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找中國而發現的北極島嶼

2021-01-15 光明網

這裡深入北極圈內1000公裡,距北極也1000公裡,有世界上最靠北的城鎮和科學考察站,這就是位於北緯80度上下的挪威的斯瓦巴德群島。

記者在飛機上俯瞰斯瓦巴德群島,映入眼帘的儘是綿綿千裡的冰封大地、雲繞雪山,那裡有沉睡萬年、厚數百米的冰川;北冰洋上飄浮著無際的浮冰,恰似破碎的水晶玻璃,順洋流緩緩南下,此地此景,喚起望斷天涯路的感慨。斯瓦巴德首府朗耶爾機場漆黑筆直的跑道在茫茫冰雪中分外顯眼。

斯瓦巴德和中國還有一段緣分。斯瓦巴德群島總督魯德告訴記者,17世紀時荷蘭人巴倫支正是為了尋找遙遠富庶的中國才率船隊航行到此,首次發現了這個無人居住的群島,取名斯瓦巴德,意為「寒冷的海岸」。

看來斯瓦巴德名副其實,來時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已是鮮花盛開,而這裡氣溫未超過零下2攝氏度。魯德總督說我們趕上了太陽高照的好天氣,不過記者上午在室外行走不過一兩分鐘,已覺得冷風刺骨。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這裡最低氣溫紀錄曾達零下46攝氏度,年平均氣溫將近零下5攝氏度,就是在短暫夏季平均氣溫也不過5攝氏度。寒冷的氣候,使得島上大部分土地被冰川覆蓋。走遍群島,見不到一顆綠草,夏天偶有苔蘚植物生長甚至還開花,被人簡直視作寶貝。

漫長的極晝和極夜

由於地處高緯度,島上4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太陽終日不落的極晝。記者半夜12點到室外觀察,仍見太陽高掛天邊,可謂晴空萬裡,比陰天的正午不知還要亮多少倍,照相根本不用打閃光燈;偶爾有汽車飛馳而過,也沒有開燈的。因為天不黑,好幾個記者意識不到已是半夜三更,毫無睡意,而從10月中旬開始到第二年2月,斯瓦巴德群島又被漫長的極夜籠罩,整個群島陽光不再,黑夜漫漫,只有晴朗夜空中的星星和偶爾出現的五彩繽紛的北極光能給這片千裡冰封的世界帶來一絲光亮。這是島上最難熬的一段時間,非身臨其境是很難體會的。

魯德總督向我們介紹說,原來斯瓦巴德是無國籍群島,隨著本世紀初煤礦的發現和開採,各國來的人越來越多,衝突時有發生,大家都希望有個國家的政府把這裡管起來。1920年國際上簽署了《斯瓦巴德協議》,承認挪威擁有對群島的主權,派駐總督,但是各籤約國可以在這裡從事任何經濟、科學、文化等活動。目前整個群島有常住居民人口2200多人,其中1300名挪威人居住在郎耶爾,900名俄羅斯人居住在巴倫支堡、新奧勒松等地,還有幾十名來自好幾個國家的科學家從事考察,這些人都居住在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斯匹次卑爾根島上,我國出版的很多地圖都將斯瓦巴德群島標註為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這是不對的。

斯瓦爾德所有的挪威居民都是從大陸來的,在這裡成家立業,最終還要回大陸養老送終,平均每人在這裡生活13年。為了吸引國人來這裡,挪威政府大大調低了這裡的公司稅和個人所得稅,所以在高稅收的挪威,儘管這裡的工資並不比別處高多少,但個人的實際收入卻要高得多。難怪魯德總督放著內政部的高官不當偏要到這裡來做兩年的「封疆大臣」。遠在天邊的新奧勒松的郵政所所長兼投遞員尼爾森告訴記者,她來這裡就是圖低稅收,掙錢供妹妹上大學。

在這裡上大學

郎耶爾有一所漂亮的「斯瓦巴德大學教學點」。校長很自豪地告訴我們,教學樓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以後還將擴建3倍。目前有100多名來自10多個國家的大學生和博士生在這裡學習與極地有關的生態、氣候、地質等方面的課程,中國西藏大學也曾有學生在這裡學習地球物理。和別處大學不一樣的是,學校門口除了滿地的鞋,不少存包櫃前還掛著長槍,那是學生們上學途中防範北極熊用的。學生們第一周的課程全是射擊訓練和野外安全。我們一到這裡就被反覆警告,沒有當地人陪同不要出城,幾天前就有北極熊在朗耶爾城外遊蕩,它們時常主動攻擊人,敏捷兇猛,非常危險。記者採訪新奧勒松科學考察站時,住的招待所房間裡顯眼地放著入住必讀手冊,教你如何防範北極熊、如何避免掉進要命的冰川窟、如何野外生存等。住進時沒有細讀,第二天早晨我們在招待所房前屋後發現了串串新鮮的北極熊腳印,驚出一身虛汗。

盛產煤炭的地方

首府郎耶爾周圍分布著好幾個煤礦,白雪皚皚的山頭上架設著煤礦的電線和輸煤帶,成了這裡一大景觀,公路上時有載重卡車來往運煤,機場附近的碼頭上一艘輪船正在裝煤,島上的煤炭主要依靠這個港口運到挪威和其它歐洲國家。經過多年的開採,好些煤礦都陸續關閉了,目前只有7號煤礦還在採掘。

7號煤礦掩藏在一座大雪山下面,若非引路,外人很難想像這裡還會有煤礦。我們乘上礦車下到井下,給我們開車的是僅有的兩名女工之一特勒姆森,和大多數礦工一樣,姑娘來自挪威大陸北方,在煤礦已幹了11年了。她對記者說,斯瓦巴德雖然天荒地老,但大自然的奇偉真率、攝人魂魄是別的地方沒有的,她已很習慣了,而且在這裡找到了相親相愛的男友。最大的不足就是沒有樹木綠草,只好每年回大陸休假一個月時飽眼福。姑娘開朗漂亮,成了這黑漆漆礦井和白茫茫雪山中的另一道風景,記者們紛紛和她照相。煤礦技術負責人嘆息說,這個礦儲量小,不過幾千萬噸,年產量也就三十萬噸左右,加上煤炭的賣價一降再降,煤礦根本不贏利。煤也挖得差不多了,過兩年礦要關閉,公司120多號人將在幾十裡外的勒瓦新開一個煤礦。

重要的戰略位置

對於遙遠的斯瓦巴德群島,很少有人能想到它的位置其實是很重要的。近年來群島東側的巴倫支海海底發現了石油,引起了挪威、俄羅斯和其它歐洲國家很大的興趣,目前圍繞開發巴倫支海域自然資源的巴倫支合作正在靜悄悄地展開。群島南部海域處於重要的國際航海線上,扼守著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出入海道,如果破冰船技術取得突破,從歐洲經這裡到日本的航線要比目前的縮短近乎一半。最近的俄羅斯大陸又集中了其三分之一的核力量,更是敏感地區。幾年前挪威太空中心在這一帶發射一枚科學試驗火箭,被俄軍隊誤以為是西方彈道飛彈襲擊俄羅斯,迅速做出反應,惹起軒然大波。

斯瓦巴德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地面」,而且還在「天上」。在朗耶爾城外,我們乘車沿著覆蓋著冰雪的懸崖峭壁翻上雪山頂,參觀了挪威太空中心的一個觀測站。這是一座正在改建的二層小樓,直徑十幾米的鍋形天線在雪山上特別惹眼,人類高科技和大自然既強烈對比又顯得和諧,太空中心的新聞官託爾伯介紹說,由於位置近於北極,地球極地軌道衛星每天14次過空這裡都能「看到」,而且「看到」的時間長,故其衛星信號接收率幾近百分之百,在全球其他地方是少有的。目前這裡控制著一顆美國國家宇航局的衛星,最多可同時控制3顆衛星,以後可能控制6顆。美國國家宇航局很看好這個地方,這裡所有的設備都是國家宇航局送的。就在我們來的一周前,國家宇航局的高官還來過這裡。目前歐洲宇航局、印度、日本都對這個觀測站感興趣,這意味著這個觀測站將為挪威太空中心帶來滾滾財源,託爾伯坦承,這是1966年建站時根本沒有想到的。

除了朗耶爾和巴倫支堡,新奧勒松是斯瓦巴德群島上的第三大居民區,也是世界上最北的居民區。這裡距離朗耶爾200公裡,交通主要靠兩地間每周4個航班。挪威政府決定將這裡專闢為科學考察基地,並專門組建了「國王海灣公司」負責這裡的一切基礎設施服務。任何國家必須與挪威合作、或者在這裡單獨建立研究站,才可在此搞科研。公司也只接待與科研活動有關的人員,所以現在新奧勒松實際上純粹是一個國際科學考察站。

極地研究所

挪威的極地研究所是這裡最大、人最多的研究機構,德、日、英、意、美、法都在這裡建立了考察站。至今已有約20個國家在這裡搞了約500個研究課題。這裡開展的科學考察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極地海洋生態和生物資源,如北極熊、海豹、鳥類、海底生物等。研究海底生物又非在夏天冰面融化的短時間內不可。二是環境監測,因為這裡沒有任何汙染源,不少科學家無論颳風下雪每天都要到附近的雪山上去觀測大氣成份、空氣汙染。三是氣候研究,北極地區環境變化對北半球氣候有很大的影響,研究這裡的冰雪有助於認識大氣和氣候的變化。不少科學家常常要滑雪到附近尋找5、6千年前的冰川,或者鑽鑿2、3百米深的冰洞,對冰取樣,分析對比冰中化學成份的變化,推斷幾千年來氣候的變化和近年來全球氣溫的變化。幾年前有科學家在格陵蘭島的冰中找到了近十多年氣溫上升的證據,使得這方面的研究更為人關注,挪威對這方面的研究尤其注重,因為氣溫上升會直接影響北大西洋灣流及其海底浮遊生物,對挪威的漁業、生態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四是極光現象等物理學研究。挪威太空中心還在這裡建立了一個火箭發射場,目前已發射了4枚科研火箭,利用極地地球磁場的特殊分布研究一些物理現象。

前年有中國科學家到這裡訪問過。新奧勒松非常歡迎中國到這裡設立考察站。中國處於北半球,北極地區的環境變化對中國的氣候有重要影響,正確理解北極地區在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對於提供中國天氣和自然災害的預報,對於中國治理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荒漠化、沙漠化,都可提供必要的科學依據。

相關焦點

  • 南極發現未知島嶼,北極也有「異樣」,擔心的事情或發生?
    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有一個「Thwaites冰川離岸研究」項目的研究人員在南極松島冰川冰架海岸發現了一個未知的島嶼。其實,我們地球上存在大大小小的陸地,有一些小島嶼也是正常的。這一次發現的島嶼,原本也是存在的,並不是剛剛「生」出來,而是之前覆蓋在冰川之下的,我們沒法看得到。不過隨著冰川的融化,這個島嶼才露出來了。
  • 500年前,歐洲人徵服北極的理由竟是要尋找一條通往中國的捷徑?
    北極,地球的最北點,這裡除了巨大的冰山,就是皚皚的白雪世界,這裡有著世界上最低點的溫度,也保存著世界上最遠古的冰山和積雪。500年來,人類為了徵服這片神秘的未知世界,付出過慘痛的的生命代價,而當時人類徵服北極的唯一理由只是要開闢一條從歐洲通往中國的新航道。
  • 北極冰川融化,現身5座神秘島嶼,俄軍已確認島上有大型生命
    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非南極和北極這兩個地區莫屬了,尤其是南極,平均氣溫在負25攝氏度以上,而最低氣溫則可以達到零下65度。由此,北極出現了5座新型的島嶼。而這項計劃進行當中,勘探隊就意外地發現了5座新出現的神秘島嶼,據分析,這些島嶼原本是群島的一部分,但是,百萬年前,
  • 北極發現5個新島嶼!俄羅斯歸為己有,未來開發潛力巨大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北極冰川消融,深埋在冰川底下的秘密也隨之揭開。俄羅斯方面最近證實,在北極地區就出現了5個新的島嶼。俄羅斯方面已經對這5個島嶼宣布了主權。 2016年,有人對諾瓦亞·澤姆利亞群島的衛星圖像進行了仔細分析,結果發現在海冰融化的夏季,諾瓦亞·澤姆利亞群島附近竟然又出現了幾個未知的陸地,俄羅斯海軍得到消息後,派出潛艇進行偵查,最終真的找到了5個新的島嶼。
  • 俄羅斯學生用衛星地圖發現北極新島嶼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地理學會網站發布消息稱,來自俄羅斯不同城市的8名高年級學生(9到11年級)通過在線監測衛星圖像和信息在北極新地群島區域發現一個新島嶼。
  • 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2005年在中國內蒙二連浩特市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罕見的似鳥恐龍化石。印尼發現1.8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2004年,由印尼考古學研究中心教授拉迪恩-蘇約諾和新英格蘭大學教授麥克-莫伍德領導的小組,在印度尼西亞一個偏僻島嶼上發現一副人骨架化石。
  • 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南極洲則有以下幾部分組成:南極大陸(約1239萬平方公裡)、南極大陸附近島嶼(約7.6萬平方公裡)、巨型冰架(總面積約158萬平方公裡)。南極洲位於地球的最南端,這裡是世界上最冷的一個大陸,在地球南半球冬季的時候,南極洲內陸的溫度可達零下80 °C,可謂相當的寒冷,南極洲比北極地區寒冷,在南半球夏天的時候,南極洲沿海地區的溫度約為5 °C至15 °C。
  • 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北極地區通常被認為是北極圈以北的地區,這裡的的中間地帶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周邊則是陸地和島嶼,這些陸地和島嶼分別屬於八個國家:美國、加拿大、丹麥的格陵蘭、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俄羅斯。北極地區中間水體北冰洋那部分的面積約為1300萬平方公裡,北極圈以內的陸地和島嶼的總面積約800萬平方公裡。北冰洋的總面積約為1475萬平方公裡,主要分為兩部分北極海區和北歐海區。
  • 北極發現新島嶼,20米高,衛星圖上可見
    俄羅斯八名高年級學生(9到11年級)通過衛星圖像在線發現了北極新形成的一個島嶼,具體位置在新地群島,這個團隊的帶頭人是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的副教授阿列克謝·庫切伊科博士。從衛星圖像中可以觀測到謝韋爾內島與冰川之間的冰橋發生斷裂,僅僅幾分鐘之後「新島嶼」就形成了。
  • 冰島為中國和北極「牽線」
    路透社稱,「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的總理將歐洲之行的第一站選在這座人口僅有32萬的偏遠島國,此次訪問讓遭遇了2008年金融泡沫破裂重挫的冰島看到中國資金注入的希望,」報導還引用冰島總理辦公室官方網站的聲明:「北極合作協議將為中國和冰島的科學家在北極領域增進合作提供更多機會。」但報導仍質疑稱:「令人擔心的是北京對(北極)自然資源的窺視。」
  • 夢幻世界:北極三島!
    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編輯整理 如果說白色仙境的南極是世界盡頭,那探險樂園般的北極就是世界之巔,北極只是冰封海洋之中的中心點。北極中央並無陸地,它被北冰洋大陸包圍的水域。北極泛指地球北緯66° 34′以北的廣泛地區。北極高緯度地區大多常年冰雪覆蓋,極晝極夜交替輪換。
  • 中國要在北極幹什麼,弄得國際社會緊張不已?
    不過,身兼中國半島事務特別代表身份的他談的並不是朝鮮半島問題,而是解讀《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 這是中國第一份關於北極政策的文件,而發布會現場讓他「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孔鉉佑說,他想到了大家肯定會關心這個白皮書的發布,不過沒想到大家會這麼關心。
  • 俄加強控制北極和航道 北方艦隊升級為軍區
    為了加強對北極地區和北極航道的控制,俄羅斯升級組建專門軍區。這一舉動顯示了在當今的俄羅斯軍事戰略中,對北極的突出重視。俄羅斯未來如何在北極事務上與中國互動更將引人關注。北方艦隊明年升級為第五大軍區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21日籤署專門命令,從明年1月1日起,俄羅斯北方艦隊將升級為獨立的軍區。
  • 北極發現新大陸?冒出5個新島嶼,南極也會有,不是一個好消息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有科學報告指出,在俄羅斯靠近北極地區的一個群島附近發現了由五個未知的島嶼組成的「新大陸」。之所以是未知的島嶼,是因為之前沒有存在,是現在才出現的。大家是否會覺得奇怪,島嶼還會自己「長出來」?
  • 北極發現15米長史前「巨獸」 堪稱海洋暴龍
    史前海洋動物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 堪稱「海洋暴龍」挪威化石搜索人員在一座偏遠的北極島嶼上發現了一隻遠古海洋爬蟲動物的化石與眾不同的化石2006年,科研人員首次在斯匹次卑爾根島(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的組成部分)上發現這隻已經有1.5億歲的動物,它所在的位置是極地一處未經開發的區域,該地散布著一些海洋爬蟲動物的化石。胡魯姆說:「我們剛發現它就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化石。大塊的骨骼和殘片的結構告訴我們這是個龐大的動物。」
  • 期待中國航班直航北極——訪挪威北極圈最大城市特羅姆瑟市長萊莫
    萊莫向記者介紹,近幾年,來特羅姆瑟觀光的中國遊客大幅增加,其中大部分中國遊客都是冬天來尋找北極光的。僅2016年至2017年間,中國遊客總數增長了160%。為迎接越來越多的遊客,特羅姆瑟計劃未來幾年擴建機場,增加酒店容量。
  • 大洋深處冒出七座島嶼,大國出動大批軍艦,搶在美國前面佔領
    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24日報導,俄羅斯方面日前透露,在對俄北部海域最新的衛星測繪中發現,在北冰洋的深處突然冒出了7座島嶼,隨後俄海軍北方艦隊迅速派出了大批軍艦,前往該海域對新發現的島嶼進行佔領,據悉北方艦隊負責此次行動的柯尼斯上校透露,在此之前從未在上述海域發現有島嶼的痕跡,而這7座島嶼很可能是因為覆蓋北極群島的冰川融化而獻身的
  • 在北極發現疑似外星生命體
    科學家在加拿大北極地區一次不經意的發現也許有助於人類找到距離地球最近的外星生命。儘管根據常識,我們不應距離「黃雪」(yellow snow)過近,但地質學家可不這麼想,因為在他們看來,在格陵蘭發現這種地質特徵不啻於找到一個裝滿金子的罐子。
  • 專訪|北極政策白皮書撰寫者:中國不覬覦成為「北極國家」
    在白皮書發布之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為其進行了專訪,解讀中國對於北極的理念。作為學者,此前當趙隆去參加有關北極的國際會議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國的報告為什麼沒有出來?中國到底想在北極幹什麼」。
  • 20米高,北極出現新島嶼,衛星可見,科學家:或不是好消息
    根據資料顯示,這一座新出現的島嶼高度大約為20米,相當於5層樓高,在這一座島嶼的旁邊還有一條寬度大約為80米的海峽,這個海峽的寬度現在已經擴大到200米。當時北極的謝韋爾內島與冰川之間的冰橋出現了斷裂,這些冰塊墜落到海裡,當這些冰川消退以後,這一座島嶼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