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合作揭示老年人新冠高致病率的血液免疫學基礎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衰老與一系列組織功能障礙引起的疾病發病率增加密切相關【1,2】。在自然衰老過程中機體內出現的促炎症反應狀態慢性進行性升高的現象,被稱為 「炎性衰老」 ,是導致年齡相關的免疫失衡的常見原因【3】。自然衰老過程中免疫學變化通常表現為多種免疫細胞組成的改變和免疫功能下降。最近的研究表明,相比於年輕群體,老年群體中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的發病率、危重症發生率以及死亡率顯著增加【4,5】。然而目前人們對血液免疫細胞與年齡相關的變化尚缺乏對全面系統的認識。而且,衰老引起的免疫系統失調如何使得COVID-19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發生機制尚不清楚。

2020年8月11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蘇文如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第二軍醫大學國家肝癌中心王紅陽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合作在Protein & Cell雜誌上發表題為A human circulating immune cell landscape in aging and COVID-19的論文。該研究通過對年輕、年老健康人群以及COVID-19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scRNA-seq)、流式質譜(CyTOF)分析以及單細胞染色質開放可及性染色質測序(scATAC-seq),首次建立人類衰老相關的外周血免疫細胞的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圖譜,並系統闡述了衰老相關血液中免疫細胞的表型、轉錄水平與染色質可及性水平的變化,揭示了老年群體COVID-19發病率升高以及預後更差的免疫細胞狀態變化機制,為理解COVID-19患者老年群體的危重症發生機制及發展新冠肺炎的新型治療手段提供重要思路。

研究結合了scRNA-seq,CyTOF和scATAC-seq,比較了年輕和老年健康受試者以及COVID-19患者的外周血中免疫細胞的表型、轉錄水平和染色質可及性水平的變化。研究者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液免疫細胞圖譜發生了改變,其特徵是T細胞從幼稚和記憶細胞向效應性、細胞毒性、耗竭性和調節性細胞轉化,晚期NK細胞、炎性單核細胞以及年齡相關的B細胞(ABC)增加。研究人員進一步繪製了衰老過程中細胞譜系之間,以及亞群之間轉錄水平和染色質可及性的變化。此外,研究還揭示了與年齡相關的樹突狀細胞的免疫學特徵,其表現為高表達IFN刺激基因,而抗原呈遞能力降低。進一步通過單細胞TCR和BCR分析發現,隨著年齡增加,效應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耗竭性T細胞亞群以及ABC亞群表現為多樣性降低和克隆性增加。

此外結合COVID-19患者樣品,研究發現衰老導致新冠病毒相關受體分子表達顯著升高,如BSG(編碼CD147蛋白)、DPP4(編碼CD26蛋白)、ITGB1、NFATC1、PPIB以及ANPEP【6,7】,自然衰老過程中易感基因的升高有可能是老年群體新冠病毒感染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免疫系統失調,例如「淋巴細胞減少症」和「炎性風暴」,與COVID-19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研究發現衰老使得T細胞比例(尤其是幼稚亞群)顯著下降,而單核細胞比例和上調炎症基因表達升高。這可能誘導老年患者的發生「淋巴細胞減少症」和「炎性風暴」的閾值下降,從而導致老年COVID-19危重症發生率以及死亡率顯著增加。總之,老年群體免疫系統失調可能是造成老年COVID-19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重要節點之一。

該研究首次在單細胞層面展現了衰老和COVID-19的血液免疫學特徵。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拓展了人們對衰老免疫學基礎的認識,也加深了人們對COVID-19患者老年群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機制的理解,同時為衰老和COVID-19的轉化醫學研究開拓了思路。

據悉,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蘇文如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員、第二軍醫大學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王紅陽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鄭穎豐教授、碩士研究生劉秀興,武漢市漢口醫院樂文卿主任,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碩士研究生謝利輝,博士研究生李賀,第二軍醫大學國家肝癌科學中心文文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思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肖傳樂教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宋默識研究員、北京大學韓敬東教授的合作和協助。

原文連結: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238-020-00762-2

參考文獻:

1. Alpert A, Pickman Y, Leipold M, Rosenberg-Hasson Y, Ji X, Gaujoux R, Rabani H, Starosvetsky E, Kveler K, Schaffert S et al (2019) A clinically meaningful metric of immune age derived from high-dimensional longitudinal monitoring.Nat Med25:487-495.

2. Watson N, Ding B, Zhu X, Frisina RD (2017) Chronic inflammation - inflammaging - in the ageing cochlea: A novel target for future presbycusis therapy.Ageing Res Rev40:142-148.

3. Franceschi C, Garagnani P, Parini P, Giuliani C, Santoro A (2018) Inflammaging: a new immune-metabolic viewpoint for age-related diseases.Nat Rev Endocrinol14:576-590.

4. Onder G, Rezza G, Brusaferro S (2020) Case-Fatality Rat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Dying in Relation to COVID-19 in Italy.JAMA.

5. Verity R, Okell LC, Dorigatti I, Winskill P, Whittaker C, Imai N, Cuomo-Dannenburg G, Thompson H, Walker P, Fu H et al (2020) Estimates of the severity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 model-based analysis.Lancet InfectDis20:669-677.

6. Qi F, Qian S, Zhang S, Zhang Z (2020) 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 of 13 human tissues identify cell types and receptors of human coronaviruses.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526:135-140.

7. Radzikowska U, Ding M, Tan G, Zhakparov D, Peng Y, Wawrzyniak P, Wang M, Li S, Morita H, Altunbulakli C et al (2020) Distribution of ACE2, CD147, CD26 and other SARS-CoV-2 associated molecules in tissues and immune cells in health and in asthma, COPD, obesity, hypertension, and COVID-19 risk factors.Allergy.

來源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劉光慧/張維綺/宋默識合作揭示老年人呼吸和心血管...
    【科技前沿】劉光慧/張維綺/宋默識合作揭示老年人呼吸和心血管系統易感新冠的分子基礎 2020-09-1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揭示γδT細胞抑制惡性瘧原蟲血液感染階段的雙重機制
    科學家揭示γδT細胞抑制惡性瘧原蟲血液感染階段的雙重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6:44:29 γδT細胞通過直接殺傷和吞噬作用抑制惡性瘧原蟲的血液感染階段,這一成果由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Judy Lieberman
  • 首屆中英免疫學高峰論壇順利召開
    開幕式上,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教授首先致開幕辭,指出中英免疫學高峰論壇的設置基於中英兩國免疫學多年來的友好合作,是中英兩國免疫學的共同願望,旨在進一步加深、加強中英兩國免疫學的交流與合作。
  • 我國科學家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
    人民日報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白劍峰)國際期刊《科學》雜誌日前報導了我國科學家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的研究成果。
  • 貧血困擾很多老年人
    而近期,由崑山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共同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開放》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目前針對中國老年人貧血現狀的研究在醫學領域還是一片空白,但事實上貧血問題正影響著我國大約1/5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
  • 天境生物宣布頂尖免疫學及血液腫瘤學專家加入公司科學顧問委員會
    公司今天宣布兩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加入天境生物科學顧問委員會,他們是腫瘤免疫學和免疫療法專家董晨院士以及血液學和腫瘤學專家馬軍教授。兩位專家將為公司的創新研發項目進行指導並提供見解,進一步提升天境生物在腫瘤免疫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天境生物創始人、榮譽董事長兼董事臧敬五博士表示:「我們非常榮幸並誠摯歡迎董晨院士和馬軍教授加入天境生物科學顧問委員會。
  • 韓國免疫學專業-啟明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培養免疫學的基礎醫學知識
    免疫學教室介紹免疫學是研究在疾病控制中起著關鍵作用的生物防禦系統和免疫系統調節系統的學術領域.1990年初,隨著免疫學成為一個前沿的學術領域,該大學確定對該領域的教育和研究需求很高。在東山洞醫學院,在4樓開設了免疫學課程。
  •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李斌課題組在J Immunol Cutting Edge專欄發文揭示IL-10+ Treg的生成機制
    此項工作揭示了GSK3對於人 iTreg細胞內IL-10產生的調控機制,為體外獲得大量免疫抑制性的IL-10+Treg細胞提供了理論依據,為Treg細胞相關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案。該項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上海交通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研究計劃和中央高校基礎研究經費的資助。
  • 我科學家揭示抑癌基因抗病毒機制
    我科學家揭示抑癌基因抗病毒機制 2015-12-28 中國科學報 崔雪芹 魯偉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基礎醫學院郭德銀研究組揭示了人類重要抑癌蛋白
  • 骨骼、肌肉、關節是老年人日常保養三要素 優質碳水助老年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1.76億人,佔總人口的12.6%。按照聯合國標準,一個地區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視為該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社會的平穩發展帶來極大挑戰。
  • 2018年自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複習資料: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一、學法指導學習緒論應以掌握微生物、免疫的基本概念為主,進一步搞清醫學微生物學與醫學免疫學的研究內容,了解其發展簡史,為學好本門課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 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在北京舉行
    本次大會由國際免疫學聯合會主辦,中國免疫學會承辦。以3位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的57位享有國際聲譽的院士級專家應邀出席作大會特邀報告,共同探討免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國際免疫學聯合會議主席、義大利仁愛大學Alberto Mantovani教授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
  • Nat Commun:揭示有望幫助開發新型血液癌症療法的新型信號通路
    2020年3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Hackensack Meridian健康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逆轉骨髓中失控的炎症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某些血液癌症的新型療法。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血管內皮細胞如何調節骨髓微環境中的炎性壓力。
  • 《免疫學雜誌》:曹雪濤院士解析腫瘤免疫逃避機制
    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醫學院教授曹雪濤院士繼08年歲末在《血液》(Blood)發表免疫學成果後,2009年開年又於《免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發表文章。
  • 新冠疊加流感,老年人尤其小心!增強免疫力記住這2招!
    老年人免疫力低,易感染易加重「我們人體的免疫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人的免疫力和年齡成反比。」浙江醫院綜合病房主任陳懷紅教授介紹說:「50歲時候的免疫力相當於30歲的50%,而到了70歲,免疫力就只有20歲的20%了,所以得病的風險,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高。」
  • CELL:對兒童新冠患者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的免疫學研究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收錄於話題#兒童1#新冠病毒2#川崎病1導語:研究人員在CELL雜誌發文,其對健康兒童、COVID-19之前入組的川崎病兒童、SARS-CoV-2感染兒童和出現MIS-C的兒童的血液免疫細胞、細胞因子和自身抗體進行系統性分析。
  • 浙江自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題型調整通知
    關於調整全國統考課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試題題型結構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為進一步實現自學考試的考核目標,結合大綱要求及近年來的命題情況,經研究決定,自2017年10月起,將自學考試全國統考課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 科學家揭示高效SARS-CoV-2抗體的結構基礎
    科學家揭示高效SARS-CoV-2抗體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5 15:20:49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秦川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高效SARS-CoV-2抗體的結構基礎。
  •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嚴大鵬組招聘博士後
    舉報    課題組簡介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嚴大鵬組現面向國內外招聘具有免疫學
  •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第二屆餘㵑論壇在交大醫學院舉行
    11月26日,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第二屆餘㵑論壇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懿德樓二樓報告廳舉行。論壇特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袁正宏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陳洪,以及來自交大醫學院、免疫所、周邊高校、科研院所逾300名師生全程參與。在論壇期間陳國強教授與聞玉梅院士親切交談,並感謝聞院士在耄耋之年親自到訪醫學院和免疫所,為母校師生傳道解惑並給予指導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