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李劍課題組新成果:實現1,3,4-惡二唑骨架的合成

2020-12-11 CBG資訊


導語

1,3,4-惡二唑骨架(1,3,4-Oxadiazoles)是一類重要的雜環化合物,因其良好的生物和藥理活性廣泛地存在於藥物分子中。儘管人們已經開發出一些1,3,4-惡二唑骨架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通常需要使用金屬催化劑、外部氧化劑以及其他苛刻的反應條件。近日,常州大學李劍課題組通過光氧化還原反應進行脫羧環化,成功地在室溫下一步法合成了2,5-二取代-1,3,4-惡二唑衍生物,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Org. Lett.(DOI: 10.1021/acs.orglett.0c03663) 。


李劍副教授簡介



李劍,博士,副教授,常州大學藥學院副院長。2010 年在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高價碘試劑的研究;過渡金屬催化反應研究。李劍副教授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研究課題,在過去幾年的工作中,主要對高價碘試劑和金催化反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迄今在包括Org. Lett., Adv. Synth. Catal., J. Org. Chem., Chem. Commun.等國際SCI期刊上發表30餘篇研究論文,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的引用。


前沿科研成果:重氮高價碘試劑參與的脫羧環化反應實現1,3,4-惡二唑骨架的合成


1,3,4-惡二唑特別是2,5-二取代-1,3,4-惡二唑骨架由於良好的生物和藥理活性,是一類在天然產物、藥物分子以及有機合成中常見的砌塊。因此,發展1,3,4-惡二唑骨架的合成方法一直是化學界研究熱點。受Suero課題組利用高價碘試劑在光催化下產生自由基的工作啟發,以及前期在高價碘試劑方面的工作(Adv. Synth. Catal. 2017, 359, 1283;J. Org. Chem. 2017, 82, 11084;Adv. Syn. Catal. 2018, 360, 1617),李劍團隊通過重氮高價碘試劑參與的光催化脫羧環化,經過苯甲醯自由基與重氮自由基的結合,溫和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2,5-二取代-1,3,4-惡二唑衍生物,並通過X-單晶衍射對其結構進行了確證。該方法不需要使用金屬催化劑、產率高,底物普適性廣,大大拓寬了1,3,4-惡二唑合成的底物範圍,反應可以放大至克級規模(圖1)。


圖1 高價碘試劑參與的光催化脫羧環化反應的底物範圍(來源:Org. Lett.)


隨後,課題組對反應的實用性進行了研究。得到的1,3,4-惡二唑產物可以與伯胺、仲胺反應,一步法得到1,3,4-惡二唑醯胺衍生物(圖2),此方法可以用於MCHr1拮抗劑AZD1979等藥物分子的合成。


圖2 底物的應用性研究(來源:Org. Lett.)


緊接著,作者對反應機理進行了初步的研究。通過自由基淬滅反應以及避光反應,初步證明了反應涉及到自由基過程。基於大量的文獻調研以及機理實驗,作者提出了可能的反應機理。反應過程中利用了高價碘試劑的氧化性完成了催化劑的催化循環,產生的兩種自由基偶聯後進行分子內環化進而得到最終產物(圖3)。


圖3 可能的反應機理(來源:Org. Lett.)


總結:作者報導了重氮高價碘試劑與a-酮酸在光催化下的加成環化反應,通過自由基反應機制可以簡潔高效地合成一系列2,5-二取代-1,3,4-惡二唑骨架。該方法同時還具有反應條件簡單溫和、步驟經濟等優點,也為C-N / C-O鍵的構築提供了新的路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Organic Letter(DOI: 10.1021/acs.orglett.0c03663)。研究工作實驗部分由課題組的碩士陸雪陳完成。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綠色催化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常州大學徐華棟課題組實現高效製備結構多樣的1,5-氮雜螺[2,4]庚烷類化合物
    圖1、烯基疊氮合成1,5-氮雜螺[2,4]庚烷類化合物1,5-氮雜螺[2,4]庚烷類結構存在於眾多有生物活性的結構中,如具有抗腫瘤作用的凌草甲素和抗HIV作用的核苷酸衍生物均含有這一結構單元,其氮雜環丙烷結構是潛在的藥效基團
  • 西北大學魏顥課題組:羰基轉化新進展—催化劑控制的多樣性合成
    important}近日,西北大學魏顥課題組在碳—金屬鍵反應選擇性調控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藉助不同金屬特有的反應活性,成功實現了多種酮類化合物高原子經濟性的多樣性轉化,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中國化學會旗艦期刊CCS
  •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2-雜芳環聯苯骨架的高效構築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隸屬於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學院及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在農藥中,含有聯芳基骨架的啶醯菌胺、氟唑菌醯胺、聯苯吡菌胺是具有廣譜殺菌效果的殺菌劑。常用的殺蟲劑聯苯菊酯也含有聯芳基的骨架。不僅農藥分子中含有聯芳基骨架,許多醫藥分子中也含有聯芳基骨架。例如具有抗癌活性的Nataoxazoler、UK1、AJI 9561等;具有抗菌活性的A-33853;具有抗炎活性的COX-2抑制劑等(圖 一)。
  • 武漢大學孔望清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近日,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孔望清課題組利用鎳催化不對稱炔烴和鄰溴芳香醛的借氫環化策略,實現了茚滿酮和螺茚滿酮吡咯烷衍生物的高區域選擇性和高非對映選擇性合成近期,孔望清教授課題組還報導了兩個不對稱內炔烴的鎳催化區域選擇性還原偶聯,用於合成五取代的1,3-二烯(Chem. Sci.
  • 南開大學黃有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氮雜-6π-電環化反應,聯烯酸酯表現出獨特的反應性質,同時反應為多取代的氫化異喹啉骨架的合成提供了一個有效簡便的合成策略(圖1,Org.黃有教授課題組現有研究人員10人,包括教授1名,博士研究生6名,碩士研究生3名。
  • 南師大孫培培課題組:成功合成了磺醯化的二氫苯並呋喃衍生物
    從事有機合成新方法與有機功能材料研究,在惰性化學鍵的活化、自由基反應、多組分反應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開發了一系列碳氫鍵官能團化、通過串聯反應構築官能化雜環化合物的新方法,一些新反應已成功地應用於重要臨床藥物的合成;提出了磷光型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設計的新思路,設計合成了多種高效光電功能材料
  • 藥學院唐葉峰、王戈林課題組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優勢骨架...
    清華新聞網1月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藥學院唐葉峰課題組與王戈林課題組合作發表研究論文,報導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優勢骨架」的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評估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作為一種Michael反應受體,α-亞甲基-g-丁內酯可與生物大分子通過1,4-共軛加成反應形成共價鍵,進而影響其生理功能,被視為一類具有共價結合模式的「藥效團」。傳統構建此類化合物的方法在產物結構多樣性和化學、立體選擇性控制方面存在不足之處,因此發展新穎高效、精準可控的合成方法解決此類化合物的多樣性合成問題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應用價值。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
  • 【科研新進展】(102)徐功教授課題組在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植物保護學院徐功教授課題組成功開發了walsucochin降三萜類天然產物的高效全合成路線,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先後從越南割舌樹 (Walsura cochinchinensis) 的枝葉中分離得到C24降三萜類化合物walsucochins A/B及walsucochinoids A-R,其結構特點是具有[6/6/5/6]四環系的稠環分子骨架。研究表明,walsucochin B對過氧化氫誘導損傷PC12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因此具有潛在的神經保護作用。
  • 蘭州大學王為教授課題組JACS:通過多組分反應構建穩定的共價有機骨架
    導讀 近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為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多組分反應(MCRs)構建超穩定共價有機框架(COFs)的新策略。穩定連接方法的開發對共價有機框架的合成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手性中環化合物的合成中取得新進展
    本網訊 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近期在中環化合物合成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通過鈀催化的不對稱串聯環加成/Cope重排反應高效構建了手性九元雜環化合物,為中環雜環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期刊《ACS Catalysis》 (2019, 9, 1645?
  • 南開大學資偉偉課題組研究新進展
    在已報導研究工作中,相關環化反應局限於富電子烯烴參與的(4+3)或(3+2)反應,同時也僅實現了呋喃化合物參與的不對稱環加成反應,而在改變氧烯丙基正離子的反應性,使其具有親核性,實現缺電子烯烴參與的不對稱環加成反應仍沒有得到解決(圖1)。
  • 港中大黃乃正院士團隊彭小水課題組Angew:Cryptotrione的全合成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黃乃正院士團隊彭小水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天然產物Cryptotrione(1)的全合成,主要策略是通過鉑催化的烯炔環化異構化實現雙環[3.1.0]己烷骨架的非對映選擇性構建,通過Lewis酸催化多烯環化構建松香烷(Abietane)型三環二萜骨架,通過非對映共軛加成完成側鏈叔碳中心的控制
  • 銅1,3,5-三氨基-2,4,6-三苯酚金屬-有機骨架的合成
    Ruoff教授合作報導了二維(2D)MX2Y2型(M=金屬,X,Y=N,S,O,X≠Y)銅1,3,5-三氨基-2,4,6-三苯酚金屬-有機骨架該研究成果以「Synthesis of a Copper 1,3,5-Triamino-2,4,6-benzenetriol Metal−Organic Framework」為題,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 南科大譚斌教授課題組Angew:手性磷酸催化實現芳烴選擇性C-H胺化
    此外,通過有機催化以對映選擇性實現C-N手性軸的構建仍具有一定的難度。近日,南方科技大學譚斌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首次提出通過有機催化策略,實現偶氮萘和咔唑底物合成新型軸向手性N-芳基咔唑骨架。該反應具有廣泛的底物範圍,並且以高對映選擇性和高收率獲得阻轉異構的N-芳基咔唑衍生物。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腫瘤靶向...
    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在生物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Biomaterials》上發表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精準腫瘤成像的最新成果。該研究利用生物合成的策略,開發了一種腫瘤特異性雙模態分子影像探針,該探針生物相容性好,在小鼠腦膠質瘤模型中,顯示出優異的腫瘤靶向和螢光/磁共振成像效果,為分子影像探針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生物合成新思路。相關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天津大學化工學院講師趙懷鑫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趙慧婷為共同第一作者。
  • 川大馮小明院士課組成功實現了手性吡咯啉氧化吲哚螺環骨架的構建
    儘管,氧化吲哚衍生的亞甲胺葉立德和缺電子烯烴之間的不對稱1,3-偶極環加成反應(Scheme 1b,path a),以及3-氧化吲哚亞胺作為氮源參與的不對稱1,3-偶極環加成反應(Scheme 1b,path b)均在該類骨架的構建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但仍有望發展更多的更新的不對稱方法來構建吡咯啉氧化吲哚手性螺環骨架。
  • 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 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結合的策略
    天然產物全合成主要包括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化學合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 年Wöhler 實現尿素的合成,隨後的一個多世紀時間裡,天然產物全合成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化學家們不斷挑戰結構複雜的天然產物,完成了包括維生素B12、海葵毒素等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全合成工作。
  • 復旦大學4月-5月部分科研成果: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小型基因編輯...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近期又取得了數項成果和突破。小編為你整理了2020年4月-5月部分科研成果,快一起來看看吧!  研究團隊近期與合作者基於合成生物學的理念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將全人源的重鏈可變區抗體骨架進行篩選重構,從而首次設計出基於天然胚系基因的全人源納米抗體。利用這項新技術,研究團隊成功篩選到針對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的數十株全人源納米抗體,親和力最低0.6納摩爾,最高89納摩爾。研究表明,這些抗體分別結合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上不同位置的五類表位。
  • 華僑大學JMCA在限域空間合成金屬有機骨架催化劑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這是化工學院詹國武教授課題組在限域空間合成金屬有機骨架催化劑領域的又一重要研究進展。 JMCA是英國皇家化學會材料化學領域內具有高影響力的國際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為11.301。論文第一作者是化工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黃忠亮,唯一通訊作者是化工學院詹國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