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V-CIS 封裝技術綜述

2021-01-21 半導體封裝工程師之家

共讀好書



邢 慄 王延明 張晨陽

瀋陽芯源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

 

摘 要:

 

TSV-CIS 封裝技術是目前先進的封裝技術,它可以有效降低中低端 CIS 封裝成本,使得晶片面積達到最小,實現晶圓級封裝。本文簡單介紹了 TSV-CIS 封裝技術工藝的背景、結構、工藝流程及瀋陽芯源公司可以應用的機臺等內容。

 

1 緒論

 

圖像傳感器是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裝置。受益於照相手機(Camera Phone)的持續蓬勃發展,圖像傳感器市場未來的需求將不斷攀升。與此同時,Skype 等網絡實時通訊服務的流行、安全監控市場的興起,以及全球汽車電子的快速成長,亦為圖像傳感器創造可觀的應用規模。影像傳感晶片主要有兩種:CCD 和 CMOS,前者由光電耦合器件構成,後者由金屬氧化物器件構成。與 CCD 相比,CMOS 影像傳感器(CMOS ImageSensor 即 CIS)具有圖框顯示率快,高度的整合性(可減少周邊組件使用量,降低系統成本),以及較低的功耗等特性,且 CIS是標準工藝製程,在製造成本、產品售價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 CIS 近年來在照相手機應用中得到快速發展,2008 年全球CIS 出貨數首次超越 CCD 影像傳感器出貨數。未來幾年,隨著CIS 技術的發展,CCD 技術在市場中所佔比重將日益下降。

 

TSV 技術是通過晶片和晶片之間製作垂直導通,實現晶片之間互聯的最新技術。基於 TSV 技術的三維方向堆疊的集成電路封裝技術(3D IC)是目前較新的封裝技術,它具有最小的尺寸和質量,有效的降低寄生效應,改善晶片速度和降低功耗等特點。

 

從 2007 年 3 月日本的 Toshiba 公司首次展出的採用 TSV-CIS 晶圓級封裝技術開始至今,這項技術不斷吸引全球主要圖像傳感器廠商陸續投入進來。它可有效降低中低端 CIS 封裝成本,目前在 500 萬像素以下的 CIS 封裝領域已經取代傳統CSP 封裝成為主流技術。

 

瀋陽芯源公司作為國內半導體裝備製造產業鏈的龍頭企業,為 TSV-CIS 封裝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芯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勻膠顯影機、噴膠機、去膠機、清洗機、刻蝕機等多種設備均可在該工藝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2 TSV-CIS 封裝技術

 

2.1 TSV-CIS 封裝技術結構

 

圖 1 是某器件的 TSV-CIS 封裝結構圖。圖中的 Si 是半導體(Si)圖像傳感器集成電路晶片。塗覆在晶片正面四周的PAD 上的樹脂牆與光學玻璃連接,並在晶片正面與光學玻璃形成空腔。將晶片正面的金屬 PAD 通過在背面打孔、金屬鍍覆、光刻刻蝕等技術垂直引向背面(即 TSV 技術)。在晶片背面將PAD 重新分布,再製作 BGA 焊錫球。這種 TSV-CIS 封裝技術使得晶片面積達到最小,實現晶圓級封裝。

 

2.2 TSV-CIS 封裝技術工藝流程

 

經過小批量、中批量的生產型實驗和不斷的研究改進,TSV-CIS 封裝技術的工藝流程基本成熟。具體概括為:1 樹脂空腔形成 --2 樹脂牆和矽晶圓正面對準壓合--3 矽晶圓背面減薄 --4 矽晶圓背面正面刻蝕、劃道刻蝕--5 矽背面盲孔製作 --6電鍍絕緣層 --7 盲孔處雷射打孔--8 濺鍍鋁層 --9 電鍍光刻膠、刻蝕鋁、去膠--10 電鍍金屬層 --11 形成防焊層 --12 BGA焊錫球成型& 雷射打標--13 切割 --14 終檢 --15 包裝出貨。

 

上述每步工藝流程又由 N 步工藝組成,需不同工藝設備完成。芯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勻膠顯影機、噴膠機、去膠機、清洗機、刻蝕機等多種設備均可在上述工藝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本文列舉兩個芯源設備可應用到的工藝環節。

 

①樹脂空腔形成工藝,此步工藝流程圖為:

 

由流程圖可見,瀋陽芯源公司清洗機、勻膠顯影機可應用其中。圖 2 為此步工藝示意圖及瀋陽芯源公司設備圖片。

 

②矽晶圓背面正面刻蝕、劃道刻蝕,此工藝工藝流程圖為:


由流程圖可見,瀋陽芯源公司清洗機、勻膠顯影機可應用其中(參見圖 3)。

 

由於本文篇幅有限,而可以應用到瀋陽芯源公司設備的工藝步驟較多,其它工藝步驟本文不進行具體說明。總結如下表:

 

2.3 TSV-CIS 封裝技術工藝中 SEM 舉例圖片

 

圖 4 為 TSV-CIS 封裝技術工藝中 SEM 一些舉例圖片,分別為 Si 刻蝕、鈍化、盲孔處雷射打孔、導通線路。

 

3 結論

 

本文簡單介紹了 TSV-CIS 封裝技術工藝的背景、結構、工藝流程及瀋陽芯源公司可以應用的機臺等內容。TSV-CIS 封裝技術未來應用會更廣泛,技術會更成熟。


相關焦點

  • 【技術】一文了解TSV封裝技術
    Silicon Via, TSV)技術是一項高密度封裝技術,正在逐漸取代目前工藝比較成熟的引線鍵合技術,被認為是第四代封裝技術。TSV技術通過銅、鎢、多晶矽等導電物質的填充,實現矽通孔的垂直電氣互連。矽通孔技術可以通過垂直互連減小互聯長度,減小信號延遲,降低電容/電感,實現晶片間的低功耗,高速通訊,增加寬帶和實現器件集成的小型化。
  • importTSV工具使用
    hadoop-2.7.3/bin/yarn jar /opt/bigdata/hbase-1.2.1/lib/hbase-server-1.2.1.jar運行可以出現提示信息/opt/bigdata/hadoop-2.7.3/bin/yarn jar /opt/bigdata/hbase-1.2.1/lib/hbase-server-1.2.1.jar importtsv
  • 機理探索 | 利用矽通孔(TSV)、轉接板及微凸點等先進封裝工藝,實現2.5D封裝器件
    根據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線路圖的預測,未來半導體技術發展將集中在繼續遵循摩爾定律縮小電晶體特徵尺寸,提升性能、擴展功能、降低功耗;向多類型方向發展,異質集成(在一個封裝體內,同時集成各種功能器件或集成多種材料)拓展摩爾定律;有效降低成本。先進封裝技術作為持續推進半導體器件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的關鍵因素,通常需要把製程及工藝技術不同的半導體器件集成到一個器件上。
  • 三星率先開發出12層3D-TSV晶片封裝技術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三星電子在10月7日宣布,已率先在業內開發出12層3D-TSV(矽穿孔)技術。該技術在保持晶片尺寸的同時增加了內存容量。據介紹,該技術垂直堆疊了12個DRAM晶片,它們通過60000個TSV孔互連,每一層的厚度僅有頭髮絲的1/20。
  • TSV封裝技術--正在逐漸取代目前工藝比較成熟的引線鍵合技術
    TSV封裝技術--正在逐漸取代目前工藝比較成熟的引線鍵合技術TSV封裝技術        矽通孔技術(Through Silicon Via, TSV)技術是一項高密度封裝技術,正在逐漸取代目前工藝比較成熟的引線鍵合技術,被認為是第四代封裝技術。
  • 邁瑞微郭小川:全球首家TSV封裝的指紋晶片廠家
    以下為演講實錄: 指紋識別並不一定需要藍寶石或者微晶鋯蓋板,目前,FPC、神盾、思立微、邁瑞微都有在做塑封,並且證明這是可行的。 塑封方案裡面,哪家挖掘技術最強?傳感器晶片首要指標靈敏度,即穿透塑封材料厚度能力。能穿透藍寶石和微晶鋯還用談塑封的穿透率嗎?
  • 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封裝技術發展趨勢及面臨的挑戰
    作者:劉興勝,楊林,張豔春(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陝西 西安,710119)  本文綜述了現有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其中包括單發射腔,bar條,水平陣列和垂直疊陣)的封裝技術,並討論其發展趨勢。分析半導體雷射器封裝技術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並給出解決問題和迎接挑戰的方法和策略。
  • 微電子封裝有哪些技術和歷史?
    微電子封裝有哪些技術和歷史?本文試圖綜述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迅速發展的新型微電子封裝技術,包括焊球陣列封裝(BGA)、晶片尺寸封裝(CSP)、圓片級封裝(WLP)、三維封裝(3D)和系統封裝(SIP)等項技術。介紹它們的發展狀況和技術特點。同時,敘述了微電子三級封裝的概念。並對發展我國新型微電子封裝技術提出了一些思索和建議。
  • 三星發布業界首個12層3D-TSV晶片封裝工藝
    IT之家10月7日消息 今天,三星宣布成功開發出界首個12層3D-TSV(直通矽通孔)技術。這是業界首個將3D TSV封裝推進到12層的工藝,而此前最大僅為8層。3D-TSV最多用在HBM顯存上,這種技術通過晶片內部的打孔填充金屬導電材料實現多層晶片互聯,其速度更快,密度更高。
  • 半導體乾貨分享 | 微機電鑄造在半導體先進封裝TSV的應用
    gh_fbcf80be9225 About Feature 上海邁鑄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孵化企業
  • 【更小、更薄】華進TSV封裝為指紋模組帶來革新
    華進成功將直孔TSV的工藝應用到指紋識別晶片晶圓級封裝,並與客戶一起推出封裝完成的晶片與模組。
  • 疊層封裝技術
    、檢測與設備》 摘要 : 首先介紹疊層封裝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最新發展趨勢 , 然後採用最傳統的兩層疊層封裝結構進行分析 , 包括描述兩層疊層封裝的基本結構和細化兩層疊層封裝技術的 SMT組裝工藝流程。 0 引言 隨著半導體製造技術以及立體封裝技術的不斷發展 , 電子器件和電子產品對多功能化和微型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小型化趨勢的推動下 , 要求晶片的封裝尺寸不斷減小。根據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 (ITRS), 三維疊層封裝技術能更好的實現封裝的微型化 。
  • 封裝CAD技術概述
    電子CAD是CAD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發展結果是實現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傳統上,電子系統或子系統是通過設計者開發新IC晶片、晶片通過封裝成為器件、各種元器件再組裝到基板上而實現的。它們之間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因而封裝CAD技術的發展與晶片CAD技術和組裝CAD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互相滲透和融合。晶片CAD技術和基板CAD技術已有不少專文介紹。
  • 主板用MOSFET的封裝形式和技術 -主板,MOSFET,封裝形式和技術...
    這是因為隨著MOSFET技術的進展,大電流、小封裝、低功耗的單晶片MOSFET以及多晶片DrMOS開始用在主板上,新的功率器件吸引了主板用戶的眼球。本文將對主板採用的MOSFET器件的封裝規格和封裝技術作簡要介紹。MOSFET晶片製作完成後,需要封裝才可以使用。
  • 中微推出用於3D晶片及封裝的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TM)
    繼中微第一代和第二代甚高頻去耦合等離子刻蝕設備Primo D-RIE™ 和Primo AD-RIE™之後,中微的這一TSV刻蝕設備將被用於生產晶片的3D封裝、CMOS圖像感測器、發光二極體、微機電系統等。中微的8英寸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已經進入崑山西鈦微電子和江陰長電的生產線,以支持其先進的封裝生產製造。預計中微不久還將收到來自臺灣和新加坡的訂單。
  • 【朗迅課堂】晶圓級封裝技術
    晶元級封裝技術利用薄膜再分布上藝,使I/O可以分布在IC晶片的整個表面上而不再僅僅局限於窄小的IC晶片的周邊區域,從而解決了高密度、細間距I/O晶片的電氣連接問題。在眾多的新型封裝技術中,晶元級封裝技術最具創新性、最受世人矚目,是封裝技術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標誌。晶元級封裝技術以晶元為加工對象,在晶元上同時對眾多晶片進行封裝、老化、測試,最後切割成單個器件。
  • 晶片設計從工藝到封裝技術的巨變
    ──從工藝到封裝技術的轉變 消費類電子產品和移動通信設備的一個重要趨勢是朝著更緊湊、更便攜的方向發展。所有這些力量都在推動半導體公司開發新的先進集成電路(IC)封裝技術,以便以日益小型化的封裝提供更高的矽集成度。過去十年,新型封裝技術不斷湧現,如扇出式晶圓級封裝(FOWLP)、堆疊式IC封裝和複雜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以及封裝基板、倒裝晶片互連和矽通孔等,技術進步明顯。   所有這些進步使得IC封裝密度顯著提高,並為電子產品的研發打開了新的機會。
  • 綜述:理解涉及黑腹果蠅P450的調控機制
    Here, we describe the rolesplayed by the cis-acting elements and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TFIF)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cytochrome P450 genes in D.melanogaster in response to xenobiotic
  • 三星發表業界首個12層3D-TSV晶片封裝工藝:幫助滿足大容量HBM需求
    北京時間今天上午,三星電子宣布他們成功研發了新的12層3D-TSV晶片封裝工藝,這是業界首個將3D TSV封裝推進到12層的工藝,
  • 鈣鈦礦電池封裝技術邁向商業化
    介紹最近,澳大利亞高級光電中心的石磊博士和雪梨大學的安妮塔何-貝利教授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研究了鈣鈦礦封裝太陽能電池系統。發現聚合物-玻璃封裝技術可以形成一個絕對密封的系統,大大延長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使用壽命,大大推進了太陽能電池在鈣鈦礦的商業應用。這項工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