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研究,在應用方面,考慮到勞動力、工作流程、收益、腹瀉預防等,應用的優先級不是最高的。要有保底和優先級思維——保證及時灌服足量、優質、「無菌」的初乳,即保障首次初乳的正確飼喂。「無菌」表述不嚴謹,但概念易於傳播。
研究1的結論
延長初乳飼餵可顯著強化犢牛小腸絨毛髮育
參考文獻:
Buhler C, H Hammon, GL Rossi, JW Blum (1997), Small intestinal Morphology in Eight-Day-Old Calves fed Colostrum for different Jurations or Only Milk replacer and Treated with Long-R3-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I and Growth Hormone Amer Soc of Anim Sci 76: 758-765
研究2的結論
連續飼餵3天初乳有利於小腸發育成熟,比飼餵初乳常乳混合物好。但是飼餵初乳並未比飼餵混合乳得到額外好處。
Provision of COL for 3 d postnatal was anticipated to benefit small intestinal maturation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3 d of MIX (intermediate) or WM feeding.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no additional benefit is gained from COL than MIX feeding, though both had improved small intestine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WM.
犢牛空腸絨毛髮育。所有犢牛出生後2小時飼餵初乳,首次初乳飼餵後12-72小時,A飼餵混合後巴殺的初乳,B飼餵初乳常乳等量混合,C飼餵常乳
Brightfield microscopy images (200× magnification) of proximal jejunal tissue from calves that consumed either pooled and pasteurized colostrum (A), a 1:1 colostrum:whole milk mixture (B), or whole milk (C) from 12 to 72 h after an initial meal of colostrum at 2 h postnatal. Jejunal tissue is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for contrast.
參考文獻:
Feeding colostrum or a 1:1 colostrum:milk mixture for 3 days postnatal increases small intestinal development and minimally influences plasma glucagon-like peptide-2 and seru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concentrations in Holstein bull calves
J. PyoK. HareS. PlettsY. InabuD. HainesT. SuginoL.L. GuanM. Steele
展望
初乳管理並未終結,盛筵將繼續。初乳生產、加工、投喂,將繼續進步。
許多牧場,目前仍不具備正確管理初乳的能力。初乳管理的觀念在迅速進步,但勞動力素質和資源將成為最大限制因素。
建設合理的設施、採購合適的設備,以設施設備為基礎制定正確的初乳管理流程,是對衝勞動力不利因素的重要策略。
首次初乳飼餵的工業標準是:2小時內飼餵體重10%的優質初乳。
初乳的質量評估核心有兩個方面:
一、免疫球蛋白含量大於50g/L
二、微生物學清潔,接近無菌
考慮到容錯,行業標準是出生後2小時內飼餵犢牛體重10%的初乳。一般是4升為取得10g/L的目標,體重40kg的犢牛須從初乳中獲得36克抗體或24小時補充初乳代乳品。但是,抗體吸收效率不是100%。研究數據表明,抗體吸收效率接近35%(完全沒吸收或貯存於其它部位的抗體佔65-70%)。所以,為取得10克每升的目標,24小時內,犢牛須從初乳中獲得103克抗體(30克➗35%)。另外,還要計算容錯,理論值應取得每升血液含15克抗體,這樣,犢牛需要154克抗體。抗體吸收效率是抗體吸收公式的重要因素。抗體吸收效率不是恆定值,抗體吸收效率隨幾個因素而變化——影響抗體吸收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第一次飼餵初乳的時間。剛出生時,抗體吸收效率最高,出生後24小時接近0,之後,吸收入血的抗體忽略不計。抗體吸收效率隨時間推移而降低,所以,初乳飼餵時間非常關鍵。研究估計的抗體吸收效率變化範圍廣:高至65%、低至25%。多數研究估計,體重40公斤的犢牛血漿為3.6升,體重的9%。多數研究估計,究竟餵多少初乳,最大決定因素是初乳中的抗體含量。在現實中,我們真正想飼餵的是抗體,而非初乳本身(譯者註:我們飼餵的最重要的成分是抗體)。當初乳抗體濃度降低,則需要更多初乳。即使不考慮抗體,飼餵優質足量初乳仍然重要,初乳中含有大量能量、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犢牛需要這些營養物質保持健康。通常,初乳飼餵量是推斷出來的——我們的推斷是飼餵2次,各2升,即奏效。但是,許多情況下,這不能給犢牛提供足量抗體。初乳計檢測初乳質量是否夠好。許多獸醫推薦荷斯坦犢牛首次餵4升初乳——必要時灌服。第一次飼餵大量初乳可以最大化初乳抗體吸收。當然,娟姍犢牛和體型小的荷斯坦,首次初乳飼餵需要減量。
初乳飼餵量極端重要——對人和對犢牛都是如此。犢牛初乳採食太少,患病和死亡的風險則太大。傳統推薦的飼餵量是出生後儘快飼餵2升初乳,12小時後重複。
今天,這個推薦量是否仍然使用?過量飼餵通常不是值得考慮的問題——除非一次性採食過多(不能超過胃的容受性擴張極限,否則會把胃撐壞,使胃壁缺血性壞死、破裂)。
究竟多少算多,多少是少呢?
不好意思,答案沒想像的簡單。
飼餵量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初乳抗體濃度、犢牛體重、犢牛出生後的時間,以及其它幾個因素。
為計算犢牛抗體需要量,需根據研究數據做出推斷。
我們的目標是讓犢牛每升血液獲得10g抗體。犢牛出生滿24小時的血量接近體重的9%。
為取得10g/L的目標,體重40kg的犢牛須從初乳中獲得36克抗體或24小時補充初乳代乳品。
但是,抗體吸收效率不是100%。
研究數據表明,抗體吸收效率接近35%(完全沒吸收或貯存於其它部位的抗體佔65-70%)。
所以,為取得10克每升的目標,24小時內,犢牛須從初乳中獲得103克抗體(30克➗35%)。
另外,還要計算容錯,理論值應取得每升血液含15克抗體,這樣,犢牛需要154克抗體。
抗體吸收效率是抗體吸收公式的重要因素。抗體吸收效率不是恆定值,抗體吸收效率隨幾個因素而變化——影響抗體吸收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第一次飼餵初乳的時間。剛出生時,抗體吸收效率最高,出生後24小時接近0,之後,吸收入血的抗體忽略不計。抗體吸收效率隨時間推移而降低,所以,初乳飼餵時間非常關鍵。
研究估計的抗體吸收效率變化範圍廣:高至65%、低至25%。多數研究估計,體重40公斤的犢牛血漿為3.6升,體重的9%。
多數研究估計,究竟餵多少初乳,最大決定因素是初乳中的抗體含量。
在現實中,我們真正想飼餵的是抗體,而非初乳本身(我們飼餵的最重要的成分是抗體)。當初乳抗體濃度降低,則需要更多初乳。即使不考慮抗體,飼餵優質足量初乳仍然重要,初乳中含有大量能量、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犢牛需要這些營養物質保持健康。通常,初乳飼餵量是推斷出來的——我們的推斷是飼餵2次,各2升,即奏效。
但是,許多情況下,這不能給犢牛提供足量抗體。
初乳計檢測初乳質量是否夠好。
推薦荷斯坦犢牛首次餵4升初乳——必要時灌服。第一次飼餵大量初乳可以最大化初乳抗體吸收。
當然,娟姍犢牛和體型小的荷斯坦,首次初乳飼餵需要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