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即「社畜」?「凡爾賽」等熱詞火出中國,背後有何玄機

2020-12-05 齊魯壹點

「打工人」讓日本人感同身受。

2020年註定是中國網絡流行語不平凡並引發熱議的一年。除「逆行者」「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等詞彙被人們掛在嘴邊,用來評價和感謝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外,口口相傳的還有打工人」「集美們,衝鴨」「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奧利給」「真香」等熱詞,以及「名媛」「凡爾賽文學」風格的自我炫耀式的流行表達。「打工人」等詞在自嘲中包含著某種奮鬥文化,一經流行就引發社會要求對「打工人」更多關懷的思考。

至於「凡爾賽文學」,有不少人直言不諱地說,這是一種情緒化、誇張、轉彎抹角、無病呻吟式的「自炫文化」,不值得提倡。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很多流行語實際上表達了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及其後備軍典型的矛盾心態——「既是一種嚮往的生活狀態,也是一種被嘲笑的狀態」。還有研究語言學的旅美學者認為,中國網絡熱詞的背後是「社會性和自然性的結合」,折射的可能更多是「80後」「90後」和「00後」這幾個年齡段的「網絡公民」的社會心理。

「打工人」讓日本人感同身受

中國的一些流行表達已引發國際上的關注。英國廣播公司網16日刊文說,走紅網絡的「凡爾賽文學」正引發爭議,它雖然不是赤裸裸地炫富,但因為「著重於低調和不經意地炫耀,在引起網民模仿的同時也受到很多批評」。文章還援引一位網民的話說,「炫富背後就是空虛到極致」。今年2月,微博博主「小奶球」在微博上主持了一個名為「凡爾賽文學研究與實踐」的話題,並連續更新了幾條標題為「凡爾賽玫瑰」的微博,字裡行間透露出奢靡、自命不凡與嚮往高貴的氣息。此後,「小奶球」常髮帶有「凡爾賽」字眼的微博,網友也被其吸引,「凡爾賽文學」由此發展開來。有網友總結「凡爾賽文學」的三大要素是: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問自答;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簡而言之就是「假裝抱怨,實則炫耀」。舉例來說,先寫「我老公給我買了一輛蘭博基尼」,後面接著說「可是顏色好醜,直男真的土」就是「凡體」的風格。

《環球時報》駐日本記者今年用日文做了一個名為「中日樂話」的網絡雜誌,有一個欄目就是向日本網民介紹中國流行語。其中,有關「打工人」「土味情話」「彩虹屁」等網絡表達引起日本讀者共鳴。有日本讀者感慨地說:「『打工人』這3個字把受僱於人的人生很好地總結出來。現在在日本其實無論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員工都覺得不安定,特別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被解僱。『打工人』讓人有了危機感,但也傳遞出一種樂觀的情緒。不管怎樣的工作方式,日子總要過下去。」

記者發現,「打工人」一詞的走紅要追溯到9月22日視頻博主「抽象帶籃子」在抖音平臺發布的一條短視頻。「抽象帶籃子」說:「朋友們,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早安,打工人!」隨後,「打工人」迅速在微博、微信、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躥紅。「抽象帶籃子」本名陳義,今年24歲,之前在社交平臺發布模仿保安的視頻而走紅。

「『打工人』這個詞與日語中的『社畜』(屬於公司的牲畜)、英文中的『wage slave』(薪資奴隸)相似,都混雜著自嘲、調笑的情緒。」香港《大公報》16日刊文做了這樣的對比。還有港媒認為,「打工人」一詞在內地流行,總體來說是一種積極的社會現象。如有評論稱,在內地,傳統觀念把人分成「打工者」「白領」等,但「打工人」的廣泛傳播反映出內地大眾平等職業觀開始形成,以往的職業鄙視鏈正在消解——年輕人形成一種新共識,「無論行業光鮮與否、收入待遇如何,不管你是企業精英還是普通工人,大家其實都處於同一個階層,職業並無高低貴賤之分」。

談到近期的一些網絡流行語,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些熱詞和表達方式基本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以『打工人』為代表,一類以『凡爾賽文學』為代表。前一段時間流行的『名媛體』和現在的『凡爾賽文學體』是聯繫在一起的,而『996』是和『打工人』聯繫在一起的。」張頤武認為,在流行表達背後有一個統一背景,即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及其後備軍在擴大,他們有「一定經濟基礎,但沒有發大財」。年輕人加入中等收入群體的過程在加快,他們的主體意識也已經很強。他表示,「對於這一類人來說,他們的職業向上走面臨諸多困難,但同時又面臨隨時向下墜落的不安感,這是一種共同的焦慮」。以「打工人」為例,原本指的是無法靠財產生活、需要靠工作掙取薪酬為生的人群,這是一個泛化的群體,涵蓋了從企業高管到外賣小哥、裝修工人,但現在這個詞中包含著複雜的心態,也是人們一種「奮鬥文化」的體現。

說起「凡體」和「名媛」,張頤武認為,一些年輕人對這樣的表達感興趣,體現出他們對優雅品位或高雅生活的微妙感覺,這其中既有嘲諷,也有羨慕與嚮往。「名媛」拼單喝下午茶的現象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它實際上反映出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生活方式的新要求,而這種要求又與很多人還是「打工人」的身份有差距,因而產生焦慮感。

「不是所有中國人都這麼說話」

日本和中國一樣,年終歲尾也會盤點「年度流行語」。日本流行語年度評選結果計劃12月1日公布,在候選詞彙裡有「安倍口罩」「濃厚接觸」等,一看便知與今年的疫情有關。日本流行詞時效性較強,一般來說都是反映當年的社會百態,很快就不再被人提起。相比之下,中國流行語存在的時間更長一些。有看過網絡雜誌「中日樂話」的日本讀者說:「中國『土味情話式』的愛情表白,如『我對你的愛,就像拖拉機上山,轟轟烈烈』,體現了當下中國人開放直白的個性。曖昧、害羞的日本人把愛情告白看成是很嚴肅的事,其實應該輕鬆表白,就算說『土味情話』被拒絕,也不用太尷尬。我們日本人要好好學習『土味情話』。」「彩虹屁」是常見的飯圈用語,就是說偶像放一個屁,都要吹捧比喻成彩虹。這樣的表達日本讀者覺得很新鮮,因為在日本有「松田聖子不放屁」的說法,意思是「偶像是聖潔的」。據說韓國也有類似「彩虹屁」的說法,可見東亞流行語文化都有共通之處。

美國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外語系和語言學系劉海詠教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學習中文的美國學生在網上聽到流行歌曲《我怎麼這麼好看》後,還來問他歌詞的含義。不過,限於教學時間等安排,他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講太多中國的流行表達,「如果我教美國學生太多中國的網絡流行詞彙,他們會以為所有中國人都這麼說話」。他表示,在網絡世界最重要的是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每個公眾號作家或博主想要脫穎而出,這種個人主義傾向明顯的心理與過去中國人做什麼都「強調集體主義」之間肯定會產生文化撞擊。這也可能是「凡體」目前頗能吸引一些人的原因。劉海詠說,在英文中有「humble brag (卑微吹牛)」一詞,有點像「凡爾賽文學」的表達方式。但美國一向崇尚個人主義,所以「humble brag」相應的只是一種生活中的表達方式,沒上升到「凡體」的高度。

想要火,先把準時代脈搏

「這類表達的核心就是『裝』。」張頤武同樣認為,「凡爾賽文學」剛開始看著很平淡,但隨後突然就顯露出作者的「高雅品位」,以證明他的與眾不同。那麼,這些網絡熱詞和流行表達能「火」多久呢?在張頤武看來,熱詞的流行周期長短存在一定的機緣巧合,能否沉澱下來有一定的偶然性。有的詞流行過一陣後就消失了,如「打醬油」,用得就很少了。但他強調,這些表達究竟是因為反映社會心態而流行,還是因為人們覺得它有意思、好玩而流行,兩者還是有差別的,「比如最近出現的這幾個網絡熱詞,都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心態。之前流行的『名媛』,其實很快就消失了,因為它已被囊括在『凡爾賽文學』裡了」。

在美國教授國際學生的劉海詠認為,流行語來去匆匆,在這一語言現象背後體現的是社會性和自然性的結合。在美國歷史上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流行語,如這兩年的「me too (我也是)」。劉海詠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會有一些網絡熱詞最終會成為更有生命力的「俚語」,但大多數流行語會逐漸被人淡忘。從網絡文體上看,在現在流行的「凡體」之前還有「舌尖體」,但現在似乎很少有人再提起。他認為,中國民間的網絡熱詞不能代表中國所有人的精神面貌。網絡熱詞的主力軍還是以年輕人為主,有學者把二三十歲的人稱為「數碼土著」或「網絡公民」,他們很容易理解和使用這些網絡詞彙。相比,年紀再大一些的人,特別是老年人就像「半路出家」,接受這些網絡熱詞就慢一些。中國的網絡熱詞折射的可能更多是「80後」「90後」和「00後」這幾個年齡段的社會心理,他們面對的是中國經濟發展,但也有就業等競爭壓力,這些必定會反映在他們常用的網絡語言中。

「網絡公民」的背後還有相關的企業。11月18日,嗶哩嗶哩市場中心總經理楊亮做了一個有關「新文娛和新消費」的主題演講——《Z世代與後2020時代》,回顧了B站2020年的諸多動作,如為什麼推出「『爹味』比較重的」短片《後浪》等,並對未來趨勢做了展望。楊亮表示,1990年出生的人基本完成家庭組建,「00後」也有的進入社會,成為獨立的成年人,這意味著Z世代真正進入了社會的主流,「完成主流話語權的交棒」。因此很多人都問過:「B站怎麼做年輕人營銷?怎麼抓住年輕人?」他還表示,歐美潮流文化曾影響了一代年輕人,但這種文化往往起源於urban,即街頭文化,而現在「我們的網絡社區就是中國年輕人的街頭」。

近日在微博博主「蒙淇淇77」的推波助瀾下,「凡爾賽文學」又被一些人津津樂道,並成為抖音上非常火的「梗」。比如許多人轉發電視主持人撒貝寧的「凡體」調侃視頻——他在一個節目中說:「我真羨慕參加高考的同學們,他們有選擇,我保送北大,連選擇機會都沒有。」

張頤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的社交媒體早已擴展到新領域,一方面是以短視頻為中心的快手、抖音等,另外一方面是強化社交功能的微信等。「這些年的網絡流行熱詞基本上都從這些社交平臺上出來,而我們大量的碎片時間也都在這些平臺上,這說明我們接受或傳播信息的黏著力相比以前變得更高了。」張頤武說。他還表示,在熱詞的流行過程中,來自幕後的運作從來都是有的,不管是微信公眾號、抖音還是嗶哩嗶哩短視頻平臺,都有很多的「強運作」。當然,這種運作只有找到和時代特性、時代文化的契合點,才能讓一些表達火起來。

「如果沒有運作,很難讓一個詞傳播得那麼快。但與此同時,運作也得把準這個時代的脈搏,如果把不準那也是白搭。」張頤武認為,要做到很好地應和社會心理,把準中等收入者及後其備軍在這個社會中的高興與不快很重要,包括他們的挫折感和焦慮,只有這樣,相關的詞彙才能有流行開來的機會。

(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社畜?都是打工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下午好,各位打工人!」最近,「打工人」這個詞火了,不僅有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在網上流傳,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網友自製打工人表情包這種話語有時是一種自我鼓勵,但有時也是身為社畜的自嘲。在做「打工人」之前,誰不是心懷理想,眺望遠方,最後也只能當牛做馬,燃燒自己,照亮公司。「沒進電子廠之前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 「打工人」梗火了!沒有一個社畜缺少鋼鐵般的意志
    「你好,打工人」 一夜之間,「打工人」梗火了 跟朋友聊天,要先問候一聲「打工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
  • 社畜、996進階版的打工人為什麼爆火:「成年人的黑色幽默。」
    寫字樓中的上班族自比打工仔,用樂觀的句子傳達心酸的現狀,不知不覺在年輕人間引發了共鳴,微信群、QQ群,到處都是「早安,打工人」的聲音。然而,和許多網絡流行語一樣,「打工人」在爆火以後也引發了許多爭議。有的人覺得「打工人」是一種樂觀,至少引導我們積極地去面對工作;有的人則認為「打工人」是對勞資對立的反抗,絕不是真把自己當成打工仔;還有人說,「打工人」一詞被娛樂化的當下,已經失去了背後心酸的含義,來自勞動者的反抗再一次被抹去,令人悲哀。
  • 從社畜到打工人,青年亞文化不喪了?
    全國總工會的微信公眾號,積極回應給出定義:「打工人被賦予了鋼鐵般的意志,炙熱的情懷,還有詩和遠方的期待。」豆瓣新成立的「打工人聚集地」小組,也在精華帖裡澄清:「在本質上,打工人和社畜是不同的。打工雖是事實,但它幾乎消除了階級差異。」也就是說,無論工作的門類和收入高低,打工人具有更廣的普適性和更積極的精神面貌。
  • 最近很火的「打工人」,爆火用語又喪又燃!英語該怎麼說?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各位打工人!大家好!「打工人」這個詞最近爆火,誕生了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這句聽起來挺「中二」的話,似乎擊中了人們的興奮點,大家紛紛以「打工人」自居」。
  • 「打工人」爆火網絡,這個又喪又燃的詞,英語怎麼說?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各位打工人!大家好!「打工人」這個詞最近爆火,誕生了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這句聽起來挺「中二」的話,似乎擊中了人們的興奮點,大家紛紛以「打工人」自居」。
  • 卑微社畜,微笑生活——打工人,我們辛苦了
    #打工人#01繼打工人段子火了之後她說好傢夥 難怪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打工人!)(社畜都不容易~)03今天,「打工人梗」重上熱搜,對此回憶起自己的心路歷程應該也是大多數人的心路歷程~身為社畜,生活不易。
  • 社畜是什麼意思 社畜指的是什麼類型的樣屬於罵人的話嗎
    社畜是最近很火的一個網絡熱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不過也有很多網友並不是很懂這個詞的意思,下面就和愛秀美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社畜是什麼意思  社畜是一個貶義詞,就是形容像牲畜一樣被壓榨的上班族。
  • 最近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繼「保安日記「「社畜」之後,「打工人」又成了各界勞動者們的Slogan。1「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你在拼多多到處找人砍價,他在滴滴打車求人助力,我在電子廠擰螺絲擰到凌晨,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早安,打工人!」
  • 刷屏的「打工人」梗,用英語怎麼說?
    近日,一則「打工人」的視頻爆紅網絡,視頻中頻出金句:電子廠上班了,零件和零件碰撞在一起就是夢破碎的聲音。打工賺不了幾個錢,但是多打幾份工可以讓你沒時間花錢。不拼爹,不拼娘,不拼工作,不拼錢,我們打工人只拼命。沒有苦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世界上有兩種最耀眼的光芒,一種是太陽,一種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樣!
  • 打工人,醒醒!請回答2020,你的年度熱詞是什麼?
    「打工人」「凡爾賽文學」時代都來了,你還沒有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嗎?2020年或許是最讓人感到猝不及防的一年,疫情席捲了大半年,從初秋開始才些許感受到文化的復甦,剛剛落下的北方的初雪已經昭示著歲末的來臨,一年一度的歲末盤點們也開始了。
  • 「打工人」到底是個什麼梗?
    最近,「打工人」這個詞火了 不僅有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在網上流傳 這種話語有時是一種自我鼓勵 但有時也是身為社畜的自嘲 「你的朋友圈
  • 「打工人」是什麼梗 打工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打工人」是什麼梗眾所鄒知,給自己增添新的外號是網友們自嘲的表現之一,例如前兩年火起來的「社畜」「搬磚人」等。近段時間,網友們喜歡互相稱之為「打工人」,你知道這個梗是怎麼來的嗎?
  • 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真相揭秘 打工人梗出自哪裡什麼意思
    近段時間以來,打工人這個梗非常的火,朋友圈裡面都被:早安,打工人!給刷屏了。這是個什麼梗呢?這個梗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麼火呢?這個梗的來源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打工人是什麼梗近段時間以來,「打工人」這個詞非常的火,為什麼這麼火呢?
  • 「打工人」不完全心理學:自嘲背後的積極力量
    無論你是在工地搬磚的工人,還是世界五百強的白領,只要不是壓榨他人的資本家,那你就是一名「打工人」。90年代時,我們將前往珠三角、長三角打工的農村人稱為「打工仔」,他們往往從事體力勞動,這個稱謂帶有一絲卑微和低人一等的意味。從日本傳來的「社畜」一詞,也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它指的是在公司很順從地工作、像牲畜一樣被壓榨的員工。
  • 社畜什麼意思,如何理解我是社畜,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
    最近大家可能會看到很多網友自稱自己是社畜青年,那麼究竟這裡的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社畜代表什麼含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首先大家要明白社畜這個網絡語,最早是從日本傳過來的,在日本一個形容上班族的貶義詞,就是指那種聽話順從公司的員工,日常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時間和勞動力,是一種自嘲,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這個詞通過日劇傳入了中國,最近成為了一個比較流行的網絡語。
  • 新梗打工人,如何在英文中正確表達
    想必大家最近的朋友圈也是可以看到「早安,打工人」這樣的語句吧。「打工人」是一個新梗,之前有從日本傳來的「社畜」以及上班代名詞「搬磚」,這類的網絡熱詞精準有力,簡直是惟妙惟肖。「打工人」翻譯過來也就是打工仔,亦是上班族的一種自稱。你要是用worker翻譯,那就大錯特錯了,正確的表達應該是「office worker」。
  • 當代社畜崩潰的瞬間
    當代社畜崩潰的瞬間 2020-12-01 1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斜槓青年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 社畜日常生活有哪些活動
    喜歡刷微博的朋友們應該在網上都看到過斜槓青年和社畜青年等詞語,那麼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下面就和愛秀美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  斜槓青年簡單來說就是不滿足於一直做一種職業的人。
  • 打工人,一起爬山嗎?2020年百度沸點年度流行語出爐
    與往年「996」、「我太難了」、「社畜」等熱詞引領的「喪文化」不同,在今年的流行語榜單中,我們似乎看到了這屆網友直面真實、看清自我,甚至積極樂觀的一面。比如,「打工人」即上班族的自稱,他們往往薪水不高,但工作卻十分辛苦,於是網際網路上的打工人便會互相發雞湯互相鼓勵。「只要我夠努力,老闆一定會過上他想要的生活。早安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