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科學家人工合成DNA創造新生命

2021-01-10 快科技

美國加州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近日用一段延伸的遺傳密碼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科學家向大腸桿菌中引入了一些該細菌中本不存在的DNA分子。雖然修改後的大腸桿菌遺傳密碼中多了兩個片段,但仍能像正常細菌一樣生長和複製,這為科學家創造全新的人造生命奠定了一定基礎。

研究人員稱這些經過修改的微生物為科學家提供了」創造擁有全新特徵屬性的微生物「的契機。未來科學家可能會著手研發能夠生產新型蛋白質的微生物,這或許能幫助我們發明新藥物,並取得納米技術的重大突破。其實在2014年就培育出了這些微生物,但它們只存活了一段很短的時間。如今該團隊終於找到了使它們保持活力的方法,並且在複製時,它們的合成DNA還能遺傳給下一代。

斯克利普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羅梅斯伯格博士指出:「你的基因組不僅要在一天之內保持穩定不變,在你的一生中都必須如此。如果人工合成的生物要成為真正的生物,就必須使遺傳信息保持穩定不變。」他們還對細菌進行了編輯,清除了所有不含合成DNA的細菌DNA。

不過,有些人對「合成生物學」的快速進步表示擔心,認為新型生物可能會從實驗室中逃逸、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天然的DNA由四個「字母」組成,分別為A(腺嘌呤)、C(胞嘧啶)、G(鳥嘌呤)、和T(胸腺嘧啶)。而DNA的「近親」RNA中還包含另一個「字母」,即U(尿嘧啶)。A、C、G、T兩兩構成「鹼基對」,不同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不同的生命形式。

「雖然地球上的生命多種多樣,但都由兩種鹼基對構成:A-T與C-G。而我們培育的微生物中還含有第三種、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鹼基對。」羅梅斯伯格博士說道。這一新型鹼基對由X和Y構成,不存在於自然界中,因此含有該鹼基對的細菌是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

羅梅斯伯格博士表示:「這說明還存在其它儲存遺傳信息的方式,也意味著延伸DNA生物學具有很大的潛力,能幫助我們研發新藥物、或是新型納米技術。」此次研究向活細胞中加入了一種全新的鹼基對,而這一過程在進化史中經歷了十億年之久。

2008年,羅梅斯伯格博士帶領的研究人員團隊成功在試管中複製出了一種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鹼基對。他們還將這一「半合成」的DNA轉錄成了RNA,向創造新型蛋白質邁出了第一步。但活細胞內部環境十分複雜,實施同樣的步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為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先是將人造鹼基對分子d5SICS(Y)和dNaM(X)加入到細胞外的一種溶劑中。接著,該研究的共同作者約克·張和布萊恩·萊姆研發了一種名為核苷酸轉運劑的工具,將它們送到細菌細胞內部。

「這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對我們起到了極大幫助。」共同作者丹尼斯·馬裡謝夫博士表示。研究人員在2014年使用的核苷酸轉運劑對細菌造成了破壞,但他們通過修改解決了這一問題。

他們對人工合成的Y鹼基進行了改良,對它的化學組成做了一些修改,使細胞更易於複製鹼基對。科學家還合成了一些名叫質粒的環狀DNA,將它們嵌入大腸桿菌基因組中。其中含有天然的A-T與C-G鹼基對,還有人工合成的d5SICS-dNaM鹼基對。

雖然這些質粒不屬於細菌本身的染色體DNA,但它們也參與了細胞的複製過程。令研究團隊驚訝的是,這些半合成的質粒並未對大腸桿菌的生長造成嚴重影響,也沒有在複製過程中丟失。

接下來,科學家希望證明細胞中人工合成的DNA也能轉錄成RNA分子,並參與細胞中的蛋白質合成過程。「從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胺基酸合成新型蛋白質,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將蛋白質用於治療和診斷中,還能製成擁有特定功能的實驗室試劑。在納米材料等領域,它或許也能一展身手。」

針對此次研究結果,德州大學的羅斯·泰爾和傑瑞德·埃爾夫森評論道:「如果該技術……也能用於其它鹼基對,那麼DNA鹼基對將遠遠不止三種。」

「這也讓我們深思,為何自然界的生命僅由兩種鹼基對組成?半合成微生物既然能儲存更多遺傳信息,是否能擁有更多的功能、或忍受更嚴酷的環境?」「科學家試圖擴展遺傳密碼子,對DNA的天然特性勇敢地發起了挑戰。而他們試圖修改DNA的做法也可能會招致人們的批評。」

相關焦點

  • 人工合成XNA可實現DNA功能
    但如今,即便如此重要的載體也能被人工合成的物質替代了。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人工合成了一種名為XNA的物質,在許多關鍵功能上可替代DNA,這對研究生命起源乃至「人造生命」具有重大意義。 DNA擁有雙螺旋結構,由兩條反向平行的多核甘酸鏈相互纏繞形成。
  • 人工生命合成:意義重大亦需法規護航
    其中一篇來自美國科學院院士、紐約大學醫學院教授傑夫•博克團隊,另一篇則來自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  酵母染色體融合是人工合成生命的創新,也是中國科學家繼20世紀60年代人工合成胰島素和轉運核糖核酸(tRNA)之後的另一個突破性成果。
  • 科學家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原標題:科學家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向創造新生命形式邁出重要步伐)
  • JACS:人工生命取得突破!科學家用人工細菌合成非天然蛋白質!
    2019年7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合成生物學家試圖創造具有自然界中所沒有的形式和功能的新生命。儘管科學家們離製造出完全人工的生命形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們已經製造出了半合成的生物體,它們擁有擴展的遺傳密碼,使它們能夠製造出以前從未見過的蛋白質。
  • 美國科學家成功合成含人工DNA細胞體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創建了一個具有生命的人工細胞,其中含有兩類「外來」的DNA構件。很多科學家將這項成果視作重大突破,是通向合成特殊細胞的重要一步——這樣的細胞將可以產生藥物或是其他有用的分子物質。甚至它還開啟了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有朝一日我們將不必再藉助現有的4個DNA組件便能人工構建一個細胞體。
  • 繼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在人工生命合成領域取得...
    北京時間8月2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的論文「創建有功能的單染色體酵母」。這是繼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利用合成科學的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一個重大的基礎問題,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 科學家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合成並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
    科學家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合成並徹底改變DNA密碼的活體。這種實驗室製造的微生物,是一種通常存在於土壤和人類腸道中的細菌,與它的天然近親相似,但依靠一套更小的遺傳指令存活。經過兩年的努力,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閱讀並重新設計了大腸桿菌的DNA,然後創造出了合成版的已改變基因組的細胞。人工基因組包含400萬對鹼基對,這些鹼基對是由字母G、A、T和C組成的遺傳密碼單位。這些鹼基對全部列印在A4紙上,長達970頁,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構建的最大的基因組。
  • 科學家製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摘要:2014年,羅梅斯伯格等人宣布,他們製造出兩個相配對的人工鹼基X與Y,並將這個新的鹼基對成功插入大腸桿菌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中,製造出第一個半合成有機體。羅梅斯伯格據此認為,他們的改進措施讓半合成有機體細胞在分裂過程中能無限保留兩個人工鹼基。
  • 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2012年開始,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美國等國家的科研機構共同推動了酵母基因組合成國際計劃(Sc2.0),旨在對釀酒酵母基因組進行人工重新設計和化學再造。我國科學家此次成功合成的4條釀酒酵母染色體,佔Sc2.0計劃已經合成染色體的三分之二。
  • 英國首創「全人工合成DNA」生物 人工生命體也能存活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新媒體專電 港媒稱,英國劍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創造出全球第一種體內DNA全為人工合成的生物,證明即使DNA編碼遭大幅改動,生物仍能生存。該研究為未來利用人工合成生物生產藥物或其他有用物料鋪路,並有助破解DNA編碼運作機制的謎團。
  • 科學家將完全人工合成酵母基因 對人類有積極意義
    北京時間1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年來,科學家在實驗室能夠創造出不同種類的合成生命。
  • 人工合成大腸桿菌 嘆服之前請讀懂細節
    一家之言近日,《自然》上發表了題為《從頭人工合成重編碼大腸桿菌基因組》的研究,有媒體報導稱這是人類「人工合成並徹底改變的首個全基因組生物」。聽著很炫酷,但當「首個」前加了更多的限定詞之後,則意味著它的突破範圍逐漸狹窄——例如:首個吃螃蟹的人、首個煮著吃螃蟹的人、再到首個在廚房煮著吃螃蟹的人……此次研究的創新點並不在於合成全基因組生物,這件事2010年已經由克雷格·文特研究團隊突破,後來者基本沿用他們的方法,即「借雞生蛋」模式,向一個被掏空內核的細菌植入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組
  • 文特爾和他的「人工合成新生命體」
    如果JCVI-syn1.0不是新生命體,那麼JCVI-syn3.0是不是呢?首先,到底改變多少才算新生命體,本來就沒有嚴格的定義。如果改變少數幾個基因就是,那轉基因動植物,甚至實驗室裡用來克隆DNA的大腸桿菌都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更不用說了,而這些要比JCVI-syn1.0早好幾十年。
  • 科學家稱5年內合成人類DNA: 「定製嬰兒」或成現實
    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導 英媒稱,據一項新的聲明說,只要5年就可以在實驗室中人工合成人類DNA。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5月2日報導,去年,100多位科學家參加了一次秘密會議,討論一項雄心勃勃的重新創造構成我們獨特基因密碼的60億個「字母」的計劃。
  • 科學家首次合成含8個鹼基的DNA
    科學家將生命體既有的鹼基進行配對,合成了兩對新的鹼基。 近日,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首次合成包含8個鹼基的DNA。實驗表明,這些合成的DNA具有類似於天然DNA的存儲和轉錄信息能力。實驗成熟後,新的DNA可用於製造新生命,也可以用來合成新的藥物或者工業產品。
  • 給合成生物學的一次預警:當心計算機黑客的「惡意DNA入侵」
    華盛頓大學蛋白質設計研究所的科學家正在使用該軟體來建模和創建新疫苗。 圖片出處:INSTITUTE FOR PROTEIN DESIG 每一年,商業 DNA 合成產業每年都會向訂購者交付數十億核苷酸(nucleotides),成交額高達數億美元,而隨著 DNA 合成在相關領域內變得越來越普遍,有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是被忽略的?
  • DNA的合成、組裝及轉移技術
    而隨著 DNA 合成技術及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人類「編寫」生物基因組也逐漸成為現實。基因組的編輯,甚至全基因組的重設計與合成,一方面可以作為研究手段探索基因的功能,促進功能基因組學的發展;另一方面則可以獲得新的生命體用於疾病治療、藥物生產等,服務人類。全基因組的從頭合成作為當前合成生物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其涉及基因組的從頭設計、構建和功能表徵等,屬於自下而上的生物學研究策略。
  • 德科學家人工創造最小化細胞模型
    鮑施(Andreas Bausc)和他的研究小組利用少數原料成功的創造了一個最小化的細胞模型,後者可以改變自身形狀並自我移動。他們的這項研究被發表在期刊《科學》上,也被列為這一期的封面故事。細胞是非常複雜的物體,它具有成熟的新陳代謝系統。它們的進化祖先原細胞僅僅是由細胞膜和少數分子組成,這是目前為止最小但卻功能齊全的系統。
  • 全球首次:科學家創造出人工基因組合成的大腸桿菌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創造出了一個純粹人造基因組的生物體,這標誌著人類實現了自然界遺傳密碼的徹底重新編寫。根據《自然》雜誌5月16日發布的最新論文顯示,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賈森·欽(Jason Chin)教授與其同事重新編碼了一個大腸桿菌菌株的全部基因組。
  • 科學家創造由8種鹼基組成的DNA,能像天然DNA一樣存儲和轉錄信息
    但是現在,研究人員通過將 4 種人工合成的鹼基,與天然存在的四種核苷酸結合,創造出由 8 種鹼基組成的 DNA 分子,命名為「hachimoji」(在日語中 hachi 代表 8,moji 代表符號),並且能夠像天然 DNA 一樣存儲和轉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