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江源,找尋中國三大河流的神秘發源地!

2020-12-06 全球旅行之最

三江源,是中國三大河流——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一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廣闊的平坦地帶。這樣的海拔高度曾讓無數人望而卻步,但我認為也滋養了這裡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如今的三江源,人與動植物和諧共處,處處吟唱著生態之歌。

三江源的整體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條件艱苦,很少有人類居住。這裡被譽為「中華水塔」,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溼地,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我認為就是這3條母親河孕育了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走過楚瑪爾河大橋,我覺得寬闊的楚瑪爾河就像系在三江源大地上一條赭紅色的腰帶,蜿蜒伸向天邊。楚瑪爾河流經藏羚羊在崑崙山東西遷徙通道的核心區,楚瑪爾河大橋橋長2565米,是專為保護藏羚羊遷徙而建的大橋,設有78個橋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自由通過,是青藏鐵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我想楚瑪爾河的兩岸應該是藏羚羊主要棲息地和遷徙通道。紅色的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幻出迷人的圖案,既像流水侵蝕過的巖石,又像秋風吹過散落的乾枯樹葉。

如果在夏季來到三江源,我想你會邂逅高原上的「美人」——綠絨蒿,甚至會同時看到多種綠絨蒿,它們孤傲、冷豔,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我絕不敢說它們美得令人窒息,讓我不禁想到一句古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難怪歐洲人將其當作「世界名花」來推崇。熱愛植物的人們為它瘋狂,我覺得連我這不懂植物的人都為它著迷。

7月的三江源地區天氣依舊涼爽,我認為高海拔帶來的溫度讓人的身體倍感舒適,在這樣的月份中,多刺綠絨蒿幾乎處處可見,儘管周遭是顏色灰黃的流石灘,但它那獨有的憂鬱的藍色在陽光的照射下依然格外耀眼。這裡的雨下得淅淅瀝瀝,連綿不絕,全緣葉綠絨蒿挺拔而嬌豔,全體被鏽色和金黃色平展或反曲、具多短分枝的長柔毛,在惡劣的高原環境中,全緣葉綠絨蒿黃得乾淨,黃得熱烈,黃得嫵媚。

除了遍地開花的綠絨蒿,色彩鮮豔的各色野花在高原上無拘無束地開放,它們或生長在流石灘,或紮根於貧瘠的土地,或忍受著刺骨的寒風……我想正因為它們克服了高原上的種種困難,想盡辦法在高原上安家,也給這裡的野生動物營造一個最原始的生境。

在這裡每一次見到藏羚羊,總會產生一種難以言表的激動,腦海中浮現出電影「可可西裡」的畫面,可是人類無止盡的欲望和貪婪,染指了這片純淨的高原,我覺得不僅傷害了世代生存在這裡的野生動物,最後人類自己也因此而受到了傷害。

這裡的藏野驢在濃綠色的草墊上悠閒覓食,遠處赭紅色的楚瑪爾河和雪山若隱若現。藏野驢全身被毛以紅棕色為主,耳尖、背部脊線、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顏色深,吻端上方、頸下、胸部、腹部、四肢等處被毛為白色,與軀幹兩側顏色界線分明。我覺得它們外形似騾,體型和蹄子都較家驢大許多,顯得特別矯健雄偉,因此當地人常常把它們叫作「野馬」。我認為雖然從體型上來說,藏野驢算得上這裡的大型食草動物,但依舊好集群生活,擅長奔跑,警惕性高,喜歡吃茅草、苔草和蒿類。在乾旱的環境中,藏野驢會找到有水源的地方,然後用蹄刨坑,挖出水來飲用,還可以供藏羚等有蹄類動物飲水,我想這樣的行為也是十分友愛的。

我想遇見藏狐是讓人最開心的事了,它滑稽的長相和表情,瞬間緩解了我的高原反應的不適。我覺得藏狐不像同族大多數狐狸那樣看上去身型苗條、面相奸詐,而是有一種毛髮蓬鬆、長相富態甚至有點誇張的動物,有的藏狐腦袋甚至長得比身體還寬。看起來憨厚老實的藏狐捕食的時候也沒有那般順利,所以藏狐對食物一般沒有什麼要求,沒有肉,水果也可以拿來充飢,甚至是植物的葉子、根也會吃一點。這樣的藏狐卻是旱獺的天敵,每當藏狐發現了旱獺的洞穴,就會趕盡殺絕,不到嘴邊絕不罷手,吃掉旱獺的肉,霸佔旱獺的巢穴。而我想成年旱獺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儘可能地躲藏到隱蔽的地方,否則只能成為「俎上魚肉」,任狐宰割了。

別看藏雀體型較小,但在我看來,它是藏地的精靈。我認為無論是新疆帶「歐」「西」字的鳥,還是青藏高原帶「藏」字的鳥,大都是特定區域的特有鳥,它們代表著一個廣闊的特定區域的特有物種。而夏季的青藏高原,短暫的繁花似錦,帶給了鳥兒短暫的快樂時光。高原的鳥兒有一種特別的習性,吃飽後,就開始上演一出擒拿格鬥戲,不知是鍛鍊身體、求偶爭鬥,還是娛樂。

沿著公路行進,我來到管轄三江源的玉樹州,我想9年前的地震沒有打垮玉樹人,巨大的災難使玉樹人更加凝聚,更加奮發向上,經過多年的建設,全新面貌的玉樹州壯闊、美麗,開放的玉樹人熱情地迎接人們的到來。而我想唯一保留的玉樹地震遺址,似乎提醒著人們牢記歷史,牢記災難。

這就是三江源,我認為高海拔的艱難和困苦這裡都有,生命的鮮豔和困厄這裡也有,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鮮活,那麼自然,那麼有趣,又那麼生動,以至於匆匆走過的我,帶回一份三江源沉甸甸的愛!而我想這份愛來自這裡純真的人們,來自這裡自由馳騁的野生動物,來自這裡自由飛翔的鳥兒,來自這裡滿山的野花,來自這裡靜靜流淌的河水,來自這裡如洗的天空……一切是如此美好,讓我流連忘返!

相關焦點

  •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
    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地區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溼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素有中華水塔美譽;三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三江生態系統最敏感的地區。
  • 青海三江源人工降雨成效明顯 湖泊草地面積增加
    中新社西寧11月20日電 (孫睿)「監測顯示,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實施以來,使三江源地區高覆蓋度草地面積明顯增加,河流徑流量、湖泊面積均呈增加態勢,有效改善了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李林2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青海首次完成三江源地區高寒溼地類型野外調查
    中新社西寧9月20日電 (孫睿 金泉才)青海省氣象科研所20日下午向中新社記者透露,青海首次完成三江源地區高寒溼地類型野外調查。三江源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發源地,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重要淡水供給地,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保護價值。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工程師張帥旗介紹,溼地是全球四大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
  • 大河文明四大發源地,與水量最大的四大河流匹配嗎,為什麼
    人類的四大古文明發源地,從東到西分別是古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埃及,三個在亞洲大陸,一個在與西亞緊緊相連的非洲大陸上,這些文明古國都發源於大河流域,所以,也稱大河文明,是農業文明的主要特點,與後來海洋文明為主要特點的工業文明有本質的不同。
  • 感知自然秘境 華為P40 Pro全程記錄三江源科考行動
    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中國國家地理》以科學考察的方式,造訪素有「世界屋脊」、「中華水塔」美稱的三江源,開啟了一段勇敢而美麗的科學探險旅程。三江源地區是黃河、瀾滄江和長江的發源地,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華為P40 Pro手機作為便攜的記錄工具,感知自然秘境,拍攝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的一組精美樣張,將神秘的大自然美景帶到我們面前。
  • 找尋神秘新疆戈壁美人——中國最美三大雅丹地貌
    2005年10月23日,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其中中國最美三大雅丹地貌也揭曉了。分別是最瑰麗的巖石雅丹:烏爾禾 (新疆),最神秘的雅丹:白龍堆(新疆),最壯觀的雅丹:三壟沙 (新疆)。一、最瑰麗的巖石雅丹:烏爾禾 (新疆)烏爾禾雅丹又稱魔鬼城。位於新疆克拉瑪依通往布爾津的217國道旁邊,距離克拉瑪依市區約106公裡。
  • 這裡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
    」將於今年年底前正式設立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這裡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有著「中華水塔」的美稱。 旅行戶外時光說起國家公園,何為國家公園? 沙漠上風東南部唐古拉山北麓則以高山峽谷為多,河流切割強烈,地勢陡峭,山體相對高差多在500米以上。
  • 在「三江源」設立生態補償機制試驗區(建言)
    對於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我們應在《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實施的基礎上,依據進展和變化了的情況進行調整,推出新的以生態補償為主要政策的重大舉措,儘快研究在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整體設立生態補償機制試驗區。  建議以「三江源」地區為重點,形成全國第一個生態補償機制的綜合實驗區。
  • 《守望三江源》歌唱三江源,傳承永恆的生命之愛
    《守望三江源》歌曲簡介:素有「中華水塔」美譽的三江源,不僅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守望三江源》,以歌曲的形式追本溯源,歌頌三江源,弘揚中國精神。以守護三江源、守望三江源,來提煉故土情深的人間真情,傾盡世世代代傳承的生命之愛。
  • 神秘的北緯30度,眾多未解之謎的發源地……
    地球至今仍存在著許多人類無法解答的秘密,而其中北緯30°堪稱一條神秘而又奇特的緯線,在這條奇特的緯線上面發生的神秘事件尤其多。瑪雅文明,瑪雅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誕生於熱帶叢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日本龍三角區,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無數輪船在這片海域上神秘失蹤。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失蹤前都沒能發出求救信號,也沒有任何線索可以找尋到他們。著名的百慕達三角的六處死亡漩渦區,因為不明原因,常常引發飛機輪船失事的事故,還有長江的兩次斷流,長江的地理範圍介於北緯28至33°之間。還有那些至今仍未破解的謎團,均坐落在北緯30°上。
  •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發布時間:2017-02-20 19:23:12.0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頻道呼號:CCTV-10科教)於2001年7月9日開播。是以教育、科學、文化為主體內容的專業電視頻道。
  • 擁有大河水源地最多的國家,世界十大河流,五條發源於此
    整座山脈有很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是南美很多大河的發源地,不過安第斯山脈並不是秘魯一國獨有。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延伸到智利,縱貫整個南美大陸。從這些大河的分布就可以看出,世界上很少有多條大河發源於一國的案例。
  • 【三江源,我們的國家公園】 三江源,鳥類棲息的樂園
    顯然,三江源的溼地、湖泊、島嶼、紅草灘、灌木林和針葉林,無疑是鳥類非常適合繁衍棲息的環境。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道路設施完善,交通以及通信的方便和發達,攝影攝像設備及技術的不斷完善,眾多專家學者調查區域更加拓展,調查時間增長,對三江源地區鳥類認知更加深入。
  • 《2019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發布三江源或保有我國最大的歐亞...
    青羚網訊 12月15日,《2019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在廣州發布,報告指出,作為中國分布最廣的水獺——歐亞水獺作為河流生態系統中的旗艦物種,近年來在青海三江源活動頻繁,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可能是歐亞水獺在中國最大、最有生存希望的地區。
  • 三江源掀起新一輪高原鼠兔「殲滅戰」
    三江源掀起新一輪高原鼠兔「殲滅戰」 30日,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曉南向記者介紹。  三江源地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總面積39.5萬平方公裡,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區天然溼地、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被譽為「中華水塔」。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氣候變暖、超載放牧、鼠蟲害肆虐等因素,三江源地區出現沙漠化趨勢,沙化土地面積一度佔源區土地總面積的15.1%。
  • 《中華水塔》:探尋三江源的風情與質地
    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三江源景觀 新華社記者 吳剛攝陳啟文是當下較多關注自然、關注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關注人類命運的報告文學作家。他著力探索中國大江大河的前世今生,以及與之相關的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等問題。
  • 「高考地理」中國最美河流都在這,有你家鄉的河流嗎?
    幾年時間,去過很多地方旅遊,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閱遍天下無數景點,基本上踏遍中國每一個角落。可是,你有沒有仔細數過中國有多少條河流?>5.56萬平方公裡錢塘江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河流之一,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
  • 三江源發現藏藍熊遛娃,戰鬥力不比黑熊強多少,與雪豹一個級別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長江、黃河與瀾滄江等河流的發源地,是我國乃至亞洲的重要淡水供給地,向來就被稱為「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這裡生活著雪豹、棕熊、藏狐、狼、猞猁與白唇鹿等許多珍稀野生動物。藏藍熊在三江源遛娃,公熊、母熊與小熊和睦相處10月1日下午6點左右,三江源的天漸漸暗了下來,忽然就下起了冰雹,溫度一下子降低了
  • 三江源集團及甘肅渭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扶貧記
    陳先生和朋友的認可來自於「三江源」和「渭河源」良好的產品品質和聞名在外的品牌效應。 如何打通貧困地區名優特產的最初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把大山深處的名優特產順暢送達消費者手裡,打造消費者認可的品牌呢?從公司成立的那一天起,三江源集團總經理、甘肅渭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佔琪就一直在找尋最佳答案。
  • 鵝泉是中國西南三大名泉之一,也是亞洲,最大的跨國瀑布的源頭
    葛森是中國西南三大名泉之一,亞洲最大的多國瀑布發源地,兩岸風光也令人難忘,回遊古龍山不像我以前經歷過的那樣,恐怕冬天的水勢不太大,也許古郎山是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大龍清澈透明,在陽光下像玉一樣溫柔安慰,是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在古浪山的旅行已是傍晚了,公共汽車正開往下一個旅遊點,由於三天的行程基本上都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