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奎:中國外部環境面臨三大挑戰,新發展格局關鍵要轉換發展動力...

2020-11-25 騰訊網

11月6日,在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舉辦的2020國際進口貿易論壇上,上海WTO事務諮詢中心理事長王新奎指出,當前的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王新奎,圖/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王新奎表示,從外部環境來看,中國主要面臨三大挑戰:

第一是全球貿易的再平衡。過去30年構建起的全球生產和供應鏈布局,在全球價值鏈革命和貿易高速發展的時代,不同區域間和國家層面正面臨著新的調整,這種調整「甚至是很激烈的」。

第二是全球貿易規則的重構,過程中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第三是數字經濟全球化的鴻溝。從縱向來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存在巨大的數字鴻溝。從橫向發展趨勢來看,全球數字經濟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數字經濟「孤島」開始出現。

在此背景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正確而及時的。

王新奎認為,新發展格局不單是產業結構或市場結構的問題,也非很具體的貿易問題,而是發展動力機制的轉換。

王新奎指出,「發展動力機制」可以進一步解釋為三個方面:

首先是經濟增長動力機制,過去主要依託外循環,以出口加工貿易、大力引進外資等階段為主。從今後較長時間來看,這一機制不足以推動中國這個巨大經濟體實現發展和成長。

其次是體現在技術創新動力機制上,技術企業的創新基本上是圍繞「消化、引進、吸收」三個過程,現在這一條件和基礎發生了變化。

第三是改革開放的動力機制,過去以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模式和構建的國際貿易規則體系為模板進行的「開放倒逼」式的基本體制改革,如今條件同樣也發生了變化。

在國內即將形成的新發展格局和即將實現的發展動力機制轉換的背景下,該如何認識全球貿易規則體系構建的未來方向?

王新奎認為,中國是全球貿易規則體系中一股最主要的參與力量,中國應當承認全球不同的市場經濟模式和不同經濟制度性質的經濟體。未來全球貿易規則體系構建的方向,需要尋求以不同經濟體制國家之間長期穩定共存、「以最小公倍數」為原則的規則體系。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運用科學思維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也需堅持運用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等科學思維。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中國是全球最有潛力的大市場,具有最完備的產業配套條件,擁有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厚、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等多方面的優勢。
  • 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2021理論熱點訪談錄
    新發展理念背景的深刻變化 記者:與「十三五」時期相比,「十四五」時期以及未來更長一段時間,國際形勢將面臨哪些新的發展變化?我國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張佔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國際層面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已然形成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
  • 進入新發展階段 構建新發展格局
    謝伏瞻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作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不僅將給「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發展帶來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而且也將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變革帶來諸多新機遇
  • 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當下形態、未來趨勢與戰略選擇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一論斷,蘊含著中國如何看待外部世界,如何處理對外依存與戰略自主關係等一系列重大命題的新思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大體適宜的外部環境。而塑造和維護這種環境,需要因勢利導,積極作為。近年來,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哪些新變化、新現象,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和新趨勢?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充分認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歷史任務、新環境條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從外因角度來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變化尤其是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戰略舉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 MEC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及對策
    打開APP MEC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及對策 資治通信 發表於 2020-11-25 09:26:42 一直以來,中國移動高度重視邊緣計算的發展,積極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從產業合作、標準制定、平臺打造和應用示範等多個方面持續推進產業發展。
  • 陳雷剛:廣東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哲學意蘊
    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共產黨人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實踐、不斷提升執政本領的又一案例。廣東融入新發展格局的理論和實踐舉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東的具體化,是馬克思主義關於改革與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體現,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蘊。
  •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胸懷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是要堅定發展信心,胸懷兩個大局,保持戰略定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我們要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善於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各自工作實際結合起來,轉化為具體思路、任務和舉措。
  • 如何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
    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複雜的變化,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形勢帶來變化,形勢也決定任務。我們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準確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
  • 新發展理念揭示高質量發展之路(新知新覺)
    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理念和戰略,引領和指導發展實踐,推動中國實現了發展跨越,使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 深刻認識四川發展的外部環境和階段性特徵
    □王小剛  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對當前和未來五年我省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所處發展階段的判斷,順應發展大勢,遵循客觀規律,踩準時代步點,符合省情實際,堅持發展這個硬道理,把握髮展的歷史方位,抓住發展的主要矛盾,對於我們深刻認識四川發展的戰略機遇與面臨的挑戰,堅定實現今後五年奮鬥目標的決心,推進我省在科學發展軌道上跨越提升,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 劉鶴5000字長文,信息量巨大,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為什麼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權威解釋來了......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既切中當下,又謀劃長遠,為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世界發展現實相結合的產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民經濟循環理論、經濟發展理論以及經濟全球化理論
  • 劉鶴5000字長文,信息量巨大,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點題...
    為什麼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權威解釋來了......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民航的「變與不變」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化改革辦公室副主任邵鳳茹發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民航的「變與不變」》主題演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新時代我國比較優勢和社會主要矛盾轉變、適應國際環境複雜深刻變化的迫切要求,服務雙循環格局也是對民航業的必然要求。
  • 中國民航將進入發展階段轉換期、發展質量提升期和發展格局拓展期
    他指出,「十三五」時期是中國民航發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風險挑戰,全行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一二三三四」總體工作思路,堅持運用改革思維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 ...中國經濟洞察】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疫情讓本就呈下行趨勢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雖然中國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各項經濟指標也逐漸恢復正增長,但在疫情和世界經濟衰退兩方面的嚴重衝擊下,要完成全年經濟目標任務,仍需付出艱辛努力。中國網《見智》欄目推出「中國經濟洞察」特別策劃,見證疫情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挑戰,撥雲見日。
  • 大國關係「新常態」及良好外部環境營造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十四五」規劃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第一,世界經濟普遍下滑,對我國經濟貿易環境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各國內顧傾向明顯上升,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可能出現重大變化。
  • 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研究
    但在動力變革進程中,依然面臨著以要素投入為主的傳統增長模式難以為繼、需求動力有待進一步挖掘、產業總體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等突出問題,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亟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切實推動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
  • ...中國經濟洞察」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中國網《見智》欄目推出「中國經濟洞察」特別策劃,見證疫情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挑戰,撥雲見日。《見智》: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決策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如何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