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芳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建議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我省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的農業大省,始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作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強富美高」新要求的具體措施,高起點謀劃、高層次組織、高標準實施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要切實落實各級政府的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守住耕地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將核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落地到戶、上圖入庫。省有關部門多次出臺相關文件,完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守數量底線、嚴格執法監督、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和糧食綜合產能,確保我省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落實到位。
一是依據國家統一部署,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2017年,原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委員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上圖入庫、落地到戶等各項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按照「劃足、劃優、劃實」的工作要求,完成本地區永久基本農田「落地塊、明責任、設標誌、建表冊、入圖庫」等各項劃定工作。全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880萬畝,籤訂各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223147份,設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標誌牌及宣傳牌17048個。通過永久基本農田上圖入庫,實現了永久基本農田定量、定質、定位、定責保護。
二是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定出臺《江蘇省設區市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明確設區市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等負責,市長為第一責任人。從2016年起,每5年為一個規劃期,省政府對設區市開展耕地保護任務目標考核,對認真履行耕地保護責任、成效突出的地區給予表揚和獎勵,在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土地整治項目專項資金、耕地保護激勵以及節約集約利用綜合評價考核等方面予以傾斜。考核結果,作為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同時,作為設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綜合考核評價、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以及領導幹部問責的重要內容。
三是構建共同責任機制,形成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合力。建立完善執法監管長效機制,嚴格規範執法,落實共同責任,切實推動執法監管向「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轉變。經省政府同意,先後印發了《關於健全國土資源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的通知》、《關於建立省自然資源執法監管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通知》等文件,充分發揮檢察、法院、公安、發改、財政、交通、住建、環保、水利、農業農村、銀監以及市場監管等部門的作用,加強對違法用地的綜合治理,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最大限度防範和制止違法違規亂佔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行為發生。
四是開展耕地質量監測,建立耕地質量綜合監測網絡。全省建立省級耕地質量監測點327個、省級環境質量監測點3000個,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省,體現不同自然條件、土壤類型、種植制度、汙染區域的綜合監測網絡。每年發布全省耕地質量監測報告,動態分析全省永久基本農田耕地質量變化趨勢,為政府宏觀決策和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提供依據。
五是開展耕地質量提升,積極探索耕地輪作休耕試點。以耕地質量提升示範區建設為抓手,紮實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2018年全省共創建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縣28個、全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7個。重點集成推廣應用增施有機肥、秸稈腐熟還田、綠肥種植、障礙土壤改良以及水肥一體化、應用土壤調理劑、深耕深施等保護性耕作措施,提升耕地質量水平。2016年,我省率先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省級試點,首批安排15個縣承擔25萬畝試點任務,2016-2018年省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支持試點工作。2017年7月,省發改委牽頭制定印發了《江蘇省耕地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2018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在蘇南地區整體推進耕地輪作休耕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在蘇南稻麥輪種區域推行小麥季節性輪作休耕,計劃3年輪休一遍。此外,蘇州、南京、常州等地也先後開展地方試點,試點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全省合計實施輪作休耕試點面積近110萬畝。
六是建立補償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政策資金引導作用。建立「責任+激勵、行政+市場」的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制定出臺《江蘇省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暫行辦法》,通過建立普惠性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和以績效為導向的耕地保護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依據各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護面積、高標準農田年度建設任務等情況,實施耕地保護補償,採用因素法對全省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進行分配,2014年以來,全省用於耕地保護補償資金累計163.26億元。省財政每年投入1億元,對全省耕地保護工作成效突出的2個設區市、10個縣(市、區)、50個鄉(鎮)人民政府以及部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給予通報表揚和資金獎勵。全省各地也制定了符合本地實際的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政策,南京市、蘇州市、泰州市等地區相繼出臺了本市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暫行辦法,設立了耕地保護激勵專項資金。
下一步,我廳將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等有關部門根據您的提案要求,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嚴格土地執法監管,嚴格考核問責,著力提升耕地質量,完善激勵補償機制,促進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
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督促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意識,落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不斷提高基層幹部群眾耕地保護意識,夯實耕地保護工作群眾基礎。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對全省各地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補充耕地、耕地佔補平衡等耕地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充分運用考核結果,發揮考核監督作用。
二、進一步強化土地執法監管。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嚴格土地執法監管的通知要求,開展違法用地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嚴厲懲處新增違法用地行為,依法依規處置歷史違法用地。進一步加大對違法行為的實時監督和同步監督工作力度,突出對違法重點區域、重點案件、重點問題的重點懲治,從嚴從實從細推進執法監管工作責任落實。加強土地執法動態巡查,及時發現、制止和嚴肅查處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切實抓好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按照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部署,在全省以每萬畝耕地不少於1個點的要求布設調查點位並每年開展調查評價,推進耕地質量年度變更調查。進一步完善全省耕地質量監測網絡、改進耕地質量監測手段,努力實現對土壤肥力指標、環境指標和健康指標的綜合監測,掌握耕地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逐步建立健全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及信息發布制度,為各級政府相關決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據。
四、深入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針對退化土壤類型,以解決土壤酸化、鹽漬化、養分非均衡化、連作障礙等突發問題為導向,以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區、佔補平衡補充耕地項目區、耕地質量問題突出區為重點,堅持硬體與軟體相結合,因地制宜確定高效適用技術模式,綜合施策,建立耕地質量提升綜合示範區,培沃土、護淨土、治髒土,提升永久基本農田內在質量。繼續推進耕地輪作休耕政策試點,重點落實好蘇南地區3年輪休一遍工作和5個部級試點縣(邳州、沛縣、泗洪、六合、儀徵)實施輪作換茬試點項目,及時總結經驗,強化技術配套,完善管理辦法。總結示範推廣一批用養結合、環境友好、可持續種植的輪作模式,逐步建立合理的休耕制度和輪作體系,有效提升耕地地力,促進生態環境改善。
五、持續開展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按照《江蘇省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暫行辦法》要求,繼續做好耕地保護補償激勵工作,充分發揮激勵資金的引導和示範作用,通過對耕地保護成效突出、貢獻較大的地區給予表揚和獎勵,調動各級保護主體積極性,激發各方保護耕地內生動力,實現耕地保護任務的自加壓力。同時,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吸引更多激勵資金用於耕地保護「前沿陣地」,打牢耕地保護防線,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
201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