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 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界限
2017年3月,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大基因的中國科學家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研究成果形成的4篇論文以封面的形式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2018年3月,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學元英進教授牽頭負責的「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從「合成一個蛋白質」到「合成生命」,上海繼續「領跑」生命科學...
-
當人工生命來到我們身邊
互動 | 人工生命 | 合成基因你還記得你第一次知道人工生命時,是什麼反應嗎?是期待,還是厭惡?
-
不可思議:科學家人工合成DNA創造新生命
美國加州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近日用一段延伸的遺傳密碼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科學家向大腸桿菌中引入了一些該細菌中本不存在的DNA分子。雖然修改後的大腸桿菌遺傳密碼中多了兩個片段,但仍能像正常細菌一樣生長和複製,這為科學家創造全新的人造生命奠定了一定基礎。
-
2010十大科學突破:人工合成生命上榜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2010年,科學家在一系列研究領域取得進展並上演眾多備受關注的發現。
-
新型人工光合細胞:產生的能量用可用於蛋白質合成
由東京工業大學地球生命科學研究所(ELSI)副教授Yutetsu Kuruma領導的團隊構建了簡單的人造細胞,可以產生化學能,幫助自身合成部分細胞。這項工作標誌著構建完全光合作用人工細胞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並可能揭示原始細胞如何在生命早期使用陽光作為能源。
-
生物狂人人工合成新生命體
3月24日,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的一項研究表示,文特爾及其團隊設計並製造出了最簡單的人工合成生命體。此次設計的人工生命僅有維持生命所需基因,這一數字僅為473個,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體基因組,該研究可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細胞中每個必需基因的功能。儘管該生命體只有473個基因,但約有31%的基因的生物學功能仍未被發現。連文特爾也不得不驚嘆生命的複雜,遠超出我們想像。
-
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另外,科學家目前著力於設計和建構染色體,然後將人工合成的染色體植入原有的天然細胞中。「如果細胞不匹配,就好比拖拉機發動機安裝在小轎車上。」戴俊彪說,若要重新設計、建構整個細胞,還有非常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元英進說,通過此次研究,把非生命的化學物質組裝成染色體,找到導致細胞死亡、細胞失活、生長缺陷的各項關鍵要素,未來有望實現人工設計與合成的突破。
-
合成生物學:生命科學的「利器」
20世紀中葉,隨著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的確立,人類開始找到生命現象的「密碼本」。而生命另一類基本分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牛胰島素一級結構的解析,直接導致了我國科學家於60年代完成其全人工合成,即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
-
繼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在人工生命合成領域取得...
北京時間8月2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的論文「創建有功能的單染色體酵母」。這是繼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利用合成科學的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一個重大的基礎問題,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
六個遺傳密碼的人造生命體,翻開合成生命新篇章
通過在大腸桿菌的基因序列中植入兩個新鹼基dNaM–dTPT3,可形成半人工合成生命。近年來,圍繞著人造鹼基方面的工作,他和同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 11月30日,Romesberg及其團隊又有了新的重要發現,他們發現非自然狀態下的鹼基能夠植入大腸桿菌的基因組中,產生半人工生命體,其可以通過轉錄、翻譯非自然狀態下的胺基酸,合成蛋白質的效率和天然核苷酸並無差距。
-
北大葉新山團隊在多糖人工合成領域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葉新山教授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在多糖人工合成的難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研究結果「由92個單糖單元組成的分枝桿菌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全合成
-
【生化】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等在乙醯輔酶A人工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乙醯輔酶A既是絕大多數生物製造產品的前體,又是細胞生命中能量與物質代謝的樞紐,在生命代謝網絡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江會鋒研究員團隊利用新酶設計技術創建了從甲醛到乙醯輔酶A合成的人工途徑,為開發新的生物製造原料提供了思路。
-
人工合成一定比不上天然化合物嗎?
人工合成一定比不上天然化合物嗎?「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一定比不上天然化合物」這一說法源自化學科學剛剛誕生之初的邏輯謬論:自然主義謬論,即「自然的就是好的」以及「好的就是自然的」。如今,自然主義謬誤更是和各種廣告詞一起,造成了人們對人工合成化合物的誤會。「人工合成」「有機」和「無機」等詞只是科學家用來對化合物進行描述而已,並沒有其他多餘的評價意思。人類甚至可以自己合成跟天然存在的化合物一模一樣的化合物,例如蔗糖,而大自然也會自己合成人類工廠裡經常製作(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同樣也是蔗糖)。
-
半合成生物體能生成非天然蛋白質
半合成生物體能生成非天然蛋白質效率與天然相似 風險令人擔憂 英國《自然》雜誌29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公布了合成生物學最新進展
-
可以用化學合成任何生命 人工生命的進展可能比人工智慧還快
2017年12月27日,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在深商大會上表示,未來的5-10年,我們可以化學合成任何生命,人工生命(合成生命)的進展可能比人工智慧還快。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汪建先生的話,源於2017年3月15日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的科學家同時在科技界頂級雜誌《科學》(Science)發表的四篇文章,這四篇文章分別描述了如何用化學的方法合成酵母基因組的4條染色體。這是構建人工生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進展。這項工作,入選了我國十大科技新聞和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
人工合成4條酵母染色體 我國科學家開啟「再造生命」新紀元
在合成染色體的過程中,他們還突破了生物合成方面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比如:突破合成型基因組導致細胞失活的難題,設計構建染色體成環疾病模型,開發長染色體分級組裝策略,證明人工設計合成的基因組具有可增加、可刪減的靈活性,等等。這些技術將幫助在全世界的生命科學研究和相關實際應用中大顯身手,其價值不可估量。
-
人工再造生命體?華大基因等成功合成染色體
中國證券網訊 3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的形式同時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4篇長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此前國際同行奮鬥多年才發現了一條,這項研究或開啟「再造生命」新紀元。
-
人造生物活體成功:一半天然一半人工
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科學家們培養出了半合成生命體,也就是一半天然一半人工的活生命體。按照外媒的報導,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培養出了一個包含天然和人工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活生命體。這意味著,人類在創造人工生命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
人工合成大腸桿菌 嘆服之前請讀懂細節
一家之言近日,《自然》上發表了題為《從頭人工合成重編碼大腸桿菌基因組》的研究,有媒體報導稱這是人類「人工合成並徹底改變的首個全基因組生物」。聽著很炫酷,但當「首個」前加了更多的限定詞之後,則意味著它的突破範圍逐漸狹窄——例如:首個吃螃蟹的人、首個煮著吃螃蟹的人、再到首個在廚房煮著吃螃蟹的人……此次研究的創新點並不在於合成全基因組生物,這件事2010年已經由克雷格·文特研究團隊突破,後來者基本沿用他們的方法,即「借雞生蛋」模式,向一個被掏空內核的細菌植入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