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上繁花盛開百鳥爭鳴 這些鳥兒你都認識嗎?

2020-11-26 騰訊大渝網

3月13日,重慶南山植物園恢復開放,遊客在園中賞花的同時,也時常能看到鳥兒在花叢中跳躍,聽到它們悅耳的鳴叫。

「春天是南山觀鳥的最好時節。」重慶觀鳥會總幹事張喬勇說,南山上有不少鳥兒在春天活動最為頻繁。特別是叉尾太陽鳥、藍喉太陽鳥等以花蜜為食物的鳥兒,在重慶更是難得一見。

市民在南山植物園賞花的同時,也不妨認識一下這些鳥兒。

叉尾太陽鳥 南山植物園 文偉 供圖

叉尾太陽鳥:

在花叢中懸停採蜜的「亞洲蜂鳥」

叉尾太陽鳥的身長只有10釐米左右,小巧纖弱。它的羽毛非常豔麗,頂冠及頸背為金屬綠色,上體為橄欖色或近黑,腰部為黃色。

它的中央兩尾羽有尖細的延長,也被稱為燕尾太陽鳥。

叉尾太陽鳥常常光顧開花的矮叢及樹木,可以懸停在花叢中採食花蜜,因此也被稱為「亞洲蜂鳥」。

藍喉太陽鳥 南山植物園 文偉 供圖

藍喉太陽鳥:

春天採蜜夏天「吃藥」的太陽鳥

藍喉太陽鳥體長約14釐米,羽毛色彩亮麗,胸部為猩紅色,尾部為藍色。

藍喉太陽鳥春季常取食於杜鵑灌叢,主要採食花蜜。到了夏季,它則常採食懸鉤子。這種植物的根、莖、葉、果實均可入藥,具有祛風除溼、活血化淤、解毒斂瘡的功效。

綠翅短腳鵯 南山植物園 文偉 供圖

綠翅短腳鵯:

敢圍攻猛禽的「大膽」小鳥

綠翅短腳鵯體長約24釐米,是喜歡喧鬧的一種鳥類。它的羽冠短而尖,頸背及上胸棕色,喉偏白而具縱紋。

它是一種常見的群棲型或成對活動的鳥,以小型果實及昆蟲為食,有時也會結成大群,並會大膽圍攻猛禽及杜鵑類。

黃腹山雀 南山植物園 文偉 供圖

黃腹山雀:

能吃幾十種常見害蟲的綠色「保衛者」

黃腹山雀是中國特有的鳥類。它的體長約10釐米,尾短,下體為黃色,翼上有兩排白色點斑。

黃腹山雀在中國分布廣泛,無論是潮溼多雨的地區還是乾旱的地區,都有原生的黃腹山雀繁衍生息。

黃腹山雀可以捕食鞘翅目、鱗翅目、半翅目等幾十種常見的森林害蟲和農業害蟲,是當之無愧的森林醫生、綠色「保衛者」。

白頭鵯 南山植物園 文偉 供圖

白頭鵯:

活潑好動的鳥界小「老頭」

白頭鵯的體型中等,身長約19釐米。它的眼後有白色寬紋伸至頸背,黑色的頭頂略具羽冠,髭紋黑色,臀白,也被稱為白頭婆、白頭翁。

白頭鵯是一種常見的群棲性鳥,棲於林緣、灌叢、紅樹林及林園。別看它們外形顯老,但是它們其實非常活潑好動,喜歡結群在果樹上活動。

紅頭長尾山雀 南山植物園 文偉 供圖

紅頭長尾山雀:

嬌小靈活又合群的「小老虎」

紅頭長尾山雀的體型較小,身長僅約10釐米。它的外形呆萌,也常被人稱為「小老虎」:棕紅的頭頂好似小紅帽,黑色的眼線和耳羽有如大眼罩,喉部還有一撮「黑鬍鬚」。

紅頭長尾山雀食蟲為生,喜歡結群,而且常與其他種類混群。

黑額鳳鶥 南山植物園 文偉 供圖

黑額鳳鶥:

最愛春天的「花痴鳥」

黑額鳳鶥的體長約11釐米,身體顏色偏灰色,羽冠形短,頭灰,上體橄欖灰,下體偏白。它的習性活潑且喜歡結群,夏季多見於海拔 530-2300米的山區森林,但到了冬季就會飛至海拔300米以下。

南山上的黑額鳳鶥在春天最為常見,而且常常棲息於開花的海棠、桃花、櫻花等樹木上,是一個「花痴鳥」。

大擬啄木鳥 南山植物園 文偉 供圖

大擬啄木鳥:

不是啄木鳥的「啄木鳥」

大擬啄木鳥的體型較大,體長約30釐米。它的頭大呈墨藍色,有一張草黃色的大嘴。上體多綠色,腹黃而帶深綠色縱紋,尾下覆羽為亮紅色。

大擬啄木鳥有時會數鳥集於一棵樹頂鳴叫。它的名字中雖然有「啄木鳥」,飛行起來也如啄木鳥一樣,升降幅度大,但是從種類來看,它並不是啄木鳥屬,而是擬啄木鳥屬。

新聞多一點>>

遇到落巢幼鳥 請別撿回家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張喬勇說,春季是鳥類繁殖的季節,請市民愛護鳥類,不要傷害它們。如果市民遇到了落巢的幼鳥,請不要撿回家。

「它們的父母一般就在附近,市民可以在確定周邊安全的情況下,把幼鳥放在樹枝或草叢裡就行。」張喬勇說,野生幼鳥被撿回家中養,很可能會死亡。

相關焦點

  • 家裡飛來「小客人」 拍鳥「專業戶」拍下南山140多種鳥兒的身影
    年逾不惑的文偉是南山植物園科教科的工作人員,2003年從部隊轉業之後,就到南山植物園從事園林管理工作,在部隊就喜歡拍照的文偉,發現這裡是拍照的「天堂」,身邊有數不清的鮮花,還有各種精靈一般的鳥兒。於是拍攝南山植物園的花兒和鳥兒,就成了文偉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為了拍到鳥兒們美麗的身影,文偉還不斷向老婆「申請投資」,添置各種長槍短炮。
  • 快來看,這些鳥兒你認識嗎?
    快來看,這些鳥兒你認識嗎  據介紹,蘇州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上,每年春秋季是候鳥遷徙黃金時期,候鳥作為鳥類物種的重要組成,其種群數量可以反映整個生態環境的狀況。根據監測,蘇州市鳥類種類和數量都在逐年增加,在太湖湖濱溼地已連續6年發現小天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加到近百隻;在三山島溼地中發現鴛鴦(國家二級保護動物)50隻,溼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鳥的叫聲趣談1——百鳥爭鳴時你都聽到了些什麼啊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畫眉的短文,靈感來自於那天觀鳥所見,其中的圖片,除去第一張,全部是當天拍到,那天仿佛滿山都是畫眉,競相爭鳴,嘹亮婉轉,至今繞耳。其實我每天早上也都聽到,白頭鵯一來窗臺叫,被叫醒的我就知道昨天那顆才透點紅的草莓剛剛又被偷吃了。
  • 南山有鳥喚春回 快來看看這些鳥你都認識嗎?
    重慶南山植物園位於重慶長江南岸之山巔,海拔600餘米了,南山自古就是重慶生態保護之地,建植物園以來,向世界各地收集大量植物資源,多達5000餘種;為昆蟲鳥類提供了大量的食物鏈△叉尾太陽鳥公鳥南山植物園員工文偉,就是一個愛鳥護鳥之人,在園區管理中,有針對性地引進蜜源植物種植於園區,吸引更多鳥類來園築巢安家,經常觀察各種鳥的生活習性,
  • 這些野趣盎然的鳥兒,你都認識嗎?
    從有人類文明開始,鳥和人類就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鳥還是從古至今文人墨客詩句裡描寫吟頌的主角。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些優美的詩句,讚美了人類和鳥的和諧共處。 我喜歡鳥兒直觀純粹的表情,愉悅時——挺胸展翅,高昂著頭,鳴叫、追逐,相互戲耍。
  • 七旬老人模仿20多種鳥叫,人和鳥兒都被「騙」了
    「咕咕,咕咕…...」11月13日下午,解放碑民權路上,突然傳來清脆的鳥叫聲。路人紛紛抬頭望向路旁行道樹,尋找叫聲出自什麼鳥兒,卻一無所獲。人群中一位老人不動聲色,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路邊賣報紙的大爺捂著嘴笑道,「哎呀,你看,又有好多人被你騙了!」
  • 世界上有個兩極分化的沙漠,常年乾旱荒蕪,到八九月就繁花盛開
    你能想像,兩種極端的氣候景觀出現在同一片沙漠上嗎?你見過沙漠裡的花海嗎?世界上有個兩極分化的沙漠,常年高溫乾旱,一片荒涼,但是每年一到八九月份,就繁花盛開,竟然擁有3500多種植物,被遊客盛讚是沙漠裡最浪漫的奇觀。
  • 重慶的這些鳥兒那麼乖,你確定不去看看嗎?
    在南山植物園園內和附近區域,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不同的野生鳥類。這裡不乏各種名貴珍稀品種,被專家和學者譽為「百鳥的樂園」。紅腳隼你說什麼?你說擔心自己在這些「鳥的天堂」裡拍不出「鳥精靈」們的美麗丰姿,浪費了這大好春光。
  • 常州的鳥兒從70多種增加到169種 你認識幾種
    它們或在你家小區行道樹的枝頭鳴唱,或在市區公園的林子裡踱步,也或者棲息在武進、金壇、溧陽的山水邊……常州的留鳥,數量龐大,但具體有多少只,祁飛鴻說無法統計。因為鳥兒的活動能力強,經常做省際飛行,觀鳥者只能做某區域某時段的局部統計,而無法在大範圍內統計。  既然常州有這麼多留鳥,為什麼一到了冬天還是感覺身邊的鳥少了呢?
  • 鏡頭裡 兩百多種鳥兒在「飛翔」(圖)
    鏡頭裡 兩百多種鳥兒在「飛翔」(圖)愛鳥人高厚忠30年跋山涉水覓鳥蹤他趕緊跑去拿傻瓜相機,等相機拿來,鳥兒已經不見了。後來他知道那就是壽帶鳥,為了再次拍到它,本來就愛攝影的他,踏上了拍鳥的歷程,相機設備也一天天地改進,鏡頭多個,從100MM到500MM的都有,為防止驚到鳥類,他的鏡頭都刷成了綠色。「後來還真拍到了壽帶鳥。
  • 鄭州讓鳥兒們慕名而來 這些鳥你估計沒見過
    是你,是我,也是它——鳥兒們。  作為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是移民城市的代表,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座城市的鳥類很多也不是原住民,而是近些年被鄭州之名「吸引」而來。  生態的改善成為跨物種的語言信號,向鳥兒們傳遞著這座城市的友善。夜鷺、崖沙燕相繼安家鄭州,遷徙的候鳥也願意旅居鄭州幾日,優美的水生態環境讓涉禽、水鳥多了起來。
  • 三亞紅樹林溼地: 百鳥朝聖的「天堂」
    2016年的某一天,他聽到窗外鳥叫,只是隨手用相機把幾隻小麻雀拍了下來,從此開啟了他人生中一個全新的認知領域。從拍鳥到辨識鳥,邱垂堅下了一番苦功夫。「我每拍到一種鳥都去翻找圖鑑,去識別這是什麼鳥類。在識別不同鳥類的過程中,又接觸到了分類方面的知識。一開始是看到不認識的鳥得翻圖鑑,接著就看看圖鑑、畫冊,還有涉及到鳥類知識方面的書籍。
  • 百鳥吟(第二集)
    百鳥吟第二集百鳥吟 · 藏頭詩百 嬌未忘那時天,鳥 語鶯歌翥鷂鳶。吟 唱山河聽有趣,詠 章描彩憶流年。詠百鳥一大小高低不一般,弱強俊醜豈同顏。二山鄉見慣景婆娑,問君知鳥有幾多?覽冊爭鳴成百詠,彩姿如畫叫如歌。51 · 紅尾水鴝(新韻)黑間紅綴戲河風,擺尾開扇駐石鳴。常是跑奔追獵物,遇驚貼水速飛行。52 · 白鷳銀身黑腹首冠纓,華麗嬌姿負盛名。曾費詩仙佳律贊,朝服五品繪明清。
  • 你認識嗎?這些我們身邊的鳥(下)
    和冉江洪教授的採訪就在川大生命科學院旁邊的樹叢裡,耳畔是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聊的也是這些長翅膀的鄰居。
  • 深秋,百鳥在丹江嬉戲,有你熟悉的鳥類嗎?
    深秋的丹江溼地,宛如一座鳥兒的樂園,鴛鴦、鸕鷀在藍天白雲下呼朋引伴,赤膀鴨、灰頭麥雞在綠水蘆葦間翩翩起舞,還有各色形態不一的鳥兒駐足在河畔、枝頭,這秋日的百鳥嬉戲圖為生態宜居商州增添了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 百鳥樹
    而經常棲息著的鳥兒,居然有五六百隻!           「所以叫做百鳥樹。」她們說。           好神奇的樹!           樹上有白鶴,有蒼鷺,有雷鳥,一隻只體態輕盈,翔姿優雅,鳴聲動人。陽春時節,它們飛來飛去銜柴啄泥忙碌築巢。初夏當口,它們或靜守窩中或出外打食或孵兒育女。到了秋季,它們老幼同翔子孫興旺千翅競展,就像在藍天上表演著芭蕾舞。
  • 鳥兒,睡覺嗎?
  • 農村市場鳥兒價格便宜,很多是常見菜鳥:養這鳥有什麼用
    2019年6月,攝影師來到皖北城市郊外的一個農村狗市上,發現這裡雖然名義上叫狗市,但其實就是一個雜貨市場。除了狗兒之外,幾乎所有的小商品在這裡都能買得到,比如萬能膠、寵物身上帶的銅鈴、痒痒耙等,各種小商品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給。
  • 三位老人合辦「鳥兒食堂」 餵鳥10年風雨無阻(圖)
    有這樣3位老人,他們被周圍人親切地稱為「鳥奶奶」、「鳥爺爺」,這是因為3位老人堅持每天清晨在公園裡餵鳥。10年來,不管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都沒有阻擋住他們前去革命公園裡餵養鳥兒的腳步。  一聲令下上百隻鳥兒飛來吃食  為了見到這三位老人,記者4天前匆匆趕到革命公園,一打聽才知道,3位老人每天一大早來給鳥兒餵食,而當時已近中午,老人們早已經「收工」了。次日,記者清晨7點多又來到公園,不料「鳥奶奶」、「鳥爺爺」們來得更早,還是未能見到他們。
  • 《花香與鳥語》|大自然之美:花兒為什麼盛開,鳥兒為什麼唱歌
    小時候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問題答,你還記得答案嗎?在《道德經》裡有一個說法,叫道法自然。無論什麼道,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並有一定的軌跡可尋。這種關係是自發的,天然形成的,無意識的,自然的規律。而生活其中的生物,也會自然而然的,發展出其適應的體系制度,像自然界的動物群體,它們也是自然進化出頭領,和普通的族群,自然分工並維護各自的職能,很難說人類的會比它們的更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