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執法疑難問題:雨水口「超標」 如何定性和處罰?

2021-01-13 中國水網

  根據《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的規定,實行雨汙分流地區,不得利用雨水排放口排放汙水,執法中經常在企業雨水排放口發現有汙水排放,監測結果顯示也「超過」了《汙水綜合排放標準》或行業排放標準的相關排放限值,對於如何定性和適用法律,實務中做法不一,有必要進行梳理分析。

  案例1:甲環保局對某電鍍廠進行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廠房三樓樓頂的2#酸霧塔鹼液槽內浮球斷裂,鹼液槽不斷抽水,槽內廢水溢出噴射至三樓樓頂,再通過樓頂雨水管匯入廠區東南側雨水口內,排入電鍍城內的雨水管網,最終經雨水口排入河道。經分析,外排廢水pH值為12.19,化學需氧量濃度為800mg/L,總銅為19.3mg/L,總鎳濃度為9.76mg/L,總氰化物濃度為14.9mg/L,均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甲環保局認為,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水汙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按照規定設置排汙口的規定,依據該法第八十四條第二款之規定,對當事人罰款十萬元。

  來源:浙江省寧海縣環境保護局寧環罰〔2018〕040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案例2:乙環保局對某家具公司進行檢查,發現其汙水處理設施處於停運狀態,汙泥壓濾機長時間未運行,回用水池破裂廢水外流雨水溝存在超標排放嫌疑,執法人員在當事人雨水排放口、汙水總排口、汙水處理設施循環水池及汙水設施旁雨水井各採集一瓶水樣,結果顯示雨水口及汙水處理池旁雨水井廢水COD、氨氮、總磷、SS均超過排放標準,其中汙水處理池旁雨水井COD超過排放標準的34.95倍。

  乙環保局認為,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水汙染防治法》第十條不得超過標準排放水汙染物之規定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不得利用不正常運行防治汙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汙染物之規定,分別依據《水汙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對當事人超標排放水汙染物和不正常使用汙染治理設施的違法行為各罰款十萬元。

  來源: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閩漳環罰〔2018〕220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案例3:丙環保局對某化工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雨水口有水外排,用pH試紙檢測呈強鹼性(顯深藍色),隨即在該雨水口取水樣一瓶,監測結果顯示COD598mg/L,氨氮144mg/L,總磷3.18mg/L,pH值為12.7。進一步調查顯示,當事人鹼性廢水混入雨水溝,通過雨水口流入上陽渠,汙染了外環境。

  丙環保局認為,上述行為構成了利用雨水口排放水汙染物逃避監管的環境違法行為,違反了《水汙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條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私設暗管,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水汙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汙染物之規定,依據《水汙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第(三)項之規定,對當事人罰款貳拾萬元。

  來源:江西省樟樹市環境保護局(樟)環行罰[2018]F005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案例4:丁環保局對某皮革公司進行檢查發現其雨水總排放口正在排水,監測結果顯示COD濃度為385mg/L、NH3-N濃度為51.5mg/L、總氮濃度47.7 mg/L、DMF濃度228 mg/L,均超過《合成革與人造革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21902—2008)表2 新建企業水汙染物排放濃度限值(COD:80mg/L、NH3-N:8mg/L、總氮:15mg/L、DMF:2mg/L)。

  丁環保局認為,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水汙染防治法》第十條不得超過標準排放水汙染物之規定,依據《水汙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第(二)項之規定,對當事人罰款壹拾萬元。

  來源: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生態環境局閩寧環罰〔2019〕25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上述案件具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當事人雨水口排放的水汙染物超過了相關排放標準,但是在適用法律上卻出現了不同的結果。那麼,雨水口排放水汙染物超過相關排放標準,可能構成什麼環境違法行為?該如何準確定性?又該如何認定環境違法行為的個數?

  1.雨水口排放水汙染物超過相關排放標準,可能構成什麼環境違法行為?

  本文標題對「超標」使用了引號,原因在於,從法律設定的理想狀態來講,雨水口就是用來排放雨水的,【註:為了防止工業企業因跑冒滴漏導致初期雨水汙染物濃度過高,初期雨水都是不允許通過雨水口排放的,《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規定,在有條件的地區,應當逐步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與處理,合理確定截流倍數,通過設置初期雨水貯存池、建設截流幹管等方式,加強對初期雨水的排放調控和汙染防治。《石油化工汙水處理設計規範》(GB50747-2012)3.1.1 設計水量應包括生產汙水量、生活汙水量、汙染雨水量和未預見汙水量。各種汙水量應按下列規定確定:3 汙染雨水儲存設施的容積宜按汙染區面積與降雨深度的乘積計算,可按下式計算:V=Fh/1000 式中:V——汙染雨水儲存容積(m3);h——降雨深度,宜取15mm~30mm(對全國十幾個城市的暴雨強度分析,經5min初期雨水的衝洗,受汙染的區域基本都已衝洗乾淨。5min降雨深度大都在15mm~30mm之間);F——汙染區面積(m2)。】不應該出現汙染物,只有極少數行業排放標準對雨水排放提出了標準要求。【註:《無機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31573-2015)3.27初期雨水:無機化學工業企業生產區內特徵水汙染物超過本標準規定的直接排放限值的徑流雨水;《石油煉製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3.4汙染雨水:石油煉製工業企業或生產設施區域內地面徑流的汙染物濃度高於本標準規定的直接排放限值的雨水。】

  所以,即使是雨水排放口排放水汙染物超過了相關排放標準,也只是一種不規範的「超標」,出現的原因是存在其他環境違法行為。

  根據現有法律、法規,雨水口排放水汙染物超過相關排放標準,可以構成以下環境違法行為:

  (1)《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和地方性法規(如上海、無錫)規定的通過雨水排放口排放汙水違法行為

  這個規定比較明確,其中的汙水既包括生活汙水也包括工業汙水,只要實施這種排放行為就涉嫌違反上述法規規定。

  (2)《水汙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禁止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或者劇毒廢液違法行為,第三十四條規定的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違法行為,第三十七條規定的禁止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違法行為。

  上述行為同樣可通過雨水排放口實施,該法第八十五條規定了相應罰則。

  (3)《水汙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利用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汙染物違法行為

  該法條中表述的排放去向為非法定排汙口排放行為,通過雨水排放口當然也是其中之一,本質屬性是逃避監管排放水汙染物。按照要求,雨水管道、雨水排口與汙水管道、汙水排口應當分開設置,實務中,當事人如果通過雨水排放口排放水汙染物,常需藉助暗管,包括埋入地下的水泥管、瓷管、塑料管等,以及地上的臨時排汙管道等。也不排除當事人在生產設施、汙染處理設施毀損或發生事故後,沒有及時進行維修,導致未經有效處理的水汙染物通過漫灌、滲漏等方式到達雨水排放口,如果已經發現毀損或事故,但沒有及時進行維修,放任水汙染物外排,則推定其具有放任的故意,符合該條規定的情形。因此,前述案例2逃避監管的故意明顯,案例1、3事實並不是很清楚,調查取證和案件定性存在一定瑕疵。

  (4)《水汙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條規定的違反水汙染事故應急方案和應急措施違法行為

  《水汙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汙染事故的,應當立即啟動本單位的應急方案,採取隔離等應急措施,防止水汙染物進入水體。第九十三條對不按照規定製定水汙染事故的應急方案的和水汙染事故發生後,未及時啟動水汙染事故的應急方案,採取有關應急措施的,規定了相應的罰則。

  如果企業是因為發生水汙染事故後未及時啟動水汙染事故的應急方案,採取有關應急措施導致水汙染物進入雨水排放口,可以適用這一條。關於「水汙染事故」暫無明確定義,但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國辦函〔2014〕119號)對「水汙染事件」有定義、有分級,對信息報告、應急響應以及後期的損害評估、事件調查和善後處理均有嚴格規定,現實中類似事故非常少見,即使發生也常常未予上報,適用該條的話存在一定風險,一是調查取證風險,即第九十四條規定罰款金額計算依據是水汙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二是履職風險,即適用該條進行了處罰,但通常不會按照水汙染事故進行上報。

  (5)現行《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未採取相應防範措施,造成工業固體廢物流失、滲漏或者造成其他環境汙染違法行為

  現行《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第十七條規定,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採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汙染環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向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及其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等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傾倒、堆放廢棄物的地點傾倒、堆放固體廢物,該法第六十八條和第七十五條分別規定了相應罰則。

  有兩個常見問題需要分析:

  (1)能否以當事人違反《水汙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按照規定設置排汙口之規定並依據第八十四條第二款實施處罰?

  《水汙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排汙口;在江河、湖泊設置排汙口的,還應當遵守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否則,環保部門有權責令限期拆除、罰款,甚至強制拆除、責令停產整治。

  實務中,常有地方將雨水口排放「超標」行為依據上述條款認定和處罰,筆者認為存在一定偏差,原因有兩點,一是該條針對是否按規定「設置」排汙口的「行為」,而不是雨水口「超標」的「結果」;二,不按照規定設置排汙口罰則2-10萬,而通過合法排放口超標排放罰則10-100萬,同樣是排放「超標」,非法排放口與合法排放口責任已經嚴重倒掛,這還沒有考慮到是否構成逃避監管排放,責任認定顯然失當,存在很大履職風險。

  (2)能否以當事人違反《水汙染防治法》第十條不得超過標準排放水汙染物之規定並依據第八十三條第(二)項實施處罰?

  實務中,很多地方常認定當事人違反《水汙染防治法》第十條不得超過標準排放水汙染物之規定,並依據第八十三條第(二)項實施處罰。

  《國家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制訂技術導則(HJ945.2-2018)》中有如下幾個定義:

  「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為改善環境質量,結合技術、經濟條件和環境特點,對汙染源直接或間接排入環境水體中的水汙染物種類、濃度和數量等限值以及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其他因素、監控方式與監測方法等所做出的限制性規定。

  「環境水體」: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等地表水體、海域水體,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水體。

  「直接排放」:排汙單位直接向環境水體排放水汙染物的行為。

  「水汙染物」:直接或者間接向環境水體排放的,能導致水體汙染的物質。

  「排放口」:排汙單位將汙水排出廠界以外的排水口。

  那麼,雨水口排放水汙染物超過相關排放標準這種行為,實際上具備了水汙染物、排放口、直接排放、環境水體等各個要件。

  但是,如此適用也有兩個風險,一個是適用爭議,由於絕大多數水汙染物排放標準中都會規定,「本標準適用於法律允許的汙染物排放行為」,對於監控位置要麼規定在企業車間或生產設施廢水排放口,要麼在企業廢水總排放口,設定的標準也是根據監控位置確定的,對於法律不允許的通過雨水排放口排放汙染物能否直接適用,有一定爭議,如果適用,是否就認同該行為已為法律所允許?其二,更為重要的是履職風險,已如上述,雨水口排放「超標」往往構成數個違法行為,甚至有可能涉嫌逃避監管構成汙染環境罪,在沒有排除其他違法可能性特別是法律責任更重違法可能性的情況下,簡單適用第八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有放縱更為嚴重違法行為的嫌疑。

  2.雨水口排放水汙染物超過相關排放標準,到底該如何認定其行為性質並準確適用罰則?

  已如上述,雨水口排放水汙染物「超標」,單從構成要件上看,可能構成數種違法行為,在實務中,可能出現下列幾種表現形式:

  (1)利用逃避監管的方式將水汙染物從雨水排放口排放

  在這種情況下,雨水排放口只是工具,「超標」只是表象,根本目的是逃避監管排放。

  如果有充分證據證實當事人存在私設暗管或其他隱蔽方式通向雨水管排汙的,按《水汙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第(三)項立案查處。並依據《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和《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移送公安機關。

  如果當事人排放物質屬於符合《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五)項規定情形的,涉嫌構成汙染環境罪。

  另外,《水汙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條至三十七條規定了禁止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或者劇毒廢液、放射性廢物、廢水、可溶性劇毒廢渣等,如果通過雨水口排放,也屬於逃避監管排放,依照上述規則認定即可。

  (2)水汙染事故發生後,未及時啟動水汙染事故的應急預案,採取相應防範措施,造成水汙染物從雨水排放口排放

  企業發生水汙染事故,最多具有過失,但造成水汙染物從雨水口排放,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過失,所謂故意,如認為事故已經發生,汙染物是否排放外環境,隨他去吧;所謂過失,即沒有及時、有效採取相應防範措施,需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如果能證明具有故意,可以適用《水汙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第(三)項實施處罰,如果無法證明具有故意,適用《水汙染防治法》第九十四條進行處理。

  (3)工業固體廢物流失、滲漏,形成水汙染物通過雨水排放口排放

  上述情形既違反了《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相關規定,也違反了《水汙染防治法》相關規定。從現行《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第八十九條與《水汙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二條的定義看,液態廢物的監管適用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排入水體的廢水監管適用水汙染防治法,但是,水汙染物既包括廢水、液態廢物甚至也包括固態廢物,因此,液態廢物、固態廢物違法排放至水體導致水汙染的,同樣可以適用水汙染防治法。

  所以,如果是企業因故意或過失將可溶的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以及液態廢物通過雨水口排放,即構成上述違法行為;如果排放物質屬於符合《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五)項規定情形的,涉嫌構成汙染環境罪。

  (4)初次檢查時發現當事人由於現場管理不善,汙水不規範收集,少部分地面水溢流或生活汙水排放至雨水管的,未造成環境汙染後果,或違法行為持續時間短、汙染小,或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根據《關於進一步規範適用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指導意見》(環執法[2019]42號),可以免予處罰,但必須下達行政指導意見書,要求當事人限期改正,並及時組織複查。複查發現仍未改正的,按照上述進行認定、處理。

編輯:王媛媛

相關焦點

  • 執法疑難問題:雨水口「超標」 如何定性和處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根據《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的規定,實行雨汙分流地區,不得利用雨水排放口排放汙水,執法中經常在企業雨水排放口發現有汙水排放,監測結果顯示也「超過」了《汙水綜合排放標準》或行業排放標準的相關排放限值,對於如何定性和適用法律,實務中做法不一,有必要進行梳理分析。
  • 案例分析:證據是定性處罰的關鍵
    案例分析證據是定性處罰的關鍵——對一起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生產復混肥料案的分析    □ 吳振祥 柯智偉    案情介紹    分 歧   對本案如何定性與處理,該縣質監局案審人員有3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A化肥廠生產的30噸復混肥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應按照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處罰:責令停止生產,沒收庫存10噸復混肥,處貨值金額兩倍計9萬元罰款;沒收違法所得2000元。
  • 對官員嫖娼、賭博等涉嫌違法行為如何定性處理 中紀委雜誌發布案例...
    案例解析對陳某行為如何定性處理,存在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雖公安機關未就陳某行為是否構成嫖娼和賭博作出認定和行政處罰,但其行為與黨員標準完全不符,應由紀檢機關獨立認定其行為構成嫖娼和賭博,並按規定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 湖南省林業行政處罰主要執法文書格式範本
    理由:你(你單位)違反了(定性依據)的規定,涉嫌具有(案由)的違法行為。依據:根據(處罰依據)的規定,本機關擬對你(單位)作出的處罰。根據《行政處罰法》三十二條的規定,你(單位)可以於月日前向本機關進行陳述和申辯。逾期不進行陳述和申辯,本機關將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特此告知。
  • 醫療機構廢水超標排放應當由誰處罰?
    鄧佳/攝02分歧此案的討論過程中,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有關執法人員在誰是該案的執法主體這一問題上產生了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雖然《水汙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含病原體的汙水應當經過消毒處理;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後,方可排放。但是該法的法律責任中卻未對這種違法行為作出處罰的規定。
  • 部長信箱:關於廢水pH值超標倍數的計算方法問題的回覆
    部長信箱:關於廢水pH值超標倍數的計算方法問題的回覆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部長信箱近日對廢水pH值超標倍數的計算方法有關問題進行回復。詳情如下:關於廢水pH值超標倍數的計算方法問題的回覆來信:在企業執法監測過程中,
  • 天水市司法局關於公布2020年行政執法指導案例的通知
    月下旬印發《關於開展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工作的通知》,在全市組織開展了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工作。止目前,7個縣區和市直12個部門共報備行政執法指導案例131件。現選輯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稅務局、秦州區司法局、清水縣司法局報送的9件案例予以公布。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對指導案例的學習研討和參照適用,積極開展「以案釋法」,不斷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
  • 案例分析:本案該如何定性
    理由是:本案發生在十一節日放假期間,身為教師的白某利用給吳某輔導計算機知識教學樓無人之機,趁吳某處於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使用暴力手段和其他手段,違背吳某意志,強行姦污了吳某,其行為已構成強姦罪。(二)第二種意見認為,白某的行為不構成強姦罪。理由是:本案中,白某與吳某發生性關係的過程中除了有「壓倒」的行為以外,再沒有任何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的行為。
  • 生態環境部通報八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了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實施期間第一批8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 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和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
  • 阿瑪尼等國際一線品牌服裝質量問題被曝光 多款品牌涉甲醛、PH值超標
    報導指出,這些被曝光存在質量問題的國際知名品牌服飾普遍存在甲醛超標、PH值超標、維含量不達標等質量問題。 阿瑪尼、ZARA、Polo等品牌在「黑名單」榜上有名 據新華網這則題名為《「國際名牌」服裝成「黑名單」常客 法不給力違法企業仍「逍遙」》報導,阿瑪尼的一款連衣裙,耐溼摩擦色牢度不達標;寶姿的兩款連衣裙,纖維含量不合格;馬莎的襯衫和褲子,出現紕裂等多項問題。
  • 以案說法|如何認定「以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汙染物」中的主觀故意?
    一審法院認為,應受環境行政處罰的行為必須包括行為違法和主觀上有過錯兩個條件;其中,主觀上過錯分故意和過失兩種。對於「禁止私設暗管或者採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汙染物」的理解和適用,從文義解釋和立法原意出發,「私設」是指私自設立,「規避」是指設法避開,「規避監管」的表述方式在主觀上應屬於故意。
  • 案例分析 | 貪汙和濫用職權行為交織時如何定性
    案例分析 | 貪汙和濫用職權行為交織時如何定性 2020-05-27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去皮荸薺板慄鮮又亮 執法人員現場查出硫化物超標
    問題荸薺現場檢測顯示板慄含二氧化硫超標  溫州網訊 日前,我市發現一些商家存有銷售硫化物殘留量嚴重超標的泡「藥」荸薺情況。經過前期的排查摸底,9月14日凌晨,鹿城區市場監管局松臺所執法人員對市區錦繡農貿市場兩家荸薺和兩家板慄銷售攤位進行了突擊檢查,記者現場進行了採訪。  當天,執法人員發現了大量疑似泡「藥」荸薺和泡「藥」板慄,當場抽取了樣品送檢,並立案調查。如今,檢測結果已經出來,此次送檢的樣品均被檢出二氧化硫成分,且嚴重超標。目前,此案已移送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 生態環境部:開展執法行動,處罰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不...
    生態環境部強調,7月1日後,按照「雙隨機、一公開」模式,開展執法行動,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不滿足無組織控制要求的企業,依法依規予以處罰。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近幾年情況看,臭氧濃度有所上升,臭氧汙染問題變得更為突出。相對於PM2.5治理,VOCs的治理難度更大,汙染源更分散。
  • 兩高《解釋》會對環境執法帶來哪些影響?
    諸多新增或修改的條款解決了環境執法人員辦案中的很多難題和困惑,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將成為環境執法與司法的又一利劍,對環境汙染犯罪起到強烈震懾作用。    嚴懲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有效解決追責難問題    一是明確環境質量監測系統造假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管理和環境執法的基礎。
  • 北京完成成品油儲運系統揮發性有機物專項執法行動處罰金額達181萬元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11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6月至9月,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組織開展了成品油儲運系統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專項執法檢查行動,行動期間共檢查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7886座(輛)次,立案處罰62起,處罰金額181萬元。
  •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百日行動」執法典型案例
    「百日行動」執法典型案例截至2月15日,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54.6萬人次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商品進行監督檢查,其中檢查社區、公園、廣場等人員密集場所5.5萬個,檢查賓館、酒店等重點場所7.3萬個,檢查「保健」類店鋪16.5萬個,檢查旅遊景區、農村場鎮、農村集市、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4.7萬個。
  • 關於山東陽信縣新城汙水處理廠化學需氧量超標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網友反映:陽信縣新城汙水處理廠化學需氧量超標問題。陽信縣環保局回覆:2017年6月2日、4日、6日,陽信縣環保局聯合陽信縣公安局對縣經濟開發區排水企業持續開展夜間突擊檢查。在夜間突擊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陽信中佳實業有限公司和山東金利源毛絨製品有限公司非法排放廢水,經取樣監測,均超標排汙。縣環保局執法人員已對陽信中佳實業有限公司和山東金利源毛絨製品有限公司進行了立案處罰,下達了行政處罰文書,責令上述兩家企業立即停止生產,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在整改完成之前不得開工生產。
  • 浙江省環境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候選集體事跡
    二、主要工作  1.統籌謀劃,強有力推動大練兵活動  環保部和省環保廳文件下發後,我市第一時間進行了學習和領會,並開展了多次關於如何開展大練兵活動的討論會。在充分認識大練兵活動的目的意義,以及對我市環境執法工作的必要性後,結合我市環境執法工作實際,制定並下發了我市的大練兵工作方案(杭環函〔2017〕162號)。
  • 「釣魚執法」案 輿論監督的經典案例
    「釣魚執法」案 輿論監督的經典案例 祝華新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10-26    [列印] [關閉]     與「周老虎」事件類似,上海「釣魚執法」是又一起新老媒體共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