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域流量接近天花板,電商平臺不得不將手伸向私域流量,即便如跨境電商考拉海購,也在做這方面的嘗試。
近日,小編發現,考拉海購上線了一款名為「友品海購」的社交分銷App,品類涵蓋美容彩妝、母嬰用品、環球美食等跨境商品,還有部分是國內工廠貨。
和考拉海購不同的是,雖然友品海購上也不乏大牌,但如蔻馳、蘭蔻等高端美妝產品都出現缺貨現象。
據友品海購的工作人員介紹,平臺當前貨源會優先選擇考拉海購的供應鏈,未來可能會接入天貓國際的資源。
在價格方面,小編注意到,同樣一款花王atrix洋甘菊200毫升嫩膚防水乳液護手霜,友品海購的售價是53.46元(含稅),考拉海購售價則為69元,小編在友品海購下單後發現,商品是從考拉海購寧波跨境自營保稅倉發出的。雖然供應鏈相同,但友品海購看似走的是低價路線,相當於考拉海購的低價版。
此外,友品海購還從網易嚴選上摘選了部分商品,設立了清倉專區,所選商品的價格集中在30元以下。
不過,小編也注意到,友品海購允許賣家自定義價格,以上述的洋甘菊護手霜為例,它的定價區間設定在55元-105元之間。部分輕奢類產品,如蔻馳女性經典標誌帆布TRAIL單肩手提包,自定價區間為1499元-3500元,平臺允許的最高售價是最低售價的兩倍多。
一方面,友品海購看似企圖在價位上與主站形成錯位。但另一方面,零售價的彈性區間又顯得對目標客群不明晰。對於平臺的定位問題,小編試圖採訪友品海購,但截至目前,尚未獲得回應。
實際上,無論私域電商跨步公域平臺,還是綜合電商挺進私域渠道,無外乎都是為了拉動主站銷售,尋找增量點。
不過從目前來看,跨境電商在進一步拓展市場方面仍面臨不少挑戰。
搭建平臺容易,可要想真正將整個帶貨體系良性運轉起來,維持店主和社群的活躍性,十分考驗跨境電商對店主帶貨能力的引導和管理,以及店主對外國品牌的了解程度。
夾在平臺和消費者中間的店主,時常面臨難題。小編從考拉海購的店主交流群中了解到,有消費者最近在友品海購店主社群內購買了一包進口麥片,發現保質期僅到2021年2月,希望能退貨。「因為平臺沒有標明食品的到期時間,而客戶又是自己的朋友,所以比較為難」,這名店主表示。
也有店主對海外品牌不了解,遭遇客戶質疑時,較難善後處理。有店主告訴小編,顧客從自己店內購買了一款ITO的洗臉巾,但反映實物質地較為粗糙,與圖片宣傳不符,但店主本人並沒有使用過該產品,只有儘量向顧客解釋。
「如果說私域渠道可能會有什麼天花板,那一定會出現在客服領域,良好的約束機制是私域流量變現的關鍵所在。只要約束機制到位,售後服務不出現問題,私域渠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趙振營說道,「跨境電商發展到今天,國際品牌商的信息布落化送達始終是一個問題,而私域流量渠道剛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不失是跨境電商發展的一個新的機會點。」
可見,無論從品類豐富性、定價區間的清晰度,還是店主的帶貨經驗,友品海購都顯得迷茫而稚嫩。在線下擴張困難、線上被各類電商圍堵的當下,跨境電商能否在私域渠道中實現市場突圍,形成第二條增長曲線,顯得前路漫漫。
在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看來,如果說私域渠道可能會有什麼天花板,那一定會出現在客服領域,良好的約束機制是私域流量變現的關鍵所在。只要約束機制到位,售後服務不出現問題,私域渠道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 END -
何倩/文
圖片來源:友品海購App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