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發布業界首個12層3D-TSV晶片封裝工藝

2021-01-09 IT之家

IT之家10月7日消息 今天,三星宣布成功開發出界首個12層3D-TSV(直通矽通孔)技術。這是業界首個將3D TSV封裝推進到12層的工藝,而此前最大僅為8層。

3D-TSV最多用在HBM顯存上,這種技術通過晶片內部的打孔填充金屬導電材料實現多層晶片互聯,其速度更快,密度更高。三星此次公布的12層DRAM封裝工藝需要在720微米厚的晶片上打超過60000個TSV孔,這些孔的尺寸僅為人頭髮絲的二十分之一。

相比於8層HBM2,其晶片厚度相同,但是能夠增加DRAM容量。廠商也無需調整系統配置。三星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AI、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的高速發展,確保超高性能存儲器所有複雜性的封裝技術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伴隨著摩爾定律達到極限,3D-TSV所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關鍵。我們希望站在這一最新晶片封裝技術的最前沿。

相關焦點

  • 三星發表業界首個12層3D-TSV晶片封裝工藝:幫助滿足大容量HBM需求
    北京時間今天上午,三星電子宣布他們成功研發了新的12層3D-TSV晶片封裝工藝,這是業界首個將3D TSV封裝推進到12層的工藝,
  • 三星率先開發出12層3D-TSV晶片封裝技術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三星電子在10月7日宣布,已率先在業內開發出12層3D-TSV(矽穿孔)技術。該技術在保持晶片尺寸的同時增加了內存容量。據介紹,該技術垂直堆疊了12個DRAM晶片,它們通過60000個TSV孔互連,每一層的厚度僅有頭髮絲的1/20。
  • 晶片封裝設計:用於異構集成的重新分發層
    通常,具有十二個封裝的封裝基板層[例如,兩個核心層和十個堆積層(5-2-5)]和10μm的線寬和間距足以支撐大多數晶片設計。圖1:在有機襯底上的異構集成(IBM SLC)A2:Shinko的薄膜層結構。在2013年和2014年,Shinko提議在封裝基板堆積層的頂部製造薄膜層(低至2µm),並稱其為「 i-THOP」存底,這是為提高性能而設計的。
  • 晶片搭積木 三星官宣X-Cube 3D封裝技術:可用於7/5nm工藝
    在Intel、臺積電各自推出自家的3D晶片封裝技術之後,三星也宣布新一代3D晶片技術——X-Cube,基於TSV矽穿孔技術,可以將不同晶片搭積木一樣堆疊起來,目前已經可以用於7nm及5nm工藝。關於3D晶片封裝,了解半導體晶片技術的玩家應該不陌生了,現有的晶片都是2D平面堆疊的,隨著晶片數量的增多,佔用的面積越來越大,不利於提高集成度。3D封裝顧名思義,就是將晶片從平面堆疊變成了垂直堆疊,類似搭積木那樣一層層疊加,減少了晶片面積,提高了集成度。
  • 百度AI晶片獲三星14nm工藝...
    百度AI晶片獲三星14nm工藝「加持」百度首款用於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AI晶片將找三星代工,這也是兩家公司首次代工合作。該晶片名字為「崑崙」,將以百度自行開發完成的「崑崙」人工智慧處理器為基礎。資料顯示,百度「崑崙」人工智慧處理器主要針對雲端運算、邊緣運算等應用所開發的人工智慧的類神經處理器(XPU)架構。
  • GF用12nm FinFET工藝製造出新級別Arm 3D晶片,半導體製程競爭正在...
    正在三星和臺積電的7nm工藝臨陣待發時,GF突然公布了一項重要的戰略轉變,決定停止在7nm工藝技術的所有工作及後續製程的研發,將專注於為新興高增長市場的客戶提供專業的製造工藝,包括射頻晶片和嵌入式存儲晶片等低功耗領域。
  • 機理探索 | 利用矽通孔(TSV)、轉接板及微凸點等先進封裝工藝,實現2.5D封裝器件
    目前實現2.5D封裝技術真正產業化的應用並不多,主要還是集中在存儲器產業方面,如Xilinx與TSMC合作利用堆疊矽片互聯(SSI)技術在2011年發布的FPGA產品Virtex—72000,就是典型的2.5D封裝技術(圖2),該技術將四個不同的FPGA晶片在無源矽中介層上並列互聯堆疊,構建了相當於容量達2000萬門ASIC的可編程邏輯器件。
  • 三星召開「晶圓代工論壇」 提出3納米晶片工藝
    論壇現場本次論壇上,三星電子的事業部長帶領主要管理團隊,介紹了晶圓代工事業部升級為獨立業務部門一年來的發展成果,以及未來發展路線圖和服務,並提出合作方案,以促進半導體業界實現美好願景和共同發展。三星電子晶圓代工事業部 負責人 鄭殷昇社長本次論壇上首次發布的內容包括電晶體構造(FinFET、GAA)與曝光技術(EUV)的使用計劃,以及3納米晶片高端工藝的發展路線圖。
  • 半導體大廠們掀起「3D堆疊大戰」,3D晶片堆疊技術到底是什麼?
    可以不必理會「摩爾定律」是否會失效的爭議,但業界多年來一直在追求提升半導體工藝不斷降低線寬,而線寬的微縮總是有一個極限的,到了某種程度,因為難度太大,就沒了經濟效應。許多半導體公司,已經調整了應對這新困難的戰略,目前3D堆疊晶片技術備受業界關注。
  • TSV-CIS 封裝技術綜述
    ,它可以有效降低中低端 CIS 封裝成本,使得晶片面積達到最小,實現晶圓級封裝。 TSV 技術是通過晶片和晶片之間製作垂直導通,實現晶片之間互聯的最新技術。基於 TSV 技術的三維方向堆疊的集成電路封裝技術(3D IC)是目前較新的封裝技術,它具有最小的尺寸和質量,有效的降低寄生效應,改善晶片速度和降低功耗等特點。
  • 晶片巨頭們都在爭相研發的3D封裝關鍵技術究竟有多難?
    傳統上,為改進設計,業界開發了片上系統(SoC),可以縮小每個具有不同功能的節點,然後在將它們封裝到同一裸片上,但是隨著單個節點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和昂貴,更多的人轉向尋找新的替代方案。在傳統的先進封裝中組裝複雜的晶片可以擴展節點,使用混合鍵合的先進封裝則是另一種選擇。
  • 三星Exynos 1080、驍龍888相繼發布,5nm晶片集結完畢
    12月1日,2020年度高通驍龍技術峰會正式在線上召開,此次峰會中高通為消費者帶來了傳聞已久的「驍龍875晶片」——驍龍888。如果不出意外,這將會今年最後一款採用5nm工藝製程的旗艦晶片。結合目前已經發布的蘋果A14、華為麒麟9000等旗艦晶片不難發現,「5納米」已經成為新一代旗艦級晶片的敲門磚。而與此同時,驍龍888的發布也再一次展現了三星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實力。
  • 中微推出用於3D晶片及封裝的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TM)
    繼中微第一代和第二代甚高頻去耦合等離子刻蝕設備Primo D-RIE™ 和Primo AD-RIE™之後,中微的這一TSV刻蝕設備將被用於生產晶片的3D封裝、CMOS圖像感測器、發光二極體、微機電系統等。中微的8英寸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已經進入崑山西鈦微電子和江陰長電的生產線,以支持其先進的封裝生產製造。預計中微不久還將收到來自臺灣和新加坡的訂單。
  • 12.21預售 三星A8s正式發布 配黑瞳全視屏(全文)_三星 Galaxy A8s...
    中關村在線消息:三星電子今天下午在北京舉行了發布會,推出了新一代中端旗艦手機——三星A8s,其採用三星最新研發的黑瞳全視屏,屏佔比得到進一步提升,搭載驍龍710移動平臺,後置三攝,12月21日預售。
  • 邁瑞微郭小川:全球首家TSV封裝的指紋晶片廠家
    專利技術怎麼樣?如果還用中國式思維,用英譯漢的方法,把蘋果或其他家的專利直接從英文翻譯到中文,我相信臺商已經不敢這麼幹了。指紋方案和AP的平臺調試方便嗎?需要調試一個月還是幾個小時?做你的模組廠多不多?模組生產複雜不複雜?你有沒有選擇權?答案是什麼?
  • 【技術】一文了解TSV封裝技術
    ,正在逐漸取代目前工藝比較成熟的引線鍵合技術,被認為是第四代封裝技術。矽通孔技術可以通過垂直互連減小互聯長度,減小信號延遲,降低電容/電感,實現晶片間的低功耗,高速通訊,增加寬帶和實現器件集成的小型化。
  • TSV封裝技術--正在逐漸取代目前工藝比較成熟的引線鍵合技術
    TSV封裝技術--正在逐漸取代目前工藝比較成熟的引線鍵合技術 TSV工藝主要包括深矽刻蝕形成微孔,絕緣層/阻擋層/種子層的沉積,深孔填充,化學機械拋光,減薄、pad的製備及再分布線製備等工藝技術。主要工藝包括幾個部分:(1)通孔的形成;      (2)絕緣層、阻擋層和種子層的澱積;     (3)銅的填充(電鍍)、去除和再分布引線(RDL)電鍍;    (4)晶圓減薄;      (5)晶圓/晶片對準、鍵合與切片。
  • 三星發布最強5nm處理器,獵戶座的神話回來了?
    就在德州儀器手機晶片,英特爾Tegra手機晶片還在市面上熱銷的年代,大致就是iPhone 4的年代,三星獵戶座絕對是目前的「高通驍龍」般存在,那時候的三星確實掌握著最領先的晶片工藝,包括封裝技術都是行業最頂級的。
  • 三星推出220 lm/W更高光效中型功率LED封裝技術
    感謝IT之家網友Note系列真旗艦的投稿6月20日消息 三星電子一直沿用先進的晶片封裝技術,不斷擴充其LED封裝陣容,以提供更廣泛的照明應用和更高的性能。三星電子近日宣布將批量生產一款全新的中功率 LED 產品,LM301B,光效高達220 lm/W,適用於環境照明、筒燈以及替換性光源等各種照明應用。IT之家LM301B結合先進的倒裝晶片設計與一流的螢光粉技術,可為您提供業界領先的光效(@65mA,5000K,CRI 80+)。
  • 華為5G晶片都靠它?臺積電7nn EUV 工藝正式商用
    7nm EUV工藝的風聲傳出已久,現在它終於能大規模地影響到普通消費者。臺積電在近日宣布,這家承擔了相當多晶片製造工作的半導體工廠,成了業界首個可將N7+工藝商用的代工廠。首批採用臺積電N7+工藝製造的晶片,也將從近日開始向客戶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