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系統盤點|2019「優青」榜單中的腦科學家們——人才輩出

2021-01-09 腦科學君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2012 年起設立的人才資助項目。作為「青年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傑青」(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之間的銜接項目,2019 年「優青」的資助力度為每項 120-130 萬,資助人數從 2018 年的 400 人增加為 600 人。從入選人單位來看,今年獲得優青資助的 600 名學者分別來自 196 家單位。清華大學及浙江大學並列第一,各入選 24 人。南京大學 21 人排在第二,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均入選 19 人,並列第三。

brainnews編輯部統計,在腦科學領域,共有15名學者獲得優青資助。優青資助項目中腦科學領域的佔比(15/600)要比「傑青」資助項目(14/300)的低一半。系統盤點| 2019"傑青"榜單中的腦科學家們,人數比去年翻一倍!

獲資助人員簡介

1. 王金輝--基於多模態磁共振成像的人腦連接組方法學和臨床應用

王金輝,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2年獲得北京師範大學理學博士學位。現擔任華南師範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基於多模態神經影像技術的複雜腦網絡方法學和臨床應用研究(重點關注阿爾茨海默病、抑鬱症、多發性硬化)。圍繞人腦連接組學重大科學前沿課題,在活體人腦功能網絡的模型構建、方法學評價和疾病模型驗證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在本領域國際主流學術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Radiology、Human Brain Mapping等發表論文50餘篇。榮獲2014年度美國生物精神病學協會Ziskind-Somerfeld研究獎。擔任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副主編、中國心理學會腦成像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預防醫學會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國際人因工程學會議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比利時FWO基金評審人。擔任Cerebral Cortex等20餘個國際期刊的審稿人。

簡介來源:華南師範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官網

2. 閆森--神經退行性疾病大動物模型治療

閆森,博士,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青年珠江學者。於2011-2013獲吉林大學—美國Emory大學聯合培養,獲博士學位。2014-2016年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16年加入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再生研究院,主要從事神經退行性疾病動物模型的建立(小鼠、豬、猴)、胚胎發育基因修飾、分子機制的研究。

利用CRISPR/Cas9的方法進行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和運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與團隊成功地建立了世界首例基因敲入亨廷頓豬模型、ALS轉基因豬模型、以及ASPM基因敲除猴、老年痴呆猴等模型。在Cell,PNAS,Human Molecular Genetics,J.neuroscience,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Plos genetics等權威期刊。其中建立的世界首例亨廷頓基因敲入豬模型的研究成果最新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

簡介來源: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官網

3. 任超然--光信息與非成像功能調控

任超然, 男,博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副教授。201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獲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博士學位,北京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2013年3月加入暨南大學。研究重點為採用神經環路示蹤、電生理、活體鈣成像、光/化學遺傳學相結合的方法探索外界光信息對情緒及認知功能產生調控的神經環路機制。近五年來通訊/第一作者文章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psychopharmacology、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等高水平學術期刊。主持國自然面上、青年、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獲批「廣東省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人才稱號。

簡介來源: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官網

4. 魯明--神經精神藥物藥理

魯明,博士、副教授,江蘇省傑青獲得者,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中國藥理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全國生化與分子藥理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江蘇省神經科學學會理事、江蘇省藥理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神經精神藥理學,尤其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神經損傷與神經保護研究領域積累了堅實的學術基礎,並在氣體分子硫化氫的神經保護以及代謝性炎症與帕金森病的相關性研究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近5年已發表多篇較高水平的SCI論文。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十多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80。研究成果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應邀撰寫多篇特約綜述,擔任Molecular Neurobiology,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等雜誌的審稿專家。以項目負責人身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江蘇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簡介來源: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

5. 劉妍--幹細胞神經分化及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劉妍,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幹細胞與神經再生研究所副所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江蘇省雙創人才、雙創人才團隊、三三三人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和六大人才高峰團隊。劉妍博士於2011獲復旦大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從事5年的人多能幹細胞定向分化與再生醫學研究,師從幹細胞再生科學家Su-Chun Zhang教授。

研究著重於:1. 人多能幹細胞的定向分化;2.針對神經疾病在模式動物中開展細胞替代治療研究;3.應用病人iPSC開展出神經系統生缺陷發病機理的研究。研究成果以通訊或第一作者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Protocol, eLife, Stem Cell Reports和 Cell Reports等國際權威期刊。目前為江蘇省神經科學學會青年副主委、江蘇省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雙人人才協會理事、江蘇省發育生物學學會理事、中國細胞生物學會會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員等,目前主持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自然面上項目、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等多項基金,作為研究骨幹參與科技部重大研發專項一項。獲美國專利1項。

簡介來源: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官網

6. 陳小芬--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理及其幹預策略研究

陳小芬,神經科學研究所暨福建省神經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點實驗室教授,先後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廈門市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2009年獲得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研究所,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博士。2009-2012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博士後工作。主要研究內容是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發病機制。載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和髓細胞觸發受體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TREM2)是目前發現的、與AD發生風險最為相關的兩個基因。劉妍博士的研究主要是擬結合生化、分子、遺傳、細胞生物學、電生理以及動物行為學等手段,闡明apoE和TREM2影響AD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開發潛在的AD治療藥物。

簡介來源:廈門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官網

7. 胡霽--應激與獎賞的神經環路

胡霽,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任助理教授、研究員。2003年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年進入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2005年隨導師實驗室轉至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08年獲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2009年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Picower學習與記憶研究所(The 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at MIT )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2014年入選「青年千人」計劃。研究重點為發展和應用活體光學成像、神經調控、遺傳學標記與神經環路示蹤等多項環路功能研究的前沿技術,用以解析感知覺和情感的神經科學機制。胡霽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擁有國際領先且全面的光學成像儀器(雙光子、梯度折射透鏡、光纖光度測量)和技術手段,並結合單細胞測序等前沿的分子生物學手段,深入研究大腦產生感知覺以及重要行為的分子神經生物學機制。

簡介來源:上海科技大學官網

8. 曹聰--抑鬱的神經生物學

曹聰,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之後繼續在布朗大學進行了博士後工作。曹聰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神經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的身份發表在Science Signaling, Nano Letter, Plos Biology等國際權威期刊上。

9. 崔一卉--神經生物學

崔一卉,浙江大學醫藥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百人計劃研究員。2013年在法國巴黎第六大學/法蘭西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從事電生理,神經編碼研究。精通in vitro及in vivo電生理及其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博士期間從事大麻素在快速學習中的神經編碼機制研究;博士後期間從事抑鬱症機制的研究。發表SCI論文十餘篇。代表作發表在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 Elife,Journal of Physiology等雜誌上。

簡介來源:浙江大學官網

10. 陳勳--神經生理信號處理與分析

陳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副主任。2014年1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員。2014年10月至2018年4月為合肥工業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博導。

目前主要從事醫學人工智慧、人機互動、移動健康監護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軍委科技委創新培育課題等,在IEEE SPM、IEEE TBME、IEEE TIM等國際權威期刊及知名會議上發表論文70餘篇,包括4篇ESI高被引論文和1篇「Top 5 Highly Cited Articles」,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1項(已授權6項)。IEEE Senior Member,擔任國際權威期刊Signal Processing-Image Comm.、IEEE Access和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編委、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和Sensors客座編委。

簡介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

11. 許曉鴻--本能行為的神經基礎

許曉鴻,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業後加入了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生院。博士期間,她利用轉基因小鼠模型研究了受體基因簇協同表達的原理。2006年博士畢業後加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並開展了大腦及行為的性別二樣性的研究。許曉鴻博士的主要研究興趣是利用分子遺傳學,立體的病毒注射液和行為分析等實驗方法來研究本能行為的神經基礎。感興趣的研究課題: (1)剖析下丘腦區不同細胞群在控制本能行為的作用;(2)跟蹤控制先天行為的神經迴路;(3)研究本能行為的可塑性;(4)研究調控先天行為的神經機制。

簡介來源: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官網

12 朱英傑--神經精神疾病的環路發病機制

朱英傑,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國家「青年千人」,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孔雀計劃B類人才。2012年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所獲得博士學位,2013-2017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2017年7月加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任研究員。研究專注於學習記憶和藥物成癮的神經環路機制,特別是丘腦環路的功能解析。採用光遺傳學、藥物遺傳學、病毒介導的神經示蹤術、活體及腦片電生理、活體鈣成像、分子生物學、動物行為學等多種神經科學前沿技術手段,解析學習記憶和藥物成癮相關神經環路。其研究成果主要發表在Science、Nature等頂級學術期刊上。

簡介來源:朱英傑實驗室官網

搜狐新聞

13. 周濤--分子神經生物學

周濤,博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隸屬於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基因編輯腦疾病動物模型研究中心。2014年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胡海嵐實驗室獲博士學位,2015年起在上海科技大學黃行許實驗室擔任研究助理教授;2018年起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周濤博士專注於神經系統功能和疾病的分子基礎,特別是RNA甲基化(m6A)對神經系統功能和疾病的調控機制研究,以及利用各種基因編輯工具構建靈長類疾病模型等。其研究成果主要發表在Nature、Science、Nature Neuro science等頂尖學術期刊上。

簡介來源:高校人才網

14. 彭勃--神經科學

彭勃,博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2019年下半年將加入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目前正在招聘實驗室成員) 2008年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主要關注視網膜退行性病變中膠質-神經細胞的相互作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Scientific Reports和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等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多篇論文。任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編委,並在Expert Opinion on Drug Delivery等多家學術刊物擔任審稿人。目前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簡介來源:中國深圳科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官網

15. 肖飛--癲癇發病機制研究

肖飛,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肌病學組委員。從事神經內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熟悉神經內科多種常見疾病腦血管病、癲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重症肌無力、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變性疾病及神經危重症等的診治,對神經系統疑難病有獨到見解。熟練掌握多種神經肌肉疾病診治,能夠獨立開展肌肉活檢結合多種特殊染色並進行肌病病理診斷,熟悉神經肌肉病基因檢測,擅長各種神經肌肉疾病,共濟失調,肌張力障礙,遺傳代謝病及神經疑難病診治。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身份發表在Lancet, JAMA Neurology, Neurology等國外著名醫學期刊上。

簡介來源:好大夫在線肖飛大夫個人網站

brainnews編輯部獨家整理

相關焦點

  • brainnews全面盤點: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中的腦科學家
    5月7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2163位學者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以Scopus資料庫(全球領先的同行評議文摘引文索引庫)作為統計來源。
  • 2019院士增選候選、傑青、優青最終名單出爐:這幾所高校笑了!
    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國家傑青、優青的項目名單。一時間可以說是掀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畢竟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說到人才培養與引進,就不得不提中國的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歷年國家優青:中科院研究院所哪家強?
    其中,國家傑青和國家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 之前青塔已經統計了國內高校歷年來國家優青項目獲得者人數(詳見: 歷年國家優青項目統計: 清華、北大、浙大、中科大領先 蘇大表現突出 ),可以反映出各大高校在青年人才上的實力,那麼科研機構國家優青項目獲得者人數又是多少? 哪些科研機構更佔優勢呢?
  • 2020綜藝歌曲酷狗年中盤點出爐
    近日,《2020綜藝歌曲酷狗年中盤點》(以下簡稱「盤點」)出爐,以大數據的方式全景描述2020上半年綜藝歌曲生態,並解答了以上大家關注的問題。「收割」33檔節目版權,歌曲上線超千首「盤點」顯示,2020年上半年酷狗音樂將33檔綜藝晚會的獨家版權收入麾下。歌曲上線1000+首,保持行業領先。
  • 牛頓22歲證明廣義二項式定理,中國青年科學家又將如何改變世界
    這些冥冥之中的 「巧合」 似乎也在揭示,成就無關年紀,在 35 歲之前,那些富有勇氣、潛心科研、敢於突破的青年科學家、創新者們,他們具備的潛能十分值得被發掘、被重視、被鼓勵,他們的腦海中蘊藏著無數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想法,璀璨猶如繁星。那麼問題來了:讓當下這個時代熠熠生輝的青年才俊們又是誰?他們正在做什麼?又將為世界帶來哪些改變?
  • 關於傑青、優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高校專家們這樣說
    高校科技進展早在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關於避免人才項目異化使用的公開信》,已明確表示國家傑青和優青是人才項目,不是帽子。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年度國家基金人才類項目申報工作會上,羅喜勝副校長做了申報工作動員。
  • 《大腦的奧秘》:腦科學家們的「燒腦」之作—新聞—科學網
    執行副主編曹發華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近年來,神經所的研究人員已經在腦功能、腦疾病和腦技術方面積累了許多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但對普通公眾來說,很難有機會系統地了解科學家們的這些發現。 於是,2015年10月,神經所啟動了這本圖書的策劃。曹發華從全所30多個研究組召集「寫手」,從研究生、博士、博士後到副研究員、研究員,均有參與。
  • 2019年度網易熱度創作者影響力排行榜火熱出爐!
    回首2019,嫦娥四號傳回首張月背影像圖、中美貿易戰、翟天臨「學霸」人設崩塌、奔馳碩士女車主維權、2019年高考、垃圾分類制度實施、四川宜賓6級地震、澳門回歸20周年……根據這些熱點事件的發生,平臺內容創作者們筆耕不輟,日復一日的地為網易新聞客戶端用戶輸出優質內容。
  • 2019年度Kindle閱讀榜單發布,《三體》登榜首
    隨著2020年的即將到來,關於2019年的各種年度帳單、榜單,已經為用戶生成。今日,亞馬遜中國發布2019年度Kindle閱讀榜單,盤點和回顧過去一年的閱讀趨勢與閱讀行為特徵。而在2019年上線的電子書新書中,《都挺好》《美國陷阱》和《顯微鏡下的大明》位列「2019亞馬遜中國Kindle年度付費電子書新書榜」前三名。銷售總量方面,2019亞馬遜中國Kindle年度付費電子書暢銷榜前三甲依次為:《三體全集》、《長安十二時辰》、《明朝那些事兒》。
  • 腦科學日報|睡眠不足導致「智力下降」,原來是突觸被影響了
    近日,腦科學的一項重磅研究登上Science:德克薩斯大學西南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成功地向鳥類的大腦植入了記憶,讓鳥類在無教導的情況下學會新曲調。相關論文發表在《科學》(Science) 期刊,研究人員詳細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將基因插入鳥類大腦中與歌曲學習相關的特定神經元中的。這些基因使研究人員能夠利用光 「激活」 神經元。
  • 《哈利·波特》:盤點魔法世界的「戀愛腦」女巫們
    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即便是巫師,也是有著七情六慾的普通人,也需要談戀愛。但有些巫師,似乎把談戀愛當作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每天想的就是和心上人膩歪在一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戀愛腦」。 今天,小斯就來為大家盤點幾位魔法世界中的「戀愛腦」女巫。
  • 《2000-2019年華語樂壇年度盤點》:音樂分層,誰也代表不了誰
    看虎撲的步行街 的帖子《2000-2019年華語樂壇年度前三單曲盤點》有感,寫了一些粗淺的看法,有些地方記憶不準確,請見諒:內地音樂在唱片工業上比不過港臺,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在網絡橫空出世,並伴隨著彩鈴業務席捲全國,在這之後內地很多熱門歌曲都是靠著彩鈴業務而火的,以至於2008年奧運會主題曲都要集結兩岸三地的人來共同製作,而不是內地樂壇獨自操刀;然而,在2009年內地廣場舞火了,下載下來的音樂隨著廣場舞火遍全國;2010年是網絡音樂播放平臺鼎盛時期(酷狗音樂、千千靜聽、QQ音樂),網絡歌手人才輩出
  • 2019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地球科學類項目統計:南大位列第一!
    8月16日,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正式揭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公告表示,今年決定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00項,共有來自196家單位的600位申請人入圍國家優青。統計得出:地球科學類2019年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按照單位依託單位統計:南京大學共計7人,位列第一。
  •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2020-09-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點】中國區四年,蘋果「年度精選」榜單中的教育類App變化軌跡
    【盤點】中國區四年,蘋果「年度精選」榜單中的教育類App變化軌跡 作者:網際網路深讀 發布時間:
  • 雅禮中學校友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中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2019 年 12 月 14 日,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第三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湖南省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作為「先鋒者」入選其中。而從1999年開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評選出一批「35歲以下最具創新力與影響力的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及科技創業者,他們分別是:發明家(Inventors)、創業家(Entrepreneurs)、遠見者(Visionaries)、人文關懷者(Humanitarians)、先鋒者(Pioneers)。
  • 2019,我們人類這一年——中國科普博覽x知乎年度盤點
    中國科普博覽與知乎共同推出科學年度盤點「2019,我們人類這一年」,讓我們一同回望。 神秘,無線電波 「快速射電暴」本來是十幾年前就被發現的現象,但加拿大的科學家利用CHIME望遠鏡發現的這組15億光年以外的重複快速射電暴卻在傳播中發酵、演變出了新噱頭——「可能是外星人發來的信號」。但實際上,這種可能性存在但非常小。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創新高,獲批6項國家優青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方面獲悉,深圳先進院共有14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項目數創歷年新高,較2019年度同期資助項目數增長率達46.5%。 其中,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6項,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47項,青年項目88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獲批直接經費合計6222萬元。
  • 科學家們已經證實抑鬱症與腦內白質的結構有關
    作者: DAVID NIELD抑鬱症患者中腦內的白質發生了變化
  • 2019·年度盤點·刑偵·醫療·遊戲製作·都市行業篇
    本次盤點以行業文為主,下面按進一步的標籤細分盤點。多標籤的書只出現一次。文章最後有一張本期提到書籍匯總的排行榜單,感興趣的童鞋看看,裡面包含了書籍的評分人數,優書評分,字數,首發站。,就把這個盤點合併進年度盤點了,所以這個分類中可能會出現往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