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日報(ID:hangzhoudaily 記者 柯靜 通訊員 宋黎勝)
年近70的鄭先生
這回算是不幸中有幸
折騰了3個月的毛病終於確診了
而結果則讓他大吃一驚
男子咽喉不適去醫院一查
竟發現同時患上兩種癌
3個月前,鄭先生出現聲音嘶啞、咽喉不適,附近醫院CT檢查顯示聲帶、室帶增厚,高度懷疑喉癌,但住院手術活檢結果僅是輕中度異型增生。醫生因患者嗜好菸酒30多年,還是懷疑是喉惡性腫瘤。
之後,鄭先生到浙江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蘇立眾主任處診治,因為這裡用雷射可以精準切除並活檢。沒想到,整個發現確診過程卻是一波三折,困難重重。
蘇立眾這次活檢特地使用了雷射,精準且較深地切取病變組織且創傷不大,大片可疑病變部位完整切除。2天後,加急的病理報告顯示仍是喉黏膜輕中度異型增生,最多算個癌前病變。
好在東邊日出西邊「雨」,同時進行的頸部淋巴結B超則有收穫,顯示患者左側頸動脈三角有一顆淋巴結,直徑2釐米,懷疑腫瘤轉移灶。蘇立眾馬上聯繫B超室為鄭先生進行B超引導下淋巴結穿刺術,果不出意料,顯示轉移性鱗癌。
「既然是轉移性癌,究竟是從哪裡轉移過來呢?難道喉癌活檢還是沒有取到?病人除了聲音嘶啞、咽喉不適外,沒有其他症狀啊。」憑經驗,蘇立眾覺得還有「礦」可深挖,於是決定另闢蹊徑, 採用全身PET-CT檢查。很快,結果出來,其鼻咽部微小可疑病灶,伴頸部淋巴結轉移。
乘勝追擊,蘇立眾接著用鼻咽鏡檢查,發現表面黏膜有一處略有隆起,取兩塊組織,病理確診為鼻咽癌。至此,鼻咽癌、喉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兩大常見惡性腫瘤,很少見地同框發現。
這種像「白骨精」的癌症
浙江高發,曾接到過12歲小患者
之後,鄭先生馬上進入治療階段,效果較理想,已於近日出院。
蘇立眾介紹,鼻咽癌廣東發病率最高,鼻咽癌發病率在10萬分之3左右,而廣東發病率為10萬分之6.47。實際上,廣西、福建以及我們浙江也都是鼻咽癌的高發地區。在浙江,又以溫州的發病率最高。
一般來說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更容易得,男性得病的概率是女性的兩到三倍,而現在年輕化趨勢明顯,在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最小年齡的病人才12歲。
鼻咽癌的發病和遺傳、飲食、病毒感染、環境有關係。「兩廣、浙江人飯桌上少不了的醃菜、醃魚、醃肉,醃製的食物當中,富含亞硝酸銨,而研究發現,亞硝酸銨是公認的致癌物。」
蘇立眾說,為何鼻咽癌容易誤診漏診呢?鼻咽癌患病年齡跨度大,從小朋友到老人,男女都會患病,最重要的是它會以百變姿態不同面目出現,像《西遊記》裡的妖怪白骨精一樣,變幻莫測。有如下症狀,值得警惕:
1.出血:早期可有出血症狀,表現為吸鼻後痰中帶血或擤鼻時涕中帶血。
2.耳鳴、耳悶、聽力下降:通常出現在單側,是腫瘤壓迫咽鼓管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者鼻咽部必查。經常有病人反覆以分泌性中耳炎到門診就診,治療了好幾個月,出現了頸部淋巴結腫大或鼻出血或頭痛等症狀後才最後發現是鼻咽癌引起的。
3.頭痛:為常見症狀,佔68.6%。可為首發症狀或唯一症狀。這類病人誤診率也很高,往往輾轉於神經內科、眼科、神經外科,甚至精神衛生科。
4.頸部淋巴結轉移:鼻咽癌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其中半數為雙側性轉移。本例病人也是先發現頸部淋巴結轉移,繼而發現鼻咽部病變的。
5.復視:看東西呈雙影。滑車神經受侵,引起向內斜視、復視,常與三叉神經同時受累。
6.面部麻木感:面部皮膚麻木感,臨床檢查為痛覺和觸覺減退或消失。
7. 鼻塞:腫瘤堵塞後鼻孔可出現鼻塞。
8.舌肌萎縮和伸舌偏斜。
9.眼險下垂、眼球固定:與動眼神經損害和視神經損害或眶錐侵犯有關。
蘇立眾提醒,鼻咽癌的首發表現如此變化多端,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發現儘早治療。
【來源:浙江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