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知道,我認為人的腦子本來象一間空空的小閣樓,應該有選擇地把一些家具裝進去。只有傻瓜才會把他碰到的各種各樣的破爛雜碎一古腦兒裝進去。這樣一來,那些對他有用的知識反而被擠了出來;或者,最多不過是和許多其他的東西摻雜在一起。因此,在取用的時候也就感到困難了。」——《血字的研究》
2016年的1月,BBC的神探福爾摩斯帶著他的標誌性長臉強勢回歸銀幕。除了能再次回味他的毒舌、沒救情商、超神眼力以外,他特有的「記憶宮殿」也絕不會因為上一季大反派的滅亡而消失,必將重新出現以碾壓所有人的智商。
在影片中,記憶宮殿展現出了「卷福」神秘莫測的內心世界,還有網友對其中的種種象徵進行了許多分析。Tumblr上一個叫 「deducingbbcsherlock」的網友曾經用長文分析過「卷福」的記憶宮殿並得出結論:卷福的記憶宮殿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法庭,代表著頭腦、邏輯和推理,由哥哥邁克羅夫特統治;另一個是貝克街,代表著心靈、愛和欲望,由助手華生統治。這些分析很有意思,甚至有大量動態圖片作為佐證,只不過,記憶宮殿真實的工作原理並沒有這麼戲劇性。
作為一種記憶方法,「記憶宮殿」到底是什麼樣?我們也能像福爾摩斯那樣用它思考嗎?
「都出去,我要開記憶宮殿了!」
記憶宮殿,或稱位置記憶法(Method of Loci)、心智漫步(Mental walking),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記憶術,它的要點就是在腦內建立虛擬的空間場景,並把各種信息與空間產生聯繫。根據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Cicero)所記載,記憶宮殿的首創者是詩人凱奧斯島的西摩尼得斯(Simonides of Ceos)。傳說公元前447年前西摩尼得斯在參加一次宮廷宴會時,突然宴會廳外有兩位年輕人來找他。當他走出宴會廳時,年輕人不見影蹤,宴會廳屋頂卻突然坍塌,砸死了廳內所有客人。由於屍體血肉模糊無法辨認,他只能在記憶中重溫宴會的場景,回憶出了不同位置的客人名稱。這件事後,西摩尼得斯意識到可以憑藉聯繫帶有位置信息的意識圖像,來記憶所有事件。
此後,希臘和羅馬的哲人政客們開始廣泛使用記憶宮殿來記憶自己的演講詞,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紙張昂貴書寫費時,另一方面記憶在腦海中即使沒有草稿也可以隨時發表長篇大論。到了歐洲中世紀時期,記憶宮殿仍是當時宗教人士普遍的宗教經典記憶方法,直到17世紀語音記錄系統和其他記憶法(例如對應法Peg system)出現。
除了卷福和他的敵人麥格納森(Magnussen)以外,很多銀幕人物也擁有記憶宮殿的技能,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漢尼拔·萊克特醫生了。他的宮殿裡儲存著長久以來病人們鮮活的病例,大概還有他的獨門人肉食譜。很多記憶錦標賽的冠軍也聲稱自己用到了記憶宮殿的方法,例如在《與愛因斯坦月球漫步》一書中,喬舒亞·福爾就詳細地介紹過記憶宮殿的「修建方法」:
「(記憶宮殿)可大可小,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內,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的,只要你對它們足夠熟悉,而且是井然有序的,可以讓你把一個地點與鄰近的一個地點聯繫起來。……一個人可以擁有幾十座、上百座甚至幾千座記憶宮殿,每座宮殿都用來儲存不同的記憶。」
同樣使用「記憶宮殿」的麥格納森。圖片來自:《神探夏洛克》
事實上,修建這個宮殿本身遠遠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它需要非常強大的空間想像力和集中力。宮殿的選擇也十分重要,例如有人選擇了自己的房間因為足夠熟悉,有人選擇了《建築學文摘》裡華麗的建築物,還有人選擇了自己的身體作為記憶的載體。「修建」這座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宮殿十分費時,也很枯燥——我曾經還雄心勃勃地試圖用凡爾賽宮作為自己記憶宮殿的載體,然而一個天花板上的油畫還沒有畫完就放棄了……
記憶宮殿的建立費時費事,而現代的信息記錄方式又那麼多,為什麼還要利用這種古老的方法來儲存記憶呢?對銀幕和小說人物來說,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酷炫啊!假設華生問了福爾摩斯一個問題,卷福閉上雙眼在腦海中略微一搜索,各種腦洞大開的線索信息像機關槍一樣源源不斷冒出來,即使一個字也聽不懂也覺得很高大上不是麼?假如卷福不是開啟記憶宮殿,而是戴上老花鏡翻起參考文獻,或者掏出手機開始谷歌,估計觀眾都會覺得「這什麼破偵探,我也能當!」了……
當然,酷炫可能已經是採用記憶宮殿的充分理由了。圖片來自:《神探夏洛克》
但是,記憶宮殿對於福爾摩斯的意義還不止如此。相比麥格納森檔案館般中規中矩的記憶宮殿,略有些自閉和神經質的福爾摩斯在大腦中建立的記憶宮殿更像是他用來逃離喧囂塵世的世外桃源。宮殿不但儲存有海量的知識,更有和福爾摩斯有過交集的人,這些人物就好像是福爾摩斯的「記憶索引」:茉莉和法醫學相關,邁克羅夫特代表絕對的理智,莫裡亞蒂所體現的瘋狂,而華生則是他的靈感源泉——他通過和幻象進行對話從而提取相關記憶。甚至連他的童年寵物狗紅鬍子(red beard)也在宮殿裡——所有跡象表明,記憶宮殿不但是福爾摩斯的信息中樞,更是讓他放鬆冥想和展開想像力的場所。
雖然科學家們無法走進福爾摩斯的內心世界,但他們仍然想盡各種方法來研究這種古老記憶術的機理。研究記憶宮殿有很多挑戰性,例如訓練過程十分耗時,個體差異非常大,想像過程又是個「黑箱」,無法切實測量和監控。不過,不少研究還是提示我們,將空間與記憶聯繫起來確實有它的道理。
早期針對超級記憶者的腦掃描研究發現,90%的被試都使用了記憶宮殿式的記憶法,並且在記憶過程中出現了和空間知覺相關的腦區激活,例如內側頂葉(Medial Parietal Cortex)、後壓部皮層(Retrosplenial cortex)和右側後海馬回(right posterior hippocampus)。
在這其中,海馬體顯得尤為特別——它負責儲存空間信息,又是將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的重要腦區。為什麼空間信息和記憶的關鍵一環都集中到了這裡?一種解釋是,我們的祖先最早需要記憶的關鍵信息就是與空間位置緊密聯繫的:例如在哪裡可以找到食物,以及哪些危險地區不能去等等。只有記住了這些信息,動物才能順利活下來,所以把記憶和位置信息「綁定存儲」的技能是寫進了我們基因的。而記憶宮殿的原理,可能就是通過不斷訓練,喚醒了我們因為外界記憶媒介(紙筆、計算機等)出現而逐漸沉睡的才能。
對於空間信息和記憶,海馬體都是重要的一環。圖片來自:medscape.com
不僅如此,海馬體還為我們的空間聯想力提供了可能。2007年倫敦學院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一項研究發現, 如果要求被試想像並描述他們在未來可能遇到的幾個普通場景(例如碰到朋友或是去海濱遊玩),健康被試均能給出充滿細節的豐富描述,例如海岸的曲折地貌、海浪拍打海灘的聲音,以及腳踩炙熱沙灘的感覺。而海馬體受損的健忘症患者雖然能理解研究者「盡力描述」的指示,但他們的描述卻簡單生澀得多。這些患者只提及了較少的事物和感官細節,因為想像場景而產生的想法和情緒也較少提及——他們能夠想像出來的只是一些景象的碎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莫裡斯·莫斯科維奇(Morris Moscovitch)表示,這一發現說明海馬體能夠將一些場景的要素結合在一起,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幅連貫的畫面。或許,記憶宮殿正是通過這種機制幫助福爾摩斯聯想和還原犯罪現場,推理出真兇。
海馬體能幫助福爾摩斯在腦海中構建細節豐富的場景。圖片來自:《神探夏洛克》
前些年的研究還發現,記憶宮殿並不一定要用熟悉的場景來建造。2010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萊格(Eric L.G. Legge)等人設計了一個實驗,他們將被試分成三組,其中兩組被試分別用熟悉的場景和陌生的虛擬場景構建記憶宮殿,而對照組則不使用記憶宮殿,僅靠死記硬背來記憶詞彙。結果顯示,無論是傳統的記憶宮殿,還是通過虛擬環境建立的記憶宮殿,它們都能讓被試達到比對照組更高的記憶效率,並且不同場景之間記憶效率並沒有顯著差別。由此可見,任何一個有序的、有較強空間方位感的場景其實都擁有成為記憶宮殿的潛力。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想,為了提高記憶力,我也趕緊去學習記憶宮殿的方法吧!很遺憾,你的想法既正確又錯誤。
記憶宮殿確實是很有效的記憶方法,但它的原理其實也就是反覆的整理和歸類,在有些情況下記憶效果甚至可能還不如背誦抄寫。而作為記憶載體的「宮殿」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建立起來的,它很可能需要每天長達數小時的高強度練習,才有可能在很長時間之後形成一種自主的記憶習慣,秒變「人體百科全書」是完全不現實的。不過,如果單純作為興趣或者對大腦的訓練,適當學習和使用這些記憶術還是很不錯的。
記憶訓練有效,但「人形百科全書」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圖片來自:《魔法禁書目錄》
福爾摩斯成熟的記憶宮殿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在學習和使用記憶宮殿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提高注意力,鍛鍊集中力和排除幹擾能力,學會梳理和溫習已經學到的知識,並且以此為基礎展開想像放飛創造力,同時也能夠儘量控制雜念,獲得一種類似思維漫步的冥想狀態。這並不是只有神叨叨的影視劇裡才會出現的場景,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主動去訓練和自我調控的方法。記憶力得到提高或者改善,應該只是這個大腦訓練過程的副產品,而不是主要目的。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夠學會如何像福爾摩斯一樣思考問題,一樣享受記憶和演繹法的樂趣。(編輯:窗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