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7月27日訊(通訊員 馬景)「C型肝炎是一種表現非常隱匿的疾病,大部分人感染之後都不能夠早期發現。」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科主任黃燕近日在長沙舉行的C肝防治媒體分享會上表示,「現在C肝抗病毒治療快速有效,一般經過3個月的治療,98%以上的C肝患者可得到治癒。」
達到高治癒率的三款C肝病毒治療的創新藥在2019年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隨著新醫保目錄在湖南省的逐步落地,慢性C型肝炎已成為一種可治癒的、幾乎人人都負擔得起的疾病。
2020年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第十個「世界肝炎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確定了今年的宣傳主題:「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範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號召公眾主動進行體檢了解肝臟健康狀況,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規範的抗病毒治療,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醫保助力治癒C肝
C型肝炎是一種病毒感染,慢性化十分高,在我國,造成肝硬化、肝癌的元兇第一是B肝,第二就是C型肝炎。我國大約有1000萬的C肝患者。
隨著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藥物的出現,近年C肝治癒率達到98%以上,其中一些基因型幾乎實現100%治癒,C肝的治療已正式進入「全治癒時代」。
黃燕表示,以前幾萬元一個療程的藥物,已經降價到幾千塊,加上醫保報銷後,治癒C肝的費用已經降到千元級。現在基本上所有患者都有能力支付C肝的治療費用,我們更應該推動和鼓勵廣大患者及早接受治療。
C肝病毒感染是一個可查可治的疾病,檢測非常簡單,到醫院查一個C肝抗體或抗原的檢查,抽點血就可以。治療起來也不複雜,絕大部分門診治療就可以,不需要住院。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可以使98%以上的C型肝炎得到治癒。
基因分型再報銷
C肝病毒分為不同基因型,針對不同基因型的治療方案也各不相同,目前已知的C肝病毒主要有6個基因型和多個亞型。株洲市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龍雲鑄介紹,我國的C肝患者約有56.8%是基因1b型,而在湖南省1b型可能在7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C肝患者要進行醫保報銷,必須要提前測一下基因分型。
龍雲鑄解釋,從治療角度來看,進行基因分型檢測以後,我們可以更好的選擇用藥。比如1b型C肝,「治癒療效一樣的情況下,我覺得能夠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是更加合適實際情況的。」
現在口服的C肝藥物有很多種,針對不同的病人,醫生會根據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各類C肝藥物中含有不同的藥物成分,在不同的病毒分型中可能各有優勢。臨床上,醫生要綜合考慮病毒的基因型、肝硬化程度、腎功能、肝功能,有無心血管病等其他疾病的藥物治療,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評估,然後進行藥物的選擇和方案的制訂。
診斷率只有17%,治療率只有不到2%,提升篩查是關鍵
治療C肝藥進醫保是個好事,但專家在欣喜之餘也飽含憂慮。多數患者在C肝發展到晚期時才被發現,再加上認識誤區等原因,目前C肝的診斷率只用17%,治療率只有不到2%。
由於C肝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得病,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知道得病了卻不去治療,因為對他生活沒多大影響。要知道,C肝病毒感染非常容易慢性化,引發肝硬化、肝癌。而當你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往往治療就已經晚了。
B肝有B肝疫苗,A肝有A肝疫苗,由於C肝這個病毒的可變性比較強,目前尚沒有疫苗問世。從預防角度來講,最重要的還是篩查。
高危人群要主動篩查,這是預防C肝的最有效途徑。專家指出,像注射吸毒者、愛滋病感染者、有文身或打耳洞的人、有C肝病毒感染的性伴侶、C肝母親的子女等,都應定期去醫院進行篩查。另外還要注意,修牙、文眉、刮痧、針灸、拔罐等,也都儘量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避免因為不規範或是不潔淨引起C肝病毒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