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回收
您身邊的環保公益平臺
在你的生活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場景:
喝完隨手一扔的礦泉水瓶;吃完飯後的剩餘飯菜;自己覺得過時的舊衣服;還有外賣、快遞包裝盒……
全中國,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製造垃圾。按照保守的算法,我們每人每天至少會製造1.5公斤的垃圾。
你可能根本不會在意,這些垃圾會被扔到哪裡去,但其實它就「圍繞」在你我身邊。
(圖片來源:王久良《垃圾圍城》)
2017年,上海生活垃圾清運量為743.07萬噸,北京更加龐大,達到924.77萬噸。更具象來說,如果用載重5噸的大卡車來裝這924.77萬噸垃圾,兩輛一排,可以從雲南西雙版納直接排到哈爾濱。
經濟越發達,包圍越嚴重。國內很多城市,基本已被垃圾包圍,只不過是你看不見罷了。
城市垃圾如何處理?
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最主要的方式是填埋與焚燒。
垃圾填埋的操作很簡單,把各處的垃圾拉到填埋場,埋完後等待垃圾發生各種反應,慢慢分解、減量。由於成本比較低,現在為止仍舊是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
但填埋的弊端非常明顯:佔用大量土地、汙染地下水、影響周邊環境……生活垃圾在填埋的過程中,汙染物隨水分溶出,形成「滲瀝液」。一般的垃圾填埋場都會製作防滲膜,但化工材料老化後,還是會有液體滲透出來。
相對來看,焚燒更加科學,佔地相對比較少,垃圾減量也更加明顯。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垃圾焚燒所帶來的二噁英汙染物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有毒物質之一。
二噁英一旦進入人體,會長久駐留,破壞人類免疫系統、改變甲狀腺激素和類固醇激素以及生殖功能。最為敏感的是影響人體發育,導致胎兒畸形。
如何減少二噁英和PM2.5的排放,成為了垃圾焚燒所面臨的的最大難題。
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在回收行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何把垃圾變成寶貝,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在「廢舊衣物定向回收再利用」發布會上舉出了一組數字:
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社會儲量近4億噸,生產及加工過程廢料大於400萬噸/年,使用報廢后的纖維製品大於800萬噸/年,資源回收利用率小於10%。按年產生2000多萬噸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率達60%測算,年可產出化學纖維940萬噸、天然纖維約470萬噸,相當於節約原油1520萬噸、節約耕地1360萬畝,將有效緩解紡織工業資源緊缺問題。
普通居民家中,廢舊衣物多處於「棄之可惜,留之無用」的狀態。如何合理的把這些廢舊衣物變廢為寶,斑鳩花了大量的精力。
近日,菜鳥 x 斑鳩聯合環保回收計劃即將開啟,解決垃圾圍城,打造無廢城市是這次計劃的核心。
螞蟻金服人工智慧部門與斑鳩回收共同開發了一種圖像識別算法,可以借用居民手機中的支付寶小程序,對各種可回收物AI拍照估重。
投遞完成後,還將獲得對應的螞蟻能量,1kg=158g能量,讓每一個投遞的用戶都能一邊投遞一邊「種樹」。
此次活動將在菜鳥驛站投放數萬個箱子,每個箱子都有相同的激勵回饋,共建無廢城市,從你我做起!記得來投遞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