 關注丨像黃鱔又像蛇 陽明山發現瀕危保護動物「蛇蜥」
    這條像黃鱔又像蛇的動物是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海拔1200米的萬和湖大黃江源上遊巡護時發現,目測長約50釐米,出於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只對其進行拍照留存。經湖南師大動物專家鑑定,該動物是非常罕見的蛇蜥 ,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列為瀕危保護等級。據專家介紹,蛇蜥屬於蜥蜴目、蛇蜥科、脆蛇蜥屬,又稱之為脆蛇蜥、土龍、金蛇,是一種無四肢的蜥蜴,外觀似蛇,但不是蛇。
  • 村民挖出罕見"兩頭蛇" 最初以為是大蚯蚓(圖)
    唐頂紅挖出的「兩頭蛇」(受訪者 供圖)  前日上午,天元區雷打石鎮龍巖村村民唐頂紅在田裡挖土時,突然翻出十七八條「大蚯蚓」。他細看才發現「大蚯蚓」原來是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不時吐出信子,這可把他嚇了一跳。  [發現]10多條「大蚯蚓」扭成一團,都有兩個「頭」  前日上午10時多,唐頂紅在自家田裡挖土。半個小時後,他挖出一個約半米深的土坑,突然翻出10多條扭成一團的「大蚯蚓」,每條大約有筷子粗細,長度約為12釐米。
  • 世界上最小蛇像蚯蚓 身長僅64毫米嘴比頭大(圖)
    前幾天,市民高先生在路邊的泥巴地裡捉到了一條身長只有64毫米的奇怪動物:小東西全身都是醬黑色,整個只有牙籤那麼粗,身子一頭呈橢圓形,另一頭扁而長,像極了一條蚯蚓。但小傢伙沒有蚯蚓身上的「環節」,全身布滿了鱗片,而且光滑得泛光。用棍子撥弄小傢伙的身體,它竟然張開了比頭還大的嘴,吐出一根鮮紅的小信子,非常具有攻擊性。
  • 臺灣省有一種像蚯蚓一樣的小蛇,只有二十多釐米長
    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怕蛇,這倒不是膽小的問題,而是在人類百萬年的進化中形成的基因記憶。那種有著柔軟長條形身體且覆蓋著鱗片的動物很危險,它們可能有毒。 所以即便今天人類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並且系統地區分了有毒蛇和無毒蛇,但是當我們看到蛇類的時候,心中難免還是有幾分恐懼。
  • 村民挖出罕見「兩頭蛇」 最初以為是大蚯蚓(圖)
    ­  前日上午,天元區雷打石鎮龍巖村村民唐頂紅在田裡挖土時,突然翻出十七八條「大蚯蚓」。他細看才發現「大蚯蚓」原來是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不時吐出信子,這可把他嚇了一跳。­  [發現]10多條「大蚯蚓」扭成一團,都有兩個「頭」­  前日上午10時多,唐頂紅在自家田裡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