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態製劑菌種簡介之噬菌體

2020-09-05 暢魚樂


噬菌體是替代抗生素的一種新型殺菌微生態製劑,能夠感染並裂解宿主病原菌,具有特異性強、能自我複製、篩選周期短,綠色環保等抗生素無法比擬的優點,噬菌體生物防控病原菌替代抗生素用於疾病防控並保障水族產品的質量與安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噬菌體是病毒的一種,其特別之處是專以細菌為宿主。作為病毒的一種, 噬菌體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個體微小;不具有完整細胞結構;只含有單一核酸。可視為一種「捕食」細菌的生物。但所有已知的噬菌體都是細菌細胞中利用細菌的核糖體、蛋白質合成時所需的各種因子、各種胺基酸和能量產生系統來實現其自身的生長和增殖。一旦離開了宿主細胞,噬菌體既不能生長,也不能複製。


噬菌體生物防控病原菌的原理

噬菌體生物防控病原菌的原理就是利用噬菌體能對致病菌起裂解作用,降低致病菌密度,進而減少或避免水族動物感染致病菌或發病的機會,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根據噬菌體對其宿主的作用方式,噬菌體分為烈性噬菌體和溫性噬菌體,應用於噬菌體生物防控病原菌的主要為烈性噬菌體,可使宿主細菌迅速裂解引起溶菌反應。烈性噬菌體可以侵入細菌細胞內,通過酶作用破壞細胞壁,使細菌裂解。裂解過程可分為以下5個步驟:

吸附:大多數噬菌體由尾尖與其宿主菌細胞表面附著。

侵入:噬菌體通過尾軸把DNA注入到細菌細胞內,其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菌體外,不參與增殖過程。

複製:噬菌體的DNA在細菌體內,使細胞本身的DNA解體,同時利用細菌的化學成分合成噬菌體自身的DNA和蛋白質。

裝配:當噬菌體的核酸、蛋白質分別合成後即裝配成成熟的、有侵染力的噬菌體粒子。

裂解:噬菌體感染的晚期產生溶菌酶,使細胞裂解,新一代噬菌體釋放。釋放出的新的子代噬菌體在適宜條件下繼續重複上述過程。


噬菌體生物防控病原菌優勢

(1)專一性強,對其它細胞無傷害性

噬菌體生物防控病原菌具有特異性,可以針對某一特定的有害細菌菌株有選擇性的殺滅它們,而不會殺滅有益菌,不會破壞水族動物及其水族箱環境中的正常菌群平衡。

(2)指數增殖,有效殺滅致病菌

指數增殖的能力是噬菌體生物防控病原菌的一個顯著優勢,在適當的條件下,每一個裂解周期內,每一個噬菌體都可以產生200個子代,噬菌體將以(200) n增殖,繁殖速度遠遠大於致病菌繁殖速度,能有效抑制殺滅致病菌。

(3)噬菌體應用方便,療效持久

噬菌體應用於水族養殖,可外潑可內服。在防治細菌性疾病中,噬菌體既可單獨用藥,也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噬菌體聯合感染,或是和抗生素聯合用藥來提高防治效果,同時由於噬菌體的自我複製機制,它能夠增殖並擴散,透過生物體的組織殺滅致病菌且療效持久。

(4)無藥物殘留

噬菌體具有宿主依賴性,會隨著細菌宿主的消失而死亡,不會殘留在動物產品中。

相關焦點

  • 關於水產微生態製劑的乾貨
    水產微生態製劑的安全性從抗生素應用實踐表明,一種新產品的安全性評價需要一個較長的認識過程。對微生態製劑的毒副作用等問題未見報導,往往表明我們對此缺乏了解,並不能表明不存在問題。換言之,微生態製劑的天然性並不能從邏輯上保證其安全性。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筆者對近年來幾種主要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情況作一介紹,並就目前微生態製劑在生產中面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一些個人看法,以期為微生態製劑在養殖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參考依據。因此,只有定期不間斷地投放微生態製劑,才能長期穩定其種群優勢,維持微生態平衡。  3.3&nbsp要注重微生態製劑的質量    使用微生態製劑時一定要注意有益菌的數量和活力。微生態製劑的作用是通過益生菌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來實現的,其最終效果同所施益生菌的數量和活力密切相關,數量不夠或活力不強,不能形成菌群優勢,難以起到作用。
  • 李蘭娟:腸道微生態製劑,可以有效預防新型肺炎導致繼發感染!
    腸道微生態製劑與人體微生態平衡 腸道微生態製劑可以緩解人體的炎症反應、清除抗生素、保護腸道黏膜。通過腸道微生態製劑作用,可以調節和促進腸蠕動,防止致病菌的定植,阻止潛在致病菌及其毒素在腸黏膜上皮細胞的粘附和侵入。通過有益菌定植,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保護腸道健康。
  • 微生態製劑到底怎麼吃
    廣義上的微生態製劑就是來源於人體的腸道菌群,可分為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我們臨床上使用的狹義上的微生態製劑是屬於益生菌類。益生菌:用人或動物正常生理菌群的成員,經過選種和人工繁殖,通過各種途徑和劑型製成活菌製劑及其代謝產物,然後再以投入方式使其回到原來環境,發揮自然的生理作用。
  • 藥師帶您正確認識微生態製劑(一)
    微生態製劑又稱微生態調節劑,是根據微生態學原理,利用對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其促進物質製備成的製劑, 一、微生態製劑的分類 微生態製劑分為益生菌、益生元(原)和合生元(原)。 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給予一定數量的、能夠對宿主健康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出處:科學養魚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6-09 10:57:00這時通過拌服含有微生態製劑的餌料,讓有益微生物在腸道內大量增殖,通過產生代謝產物和類抗生素物質,降低腸道pH值,以及與有害微生物競爭養分,起到抵禦致病微生物產生和繁衍的作用,從而保持和恢復腸道內微生態系統的平衡。
  • 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態製劑在蝦蟹養殖上的應用
    尤其是噬菌蛭弧菌(以下簡稱蛭弧菌)微生物生態製劑中的蛭弧菌、噬菌體對蝦蟹養殖中常見的弧菌和氣單胞菌等革蘭氏陰性細菌有獨特的「寄生」和「裂解(殺滅)」的功能。這種防治措施,在蝦蟹養殖生產實踐中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即使危害較大的無特效藥治療的病毒性疾病,微生物生態製劑也是有輔助作用的,在有效抑制細菌病的同時,可以延緩病毒性疾病的暴發。因此,微生物生態製劑在蝦蟹養殖中的應用值得推廣。
  • 協和醫院營養專家:腸道微生態製劑可補充營養,改善情緒緊張
    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從自然食物裡獲取,如酸奶、鮮奶、全穀物、新鮮的蔬菜水果等,也可以直接補充純的製劑。腸道微生態製劑如益生菌、益生元等既利於改善腸道功能,也有助於改善情緒緊張。 微生態製劑是什麼
  • 無抗養殖中微生態製劑配伍:君臣佐使,君藥丁酸梭菌
    在無抗養殖的大環境下,微生態製劑成為養殖業的首選。 常見的微生態製劑有哪些? 在使用微生態製劑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其作用對象以及目的,對不同的動物要區別對待,不同種類的動物消化系統的特點不同。正常菌群在動物消化道內定植是通過細菌的粘附作用完成的,這種粘附作用具有種屬特性,對某一類動物的消化道上皮表現出較強的粘附性,而對其他動物則可能表現出低粘附性或不粘附。
  • 微生態製劑不能和抗生素同時服用
    微生態製劑可用來調整腸道菌群,糾正菌群失調。但這類藥物不能和抗生素同時服用,如果服用劑量加倍時可能出現便秘。
  • 神奇的噬菌體——生命的暗物質
    有關噬菌體的故事是從印度恆河發現並流傳開的,有人甚至將之看作抵禦新冠病毒的救星,然而真相如何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有關噬菌體的知識。前蘇聯Eliava研究所自製的噬菌體「雞尾酒」製劑包含幾種噬菌體的複合製劑以拓寬抗菌譜,和(或)提高針對某一致病菌的殺菌效果,目前該研究生仍然存在並持續進行著相關研究。近年來,隨著高水平耐藥致病菌威脅的不斷增大,更多的研究人員重新投入到了噬菌體療法的研究,美國、英國、德國等均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 小菌種也有大市場,禁抗減抗讓丁酸梭菌走進了大家的視野
    當前行業出現的眾多替抗物中,微生態製劑因安全又有效的特點脫穎而出,目前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相當廣泛,例如常見的有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菌等,而丁酸梭菌是這些年才逐漸活躍在人們的視野,相對於其他菌類產品的泛濫與競爭白熱化,起步較晚的丁酸梭菌或將成為下一個行業風口。
  • 「技術分享」該死的實驗室噬菌體!怎麼防治?
    1.噬菌體特徵噬菌體具有一般病毒所有的特徵:為非細胞生物,其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和核酸(DNA或RNA)組成;它們只能在活細胞內營專性寄生,靠其宿主代謝補充,協助來複製核酸合成蛋白質等組分,然後再進行裝配增殖。
  • 噬菌體藥物行業:超30億合作,它能否從耐藥性細菌中解救人類?
    噬菌體有望成為對抗耐藥性細菌的新武器 細菌的天敵 噬菌體(becteriophage,phage)是能感染細菌、真菌、放線菌或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的總稱,隨著細菌進化了億萬年,是細菌的天敵。噬菌體可存在於多種生態環境中,種類繁多,數量多達1031,約為細菌數量的10倍。
  • 抗生素大限將至,微生態製劑能否乘勢而上
    抗生素大限將至,微生態製劑能否乘勢而上2019-04-25 19: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8587 次 我要評論 另一種我們嘗試過用噬菌體專門處理氣單胞菌,因為它具有很強的專一性,也會有一定的效果。之後,我們考慮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使用,效果可能會更好,當前的任務就是把最主要的消滅掉,再對其他的加以控制。
  • 噬菌體治療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據原大連生物製品研究所陳廷祚先生記載, 由於當時抗生素和抗菌藥物都在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禁運之列, 大連生物製品所自1949年起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開始研製和生產痢疾噬菌體, 主要針對志賀痢疾桿菌和福氏痢疾桿菌, 這些噬菌體製劑在全國各地被廣泛使用,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戰爭和國內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提高工業生產菌株抵禦噬菌體侵染研究獲進展
    大腸桿菌BL21等工業菌種可廣泛用於蛋白酶、蛋白類激素等產品的工業生產,但此類菌種易受噬菌體的侵染,至今仍無理想的解決方法。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畢昌昊、張學禮帶領的團隊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利用CRISPR/Cas9提高工業生產菌株抵禦噬菌體侵染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構建了一個靶向切割噬菌體T7基因組多個位點的可編程的CRISPR/Cas9系統,該系統可提高BL21抵禦噬菌體的能力。
  • 百歐博偉生物 日本NBRC菌種 塔賓麴黴
    分生孢子頭初為球形,老後呈緻密短柱形或裂成分叉的柱狀體,淺黃色、淡褐橄欖色、褐黃色或赭色;分生孢梗莖通常粗糙並帶褐色;頂囊大多為球形,全部表面可育;產孢結構大多為雙層;分生孢子較小,光滑或微粗糙;許多種能產生菌核。已知有兩個種產生堅硬如菌核樣的子座(stroma),內有閉囊殼,成熟極為緩慢。模式種: Aspergillus ochraceus Wilh.
  • 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大噬菌體 基因組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
    其中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噬菌體:它的基因組有73.5萬個鹼基對長,幾乎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這個已知最大的噬菌體基因組比許多細菌的基因組大得多。 「我們正在探索地球的微生物群落,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病毒細菌是生物的一部分,能複製實體,,但我們對此知之甚少。」
  • 薑還是老的辣:看噬菌體如何對抗超級細菌
    鑑於抗生素抗菌的良好療效,噬菌體療法漸漸被人們拋之腦後。直到超級細菌的出現,才使得這把 「上古寶劍」得以重出江湖。噬菌體病毒結構簡單,靠兩種方式繁殖噬菌體結構簡單,只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構成。1、溶菌性噬菌體溶菌性噬菌體是把自己的基因組注入到宿主菌內進行編碼和複製,組裝成子代噬菌體後裂解宿主菌, 釋放出子代噬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