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中取勝:免疫系統預防疾病的策略

2021-02-07 中國生物技術網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在細胞功能中發揮作用的新機制:蛋白質濃度混亂波動有助於我們的免疫系統保持警覺和隨時備戰的狀態,從而預防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

現代醫學研究闡明了許多導致癌症發生的錯誤機制,然而還有很多機制有待科學家去發掘。

其中一些機制在細胞水平上圍繞著信號傳導途徑,它們負責調節細胞的生長、生存和增殖。在癌症中,一些信號蛋白過度活躍,導致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而另一些通常作為腫瘤抑制因子會出現功能異常。因此,理解細胞內部的動態變化是預防和克服癌症及許多其他慢性疾病的關鍵。

最近這項研究在這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三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胞調節機制:「混沌」。

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的博士研究員Mathias Heltberg和Mogens Høgh Jensen教授,與印度班加羅爾國家生物科學中心的Sandeep Krishna博士共同合作研究特定蛋白質如何刺激基因活性。

科學家們發現,答案就是混沌動力學。他們研究的蛋白質是核因子-κB (NF-kB)。

NF-kB是保持身體免疫系統警覺和功能性的關鍵。因此,該研究結果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避免癌症,如果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人體的自然防禦機制,糖尿病和阿爾茲海默症也將是可以避免的。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混沌」對於免疫反應是必需的

NF-kB是一種對「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功能」至關重要的轉錄因子,它還介導炎症反應。所以,NF-kB在體內的水平會隨著時間波動,影響基因和細胞功能。

最近的研究表明,NF-kB信號在癌症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它將癌症發生與炎症聯繫起來。

在當前的研究中,Jensen教授及其同事使用數學計算和實驗方法發現,NF-kB濃度的混亂起伏會激活本來保持沉默的基因。

研究結果表明,NF-kB蛋白需要處於「混沌」狀態,以激活能夠產生最佳免疫反應的正確基因。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一直認為所有生物體都避免了混沌動力學。但這項新研究挑戰了這一觀點,因為研究人員發現,蛋白質濃度的無序波動對激活關鍵基因至關重要。

Jensen教授解釋說:「『混沌』是一種數學上定義明確的動態現象。例如,之前曾用於解釋天氣系統的顯著變化。由於高階生物具有巨大的複雜性,所以很顯然混沌動力學將發生在不同類型的系統中,但是「混沌」如何在活細胞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全新的領域。」

對糖尿病、癌症和阿爾茲海默症的意義

研究人員還指出這些發現的治療意義。該研究的作者之一Heltberg說,新的藥物可以確保適當的蛋白質功能。治療方法也包括從身體中提取細胞並對其進行測試,以評估細胞是否處於正確的狀態以做出正確的波動。」

Jensen教授同意這種觀點,他說:「如果細胞沒有處於正確狀態的話,我們就有可能在疾病發生之前預測和發現疾病。這些結果對於我們理解免疫系統功能和如何避免某些最嚴重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包括糖尿病、癌症和阿爾茲海默症。」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相關焦點

  • 《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在京發布
    中新網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 李亞南)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出的消除宮頸癌的全球呼籲,《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以下簡稱《HPV專家共識》)13日在北京發布。這是中國首部HPV相關疾病免疫預防方面的專家共識,由30多位國內知名的臨床醫學和疾病預防控制專家編寫審核而成。子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所致。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公布的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估計有近57萬女性新患子宮頸癌,31萬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其中,中國子宮頸癌新發病例近11萬人,死亡病例近5萬人。
  • Science重磅 | 預防人類感染致命病毒的策略有哪些?
    多種病毒可以寄生在蝙蝠體內而不引起任何症狀,因此,如何利用該特性開發制定預防及治療人類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策略仍是未解之謎。在進化過程中,蝙蝠有限的炎症反應,加上高種群密度和某些物種群居的特性可能促進病毒傳播,而病毒可能會選擇在缺乏類似防禦的宿主中寄生而導致嚴重疾病。如何將蝙蝠免疫學特徵轉化為人類抗病毒的新策略?
  • 免疫系統與過敏中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反應是導致我們數百萬人患上過敏性疾病的原因。因此,了解免疫系統中過敏這一分支,將有助於你理解過敏原檢測,以及過敏的治療和預防。免疫系統由白細胞、抗體及各種化學物質組成,均對入侵人體的外來物質作出反應。
  • 免疫功能紊亂是慢性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標誌,怎麼維持免疫系統的...
    現在研究認為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組成人體的一個大的網絡系統,它們之間通過細胞因子、激素、神經遞質相互影響、相互調節,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中,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可能與這個網絡的平衡被打破有關,個人認為怎麼維持這個網絡的平衡是預防疾病的基礎。
  • 免疫成像技術、策略及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1.免疫顯像戰略 過去十年中免疫成像的重點從對癌症和特定疾病轉向針對患者基本免疫系統的精準化、個體化,使免疫成像技術迅速發展起來,這種範式轉變的原因是傳統成像方法未能準確監測和預測病人對免疫療法的反應。
  • 專家:新冠疫苗對中老年人作用不大,通過抗衰改善免疫或能有效預防
    這一現象使得中老年人群在某些疾病前顯得極其脆弱。 新冠肺炎就是這類疾病代表。最新統計顯示,30-79歲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佔武漢市全部感染人數的89.8%。 以疫苗為例,只有當免疫應答足夠強時,免疫系統才會與疫苗發生恰當的反應,成功接種。然而,即使接種成功,疫苗也不足以為衰老的免疫系統提供全面的保護,此前流感疫情在接種率超過98%的養老院中爆發的記錄就是對這一觀點最好的印證。加之新冠肺炎在中老年人群中所表現出的高致命性,針對中老年的新冠肺炎預防手段研發迫在眉睫。
  • 你了解身體的免疫系統嗎:疾病、紊亂和系統功能
    先天免疫的成分包括:皮膚、胃酸、眼淚和皮膚油脂中的酶、粘液和咳嗽反射,還包括先天免疫的化學成分,其中包括:幹擾素和白細胞介素-1。先天性免疫是非特異性,也就是說不能抵禦任何特定的威脅,適應性或者後天性免疫是面向身體的特定目標免疫,它比先天性免疫更加複雜。在適應性免疫系統中,威脅必須經過身體的處理和識別,之後免疫系統形成專門針對威脅的抗體。
  • 在太空中,免疫系統是否有影響?
    然而,當太空中太空人現在能被護離周圍的物理力之時,那些微觀尺度上更小的威脅呢?在地球上,我們的身體竟然是高效運作的有機體,而且我們的免疫系統維持我們強大的抵抗力。問題在於,當我們離開陸地安全區時,它是否以某種方式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
  • 免疫系統和常見免疫性疾病系列|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如果你的醫生告訴你,你患的病是高血壓、胃潰瘍和肺炎,這些疾病分別屬於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或呼吸系統,你一定比較好理解。但如果你的醫生告訴你,你患的病是蕁麻疹和紅斑狼瘡,它們屬於免疫系統的疾病,你可能不好理解,因為免疫系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系統,一般人對它都不是太熟悉。
  • 喬治亞大學:群體免疫是不切實際的防疫策略
    ,不會自然「消失」的傳染病在自然狀態下的一種必然的結局,即動物或人群中多數個體自然感染後或死亡,或獲得對疾病的免疫,從而抑制疾病在該社群的傳播。旨在通過降低流行病的增長率,以確保疾病負擔不會擠垮醫療系統。具體的是通過減少(而不是制止)病毒傳播,在保護弱勢群體的前提下,允許部分人通過自然感染獲得免疫,逐步減少易感人群,最終讓人群獲得群體免疫而實現對疫情的長期控制。
  • 免疫系統疾病有哪些 是什麼原因導致
    免疫系統疾病大家都有些了解,這種疾病對人體的傷害很大,種類也是十分多。那麼,免疫系統疾病有哪些呢?什麼原因導致免疫系統疾病?吃什麼比較很好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免疫系統疾病有哪些免疫缺陷病由於人體免疫系統的器官、組織等有先天性的缺陷,或者是由於後天繼發感染、營養不良等導致免疫功能不全症候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超敏反應性疾病已被抗原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產生的異常免疫反應所導致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休克、血清病等。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為將新冠肺炎的高發期從傳統流感季節的4月延緩至夏季,以緩解醫院面臨的壓力,英國政府決定容忍疫情緩慢發展,期待大部分人在隱匿性感染後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從而在人群中獲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  「群體免疫」的概念被廣泛用於傳染病防控中。根據牛津大學發布的報告,「群體免疫」只適用於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對於非傳染性疾病則無效。形成「群體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夠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
  • Cell Metab:免疫系統在調節體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6年9月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愛爾蘭、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揭示出在人體調節體重的能力中,高達40%可能是由免疫系統決定的。人體有一種非常強大的反應來防止體重減輕,如今我們知道這涉及免疫系統。」「我們通常認為免疫系統的作用就是抵抗感染和疾病。然而,從進化的角度來說,突然或快速的體重減輕可能是生存的一種更加直接的威脅。這種免疫系統反應產生的一種後果是儘管採取最好的努力來控制卡路裡攝入和進行鍛鍊,人們還需努力減輕體重。
  • 自體免疫疾病也許緣於免疫系統演化過程
    Day192 Book15《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47%第三章:演化的歷史人類會患上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可能有三
  • NEJM:免疫系統的一場混戰!細胞因子風暴如何成為疾病的「奪命幫兇...
    眾所周知,免疫系統是我們人體的安全衛士。當遭到入侵或自身細胞發生異常變化時,免疫系統便會啟動他的免疫網絡,免疫網絡的啟動依賴於各個免疫細胞之間的「通訊員」——細胞因子。免疫細胞在抵抗外來入侵或清除異常時會釋放大量促炎因子(如我們常見的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當免疫系統獲得勝利後,便會減少細胞因子的釋放,維持機體穩態。
  • 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新療法:電擊迷走神經,20多年來神經和免疫系統...
    如今,不少研究者認為電刺激治療領域正在擴大,對迷走神經或其他周圍神經的脈衝刺激或可為許多疾病提供治療,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卡特琳是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位70歲的健身教練,她於五年前加入了一項臨床試驗。
  • 學姐來了|生命健康的守衛者——免疫系統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體90%以上的疾病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免疫系統在正常時可識別所有外源性抗原並產生應答,對自身細胞與分子產生免疫耐受,免疫系統承擔機體的免疫功能,如果免疫系統某一部分發生缺陷可導致個體對病原體入侵的抵禦能力下降,強大的來自病原微生物的進化壓力使免疫系統發展成現今的形式。然而,有時免疫系統自身也會成為造成疾病的原因。
  • 科學匯|疫苗為什麼能預防某些疾病?注射了疫苗就能終身免疫了嗎
    這就要說到我們身體裡的免疫系統了。 免疫系統就像身體內部的軍隊,保衛著我們的健康。當它們發現病毒入侵時,會識別出來,並對它們進行攻擊。那麼免疫細胞如何識別病毒呢?原來,病毒都有一層蛋白質外殼,免疫細胞就是靠識別這層外殼,來記住病毒的「長相」。一旦被免疫細胞記住了,下次病毒再入侵的時候就無所遁形了。 疫苗正是利用了這個原理。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肝癌預防和治療前景
    當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發靶向不同免疫機制,抑制腫瘤發生的多種策略。我們知道,免疫系統:a. 通過保護宿主免受感染來抑制病毒誘導的腫瘤;b.通過誘導靶細胞遺傳不穩定性和突變,防止促進腫瘤發生的慢性炎症環境形成;c.消除通常共表達活化固有免疫細胞受體和腫瘤抗原的配體的腫瘤細胞。然而,肝臟的耐受性卻對抑制腫瘤的發展提出了獨特的挑戰。
  • ASCVD一級預防策略
    終生風險評估作為10年CVD風險評估的重要補充,有利於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高危策略和群體策略研究。  由於一級預防的效果比二級預防相對風險下降的更大,因此專家建議,預防越早越好。一級預防的目的,是防止新發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這些疾病包括冠心病(CHD)、卒中和其他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疾病。ASCVD的一級預防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幹預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