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宏觀宇宙的研究必須和對於微觀粒子的研究結合在一起,才能從本源上得以辨清物理,即所謂「以天之語,解物之道」,才能對世理的研究達至「大無其外,小無其內」。
從分子、原子到質子、中子、電子,人們對基本粒子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20 世紀後半葉,從13種規範玻色子到48種費米子,其中包括預言中的西格斯子,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提出的62種粒子中只有引力子還沒有找到。如果認為找到引力子從而完成對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的驗證後,就可實現對物質結構的終極認識,那將是一種 大錯特錯!佔宇宙總質量為95.6%的暗物質絡合物及暗能量粒子完全無法納入當下的標準粒子模型之中。除去暗物質及暗能量粒子之外,還有許多現時尚不為人所知的充斥於星系物質態空間之外的溢散態空間中的超微觀粒子,都無法納入標準模型之中。現在已經測試到的60種標準粒子以及尚未預測到的溢散態空間的所有超微觀物質粒子,都是由宇宙中最小的粒子一單奇 子構成的。單奇子是宇宙間唯一-的實體粒子,其他所有的粒子都是由單奇子構成的弦纏繞而成的含有虛空間的粒子。
高歌著
要想了解更多請關注公眾號:北極境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