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寧發現有活化石之稱的版納魚螈
    昨日,中國動物園協會中南協作區和西北協作區2017年年會在南寧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南和西北兩大協作區首次聯合召開,並由南寧動物園承辦。38家正式會員單位和14家非正式會員單位,共133人參會。
    會上,南寧動物園公布了三大重要發現:在南寧發現有活化石之稱的珍稀物種——版納魚螈,2015年發表的新種——廣西瞼虎,以及廣西近年發現有分布的背條跳樹蛙。這三大重大發現均是在南寧興寧區等縣區發現的,說明南寧的野生動物資源很豐富。
    兩棲爬行類動物調查為期1個月
    據悉,南寧動物園於2015年向國家林業局申請了一項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項目,承擔鬱江—邕江流域寬谷丘陵地理單元的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該項目去年獲得立項。今年7月31日開始正式調查,並在8月份進行為期1個月的兩棲爬行類動物調查。
    鬱江單元位於廣西中南部,是人口較密集的地區。該單元的面積有283萬公頃,除去45萬公頃的農田和城鎮,實際調查面積是238萬公頃, 共涉及7市(南寧、來賓、貴港、梧州、百色、欽州、玉林)的20多個區縣。調查對象包括全部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重點調查《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方案》中規定的廣西常規調查物種、專項調查物種(含增補)和同步調查物種。其中重點調查的兩棲爬行類動物有51種。調查內容包括陸生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及其變動趨勢、分布現狀、棲息地現狀、受威脅因素、棲息地保護現狀、分布區的社會經濟狀況。
    南寧動物園動物管理科專業技術人員王松說,經過1個月的艱辛調查,共確認發現了42種兩棲爬行類動物。其中,兩棲類2目8科18種,爬行類1目8科24種,其中屬於全國二調的規定調查物種有10種。
    三大重大發現具有重大意義
    「此次調查有了三大重大發現。」參與調查的王松說,三大發現分別為在南寧發現了有活化石之稱的珍稀物種——版納魚螈,2015年發表的新種——廣西瞼虎,以及廣西近年來發現有分布的背條跳樹蛙。
    三大重大發現均是在南寧興寧區等縣區發現的,表明南寧的野生動物資源很豐富,也說明南寧市城市周邊環境不錯。此次重大發現,對於保護野生動物有重要意義。目的在於將調查的數據提供給南寧林業部門,可給林業部門提供制定野生動物保護策略,加大宣傳力度等,或者為那些急需重點保護的區域提供有力參考。
    據悉,該項目主要對涉及調查的區域的城市周邊進行調查,已經調查了9個區縣,南寧的區縣調查已全部完成。下一步,調查隊還到十幾個樣區進行調查。涉及貴港、梧州、玉林、欽州等地,並形成最終的報告。
    調查隊員的故事令人動容
    調查成果的背後,調查隊員的故事令人動容。
    「這次調查得到了動物園各級領導、同事和隊員家屬的全力支持。」王松說,調查隊成員均為動物園的骨幹力量。隊員們同時也是各自家裡的頂梁柱,長時間的外出調查,家屬們大力支持。
    調查時間在天氣炎熱的8月,均在日落後才能展開,夜裡蚊蟲侵擾多,隊員們經常深夜一兩點才回到駐地,最晚一次3點多。隊員們長時間睡眠不足,體力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極大考驗。有些駐地由於地處偏遠,沒有熱水、沒有熱飯,但大家毫無怨言,認真完成各項工作。
    雖然這次調查僅有1個樣區位於保護區內,三十六弄自然保護區,地形複雜,但大部分調查樣區其實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有些甚至無路可走,均為一人多高的野草,走在裡面很容易迷路。隊員們也曾遇到大雨突襲,被淋溼後回到駐地卻沒有熱水洗澡。「雖然面臨重重困難,但大家都能憑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團隊協作精神,隨機應變,團結協作,最終化險為夷,順利完成調查工作。」王松說。(記者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