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解讀大學的自由,是身體的散漫,還是心靈的無拘無束

2020-12-08 七天提高記憶力

【引言】什麼是自由,是身體的散漫還是心靈的無拘無束,我想應該是後者。

心靈的自由

如果說人生最自由的時間是哪段,恐怕很多人都會說是大學吧。確實沒錯,大學是一個讓人自由的時間段。但是不知道你是如何給自由定義的,是身體的散漫,還是心靈的無拘無束。很多人都選擇了前者,因為在他們的理念裡,不學習就是自由。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所以大學所做的事情也都不盡相同。大家在業餘時間想做什麼都是自己的事情。沒有人有權利去管他們。雖然是這樣,我依然要給所有的學生一句忠告,散漫可以,不要經常做這3件事情,不然會影響以後的事業發展。

如何掌控自由時間

1、泡在網吧

縱觀網吧風雲,大學生最多。尤其是男生,這裡幾乎是大家的根據地了。為什麼大家自己都有電腦還是喜歡去網吧呢?就是因為網吧的環境打遊戲更舒服。

在中學時候,老師是不允許學生去網吧的。現在大學沒人管了,很多人就太隨意了,每天在網吧通宵。甚至很多的專業課都不去上了。一到期末考試,不是抄別人的,就是掛科。最後畢業,基本就是失業狀態。

畢業就失業

2、虛榮心太重

大學裡時間充足了,更多的人喜歡打扮自己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肯定家庭情況都不一樣。有一些人從小就是嬌生慣養的生活,所以到了大學依然過得很富有,這樣的生活就給了一些人愛慕虛榮的心。

有一些學生就喜歡攀比,看到別人買了新的東西,自己就去買。殊不知,人家是經濟條件比較好,而自己卻是囊中羞澀。這樣的心理作用在作怪,感覺別人是故意在炫耀,自己一定要趕超別人,於是就每天想著怎麼樣更酷,甚至很多同學都用上了校園貸。甚至有的同學因為貸款而自殺。最後不僅學習沒有學好,還欠債很多。

校園貸走進校園

3、賭博

大學生活確實自由,自由的讓人感覺無聊。尤其是一些沒有長遠目標的同學。為了讓自己活躍起來,找一些刺激的項目來玩。最多的就是宿舍打牌、喝酒、賭博。

其實偶爾玩一下都不會有什麼傷害,如果玩起大賭博就會傷害到自己了,甚至傷害到別人。就像多年以前的那些事情,一想到大學舍友關係都會害怕。很多人因為賭博輸掉了學費,輸掉了生活費。最後到處借錢,甚至走上了絕路。耽誤了學習,也影響了未來發展的路。

賭博傷人傷己

大學的生活豐富多彩,很多人也因此成就了豐富的人生,也有人走入了人生的灰暗。這就是兩種自由的結果,很多人喜歡身體的散漫放縱。沒有管理這就是所謂的自由。而另一些人則喜歡心靈的無拘無束。他們知道,想要心靈自由,就需要付出努力,學習,奮鬥。最後才有自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卻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相關焦點

  • 讀金庸:做人就做令狐衝,自由灑脫,無拘無束
    02令狐衝的真正理想,是自由「自由」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也是最昂貴的。人一出生,就處處受到束縛,弱小的嬰兒,就必須束縛在襁褓中,沒成年的孩子,就要束縛在家庭裡。等到財務自由了,有了無數的花不完的錢,你難道就真正自由了麼?還有欲望,還有情感,還有恐懼,從來只有靈魂的自由,沒有身體的自由。令狐衝追求的正是靈魂上自由的人。他不想名揚天下,也不想富甲一方,只想自由自在。
  • ...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主題教育活動 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中國礦大深入推進「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主題教育活動 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2009-02-13   中國礦業大學以提升大學生健康水平,構建美麗和諧校園為宗旨,以「營造健康愉快精神氛圍、構建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為目標,多年來始終堅持深入開展以「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效果。
  • 福柯教你如何解讀納什:是瘋狂,還是美麗心靈
    實際上那時納什的腦子仍如先前一樣「天才」得很,儘管不再體現於原先的數學研究領域,但這份智慧仍處處可見:比如在被迫囚禁精神病院期間,納什就曾輕鬆地利用那裡的「遊戲規則」使自己提早重獲自由,從而免於受到更嚴酷的囚禁。       在福柯看來,瘋狂並非從來就是一種「病」,瘋狂成為「精神病」是人類近代史上的一個不幸的「事件」。
  • 大學生的精神升華
    大學生要具有自我負責的觀念,並帶著批判精神從事學習,因而擁有學習的自由;而大學教師則是以傳播科學真理為己任,因此他們有教學的自由。 大學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學生和教師來實踐,至於大學組織的各種形式則是次要的。如果這種為實現大學理想的活動被消解月p麼單憑組織形式是不能挽救大學的生命的,而大學的生命全在於教師傳授給學生新穎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來喚起他們的自我意識。
  • 放飛氣球放飛心靈 大學生心理諮詢周活動啟動
    放心氣球,放飛心靈(記者 張鴻飛 攝)  中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昨天,大學生心理諮詢周活動在河南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啟動。來自該校各院系的學生一起放飛了象徵希望的200個氣球。在當天的活動中,該校心理諮詢師還在校園內設立展臺,就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如何調適心理與大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該校還將在未來一周舉行多種活動為學子進行心理減壓。(記者王曦輝 實習生陳旭)
  • 藥物通過身體治癒心靈,音樂通過心靈治癒身體
    事實上那個小的記錄存儲區安撫變成了許多人受傷的心的人心靈驛站。這個溫馨的故事來自一本小說,音樂的魔力是驚人的。據說小說創作源於生活。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音樂真的會產生這樣的奇蹟效果嗎?音樂治療的科學理論支撐也在大量的書籍中找到,羅切斯特大學教授曾經通過一些實驗證實:意識或大腦之間的生理神經聯繫會將「信息」反饋給身體,人的意識活動、精神狀態和起起落落都會影響身體狀況。這表明音樂可以通過刺激大腦的不同區域來影響身體和精神的變化。
  • 《最好的療愈》:醫學通過身體治癒心靈,音樂通過心靈治癒身體
    音樂,不僅能治癒破碎的心靈,也能治癒病危身體。它給了病人新生的希望,也給了他們死亡之前最後的安詳。如今,作為一名音樂治療師的安德魯把自己所經歷的這一切寫成了一本書《最好的療愈:當靈魂遇見音樂》。所以,音樂療愈可以治癒每一個心靈或者身體受傷的人。02.音樂治療相對來說還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尤其在我國還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過,根據歷史查證,音樂治療在世界的起源卻很早。
  • 李連杰大學演講 勸大學生未來只能靠自己(圖)
    [內容速覽]功夫明星李連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席「心靈陽光關愛中心」項目啟動活動,並在該校做演講。在學生提問環節,一名大學生的「求助」遭到李連杰當場拒絕。
  • 人的心靈和身體究竟是什麼關係?它們又是如何交互作用的?
    ;三、心靈是一種客觀實在,身體也是一種客觀存在,但他們屬於性質不同的兩種實在。心靈可以思考但不佔據空間;身體佔據空間但不能獨立思考,二者相互獨立,不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這是文章原話)。最後文章作者又給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純粹記憶存在於心靈之中,純粹知覺存在於外物之中文章嚴重的邏輯性錯誤;思考問題的是大腦而不是心靈,身體不能思考但可以通過大腦中樞神經做傳導而可以受到外界感觸。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目前,大部分高校僅對畢業年級學生發布了「召回令」,更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高校紛紛發布本學期非畢業年級「不返校」的通知。長期處於居家學習生活的大學生不僅要完成正常課業任務,同時也面臨著網絡學習、課業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和家人相處等問題,諸多矛盾積累必然會加劇其焦慮或抑鬱情緒,戰「疫」期的心理調適成為這屆大學生的一堂「人生必修課」。
  • 有大學生為拼學位學分捐贈器官,學分多重要?大學四年如何把握?
    這些學生要想拿到畢業證書就需要在離校後的三年期限內選擇補考並成績及格,再用畢業證書替換結業證書,但是畢業證書上的畢業時間會按照最終考試及格的時間來寫,這對於學生的就業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掛柯南(掛科難)不管是深造考研還是選擇就業,畢業證和學位證對於大學生來講都是必備證書,都十分重要。
  • 女大學生寫500封信表白獄中犯人,重獲自由後,他們的現狀如何?
    上初中時,他又和一個會功夫的小孩學少林拳,每次上課,他眼睛盯著前方,心裡想的卻是一拳上去,血會從別人的鼻子流出來,還是從嘴巴流出來。整天腦子裡想的都是打架,他內心的暴力也在悄悄滋長,書又怎麼會讀的好。初中畢業時,父親送他去了一所軍校,希望軍營可以好好管教他。然而他的兇狠讓學人人人懼怕他。
  • 大學生體質測試豈能走歪
    (10月10日 《中國青年報》)大學生的一項體質測試,何以引來輿論圍觀?細看報導,原來,這一事件之所以被解讀為「生死狀」,是因曾有大學生在學校的體育會運動上,或者入校軍訓中,時不時曝出了猝死的事故。來自其他高校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所以,天津這一高校在學生體質測試前,出臺了這一「新鮮舉措」。
  • 二本大學生通過考研進入復旦大學,能洗白學歷嗎,還是會被歧視?
    二本大學生考研進入復旦大學,未來找工作如何,能洗白學歷嗎?如今就業形勢愈發嚴峻,本科畢業生就業壓力也日益增大,很多大學生直接放棄就業的機會毅然選擇了考研。特別是二本院校的學生,他們知道自己各方面的專業水平跟「985」、「211」院校的學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跟普通一本院校的學生相比都沒有什麼優勢競爭力,所以在考研大軍的群體中,二本院校的學生佔比很大。
  • 大學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大學生真會自我安慰
    但是大學校園大了,也會帶來一些煩惱,諸如每天要早起一個小時,才能保證上課不遲到;再比如在自己的大學找個男(女)朋友都跟異地戀一樣,有時候一天都見不了幾次面;還有的大學生,剛入大學時,竟然在自己的學校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宿舍。而這些事情,在「不大」的大學,就不會發生了,有時候想躲男(女)朋友都難。到底大學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小呢?
  • 有關「自由」和感想,今年我完成了計劃之一
    當年讀這首詩時,尚是懵懂少年,不懂愛情,更不要說自由了。那時候的我,已經工作。不說自由,已經固定了人生。「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如梭的這句話,有關自由的悖論,人的宿命。嚮往自由,以為可以像鳥兒一樣在太空展翅高翔。然而,籠中鳥的生活,真的很悲哀嗎?那是他人的感覺。籠中鳥自己,未必同感。我們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揣摩他人的人生。而每個人的人生,他們既複製不來,也無法改變。
  • 身體和心靈有什麼關係?如何解釋「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共讀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下面兩個問題:1.身體和心靈有什麼關係?2.如何解釋「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究竟是心靈支配身體,還是身體支配心靈,唯心主義者和唯物主義者各執一詞,至今也懸而未決。村上春樹曾經說過:「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著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在個體心理學中,心靈和身體的爭論不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的問題。
  • 這些名人名家如何度過大學時光?
    ,講到清華學生都非常用功,同時又勤於鍛鍊身體。 俞敏洪曾經說過:「人生走的是無窮無盡的馬拉松,馬拉松不需要去計較你的起點是落後了還是站在第一名,馬拉松計較的是你到底能夠走多遠,到底能夠堅持走多久。」如果還能保持著奮戰高考的學習態度,保持勤奮,就能保持優秀。
  • 教育應該如何支撐孩子的心靈健康?
    還是我們在日常教育中忽略了一些關鍵的節點呢?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項賢明老師的看法,以教育的六大變革支撐孩子的心理健康。 或許,這正是因為我們忘記了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正如身體健康不能僅僅依靠醫生一樣,孩子們心靈的健康成長,除了心理學之外,還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強有力的教育支持。
  • 追求心靈自由和人的尊嚴是人類文明的源泉
    追求心靈自由和人的尊嚴是人類文明的源泉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文章說,1560年,瑞士鐘錶匠布克在遊覽金字塔時,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推斷:金字塔建造者絕不會是奴隸,而是一批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因為奴隸們的心靈不自由,心靈不自由是不會製造出如此精緻建築的。幾百年來,布克說的話,一直被人們當成笑料。可是最近埃及通過大量的證據,得出結論,金字塔真的是由當地具有自由身份農民和手工業者建造而成的,而非以前記載的由奴隸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