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藏甲午戰爭秘錄》出版 曾受臺海軍高層資助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日藏甲午戰爭秘錄》出版 曾受臺海軍高層資助

2008年07月31日 02: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福州七月三十日電(記者 孫賢迅)備受海峽兩岸海軍、史學界高層人士關注的《日藏甲午戰爭秘錄》在澳門出版發行,呈現了中日甲午戰爭研究的新發現,使一些爭議了上百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問題得以重新研判。

  福建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戴學稷研究員今天向記者透露說,海峽兩岸海軍界人士、史學界專家認為,《日藏甲午戰爭秘錄》出版,真正讓史實公開說話,收錄的內容屬中日甲午戰爭研究史料的重大發現。

  《日藏甲午戰爭秘錄》全書三十萬字,二百三十四碼,收錄有日藏原圖表文字一百四十多碼,由澳門中華出版社出版發行。其中,黃海海戰時刻表與六至八號海戰圖等,參照中方等記載,可以讓人非常確切地了解整個中日黃海海戰的過程。

  據悉,在該書翻譯、編纂、醵資過程中,得到臺灣海軍界高層人士慷慨資助出版經費,並囑不公開姓名。

  中國《清史》編委會主任戴逸教授,《清史·(光緒朝)》主編、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沈渭濱,福建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戴學稷研究員及臺灣著名學者專家、海軍界人士均認為,該書對甲午戰爭研究將產生深遠影響,將使爭議了一百一十四年的甲午戰爭的一些問題得以重新研判。

  該書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福建省委祖國統一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副會長林偉功編審主編。林偉功長期從事中國海軍、姓氏源流研究,在與海內外人士、團體交流中,發現日本防衛廳史料室有一批尚未公開的甲午戰爭黃海海戰史料,遂委託留日博士阮雲星、蔡文高先生代為尋訪複製,經細研發現其中有黃海海戰時刻表與六至八號海戰圖等,是從未公開且彌足珍貴的原始記錄。

  在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學者翻譯上述史料時,該院博士生導師米慶餘教授出示其發現藏於日本三浦梧樓家藏文書中的日本參謀本部第二局長(管西局)小川又次大佐所撰的《徵討清國策案》,同為未公開的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策劃書。

【編輯:張明】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近代日本大間諜的自白書:沉睡90年的密檔首次翻譯出版
    2017年4月20日,在中日《馬關條約》籤署122周年之際,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世紀出版大樓聯合舉辦了《宗方小太郎日記(未刊稿)》新書首發式。發布會之所以選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舉辦,是因為此次出版的日記主人與甲午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史有莫大的聯繫。
  • 這個英國士官目睹了甲午戰爭,聲稱:清軍不是敗給了懦弱
    在中國近代史上,如果說哪場戰爭顛覆了東亞傳統秩序的話,那麼一定是「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中日戰爭,這場戰爭的成敗與否,直接關乎到兩國在近代化努力探索的失敗,然後淪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從此被列強欺負,要知道,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的國內並不比清朝好多少,雖然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家有所起色,但想打贏清朝這個龐然大物,他們心裡也沒譜,可惜日本人此時相當團結,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從牙縫裡擠出資金讓海軍打了一仗,這點從後來的馬關條約喪心病狂的要求戰爭賠款就能看出來,
  • 若不籤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如何發展?清朝躺著都贏,日本早透支了
    維新領袖梁啓超曾這樣評論甲午戰爭:「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甲午戰敗後割讓臺灣島和遼東半島,並賠白銀2億兩給日本,就算遼東半島最後用3000萬兩「贖回」,但是這個割地賠款的體量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歐洲侵略清朝,賠款頂多千萬兩,割地也就一些小島嶼,而小小的日本的胃口之大讓清朝驚訝,甚至讓歐洲列強都目瞪口呆。
  • 傳奇人物傳奇書:高羅佩和《秘戲圖考》
    他具有驚人的語言天賦,通曉的文字不下十五種,包括印尼文、古希臘文和拉丁文、德、法、意、西、中、日、梵、藏、馬來亞文、阿拉伯文,甚至北美印第安烏足族(Blackfoot Indians)的民族語言。25歲獲博士學位後進入外交界,再也沒有離開過。他先後供職於荷蘭駐東京、重慶、南京、華盛頓、新德裡、吉隆坡的使領機構。1967年病逝於海牙,終年57歲。
  • 《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入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喜   報       2020年2月26日,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發布通知
  • 安思遠舊藏「最善本」《石鼓文》付梓出版
    吳少甫秘藏珍本,題曰「天下第一寶刻」。安思遠舊藏元明間拓《石鼓文》之「乍原鼓」「天下第一」是小說筆法。藏著它身後的故事。清華簡《系年》載:周幽王取妻於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即伯服)。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
  • 「海軍馬鹿」與「陸軍馬糞」,二戰中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大內鬥」
    後來,甚至發展到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而且各自的螺絲方向都是反著擰的。戰後,日本天皇裕仁在《昭和天皇獨白錄》裡回溯戰敗原因時,還專門提到日本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陸海軍之間的惡劣關係和作戰上計劃上的相互掣肘。那麼,舊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是怎麼來的?歷史矛盾「舊恨」連連在「倒幕運動」的過程中,明治天皇雖然開始親政,但尚沒有直屬於天皇的軍隊。
  • 日本式的風俗畫:中日甲午戰爭
    此後六天,清軍猛攻五百裡,一路逃到鴨綠江邊,21日渡過鴨綠江返回。日本鬼子一路順風,佔領了整個朝鮮領土。豐島海戰態勢圖中日甲午戰爭第一階段,除陸戰外,還有海戰。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灣口豐島西南部海域攻擊中國海軍艦船時,於1894年7月25日凌晨進行了豐島海戰。這次戰役首先由日本發起,也是甲午戰爭的第一次戰役,因此清朝對日本正式宣戰。
  • 甲午戰爭前,大清被歐美公認為列強之一,為什麼還會敗給日本人?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6期:甲午戰爭前,大清被歐美公認為列強之一,為什麼還會敗給日本人?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列強是不看好日本的,誰曾想,甲午戰爭一爆發,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潰敗,讓人大跌眼鏡。再加上清政府急於求和,終於讓西方列強看清楚了這個東方的虛胖子,從而一擁而上,掀起瓜分浪潮。
  • 美海軍稱一士兵在南海「失蹤」,其所屬艦艇曾進中建島12海裡
    圖為隸屬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斯特塞姆」號驅逐艦。【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不久前被貨輪撞了軍艦的美國海軍昨天又自稱「丟了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2日發表聲明稱,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和飛機正在南海尋找一名失蹤的美國海軍士兵。這名水兵屬於美國「斯特塞姆」號驅逐艦。
  • 曾落後日本20年,如今中國海軍實力如何?局勢已徹底扭轉
    圖為中國遼寧艦中國海軍曾落後日本20年,尤其是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力量成了一個上升的態勢,尤其經過了日俄戰爭,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海軍更在二戰中達到巔峰狀態,而如今中國海軍實力如何呢?
  • 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近代的哲學,社會科學佔了主要地位
    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近代的哲學,社會科學佔了主要地位中日甲午戰爭後,在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推動下,西學在華傳播的形勢出現了新的局面。今天小編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2.政治學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包括「天賦人權」、「社會契約」、「三權分立」、「自由、平等、博愛」等在內的民主思想理論體系,是由英國洛克和法國盧梭孟德斯鳩等思想家所創立,曾在西方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鬥爭中發揮過重要的進步作用。在近代中國,對西方政治學說的介紹稍後於對西方政治制度的宣傳。早在19世紀40年代,魏源、徐繼畲等在他們的著作中就介紹過西方政治制度。
  •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夾縫雁行陣
    在北洋海軍中,提督丁汝昌是主抓全局的行政事務官員,北洋海軍的日常訓練、戰術運用等海軍專業技術事務主要由船政學堂畢業的左翼總兵林泰曾和右翼總兵劉步蟾共同處理,二人都是總兵、翼長,林泰曾木訥、文弱, 但家世背景不凡(姑父是原船政大臣沈葆楨、叔公是原兩廣總督林則徐),而劉步蟾性格剛烈、強勢,實際上在軍中的地位凌駕於林泰曾之上。
  • 張文木人生沉思錄14| 只有飛蛾,才能撲火
    【作者按:這篇《人生沉思錄》,從1996年開始寫,已有一千多條,都是些思想火花:包括人生感悟、讀書體會,好句摘抄等方面的內容;既可作思想記錄,又可作今後寫作的素材。點點滴滴,受到學友的喜愛。下為最新修訂稿,以25為節,與朋友分享。】 (本文為《人生沉思錄》第14部分,其餘部分請見作者專欄。) 951.
  • 神神秘秘 美海軍情報頭子訪臺隱藏哪些臺下交易?
    文/羅布周日,一名美國官員抵達臺北,全程神神秘秘,可謂史上之最,甚至連綠營電視臺都搞錯了來訪何人。隔一天後,蔡當局證實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部門的處長史達曼。他可能不是訪臺的最高層級美國軍官,但他的任務卻十分敏感和特殊。
  • 韓昭慶:從甲午戰爭前歐洲人所繪中國地圖看釣魚島列島的歷史
    曾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的鞠德源,自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收集有關釣魚島的相關資料,經過三十多年的資料積累和研究,於2006年出版了《釣魚島正名》。該書主要展示了他多年來收集的中、日、美、英、法等國繪製的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地圖,以圖證的方式,證明釣魚島列嶼的歷史主權。1998年由香港明報出版社出版了鄭海麟的《釣魚島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後由中華書局出版了該書的增訂版。
  • 甲午戰爭後日本對中國的侵佔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從中國獲得了很多利益,包括2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及中國贖回遼東半島的3000萬兩白銀。在此期間,日本利用從中國勒索的戰爭賠款,擴軍備戰,準備了十年,1904年對俄發動了戰爭,爭奪在中國東北及朝鮮的勢力範圍。
  • 專家:致遠艦文物是真正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
    目前國家文物局已經確認,經遠艦沉沒在遼寧莊河黑島的老人石海域;日俄真正期間沉沒在旅順海域的有平遠艦和濟遠艦,其中濟遠艦已經打撈出水一大批文物;旅順曾是北洋海軍重要的基地也是甲午戰爭的重要戰場,同時遼東地區本身就是甲午陸戰的兩大戰場之一。
  • 復旦徐靜波教授著作出版,《日本新華僑報》總主筆作序推介
    1月15日,臺灣的時報出版將為讀者們奉上復旦大學徐靜波教授的著作——《被隱藏的日本史 從上古生活到政治革新》和《被偏誤的日本史 從軍國末路到經濟飛躍》。縱觀日本文明古今流脈,徹底理解一衣帶水的鄰邦。徐靜波教授是中國國內研究日本文化的資深學者、博士生導師,著作頗豐,將宏大的日本文明史深入淺出的娓娓道來;他熱愛旅遊與美食,注重用自己的足跡去實際考證古籍史料,從容觀察日本的各個角落。
  • 哥白尼初步提出日心說,馬丁路德罵他大傻瓜,紅衣主教要資助出版
    此文曾在他的摯友中傳看。在該文中,他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月球航道的中心;所有的天體部圍繞太陽旋轉,太陽儼然在一切的中央,所以太陽位於宇宙的中心附近;日地距離與恆星所在的天穹離我們的距離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天穹離我們極其遙遠;地球自轉不息,從而造成天穹的周日旋轉和天體的東升西落;地球和別的行星一祥,都在圍繞太陽旋轉,行星在天穹上順行(在恆星間自西向東穿行)和逆行(在恆星間自東向西穿行)正是地球和行星都在繞太陽旋轉而產生的合成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