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到底能夠防止還是加速銅的腐蝕?困擾研究人員十多年的難題終於解開了!

2021-02-15 Carbontech

石墨烯到底是會促進還是防止銅的腐蝕?新的研究終於解決了爭論

銅的使用面臨的一個挑戰在於即使在環境條件下,銅的表面也會隨時間氧化,最終造成其腐蝕。因此找到一種保護銅裸露表面的方法非常有價值。保護金屬表面的一種常用方法是在其上塗上防腐蝕物質。石墨烯作為抗腐蝕塗層的候選材料已被廣泛研究,因為它可作為氣體分子的屏障。但是,有相關研究稱石墨烯片層只能在短時間內(少於24小時)保護銅免受腐蝕。令人驚訝的是在初始階段之後,石墨烯似乎可能還會提高銅的腐蝕速率,這與它的抗腐蝕性質完全相反。

為了弄清銅中石墨烯的特殊性質,韓國研究小組研究了銅基上的石墨烯島,分析了其腐蝕模式。Son教授解釋說:「眾所周知,石墨烯在機械上非常堅固,並且對所有氣體(包括氫)都具有不滲透性。此前有研究聲稱,石墨烯由於各種缺陷而加速了銅基材的腐蝕,這些特性作為金屬的氧化阻擋層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並在十多年來一直存在。然而,它們還沒有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進行定性研究。因此,我們有動機去研究石墨烯在石墨烯-銅界面上作為耐腐蝕膜的作用。」 Son教授及其團隊使用拉曼光譜儀,掃描電子顯微鏡和白光幹涉儀觀察了30天的銅腐蝕趨勢。

研究小組檢測到腐蝕首先在邊緣發生,從而在邊緣,晶界和原子缺失等各種缺陷處擴散了銅,氧化銅(Cu2O)的氧化形式。這導致水蒸氣分裂,為氧化過程提供氧氣,直到整個屏障似乎變得無用,使得下面的銅被完全腐蝕。由於石墨烯對周圍水蒸氣的影響,銅基板的受保護部分比未受保護的部分腐蝕更嚴重。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石墨烯片下面形成的Cu2O分散了應變,並在石墨烯中引起了p摻雜,形成了雜化狀結構。但是,在暴露於環境條件下13天後,研究小組發現了一些新東西。他們觀察到,在新石墨烯和氧化亞銅層形成的地方,腐蝕速度明顯減慢。與此同時,未受保護的銅繼續以恆定的速率腐蝕,直到其滲透深度遠遠超過石墨烯防護層下的腐蝕。

這些發現表明,石墨烯實際上可以保護銅免受深度的穿透性氧化,這與先前的研究結論不同。Son教授解釋說:「我們觀察到,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超過1年),石墨烯-Cu2O雜化結構成為抗氧化保護層。石墨烯以外的區域被CuO嚴重氧化,深度為270 nm 。」

Son教授總結說:「近十年來,石墨烯的抗腐蝕性能一直存在爭議,許多研究表明,石墨烯會加速銅的氧化(導致其腐蝕)。我們首次證明了石墨烯-Cu2O雜化物與裸銅相比,這種結構的形成從長遠來看大大降低了銅的氧化速度。」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防止銅腐蝕的方法
    韓國中央大學的Hyungbin Son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觀察到了一種利用石墨烯形成防止銅腐蝕雜化層的獨特方法。
  • 困擾科學家的多年難題,終於揭曉!
    困擾科學家的多年難題,終於揭曉!宇宙看不見摸不著,它仿佛無邊無際,沒有盡頭,我們生活在宇宙中的一隅,沒有誰能逃出宇宙的束縛。人類憑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對宇宙浮想聯翩,試圖揭曉它隱藏的奧秘。其實宇宙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多了,它的直徑達到930億光年。形成原因被判定為138億年前的一場奇點大爆炸,宇宙無時無刻都在膨脹中,它的膨脹速度比最快的光速都要快,所以人類很難追趕得上它的步伐。
  • 其過程困擾人類100年,如今中國科學家解開
    因此儘管水變成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但這也是困擾了科學家們很長時間的現象。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美國物理學家約西亞·吉布斯(Josiah Gibbs)提出了液體與固體轉換的成核理論。吉布斯認為,在水冰轉換的過程中,由於水受溫度的影響變冷形成冰核微粒,當冰核微粒的大小超過了液體水的大小,那麼水就在這一瞬間轉換成了冰。
  • 石墨烯到底是科技還是科幻?帶你了解有關石墨烯的那些事
    石墨烯的神奇功能,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但經過這些年的觀察,很多人發現自己好像被忽悠了,石墨烯似乎離我們依然很遙遠。你相信市場上的石墨烯產品嗎?到底石墨烯是一個科技噱頭,還是一匹真正的黑馬?我們從今天開始開拓一個石墨烯專題,後面陸續講解有關石墨烯的那些事。
  • 石墨烯超導:22歲中國少年破解百年物理難題,開創物理研究新領域
    但是,對於氧化物類的高溫超導體,由於微觀結構非常複雜,結構往往難以調整,很難進行微觀尺度的研究,所以難以發現其超導機制;而超高壓類的超導體,研究起來更難,也無法實現實際應用。如果有哪種材料能夠在室溫下表現出超導電性,就可以為能量傳輸、醫用掃描儀和交通領域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 困擾多年的疑問終於被解開
    很多人對此也會感到不解,她們到底在怕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有時候連她們自己也不知道。如今困擾多年的疑問終於被解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時間長了眼睛功能很容易會受損,出現視力下降的情況,所以最好不要開燈睡覺,防止某些眼部疾病的發生。
  • 科學界的4大難題,能夠順利解開其中一個,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這4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多年,若誰能解開其中一個,就能得到諾貝爾獎!諾貝爾學獎的獲得者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學者,大多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因為解答出人類之前未能解答出來的難題。那麼想要獲得諾貝爾獎真的有那麼困難嗎?其實不然,科學家提出了這4個難題,如果你能順利解答開著4個難題,你也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首先第1個問題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是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世界上湧現出多個科學巨匠,他們為整個科學界奉獻了一生,作出卓越的貢獻。就拿愛因斯坦來說,他的一生非常精彩,留下了很多學說,就連死後很多人都覬覦他的大腦,後來經過研究才發現,他的大腦比普通人的開發程度高得多,很多人都想擁有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大腦,不過卻無法得到。榮獲諾貝爾獎的是哪些人?
  •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新型石墨烯薄膜,可吸收90%以上的太陽光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轉化原子材料中心(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Atomaterials,CTAM)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石墨烯薄膜
  • 解決困擾科學界107年難題,被譽為天才少年的曹原,能獲諾貝爾獎嗎
    並且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的封面圖用的是被處理成一個正六邊形,宛如構成石墨烯的碳環結構,而且這個"10"字還是雙層結構,前後兩層有微小夾角,意味著石墨烯超導體的"魔角"。 對於曹原的研究說複雜了估計很多人聽不懂,簡單概括就是他發現了當雙層石墨烯成約1.1°的夾角,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魔角"時時,石墨烯會具有超導體的特性。
  • 納米片增強複合塗層腐蝕機理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 困擾多年,尼斯湖水怪或將解開身世之謎!學者表態排除蛇頸龍說法
    在這些人非常出名的事件中,尼斯湖水怪無疑是人們最感興趣的事件之一,由於水怪學說的古怪懸疑性,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很多年。沒想到的是,隨著多家媒體紛紛報導有水怪出現的新聞後,這種現象竟然一發不可收拾,不光旅遊者趨勢若騖,而且很多的科學家與學者紛至沓來,每年幾乎都有人目擊到尼斯湖水怪的出現,可是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它到底是何種生物。
  • 石墨烯生產工藝流程介紹
    該過程中的脫氫反應與生長基體的催化活性有關,由於金屬銅的活潑性不太強,對甲烷的催化脫氫過程是強吸熱反應,完全脫氫產生碳原子的能壘很高,因此,甲烷分子的裂解不完全。相關研究表明,銅表面上烴類氣體的裂解脫氫作用包括部分脫氫、偶聯、再脫氫等過程,在銅表面不會形成單分散吸附的碳原子。
  • 困擾科學界半個世紀之久的鎂二聚體謎題解開
    密西根州立大學基礎化學傑出教授Piotr Piecuch,以及自然科學學院化學系研究生Stephen H.Yuwono和Ilias Magoulas,得出了新的、由計算推導的證據,不僅在第一原理量子化學上實現了量子躍遷,也終於解開了50年前的Mg2之謎。
  • 網友:心裡20多年的疑惑終於被解開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網友看完後表示:心裡20多年的疑惑終於被解開了。然後就是準備磁鐵的原材料,其中包括銅,鈷,硫磺,鎳,鐵,鋁以及鈦等,把這些金屬加熱至1600°C,帶金屬融化後,倒入模型中,再等到冷卻成型。到現在這一步,還是沒有磁性的。
  •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
    摘要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偉課題組和蘇州格瑞豐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該團隊提出了通過構建一個基於分子熱運動的靜態常壓CVD(SAPCVD)系統,實現了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從中科院獲悉,蘇州納米所等在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因為在半導體工業中具有良好的集成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優勢,銅基表面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被認為是**有潛力實現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
  • 不僅保暖,石墨烯材料製作的衣服還能防止蚊蟲叮咬?
    除此之外,石墨烯材料製成的服裝還有消炎抑菌的效果。布朗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又新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石墨烯材料能防止蚊子叮咬。在一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表示,石墨烯可以在兩個層面上同時防止蚊蟲叮咬。石墨烯這種薄而堅固的材料充當了蚊子無法穿透的屏障,這是防止蚊子叮咬的物理屏障。
  • 一個常見物理現象,困擾科學家100多年,直到今天還是未解之謎
    可是,經典力學其實並沒有十全十美,仍然存在一個困擾科學家數百年的難題——「湍流」,這是一個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物理現象,但是這個現象已經困擾了科學家數百年,直到今天都沒有解決。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沒有完美的理論可以解釋,看似可以用簡單的「慣性」或者是「升力」來解釋,但是深入研究就可以發現,人類的解釋其實並不完美。經典力學的宇宙觀就是把整個宇宙視為一個巨大的「鐘錶」,科學家可以利用數據推斷出下一秒物體的運動軌跡,但是對於湍流來說,不論是氣體的湍流還是液體的湍流,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學或者是物理上的定義。
  • 中國石墨烯獲重大突破:將增加雷射發射器壽命
    媒體日前發表了一篇由高超課題組完成的石墨烯製備研究成果。該成果避開現有石墨烯製備方法的諸多缺陷,突破了傳統氧化石墨烯製備方法,找到了一條低成本製備單層石墨烯的「綠色」路線。  經過多年探索,該研究團隊終於發現了一種新型、廉價、無毒的鐵系氧化劑,取代了沿用半個多世紀的氯系、錳系氧化劑,使石墨烯製備過程快、成本低、無汙染,適用於工業化大規模製備。媒體審稿人評價:「該方法對石墨烯未來的進一步應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