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技術有多強?俄媒給出這答案:40年來無人能比

2021-01-09 霹靂火觀察

目前,中國航天取得的成績已經無人質疑,而俄羅斯雖然國力勢微,但得益於蘇聯遺留的豐富遺產,俄羅斯航天的潛力也不可小覷。在航天活動中,人員和貨物的天地間運輸已經成為航天活動發展的重點之一,俄媒指出,中國航天技術在過去的40年裡進步神速,這樣的進步速度在40年來無人能比。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聯盟飛船是蘇聯在1960年代末就投入使用的第三代載人飛船,而神舟飛船最早的無人測試飛船神舟一號是於1999年11月發射升空的,而首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是於2003年10月發射升空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系列載人飛船的首次使用時間相差40多年,「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因此,神舟載人飛船的總體設計和技術細節肯定要強於聯盟載人飛船的,而且在使用壽命上,神舟載人飛船肯定更勝一籌!

而從兩個系列載人飛船的細節來看,神舟和聯盟飛船的基本結構相似,即都採用動力艙、軌道艙和返回艙相連接的三段式結構。不過,由於神舟飛船三個艙的整體尺寸更大,因此三名航天員乘坐在神舟飛船中的空間仍然看上去很大,而三名航天員乘坐在聯盟飛船中時,其內部空間就顯得非常擁擠。根據數據顯示,聯盟TM飛船的座艙直徑為2.2米,而神舟飛船的座艙直徑為2.5米,雖然兩者之間僅有0.3米的差距,但其意義非常重要。別小看空間大小,這對於航天員是否能高效、長久地在軌執行航天任務至關重要。

此外,神舟載人飛船的再入飛行軌跡也要比聯盟飛船更加人性化,這主要是其採用了升力式再入方式,而聯盟還是過時的彈道式再入方式。眾所周知,洲際彈道飛彈的彈頭在再入大氣層後,彈頭通常是作傳統的彈頭軌跡飛行。而太空梭等一些高超音速飛行器由於有升力面或重心偏置,因此其通常作更為規律的飛行。

對於飛彈彈頭而言,採取哪種方式好像問題不大,會有彈上計算機、陀螺儀甚至微型矢量發動機來保持彈道穩定。但對於載人飛船來說,若其在空中亂打轉,內部航天員可能會無法忍受。據稱,神舟飛船在沒有設置升力面的情況下,採用的是重心偏置的方式,這一設計原理類似於空中滑行的羽毛球,即飛船會圍繞重心軸作彈道飛行,不會無規律打轉。

相關焦點

  • 俄媒:中國研製出史上最強大離子噴氣發動機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 俄媒稱,中國研製出世界上最強大的離子噴氣發動機。  據俄羅斯衛星網1月14日援引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據中國《科技日報》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502所專家向客戶展示了新一代離子發動機。
  • 官方宣布了好消息,中國又一次打破美國壟斷,俄專家:羨慕
    ,這標誌著我國在太空飛行器的重複利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悉,該太空飛行器可以重複使用,並能承擔多種航天運輸任務,具有廉價,快捷的優勢,還將在之後的航天工程中能發揮巨大的作用。雖然本次中國官方並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但是外界普遍認為這次測試的是中國新型空天飛機。在此之前只有美國擁有此類太空飛行器。
  • 中國又一次突破瓶頸後,俄媒:中國將無人能擋
    中國如今和過去有著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讓國際看到了中國人的實力,也重新認識到了這個國家究竟有多麼的強大。雖然如今的中國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都獲得了認可,尤其是在建築方面,幾乎找不到第二個能和中國抗衡的國家。這一點並沒有任何吹噓或者誇大的成分。除了我國基建實力很厲害以外,這些年我國也製造出不少建築設備和機器,還出口了不少國家。
  • 俄專家設想在月球建基地生產太空飛行器:中國有實力進行這一項目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導)俄媒稱,俄羅斯《航天新聞》雜誌觀察家伊戈爾·利索夫表示,為進一步探索太空,人類需要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中國可能參與其中。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7日報導,國際宇航聯合會主席讓-伊夫·勒加爾6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表示,2030年前可能建成新的國際空間站。據利索夫稱,計劃建造的並非類似現有國際空間站的新空間站。
  • 俄媒:把盧布託付給中國取款機 中國成俄第二ATM供應國
    參考消息網3月10日報導 俄媒稱,根據俄羅斯聯邦海關局的統計,中國首度躋身俄銀行業自動取款機(ATM)三大供應國。此外,俄採購外國ATM的總量自2013年後首次出現增長。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3月9日報導,俄聯邦海關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俄羅斯的銀行從中國採購了價值2340萬美元的ATM,由此中國成為俄市場第二大ATM供應國。佔據首位的是德國,俄共採購4390萬美元的德國ATM。第三名是韓國,對俄供應價值1950萬美元的ATM。這是俄市場三大進口ATM供應國的名單自2013年起首次發生變化。匈牙利曾是俄最大供應國。
  • 美媒公布4大航天強國榜單,俄羅斯跌出前三,專家:警惕取代者
    、火星探測器等都被送進太空,甚至還有空間站的建立,為人類在太空進行較長時間的停留,對太空領域進行探索,世界各國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度,而美媒此前做出了一個關於航天大國的排名,中國又會排在第幾呢?第一名毫無意外 ,中國排名實至名歸據悉,在美媒公布的航天大國的排名中,第一名就是美國,這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 原標題: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原標題:   參考消息網10月14日報導 外媒稱,塔斯社援引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的話說,俄計劃在梅德韋傑夫總理12月訪華前起草完畢向中國提供火箭發動機的文件。
  • 俄媒: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在太空探索領域向美國發出新的挑戰
    俄媒: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在太空探索領域向美國發出新的挑戰(© AP Photo / Andy Wong)(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弗拉基米爾 •費奧多羅夫):中國已經取得技術突破
  • 俄媒:中國2022年發射空間站 並向外國太空人開放
    原標題: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俄媒:航天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導俄媒稱,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天宮預計將遵循與國際空間站類似的設計標準,並向外國太空人打開大門。
  • 俄媒:「衛星—V」疫苗臨床試驗志願者無人感染新冠
    俄媒:「衛星—V」疫苗臨床試驗志願者無人感染新冠 中新網12月1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30日報導,俄羅斯「衛星—V」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組織者之一、莫斯科國立謝切諾夫第一醫科大學轉化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塔拉索夫表示
  • 俄媒文章:中國以航天速度打造太空強國
    中國藉此展現出不輸於美俄的最高科技水平。俄羅斯人眼下只能仰頭觀望美中這兩個主要經濟和技術強國之間的這場競爭了。全文摘編如下:中國人並不諱言,這次探月之旅不僅旨在研究往返月球的所有飛行階段,而且是為載人登月做準備。月壤對於未來建造可居住月球基地的項目很有幫助。
  • 40年首次帶回月球樣本!中國航天引美國登門拜訪,要求分享成果
    嫦娥5號發射成功的消息傳來,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第一時間要求我們中國分享月球樣本的採樣結果。美國這麼要求的依據是什麼?是否存在滿足美國要求的可能?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迅猛,一系列的載人航天計劃、北鬥組網計劃、行星探測計劃不斷開展。
  • 俄媒文章:中國以航天速度打造太空強國
    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中國藉此展現出不輸於美俄的最高科技水平。俄羅斯人眼下只能仰頭觀望美中這兩個主要經濟和技術強國之間的這場競爭了。全文摘編如下:中國人並不諱言,這次探月之旅不僅旨在研究往返月球的所有飛行階段,而且是為載人登月做準備。月壤對於未來建造可居住月球基地的項目很有幫助。這些都屬於中國的探月計劃。
  • 日本航天獲重大突破,有一技術已領先中美俄,應該提高警惕嗎?
    上個世紀,我國在太空領域力量還比較薄弱,但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長為了航天大國,有能力進行更深入的太空探索。對此,不少人認為在航天領域,中美俄呈三足鼎立之勢。但是,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早前,美國公布了世界五大航天強國,在這份榜單中,有一個國家的排名,著實讓人大吃一驚,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 第4163回:俄東方航天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
    ,對美國貨採用了傾銷這個很吸引眼球的詞語,傾銷這個詞語,通常用在低技術產品上,對於高技術產品,能做到被俄邦人指責傾銷,可以說是一件超級有面子的事情。俄航天使用了原俄修太空計劃中研究及研製的太空科技和火箭發射場。這些火箭發射場大多位於哈薩克斯坦,它們都是由俄邦晸府與哈薩克斯坦晸府籤訂長期租約所維持和使用。俄航天控制了俄邦所有的民用太空計劃,包括了有人駕駛的和無人駕駛的非軍用太空飛行器。在俄修時期遺留下來的技術資本至今仍在給其提供幫助。
  • 「先鋒」飛彈有多厲害?俄媒:15分鐘打到華盛頓,來不及喝杯咖啡
    能突破現有任何防空體系,核、常皆可搭載的高超音速武器便成了「性價比之選」,代號「先鋒」的殺器橫空出世。據俄媒《軍工信使》報導,俄羅斯軍方正在測試一種代號「先鋒」的高超音速飛彈,並早在去年就已經入列並執行戰鬥值班任務。同時俄羅斯媒體表示,儘管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擁有最全面防空系統的國家,但即使是這種飛彈防禦系統也無法攔截俄羅斯的「先鋒」,該飛彈射程達到上萬公裡。
  • 威海與航天科技集團 哈工大共同籤署《海洋無人裝備與技術聯合創新...
    近日,威海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正式籤署《海洋無人裝備與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合作協議》,三方將圍繞成立海洋無人裝備與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加強海洋無人裝備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建設海洋高端裝備試驗場等領域深入開展合作,加快推進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建設。
  • 薛理泰:中國航天技術比美國40年前的還落後
    航天工程三大階段三名航天員在飛船的返回艙內實時監控變軌過程,他們已經從白色的艙內壓力服改穿藍色的艙內工作服。飛船入軌後,他們與地面人員進行了首次通話。幾天內「神九」飛船將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實現載人空間手動交會對接,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 中國「超級大白鯊」直升機亮相 英美俄媒體都驚了
    「超級大白鯊」一亮相,就被美媒、英媒、俄媒爭相報導。外媒普遍引用中國官方介紹:這款「超級大白鯊」武裝直升機是針對未來數字信息化戰場設計出的一種複合式翼身融合高速直升機構型,其設計初期參考美國AH-64阿帕奇、CH-53(海種馬)和俄羅斯卡-52、米-26等國際優秀成熟的直升機設計技術。
  • (俄媒看中國)「仙女」回家嘍 俄羅斯:真是太棒了
    【俄羅斯龍報網】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至此,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畫上完美句號。俄羅斯多家媒體密切關注「嫦娥五號」任務動態,對中國探月工程發展表示讚嘆。(圖片來源:中新社/央視新聞截圖)「嫦娥五號」順利返回 俄媒回溯中國探月工程歷史《生意人報》報導,蘇聯在1976年由「月球24號」探測器採集月壤並帶回地球。中國科學家採用了蘇聯探測器收集和運送月壤的方法。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44年來首個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