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海底深溝在大量「吞水」,海洋的水是能否被吸到枯竭?

2021-01-15 地球新觀察

海底深溝在大量「吞水」,地表的水是否會被吸到枯竭?

眾所周知,水是地球上最為豐富的物質之一,地球水體總量約為13.86億立方千米,相比海底深溝「吞水」現象而言,地表水分蒸發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但人們對此並不擔心,因為這些被蒸發的水分最終會成雲致雨降到地表。那麼被海溝「吞掉」的水最終去哪裡呢呢?

題主所說的這個海底深溝就是馬裡亞納海溝,其吞噬海水的現象是科學家在對這個海溝進行科學調查時發現的在這個近萬米深的海底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聲音,經過分析後認定這種奇異「悲鳴聲」是海底的海水經過海溝的裂縫進入到地球內部時與空氣的摩擦所引起的,是海溝「喝水」排氣的表象。

前面我們講到了地下徑流指的是沿潛水層或隔水層間的含水層,向河流、湖泊等地勢較低之處匯集最終流向大海的地下水水流,是水的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海溝所吞的水並沒有憑空消失,而是進入到地殼或者地幔內部匯集。據統計,這條全長約2550千米、平均寬約70千米的馬裡亞納海溝每年可吞進30億噸的海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海溝並不像貔貅一樣是個只進不出的傢伙,而是當水量匯集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隨著海底的地質活動如海底火山噴發或地震等被釋放出來,最終維持著地球的水體平衡。

雖然海溝「吞水」現象看上去比較可怕,但比較最終還是會釋放出來。而海溝吞噬海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由於馬裡亞納海溝是太平洋板塊俯衝與亞歐板塊相撞所形成的,處於消亡邊界,地質活動較為活躍,因此附近的島嶼有被「吞噬」或「滑入」海溝的危險。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相關焦點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對於水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它是生命之源,地球早期的生命就是誕生於海洋,不管是簡單生命還是高級生命,其身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水,比如人體組織中70%的成分是水,可見水對於生命生存的重要性。地球是一顆水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球,表面的水佔到了全球總面積的71%,地底下的水可能更多。
  • 馬裡亞納海溝深10862米,水壓高達1100個大氣壓,水會壓成固體嗎
    可在海洋中有一個深達10862米的馬裡亞納溝內的溫度卻只有2攝氏度?如此高深莫測的深溝是由亞洲板塊與歐洲板塊運動造成的。據科學家稱,海洋中的溫度與陸地中的溫度差異非常大,一旦到海底,溫度變化的幅度就會小很多,即使到達萬米深的海底,溫度也在0攝氏度以上。可馬裡亞納海溝的水壓高達1100個大氣壓。在如此高壓下,馬裡亞納海溝內可活下來的生物非常少。
  • 海底10000米傳來神秘吼叫聲,聲音讓人毛骨悚然,研究員探明真相
    目前已被勘測到的海洋最深處位於馬裡亞納海溝的斐查茲海淵,深度達11034米。裡面漆黑一片,難以辨識。但是,近期探測員卻在這&34;聽到了詭異的吼叫聲,與恐怖片中的鬼叫聲有幾分相似,聽到的人都覺得毛骨悚然。那麼,究竟是什麼在海洋深處發出哀叫呢?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超臨界水,溫度達到了460攝氏度,怎麼回事?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水是一種非常平凡的物質,因為地球表面71%的面積都是海洋,在我們的身邊都可以看到水,每天的生活也離不開水。水在我們的眼裡太普通了,可事實上水是一種非常不平凡的物質。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科學家開始研究探索水的奧秘,越是研究的深入,越會發現水是真的不平凡。如今我們都知道,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冰點是0攝氏度。
  • 海洋中的無底洞,每天3萬噸海水消失,科學家也解釋不了!
    說了這麼多,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好好保護環境,我們今天不聊環境,我們聊的是海洋中的無底洞,海洋無底洞又稱「死海」或「黑洞,印度洋有一個無底洞,在希臘克法利尼亞島附哥斯託利昂港附近的愛奧尼亞海域也有一個無底洞,而中國在四川發現了類似無底洞的大漏鬥。
  • 大量垃圾湧入海洋帶來巨大的災難,科學家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解決
    說到海洋,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碧海藍天,特別的漂亮,海水也是非常的乾淨清澈,這樣的海洋才是理想的環境,但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海洋卻是海面上漂著大量的垃圾。在很多不同的國家尤其是一些比較偏僻一點的海洋沙灘上面,會從海裡面衝上很多的垃圾,各種各樣的生活工業垃圾可以說讓人看的真是觸目驚心,而這些垃圾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排放在海洋之中,由于洋流或者風力的作用,才導致這些垃圾被直接衝上了海灘,當然還有大部分的垃圾則是慢慢的沉入到了海底。
  • 美國科學家新發現!這個星球上含有大量水,甚至已形成海洋
    液態水和海洋,成為生命起源的第一要務 大家都知道,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如果在哪個星球上發現了液態水甚至是海洋,那麼這個星球現在或是未來就十分可能會有生命的誕生。
  • 中國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倒置湖充滿大量閃閃發光水體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5月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深海熱液區,通過「發現」號高清攝像頭發現由大量「蘑菇型」熱液煙囪結構形成的倒置湖。湖內充滿大量閃閃發光的水體。這是由於巨大的溫度、密度差異形成的強烈光反射層。通過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和深海熱液溫度探針對倒置湖內水體不同層位進行拉曼光譜採集和溫度測量。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淡水海洋」 美媒:可成飲用水新水源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據最新一期《科學報告》雜誌稱,哥倫比亞大學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搭乘拖帶著電磁傳感器的科考船歷時10天從新澤西州航行到麻薩諸塞州。通過測量電磁波在淡水和鹹水中的傳播方式,研究人員首次繪製出了淡水儲存分布圖。
  • 日本開發利用海洋深層水
    新華網北京3月29日電 當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為開發新能源而絞盡腦汁的時候,日本科學家已經把目光瞄向海洋深層水的開發與利用上。
  • 研究報告指出,地球1億多年來一直吞水,為何海平面現在還上升?
    不管是前年還是去年,我們都能通過各種渠道聽到「海平面已經威脅到人類家園」的聲音,實際上地球的一些地方時刻在發生著「吞水」現象。過去,科學家通過對地球變化的長期研究,發現近一億多年來「地球吞水」的現象一直都存在著,而且地球一年所吞的水量足以讓全球海平面下降10~20米左右。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存在地球吞水的情況,為什麼地球海平面依然還在上升呢?
  •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海洋又是怎麼形成的?
    科學家們長期懷疑,大部分水是來自帶冰的彗星,或者更可能是來自百萬年間不斷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這一懷疑得到了一定的證實,科學家通過對太陽系誕生後就形成的碳質球粒隕石的化驗,發現這些隕石不僅含水,而且他們的礦物化學成分與地球巖石,以及與跟地球同時期形成的小行星樣品一致,這個發現表明地球在早期就累積了大量的、可以保留的水,儘管缺乏大氣,小行星也會不斷地帶來更多的水,如果真是這樣,生命形成的時間可能比我們通常認為的還要早
  • 地球正在瘋狂喝水,每年吞噬數億噸的水!這麼多水究竟都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在太陽的照射下,水會蒸發到天空中,遇到低溫之後又下落到地面上,如此循環,才讓世間的萬物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著,但是有研究人員發現,地球上的自然水在循環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竟然丟了,難道地球自己會把這些水喝掉,那么喝到那去了呢?
  • 水的第四種狀態—超臨界水
    即使把號稱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瑪峰「扔」到馬裡亞納海溝的溝底,那麼就連峰頂也沒辦法露出水面的,相比之下,探測深海要比攀登珠峰難很多,已知生物的極限深度是8370米,在這之下,基本上沒有生物可以存活了。科學家曾經對常溫下的水做過實驗,在1萬倍的氣壓之下,常溫下的水有了結冰的跡象。那麼在超過1000個大氣壓的海底,溫度只有4°C左右的海底,我們有理由相信下面已經結冰。事實上那裡的水仍然是液體。原來,水在高氣壓下會結冰,是用純水測試的。一旦在水裡融入一些雜質,結冰溫度也會受到改變。
  • 科學家發現一顆行星,距地球111光年,大氣層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早期的簡單生命就是誕生於海洋中,然後通過不斷的進化演化才有了後來的陸地生命,才有了人類的誕生。所以,地球生命的組織中大部分的物質都是水,就拿人類來說,人類體內的物質70%都有水的參與。
  • 太陽系水最多的星球是哪個?科學家:地球的水連它的零頭都不到
    大家都知道,咱們的地球雖然名字與水無關,但實際上地球表面有71%的地表面積都是被海水所覆蓋,尤其是從遙遠的太空往地球看,就像是看著一顆水球一樣。那麼,地球會是太陽系中含水量最多的星球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淡水海洋」 或可成飲用水新水源
    本報訊 據最新一期《科學報告》雜誌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搭乘裝有電磁傳感器的科考船,歷時10天從新澤西州航行到麻薩諸塞州。通過測量電磁波在淡水和鹹水中的傳播方式,研究人員首次繪製出了海洋中的淡水儲存分布圖。
  • 地球上早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從瑪麗安娜的底部找到了答案海
    第一個假設:自生根據自生成理論,顧名思義是自生的,也就是說,地球上大量的水是由地球自身產生的,科學家認為地球是由太陽周圍的宇宙塵埃雲凝結而成,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子,因此地球形成的巖石含有大量的水,地球的高速自轉釋放了巖石中儲存的水,但當地球剛形成時,溫度非常高,地球表面到處都是熾熱的巖漿,這些巖漿中含有大量的水,那時,高溫會使一部分水蒸發,逐漸形成地球大氣層,後來,地球逐漸降溫
  • 美科學家稱:火星表面可存在液態水,表示火星男孩預言要成真嗎?
    但讓人驚訝的是噴發出的大量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科學家通過建模顯示,這些二氧化碳形成的溫室效應與大氣壓,足以讓火星表面存在液態水,而且這些水蒸氣的總量足以在火星表面累積超過9釐米的水層,這將在火星低洼地區形成巨大的湖泊和海洋,簡單的說,火星在這次噴發後,曾經有一個溫暖溼潤期!
  • 碧海浩瀚的海洋,千姿百態的海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人類帶著濃厚興趣,為探索海洋的滄桑變化,經歷過漫長、曲折的道路。當人類神話般地實現了「常娥奔月」的幻想時,對海洋的認識卻十分膚淺。大家一定想知道海洋是怎樣一個世界吧!下面就我們對海洋一鱗半爪的了解,縱觀一下海洋的奇觀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