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化這件事上,似乎大部分車企都默認了打造專用電動車平臺才能在未來佔據領先優勢,為此大眾集團首先推出了MEB平臺,之後奔馳、通用、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則相繼研發了EVA、BEV3、CMF-EV等專用電動車平臺。
作為全球第五大汽車集團的現代集團自然也不甘落後,它則推出了E-GMP(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專用平臺,希望繼氫燃料電池車之後,在純電汽車領域同樣保持領先地位。
本周二,現代集團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公布了更多關於E-GMP專用電動平臺的信息,該平臺將成為未來現代集團旗下多品牌下一代電動車的基礎架構,包括現代、起亞以及捷尼賽思(Genesis)。
在發布會上,現代集團介紹基於E-GMP打造的高性能電動車有幾個極為亮眼的參數,包括車輛可在不到3.5秒的時間內從靜止加速至100km/h,最高車速可達260km/h。
在充電與續航方面,車輛匹配800V充電系統,僅需5分鐘即可充電100公裡續航的電量,滿電時則可支持600公裡的NEDC工況續航。
在現代集團的規劃中,E-GMP專用平臺是為中型和大型汽車設計,包括SUV、CUV、皮卡等多種車型,而一些小型汽車仍將繼續使用內燃機平臺。
E-GMP平臺的首款量產車將是2021年面世的Ioniq(艾尼氪)5,一臺基於復古概念車45打造的電動跨界車。
預計該車上市時將面對多款強勁對手,如特斯拉Model Y,福特野馬Mach -E,日產Ariya,沃爾沃XC40 Recharge,大眾ID.4和奧迪Q4 E-Tron等車型。
Ioniq 6是一款轎車,將於2022年上市,該車將會從廣受好評的Prophecy概念車中借鑑它的運動轎車比例並從中找尋靈感。之後一款尺寸更大的Ioniq 7 SUV將於2024年初推出。
起亞方面,基於該平臺打造的跨界車起亞「CV」將於2021年晚些時候推出。
這些電動車僅僅是E-GMP平臺的開始,該平臺的誕生旨在實現尺寸和車輛造型的靈活性。
重點是這些全新電動車都拉長了軸距、縮短了前後懸,並且車內有著平鋪的地板空間,從而允許多種座位的布局。
現代汽車表示,E-GMP平臺具有模塊化、標準化的特點。
模塊化將有助於提高靈活性,可根據用戶需求在短期內拓展電動車產品陣容,並且降低了車輛生產的複雜性,提升生產效率,這種簡化開發將能夠滿足未來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與其他專用電動平臺一樣,E-GMP是專門為電池電動系統設計,不會為傳統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留出空間,這些將有助於優化安全性和重量分配,同時最大限度地增加乘客與貨物空間。
同時,E-GMP平臺在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到了即將成為現實的無人駕駛、高性能EV、V2G(Vehicle to Grid)等全方位應用領域,有望在拓展未來移動出行市場份額方面發揮作用。
在驅動系統方面,E-GMP平臺搭載全新PE系統(Power Electric System),涵蓋了為新一代電動車全新研發的電機、減速器、控制電機的逆變器以及電池等,並採用800V高電壓系統,大幅縮短了充電時間。
首先,為提升車內空間並減重,PE系統將用於驅動的電機、把動力轉換成車輛所需扭矩和速度的減速器、以及通過轉換電力來控制電機扭矩的逆變器一起封裝在一個緊湊模塊中,縮減了整體體積和重量,降低了各零部件間能量傳遞的損耗。
現代稱其電機的最高轉速相比以往提升了70%,最高可達20000rpm,減速比則增加了33%,並且新電機在尺寸和重量上都有縮減。
逆變器則採用碳化矽半導體技術,可將系統效率提升2-3%,與電機效率相結合可單獨提高5%左右的續航裡程。所以即便是與其他電動車配備同樣數量的電池,E-GMP電動車的行駛距離也會更遠。
其次,現代特別指出,其全新電池組設計將是「現代汽車集團創造的功率密度最高的系統」,與目前的電動車相比,其能量密度提高了約10%,為「輕型電池組——袋式標準電池模塊」,可根據不同需求選擇不同布局及模塊數量,模塊安裝在車輛底部。單獨的冷卻塊布局則可提高冷卻性能並節省空間。
採用E-GMP技術的電動車在NEDC工況下的最大續航裡程為600公裡,並能在18分鐘內充電至80%,這可能是利用350kW CCS DC快速充電硬體的優勢。
後輪驅動是該平臺的基礎,但車輛可以在前面加上第二個電機,實現全輪驅動。同時,他們首次在電動車上搭載「減速器隔離開關」(動力分離裝置),可根據行駛情況,將電機和驅動軸進行分離或連接。通過這種設計,車輛可在兩驅和全驅模式下自由轉換,最大限度降低不必要的動力損耗,實現高效駕駛。
E-GMP電動車使用五連杆後懸架,這種懸架通常用於中型和大型車輛,令乘車感及操控性能得到更好的優化。並且現代還聲稱其將車輪軸和傳動軸結合在一起,是世界上首個量產集成驅動橋的車企。
如果從充電的角度來看,可能最值得注意的就是,E-GMP從一開始就是為雙向充電而開發的。
這些下一代電動車使用新的集成充電控制單元(ICCU)代替典型的車載充電器設計,將具有車輛到負載(V2L)功能,使其能夠在不使用其他組件的情況下為外部電器供電。這足夠讓一臺55英寸電視和一臺空調同時運行24小時,或者更直白地說,在停電期間,這是家庭需求的最基本水平。
此外為縮短充電時間,E-GMP平臺在設計之初就搭載400V/800V多功能快充系統,可適用於800V超高速充電系統以及其他各類充電基礎設施。
除了在設計中就標配800V高電壓充電系統,並且與其他800V電動車不同的是,後者要想使用400V快充基礎設施需要安裝其他零部件,但E-GMP平臺的多功能快充系統令其無需安裝其他零部件就可同時使用超高速充電設施和現有的快充基礎設施。
該多功能快充系統也將作為全球範圍內首個應用於E-GMP平臺的專利技術,充分利用車輛的驅動用電機和逆變器,將充電基礎設施提供的400V電壓升壓至最適合車輛系統的800V電壓,從而實現了穩定的充電兼容性。
最後該平臺還將成為現代汽車即將推出的機器人計程車的基礎。機器人計程車是由現代與Aptiv合作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Motional,這也是現代集團新一代電動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可以感覺到隨著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現代集團已明顯加快了電動化步伐,包括採用全新電動化體系結構、高性能驅動系統以及新一代電池等技術,其電動車產品矩陣也在進一步擴充之中。
現代集團計劃到2025年推出的44款電動化車型中,電動車共23款,其中涵蓋了11款專有平臺電動車,所佔比重最大;同時,集團還制定了在全球市場年銷量100萬輛的目標。
為此,現代汽車在今年8月推出了計劃最先搭載E-GMP電動車專用平臺的純電動車品牌「Ioniq艾尼氪」,並從明年開始到2024年為止,率先推出涵蓋緊湊型CUV、中型轎車及大型SUV等3款專有平臺電動車的產品陣容。
起亞汽車也正逐步踐行中長期發展戰略「Plan S」,致力於向移動出行及電動車業務體系進行轉型升級。
今年9月起亞對外宣稱,計劃到2025年將電動車銷量比重擴大到20%,並發布了7款車型的示意圖,這些車型是起亞計劃截至2027年陸續推出的包括CV和高性能車在內的專用平臺電動車。
無論是100萬輛的年銷量還是躋身全球電動車領軍企業都非易事,現代集團能否贏過特斯拉、大眾、通用等諸多強勢對手,就要看E-GMP平臺未來在量產車上能發揮多大的優勢了。(撰文 | 小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