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2-雜芳環聯苯骨架的高效構築

2020-12-07 CBG資訊


導語

聯芳基骨架結構廣泛存在於醫藥和農藥分子中,如何高效地合成這類分子一直是化學家致力於解決的問題。採用傳統金屬偶聯的方法合成這類化合物需要預先對底物進行預官能團化,但是該策略步驟較長,原子經濟性較差。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發展了鈷催化的C-H/C-H交叉偶聯反應,可以高效構築2-雜芳環聯苯類化合物,並且研究了該類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Organic Letters(DOI: 10.1021/acs.orglett.0c03551)。


汪清民課題組簡介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隸屬於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學院及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目前課題組擁有老師和研究生20多人。課題組目前開展生態農藥和藥物創製以及有機化學研究。先後在J. Agric. Food Chem.、Pest Manag. Sci.、Sci Adv.、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Green Chem.、Arthritis & Rheumatism、J. Med. Chem.、Org. Lett.、Chem. Commun.、Adv. Synth. Catal.、Chem. Eur. J.等雜誌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培養畢業了23名博士生和45名碩士生,畢業研究生獲得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天津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南開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南開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和國家獎學金。


前沿科研成果:2-雜芳環聯苯骨架的高效構築


聯芳基骨架廣泛存在於農藥、 醫藥和材料分子中。在農藥中,含有聯芳基骨架的啶醯菌胺、氟唑菌醯胺、聯苯吡菌胺是具有廣譜殺菌效果的殺菌劑。常用的殺蟲劑聯苯菊酯也含有聯芳基的骨架。不僅農藥分子中含有聯芳基骨架,許多醫藥分子中也含有聯芳基骨架。例如具有抗癌活性的Nataoxazoler、UK1、AJI 9561等;具有抗菌活性的A-33853;具有抗炎活性的COX-2抑制劑等(圖 一)。所以,發展高效高選擇性構築聯芳基化合物的方法對於新藥物的開發和創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先前報導的合成這類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是傳統的Suzuki等偶聯反應,但是這些方法都需要對底物的C-H鍵進行預官能團化,合成步驟較長,原子經濟性較差。最高效的合成聯芳骨架化合物的方法是C-H/C-H偶聯反應。


由於鈷的價格低廉,催化性能特殊,近年來,鈷催化的C-H鍵官能團化反應得到了長足發展,利用鈷催化的C-H活化策略可實現碳碳以及碳雜鍵的構築。遊勁松課題組報導了一例鈷催化的芳雜環與苯甲醯胺類底物的交叉偶聯反應,該反應啟發作者使用鈷催化的C-H/C-H交叉偶聯反應實現聯苯骨架引入芳雜化。


圖 一. 含有聯芳基結構的農藥和藥物分子(來源:Organic Letters)


作者選用帶有導向基吡啶醯胺的底物1a為模板底物,苯並噁唑為代表芳雜環,在醋酸鈷為催化劑,碳酸銀為氧化劑,特戊酸鈉為鹼的條件下,甲苯作為溶劑,120攝氏度,反應24小時可以26%的收率得到目標產物(entry 1),隨後作者繼續優化了氧化劑當量,反應溫度以及反應時間分別為3當量的氧化銀,135攝氏度,40小時。由於反應的溶劑以及鹼對反應收率影響較大,作者又對反應的溶劑進行了篩選:質子性溶劑基本都得不到目標產物,苯類溶劑中氟苯的效果最好(entry 7, 60%)。增大反應的濃度可以稍微提高反應的收率(entry 8)。隨後,作者確定了鹼的當量為0.5當量,並對鹼的類型進行了篩選,帶有長烷基鏈的油酸鈉給出了最好的結果(entry 13, 76%核磁收率, 71%的分類收率)。作者也對導向基進行了篩選,遺憾的是取代的吡啶醯胺導向基都沒有得到更好的結果。


表 1 反應條件的篩選(來源:Organic Letters)


篩選出了反應的最優條件,作者繼續對該反應的底物適用性進行探索。首先,作者對該反應的聯芳基底物進行拓展(圖二)。當改變苯環R2上的取代基的時候,該反應的收率主要受取代基的電子效應的影響:當取代基為滷素(3b-3c)或者不同位置取代的給電子基的甲氧基(3d-3e)時,該反應都能給出中等到良好的收率(50 %-67 %);當取代基為吸電子基團(酯基,三氟甲基,三取代氟)時,該反應的收率急劇下降,只有16%-31%。可能由於苯環上的吸電子效應使得C-H活化步驟變得比較困難。當苯環變為噻吩這一雜環(3i-3j)時,該反應也可以給出不錯的收率(72 %, 71 %)。隨後改變了R1時,取代基對於反應的收率基本沒有影響,都可以給出中等偏上的收率,無論取代基是給電子基還是吸電子基或是電中性的滷素時,反應的收率在53%-70%之間。作者同時合成了帶有COX-2抑制劑相同取代基的底物,應用該反應也可以73%的收率得到交叉偶聯產物,說明該方法具有構建該類化合物的巨大潛力。


圖 二. 聯苯底物的拓展(來源:Organic Letters)


拓展了聯芳基的底物,作者繼續探索該反應對於芳雜環的兼容性(圖 三)。無論是5位取代的苯並噁唑和6位取代的苯並噁唑都能獲得很好的收率(4a 65%, 4b, 68 %)。5氯和5溴取代的苯並噁唑分別以68%和54%的收率得到交叉偶聯的產物。在標準反應條件下,不僅是取代的苯並噁唑可以得到目標產物,苯並噻唑類芳雜環也可以實現交叉偶聯反應(4e-4g)。同時,取代的噁唑對於該反應也是適用的:例如5-噁唑羧酸乙酯(4h),5-甲基-噁唑羧酸乙酯(4i)都可以良好的收率(59%-68%)順利得到目標產物。5-苯基-噁唑羧酸乙酯(4j-4l)可作為交叉偶聯反應的芳雜環合成子,反應收率為55%-62%。同時,芳環上的取代基無論是給電子基(甲氧基)還是吸電子基(三氟甲基)都對反應結果沒有明顯影響。最後,作者探索了取代的噻唑(例如5-甲基4-噻唑羧酸乙酯)的反應效果,該反應以57%的收率得到目標產物,目標產物的結構也通過單晶衍射進行了確認。


圖 三. 雜芳環底物的拓展(來源:Organic Letters)


為了驗證該方法的適用性,作者將吡啶醯胺導向基使用傳統的鹼水解的方法脫除得到游離的氨基,可以用於後期衍生化。作者將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醯胺通過親核取代反應引入到2-雜芳基聯苯骨架中,來探索雜芳環的引入是否能提高抗菌活性。作者對合成的化合物6a6b6c以及對照化合物6和市售殺菌劑bixafen進行了殺菌活性研究,發現化合物6b6c對於小麥赤黴的殺菌活性要優於6,甚至6c對於小麥赤黴的抑制效果要好於市售的bixafen。同時,6a6b6c對於蘋果輪紋的抑制效果要優於對照化合物6,6a的效果要優於bixafen。同時,帶有芳雜環的6a6b6c對於小麥紋枯,玉米小斑,西瓜炭疽的抑制效果也要優於對照化合物6


圖 四. 導向基的脫除及衍生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來源:Organic Letters)


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該反應,作者對該反應的機理進行了探索,首先將20個當量的氘代醋酸與底物1a在標準的反應條件下反應24小時,發現反應後的1a基本沒有氘代。同時,作者選用氘代底物1a-d與20個當量的醋酸反應24小時後,反應後的原料1a-d也沒有發生氫氘交換反應。該反應說明該反應中C-H鍵活化步驟是不可逆的


為了探究C-H鍵活化是否為反應的決速步驟,作者通過底物1a和氘代底物1a-d反應的競爭實驗進行研究。氘代動力學實驗表明氘代產物和未氘代產物的比例為0.4: 0.6,可以算出該競爭反應的動力學常數為1.5,說明C-H鍵活化步驟不是反應的決速步驟


為了探索反應中所涉及的鈷中間體,作者嘗試合成鈷的中間體來佐證該反應的機理。作者將等當量的醋酸鈷和底物1a,兩個當量的氧化劑過硫酸鉀,一個當量的特戊酸鈉加入到三氟乙醇中,在氮氣保護下,在70攝氏度條件下反應36小時後,分離純化得到了配合物CP ICP II。作者使用核磁和高分辨質譜檢測確定了中間體配合物CP ICP II的結構。作者將CP ICP II作為催化劑加入到反應體系中,在標準條件反應條件下分別以41 %和78 %的核磁收率得到目標產物,該結果證明配合物CP ICP II都是反應過程中的中間體。


圖 五. 機理實驗研究(來源:Organic Letters)


基於以上的機理實驗,作者提出了該反應的可能機理:首先二價鈷與底物1a配位,形成二價鈷的中間體I,在碳酸銀的存在下,將二價鈷的中間體氧化到三價鈷中間體II,三價鈷的中間體在油酸鈉的作用下進行金屬去質子金屬化得到C-H活化中間體III。苯並噁唑在碳酸銀的幫助下加成到III上,得到中間體IVIV還原消除得到目標產物,同時生成的一價鈷催化劑然後被碳酸銀氧化到二價,然後二價鈷進入下一個催化循環。


圖 六. 可能的反應機理(來源:Organic Letters)


總結:作者報導了鈷催化的吡啶醯胺導向的聯芳基底物與芳雜環類化合物的氧化脫氫偶聯反應。該反應具有廣泛的底物適用性及官能團兼容性。反應中引入的導向基很容易脫除並繼續衍生化。作者通過抗菌活性研究證明芳雜環的引入可以提高聯苯類化合物對於特定菌種的抑制活性。


本篇工作通訊作者為南開大學的汪清民教授。南開大學博士研究生王欣謀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南開大學副教授劉玉秀博士和副研究員宋紅健博士、碩士研究生陳育明對該工作的順利進行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732002, 21672117)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電催化烷基硼酸對喹喔啉酮的直接烷基化
    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在電催化條件下,實現了烷基硼酸及其衍生物對喹喔啉酮的脫硼烷基化反應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隸屬於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學院及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
  • 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醛或酮對氮雜芳環碳氫鍵的直接烷基化
    在酸性和氧化條件下,自由基對氮雜芳環的加成反應,即Minisci反應,提供了一種很高效地合成烷基取代的氮雜芳環的方法。但Minisci反應往往需要過量的氧化劑和酸以及很高的溫度,這大大限制了底物的適用範圍。到目前為止Minisci反應中用於產生自由基的前體化合物主要包括羧酸、活化和未活化的烷烴、硼酸、亞磺酸鹽、滷代烴、醇、胺。
  • 南開大學黃有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黃有課題組報導了一例氮雜交叉共軛三烯與δ-磺醯胺取代的聯烯酸酯在膦催化下的連續[3+31986年本科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化學系,1997年於浙江大學化學系獲得有機化學博士學位。1997-1999年,在南開大學元素所進行博士後工作(合作導師:陳茹玉院士),1999-2002年,在大阪大學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Hidenobu Ohmori 和 Hatsuo Maeda)。2011年起,在南開大學化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 最近,南開人又取得了哪些科研突破?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新型柔性製冷方式「扭熱製冷」更加高效、節能、綠色、便攜的製冷方式是人類不懈探索的方向。10月11日在線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刊文,報導了中國南開大學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分校的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團隊研獲的一種柔性製冷新策略——「扭熱製冷」。他們發現,改變纖維內部的捻度可以實現降溫。
  • ...教授課題組Chem. Sci. 光和有機小分子協同催化的醛的氘代反應
    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將氫原子轉移光催化劑與有機小分子硫醇催化劑結合起來,使用氘代水做氘源實現了醛類化合物高選擇性地氘代反應。該方法能夠對醫藥、農藥和天然產物進行後期氘代修飾,為氘代藥物的研發提供了一種高效實用的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Chem. Sci.
  •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第一作者:張豐華;通訊作者:周其林 通訊單位:南開大學酮不對稱催化氫化是合成手性醇分子單一對映體的最直接方法,然而雙烷基酮的不對稱催化氫化一直缺少高效手性催化劑,成為一個長期的難題。周其林課題組通過設計新型手性螺環催化劑,攻克了這一難題。在不對稱催化中,獲得優異對映選擇性的關鍵在於手性催化劑。對於芳基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很多手性催化劑都表現出高活性和高對映選擇性。
  • 南開大學真的沒落了嗎?來看看這些年獲得的自然科學獎
    南開大學建校於1919年,曾在抗日戰爭時期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組成西南聯大。近年來網上關於南開大學沒落的聲音不絕於耳,今天我們一起回顧南開大學曾經獲得的科學大獎,看看南開大學是否真的沒落了。2015年1月,南開大學卜顯和教授負責的項目「配位聚合物構築與結構性能調控」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配位聚合物是一類新型的無機有機雜化材料,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可控合成、結構性能調控及功能化是該領域主要的研究難點與核心科學問題。
  • 常州大學李劍課題組新成果:實現1,3,4-惡二唑骨架的合成
    近日,常州大學李劍課題組通過光氧化還原反應進行脫羧環化,成功地在室溫下一步法合成了2,5-二取代-1,3,41,3,4-惡二唑特別是2,5-二取代-1,3,4-惡二唑骨架由於良好的生物和藥理活性,是一類在天然產物、藥物分子以及有機合成中常見的砌塊。
  • 南開團隊在細胞中間纖維骨架超分辨成像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潘雷霆)細胞骨架主要包括微管、微絲及中間纖維,與細胞內的遺傳系統、生物膜系統並稱「細胞內的三大系統」,共同維持和保證細胞內部結構和功能有序性。近日,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潘雷霆副教授、許京軍教授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Ke Xu教授團隊基於超分辨光學成像技術在細胞中間纖維骨架動力學變化特性方面研究獲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封底(Back Cover)論文形式發表在國際知名綜合類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04),題為「Hypotonic stress induces fast, reversible degradation
  • 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
    為 學「在大學裡主要學什麼?學習知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學精神。」9月4日,南開大學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周其林寄語全體新生。這樣要求學生,周其林也這樣要求自己。
  • ...課題組MRC:簡易高效構築氧化還原敏感的共價有機框架納米給藥載體
    本站訊(通訊員 李莎)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建華副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簡易、高效、低成本製備富含二硫鍵的共價有機框架納米給藥載體的新方法,構築基元簡單易得,所製備納米載體不僅能高效負載阿黴素,還能智能感應腫瘤細胞內的特異性氧化還原微環境,從而發生解體並快速釋放藥物。
  • 南開大學劉永勝課題組:可溶液處理的類COF二維聚合物光電材料合成...
    針對大部分共軛COFs材料難以溶液加工的問題,南開大學劉永勝課題組開發出了一種可溶液處理的類COF二維聚合物材料PDPP-C20。該二維聚合物不僅可溶液處理成均勻的薄膜,且易平行於基底堆積。
  • 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氫...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武漢大學孔望清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近日,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孔望清課題組利用鎳催化不對稱炔烴和鄰溴芳香醛的借氫環化策略,實現了茚滿酮和螺茚滿酮吡咯烷衍生物的高區域選擇性和高非對映選擇性合成一些含有茚滿酮或螺茚滿酮骨架的代表性天然產物和藥物孔望清課題組簡介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完成的「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陳永勝、萬相見、黃毅、田建國、王成揚)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如果能夠利用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碳為基本原料實現高效、低成本、綠色無汙染的能源技術,將對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能源難題具有重大意義。
  • CCS Chemistry | 簡單靈敏,一種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構築策略
    武漢大學汪成課題組將螢光共振能量轉移給受體引入到金屬有機框架(MOFs)中,通過對給受體比例的簡單調控,簡單高效的構築了對食品添加劑(特丁基對苯二酚)具有螢光放大檢測性能的MOFs,從而發展了一種構建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的簡單策略。
  • 一篇《科學》論文背後的南開百年化學情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帶領課題組,在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上潛心多年。近日,周其林及朱守非團隊在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研究論文,講述了研究團隊用一種新穎的雙催化劑協同催化合成手性胺基酸的策略。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的難題。
  • 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原標題: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導讀] 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
  •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2月18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科學進展》及《Research》上發表系列文章《摻雜碳材料親鋰性化學誘導鋰金屬均勻形核》(Lithiophilicity Chemistry of Heteroatom-Doped Carbon to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