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芯中缺「心」(1)

2020-07-29 華紅平

進入2020年,人類還有一大遺憾:「人工智慧」在「能力」上與時俱進,而在「智力」上進展緩慢,成為了沒有靈魂的變形金剛,大大地阻礙了人工智慧的進程。究其原因,就是人工智慧缺少「內心」。


人工智慧芯中缺「心」(1)

萬門大學人工智慧講師許鐵在《模擬人類大腦:人工智慧的救贖之路?》一文章中講述:「這兩年,頻頻有專家警示 深度學習即將進入寒冬。而同時,一個名叫『類腦智能』的詞彙火起來,這個概念說的是一種比目前深度學習更加接近人腦的智能。」

人工智慧芯中缺「心」(1)

然而,「深度學習」的發端是「認知計算」。「認知計算」與「類腦智能」只是換了一個說法而已。「認知計算」包涵了感知、理解、行動、學習等一系列的類腦活動。通過前兩次的起伏,全球各大科研機構又化了10年時間投入巨資,雖在在一些弱智能設備上取得可觀的效益,但對強智能機器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在「認知」上久攻不下,如今換一個名詞就能管用嗎。

「小i機器人」董事長袁輝在2016夏季達沃斯演講時表述:「對人工智慧來講,我們現在人類對自己的認知是遠遠不夠的,即便人工智慧在特定的領域、特定的規則,甚至在未來超出邊界之外的話,如果人類對自我的認知能夠有重大提升和進一步的覺醒,人工智慧在我們的面前依然是小兒科。」

人工智慧芯中缺「心」(1)

袁輝為他的服務機器人取名小i,寄予了深切期望,機器人最大的心結就是缺i,一個自我靈魂。小愛不缺知識,也不缺信息,缺的是自主分析能力。

很難想像,大腦的運作模型在未被揭曉之前就能獲取開發「類腦智能」的鑰匙。

那麼大腦是怎樣的運作模型,它為什麼深不可測?亞里斯多德曾問:感覺和感知是什麼?這種屬性為什麼會在動物中出現?現代人也發出靈魂拷問:「人類經過幾千萬年形成,碳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可以做到的,為什麼矽不可以?」

其實大腦並非是個黑箱,它到處充滿漏洞,只是我們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如果我們不放過一些疑點,已經有太多的技術可以讓它暴露無遺。我們可以看到大腦元器件所做的電腦同樣可以做到,而且比人腦優越的多,類腦元器件大部分已經具備,只是沒有按人腦的形式組合。

這個模型雖然精巧但不複雜,它讓我們憑藉有限的幾個感覺器官就能和外界無縫對接,達到天人合一。

下面就隨我的假說,進入大腦認知模型,抽絲剝繭,一層層地揭曉它的奧秘。

大腦的認知架構共分3層。第1層為虛擬物理世界,第2層為虛擬事理世界,第3層是認知世界。

首先講第一層虛擬物理世界。虛擬物理世界!是不是很像虛擬實景?不錯,它與當前日漸火起來的VR技術很近似,內核都有一個三維空間。所不同的是虛擬三維空間上的素材來源不同,VR來源於資料庫,而大腦來源於眼底。大腦憑藉視神經傳輸,兩個具有視角差的眼底信息就能在大腦裡還原出一個以光波形式描寫的外界景象。

人工智慧芯中缺「心」(1)

不過,這個三維空間我們不會認為它是虛擬的,甚至有時我們感覺不到眼睛的存在,我們好像就沉浸在這個真實的世界。然而解剖學告訴我們,這些真實的外部景象已經生存在大腦內部。粗略的講(如圖一)就是:外部景象的散射光,經眼球晶狀體聚焦到視網膜轉換成電信號,視神經對信息進行初步加工整合後將電信號向下一級腦區外膝體的中繼細胞進行傳遞,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主要通過化學突觸來完成,輸送到大腦後進行三維空間的建模、渲染,這裡才是我們感知到的外部世界。

未完待續

華紅平

2020/7/28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芯中缺「心」(4)
    我們看到平面鏡中的像,教科書是這樣解釋的:是由光的反射光線延長交點形成的,所以平面鏡中的像是虛像。這就引出3個問題:1、我們真的可以看到虛像嗎;2、虛像的載體在哪裡;3、反射光與入射光的性質有區別嗎?鏡子除了反射了一次光線(相位變反)以外,什麼也沒做。光線沒有進入鏡面,那為什麼我們會看到鏡子裡面有虛像呢?
  • 人工智慧簡史(一)——萌芽
    人工智慧(AI)和計算機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這從計算機在中文裡也被翻譯成「電腦」(插電的大腦)可以看出來。事實上現在的人工智慧就是基於計算機這個載體來實現核心的算法,體現出機器的智能來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在1946年誕生,用於美國國防部的飛彈彈道計算。
  • 人工智慧威脅論,評論區百家爭鳴 (第2篇)
    人工智慧會越來越像人,但是他們卻會有人沒有的優勢,所以說要謹慎發展@哇哩機器人少兒編程:人工智慧關鍵是人工,也就是它的智能是人類賦予的。@蕭寒_MAX):再怎麼優化,能突破其作為「人工」的底線嗎?大概率!@軒轅:名字而已何必當真?也可以叫宇宙智能不是嗎?是人造的沒問題,電腦也是人造的,你去跟他比一下運算速度和精度去,人工怎麼了?我們都是父母在生物層面造出來的,是不是我們一輩子就不能趕超父母的能力和成就了?
  • 2020,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飛躍的一年(上)
    2020,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飛躍的一年(上)IHS Markit在近日發布AI普及度調查中預測,到2025年AI應用將從2019年的428億美元激增至1289億美元,在將來越來越多的領域將會應用到人工智慧技術,將成為行業前沿進展的首要研究方向。
  • 人工智慧簡史(二)——第一次勃興與衰弱
    到了1970,明斯基更是在Life Magazine裡提到在3到8年之內機器將達到普通人的智能水平(」In from three to eight years we will have a machine with the general intelligence of an average human being.「)。
  • 從「芯」出發,Facebook增強人工智慧領域「硬」實力
    集微網消息(文/叨叨)繼蘋果、谷歌和亞馬遜之後,又一家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加入自主晶片研發行列。據彭博社報導,Facebook聘請曾在谷歌負責設備晶片開發的主管沙赫裡亞爾·拉比(Shahriar Rabii)擔任其副總裁,自主晶片研發團隊正在有條不紊的招募中。
  • 缺、熱、漲!一枚晶片引發的「蝴蝶效應」!青島「芯」在發力!
    「近幾年,由於美國的禁令政策,國內開始瘋狂建(晶片)廠。」青島朗福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朗福」)管理部經理管清榮更願意用「民族魂」去解釋這種「建廠熱」,「主要還是中國人的民族氣概在,國外的晶片不給用了,我們就努力製造我們自己的晶片。」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也成了這波熱潮中不容忽視的「催化劑」。
  • 「天機芯」團隊再登《自然》,清華1年多完成類腦計算領域「三連發」
    )這三類硬體的軟體工具鏈示例,智能自行車(作為神經網絡應用代表)參與示範應用。「天機芯」的成長軌跡2015年,第一代「天機芯」問世。「第一代晶片的體積約為110納米,只是個DEMO(小樣)。」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清華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裴京介紹,經過不斷改進設計,2017年團隊研發了第二代「天機芯」晶片。第二代「天機芯」基於脈衝神經網絡(SNN)的類腦計算算法與基於人工神經網絡(ANN)的深度學習算法集成到一顆晶片上。既支持單一計算範式,又支持二者異構建模,明確指向通用人工智慧。
  • 敏芯股份:晶片能國產自主又有幾分?
    格隆匯新股研究根據已公開數據及獨家的內部評級體系,給予【敏芯股份】 的新股綜合評估分數為【6.5】,滿分為 10 分),如下圖: 敏芯股份新股評級詳解: 一、行業前景(10%)6分 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興應用領域不斷湧現,而語音交互作為智能設備接收信息和指令的重要方式
  • 中國北鬥全球夢圓(2)
    新華社發地球中圓軌道衛星(MEO)運行在約2萬公裡高度的軌道,作為北鬥全球組網的主要成員,其星下點軌跡不停地畫著波浪線,以便覆蓋到全球更廣闊的區域。MEO衛星因其全球運行、全球覆蓋的特點,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實現全球服務的最優選擇。
  • 清華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發展人工通用智能需要多學科融合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在演講中。人工通用智能離我們還有多遠?11月3日,2019騰訊科學WE大會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在演講中介紹了人工通用智能(AGI)的發展路徑,第一是由計算機主導的,第二即腦科學主導的。
  • 中國車載晶片為啥不缺「芯」眼?
    筆者認為,中國車載晶片,從不缺心眼,在不遠的將來,也會不缺「芯」眼!中國的車載晶片依稀可以窺見鎢材料,更具體地說,是高純鎢濺射靶材,也就是純度達到99.999%(5N)以上的鎢靶材。那麼,什麼是鎢濺射靶材?鎢濺射靶材是製備電子薄膜的關鍵材料,也是濺射過程中的轟擊目標。鎢濺射靶材按照化學成分可以分為純鎢濺射靶材、鎢合金濺射靶材和氧化鎢濺射靶材。
  • 首顆人工智慧神經網絡平臺晶片落地成都,人工智慧產業進入新階段
    月25日報導(文/周麗梅)日前,iPhone X的亮相,憑藉人臉識別功能可謂賺足了眼球。六年磨一劍:深耕人工智慧晶片隨著人工智慧成為風口,入局者越來越多,熱炒氛圍一路高漲。據了解,市場上90%的企業都紛紛選擇涉足軟體、算法或者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但獵雲網最近接觸到的成都市深思創芯科技有限公司CEO俞德軍博士卻認為,算法、人臉識別等應用最終都需要硬體作為載體支持,傳統晶片在人工智慧應用中速度、功耗、體積等方面有明顯的缺陷。
  • 答疑解惑之說「心」道「芯」
    心心,象形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存在了,字形如心臟之輪廓,本義指心臟。心臟位於人體中央,「心」引申指中心。1.有形之心:處在胸部左側肺部之中,統稱「心臟」。屬於血液循環系統中的重要器官。芯「芯」是具體的芯,形聲字,從艹心聲。芯字產生較晚,《說文解字》未收,到宋代的《集韻》始見,釋義為「草名」。
  • 特種新概念武器(1)
    正在探索和發展中的新概念武器主要有定向能武器、動能武器、計算機網絡攻防武器、非致命武器等。定向能武器主要包括雷射武器、射頻武器、粒子束武器等;動能武器主要包括動能攔截彈和電磁發射武器;計算機網絡攻防武器中用於網絡攻擊的主要有計算機病毒武器、晶片細菌、網絡嗅探和信息攻擊技術等,用於網絡防禦的主要有加密、防火牆、防病毒軟體等;非致命武器主要包括反裝備和反人員兩類,發展的重點是反裝備非致命武器。
  • 第一顆人工心臟曾引發了巨大爭議 | 人工心臟背後的故事(二)
    兩人度過了一段親密合作比翼齊飛的美好歲月,尤其是在體外循環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德貝齊與庫利的貝勒醫學院團隊,成為繼明尼蘇達州的柯克林(梅奧醫院)和李拉海(明尼蘇達大學醫院)之後,又一個完善設備技術使心臟手術成為常規手術的團隊,他們聯手開創了許多手術方式。
  • 人工智慧製造業應用場景
    無人駕駛技術在定位、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行為決策與控制方面,也綜合應用了多種人工智慧技術與算法。      目前製造企業中應用的人工智慧技術,主要圍繞在智能語音交互產品、人臉識別、圖像識別、圖像搜索、聲紋識別、文字識別、機器翻譯、機器學習、大數據計算、數據可視化等方面。下文則總結製造業中常用的八大人工智慧應用場景。
  • 欲望、理性與真實: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慧倫理問題
    關鍵詞:科幻電影;人工智慧;倫理問題 人工智慧技術話題近五年來廣泛活躍在社會不同領域,它越出科技圈,正在真實且快速地滲入普通中國人生活中,並引起了人們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的多方面探討。科幻電影通常是大眾接觸和了解AI的最便利途徑,這裡也是許多專家對AI展開天才預測和想像的前沿地帶。
  • 人工生命:模擬智能的社會互動
    劉偉教授認為,社會環境中的類人互動對類人智能的形成至關重要。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AL),也稱「數字生命」,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主要利用多智能體系統模擬自然界的進化和相互作用過程,而系統中的諸多分類模塊正好可以模擬某些互動過程。人工智慧的研究難以離開人工生命,人工生命可能是一條通向人類智能水平的可選路徑。
  • 齊聚行業智慧,共建產業芯生態!2019全球人工智慧創芯峰會成功舉辦
    近日,2019全球人工智慧創芯峰會在合肥高新區成功舉辦!本次峰會由合肥高新區管委會主辦,安創加速器(Arm Accelerator)承辦。中國目前在全球創新板塊上承擔著重要角色,2019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智能+」,用人工智慧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是國家層面對人工智慧定位和現實意義的一次概括。在勢不可擋的智能洪流下,AI正在將各行業推向智能發展新時代。2019全球人工智慧創芯峰會是一場洞悉AI產業發展方向,聚焦AI晶片技術走向和落地趨勢,推動技術革命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合肥本地產業生態圈建設的產業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