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壓床」或跟老年痴呆有重要聯繫,復旦團隊成功構建相關模型

2020-11-20 科轉雲

現實生活中,有人夜間睡眠常出現與人爭吵、尖叫、歌唱、跌落床下、拳打腳踢甚至打鬥等異常行為,傷及自身或床上伴侶,但其本人對此卻渾然不知,民間常將其誤讀為「鬼附身」或「鬼壓床」。事實上,這是快動眼睡眠期行為障礙(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的典型臨床表現。有研究證實,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運動前驅期的重要生物學表型,可早期預測PD的臨床轉歸,從而成為PD早期病程修飾的契機。由於缺乏能模擬RBD特徵的動物模型,限制了RBD病因、病理生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黃志力教授聯合華山醫院王堅團隊,從基礎睡眠環路的角度描述了小鼠SLD核團的解剖學定位,並在此基礎上,從RBD向PD臨床病理轉歸的角度,通過向小鼠腦橋被蓋核(SLD)定向注射a-突觸核蛋白預製纖維體(PFFs),成功地構建了以SLD核團局部-syn病理性沉積和功能性神經元進行性丟失為組織病理基礎的突觸核蛋白病理性RBD小鼠模型。不同於現有的「靜態」 RBD動物模型,該小鼠模型可「動態」轉歸,出現帕金森樣行為及組織病理表型,由此而成功模擬RBD發生、發展及其向帕金森樣表型轉歸進展的完整病理生理過程。該模型的成功構建,不僅有助於闡明RBD發生發展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而且可為開發具有病程修飾作用的PD治療策略提供重要的模式動物基礎。11月11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BRAIN

a-突觸核蛋白病理性RBD小鼠模型的製備及向帕金森表型轉歸示意圖。OB-嗅球;PFC-前額葉皮質;RSG-後扣帶回;Hippo -海馬;SNc-黑質緻密部;DRN-中縫背核;SLD-腦橋被蓋背外側下核(同藍斑下核);LC-藍斑核;GiV-腹側巨細胞網狀核;DMX-迷走神經背核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沈巖、助理研究員鬱文博和沈博醫生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黃志力、王堅和多倫多大學James Koprich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責任編輯:陳琳

來源:復旦大學

相關焦點

  • 復旦上醫團隊成功構建帕金森病快動眼睡眠期行為障礙動物模型
    有研究證實,RBD是帕金森病運動前驅期的重要生物學表型,可早期預測PD的臨床轉歸,從而成為PD早期病程修飾的契機。由於缺乏能模擬RBD特徵的動物模型,限制了RBD病因、病理生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黃志力教授聯合華山醫院王堅團隊,從基礎睡眠環路的角度描述了小鼠SLD核團的解剖學定位,並在此基礎上,從RBD向PD臨床病理轉歸的角度,通過向小鼠腦橋被蓋核(SLD
  • 中加學者攜手構建新型動物模型 可助制定帕金森病防治策略
    該新型動物模型不可以成功模擬快動眼睡眠期行為障礙的發生、發展及其向帕金森樣表型轉歸進展的完整病理生理過程。研究示意圖中新網上海11月20日電 中國和加拿大學者攜手歷經三年研究,成功構建了一種新型的動物模型,不僅有助於揭示快動眼睡眠期行為障礙發生的病因和發生機制,也為未來制定帕金森病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參考。
  • 廣州醫科大學趙金存團隊成功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 AJHG | 盧煜明教授團隊成功構建cfDNA片段化模型,揭示DNA片段化...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構建了cfDNA片段化模型,相關研究已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AJHG)上,解決了有關此過程的此前未解決的問題,可能有助於優化當前的液體活檢方法,以及為血液基礎醫學檢測開發新方法。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核酸酶缺陷小鼠模型,探索了三種酶DNASE1、DNASE1L3和DNA片段化因子亞基beta(DFFB)的作用,建立了一個可以描述cfDNA片段化過程的模型。
  • 鍾南山團隊成功構建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動物模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通訊員 梁凱濤圖/學校供圖3月6日,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獲悉,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研究團隊聯合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
  • 復旦大學陳芬兒院士團隊招聘博士後,化學相關方向
    有良好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崗位待遇 按照復旦大學規定的相應的職稱待遇執行,團隊也會鼓勵並幫助青年教師作為負責人申請國家、地方以及企業等項目。 聯繫方式 中心團隊負責人陳芬兒院士簡介 陳芬兒,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先後在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和四川大學化學學院獲藥物化學碩士學位和有機化學博士學位。
  • 鬼壓床是怎麼回事?鬼壓床的科學解釋
    對於鬼壓床,大家都有很多的話想說,也有很多的疑問,鬼壓床的經歷是很多人都有過的,有些人還經常被鬼壓床所困擾。
  • 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穗成功構建
    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穗成功構建  可用於抗新冠病毒藥物、抗體、疫苗的應急驗證等研究  昨日(1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廣州市第125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廣州抗疫力量發布專場),市科技局、市衛健委、團市委
  • Protein & Cell|復旦大學團隊揭示脂肪棕色化的調控新機制
    發現特異的誘導脂肪細胞棕色化的活性小分子和作用靶標,不但可以推動「使用藥物治療通過提高能源動員而成功治療肥胖」的臨床藥物研發,而且利用小分子探針,通過化學生物學等學科手段鑑定相應的作用靶標,可以揭示新的調控脂肪棕色化的內在分子機制。
  • 鍾南山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在會上公布,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其團隊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這一動物模型可應用於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致病機制等多方面研究,有效緩解了我國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缺乏的難題。該研究成果已於6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細胞》。
  • 【鍾南山指導團隊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鍾南山...
    文 / Sarah2020-06-12 11:20:55來源:FX168 【鍾南山指導團隊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與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
  • 科學家構建晶狀體衰老新模型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醫院眼科盧奕團隊首次構建了體外晶狀體上皮細胞加熱模型,以嘗試模擬晶狀體的自然衰老過程,為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 Scientific Reports。
  • 復旦團隊在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測量是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追求測量的精密性是經久不衰的研究主題。作為測量的理想系統,原子體系雖已可達較高精密度,但仍受制於原子自旋的量子漲落,測量靈敏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精密測量物理與量子光學團隊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在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的精密測量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SARS小鼠模型的構建策略與應用進展
    該研究也是第一次闡明了不同宿主遺傳及年齡特徵,可以顯著影響SARS-CoV感染致病性強弱,同時也再次表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不僅與病毒本身特性有關,宿主自身相關因素也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上面介紹的針對SARS-CoV感染的相關小鼠模型構建策略與方法,也適合於SARS-CoV-2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目前小鼠模型在新冠病毒感染研究中的最新應用研究都是由中國科學家們完成。1.
  •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科研成果彙編
    鑑於膠質細胞的促突觸發育功能和CDC42-IQGAP通路在高等動物中的保守性,該發現對高等動物的突觸發育以及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08黃志力課題組與華山醫院團隊合作成功構建帕金森病快動眼睡眠期行為障礙動物模型  現實生活中,有人夜間睡眠常出現與人爭吵、尖叫、歌唱、跌落床下、拳打腳踢甚至打鬥等異常行為,傷及自身或床上伴侶,但其本人對此卻渾然不知,民間常將其誤讀為「鬼附身」或「鬼壓床」。
  • 你經歷過鬼壓床嗎?原來鬼壓床是這樣發生的……
    說到鬼壓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半夜醒來有意識,但是動彈不得,仿佛還會看到一些驚悚的畫面,不要緊,今天我們來解開鬼壓床的神秘面紗。首先,你有沒有想過,鬼壓床這個概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第一個定義他的人經歷了什麼,他的經歷能代表大多數人的經歷嗎?
  • 復旦研究團隊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四個諾貝爾獎曾與之直接相關
    復旦研究團隊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四個諾貝爾獎曾與之直接相關  Emma Chou • 2018-12-19 10:40
  • ...李大力課題組利用CRISPR/Cas9技術構建基因敲除大鼠及小鼠模型
    基因敲除動物模型一直以來是在活體動物上開展基因功能研究、尋找合適藥物作用靶標的重要工具。但傳統的基因敲除方法需要通過打靶載體構建、ES細胞篩選、嵌合體小鼠選育等一系列步驟,不僅流程繁瑣、技術要求很高,而且費用大、耗時較長,成功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劉明耀、李大力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開發基因敲除動物新技術。
  •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科研成果彙編
    該項研究的另一個關鍵在於「因果推斷」的方法創新,將基於統計模型的因果推斷與因果關係的時間前置性條件驗證相結合,最大程度的發揮了縱向隊列數據的優勢,從統計上確認了腦發育異常與之後的醉酒行為增加之間的顯著關係。其重要發現對於理解酒精成癮風險的腦發育機制將產生重要影響。
  • ...大學曹雲霞/復旦大學張鋒團隊 鑑定新弱畸精子症致病基因CFAP58
    8月12日,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張鋒教授團隊以長文形式,再次在國際著名遺傳學期刊《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IF:10.5)上發表題為《CFAP58雙等位基因突變導致人和小鼠精子鞭毛軸絲和線粒體鞘發育異常及弱畸精子症》的研究論文,充分證明了CFAP58基因突變可疑導致男性不育和雄性小鼠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