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siVivo流動共培養細胞,研究糖尿病中葡萄糖-脂肪酸crosstalk

2021-01-11 澤平科技

營養過剩表現為代謝譜的變化和胰島素敏感度的損傷。早期以靜態培養方式為基礎的體外研究只能提供單個細胞中單分子途徑的大量信息,儘管已經在局部細胞水平上對穩態、炎症和損傷的信號傳導機制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但不能用於研究單個細胞或組織的變化信號是如何傳達給身體的其他部位,不同組織之間的cross-talk如何決定全身代謝水平。

以QV500流動細胞培養為基礎建立的三維脂肪組織+內皮細胞+肝細胞(AT+EC+HEP)流動培養法通過培養基的流動經串聯培養室連接起來,以模擬血液連接身體中的不同組織或器官。

此流動培養模型通過為細胞及時補充營養物質、增加供氧量,並且還能為細胞提供由培養基的流動和細胞的crosstalk產生的間質樣剪切應力來維持高的細胞活力,在體外系統地重建內源代謝,是研究不同位置的許多關鍵器官的具體功能和如何通過器官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維持全身能量平衡的有力工具。(Iori, E., et al. Glucose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a 3 Tissue In-Vitro Model Challenged with Normo- and Hyperglycaemia. PLoS ONE. 2012; 7: e34704; Vozzi, F., et al. A flexible bioreactor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in vitro tissue and organ models. Biotechnol Bioeng. 2011; 108: 2129–2140)

圖 1 三維脂肪組織+內皮細胞+肝細胞(AT+EC+HEP)流動培養法的示意圖。Quasi Vivo 生物反應器 (QV500) 培養肝細胞和脂肪組織用低剪切的培養室,而用於內皮細胞的層流室(LFC)採用的是高剪切。

圖2. 內皮細胞培養用的高剪切層流室(LFC)(A) LFC設計圖。(B)組裝入流動培養反應器中的LFC, 本圖中採用的是Quasi Vivo流動培養系統的原型機(Vozzi, 2011)。

圖3. 目前商品化的QV500流動培養系統操作更簡單,使用更方便。適合低通量的實驗。

圖 4. 流動培養的三維-脂肪組織+內皮細胞+肝細胞(AT+EC+HEP)能更好地維持代謝物的穩態平衡。與二維-脂肪組織+內皮細胞(AT+EC)相比,流動培養的三維-脂肪組織+內皮細胞+肝細胞(AT+EC+HEP)的葡萄糖,甘油和游離脂肪酸的水平在48 h內沒有變化,而白蛋白的合成以及乳酸和L-丙氨酸的釋放有所增加。GLU(葡萄糖),GLY(甘油),LAC(乳酸鹽),ALA(L-丙氨酸),E-SEL(E-選擇素)FFA(游離脂肪酸)。

圖 5 Quasi Vivo流動培養系統可以輕鬆取出舊培養基進行分析或補充新的培養基,在不同條件下進行長期實驗而不會干擾細胞。適合同一細胞樣品的多時間點連續取樣。

圖6.流動培養的三維-脂肪組織+內皮細胞+肝細胞(AT+EC+HEP)模型能充分揭示葡萄糖過量和胰島素不足導致的體外模型的總體平衡或體內穩態失衡,如何誘導一般的和特定的內皮應激的。FS(飢餓,培養基中含5.5 mM葡萄糖)PARS(血糖穩定狀態,培養基中含5.5 mM葡萄糖和65 pM胰島素)D1(I型糖尿病模型,培養基中含20 mM葡萄糖)D2(II型糖尿病模型,培養基中含20 mM葡萄糖和65 pM胰島素)。

總結:為模擬肝、脂肪組織和內皮在機體內的不同佔比,流動培養48 h後肝細胞、脂肪細胞和內皮細胞終濃度應為10:2:1。流動培養時,肝細胞採用含有3 D支架的培養室,內皮細胞採用層流室。培養基的流速為250 mL/min。

Quasi Vivo流動培養系統,作為英國Kirkstall公司核心產品,10年來已在全球70+實驗室使用,成功用於包括呼吸系統(研究熱點)、心血管、肝臟、腎臟、腸道、血腦屏障和腦組織類器官等各類細胞模型中。

相關焦點

  • 用Quasi Vivo流動培養系統,實現組成血腦屏障的三種細胞共培養
    Quasi Vivo流動培養系統為未來研究不同類型的血腦屏障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細胞毒性試驗中的特殊作用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工具。(Miranda-Azpiazu P, et al.連接培養基存儲瓶的一個Quasi-Vivo QV500流動培養系統的細胞培養腔室(B)。圖 3 Quasi-Vivo QV500流動培養系統建立的能同時培養三種不同細胞的多細胞共培養體系。圖4 幾種流動培養方式示意圖:A圖為單獨星形角質細胞流動培養,B圖為單獨周細胞流動培養,C圖為單獨血管內皮細胞流動培養,D圖為三種細胞組合後一起流動培養。
  • Quasi Vivo流動培養提高肝細胞基因表達,細胞原代培養技術
    人肝細胞原代培養被認為是研究藥物/異種代謝、毒性和副作用的金標準。然而,原代培養的肝細胞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許多基因(包括細胞色素P450、結合酶和膜轉運蛋白)的表達量在早期就會發生下調。尤其細胞鋪板後CYP表達的巨大下降是主要問題。這可能是靜止培養條件無法複製某些生理刺激所致。
  • 幹細胞+Quasi Vivo流動培養系統+多孔支架培養含血管的3D心臟組織
    Quasi-Vivo流動培養系統 (QV500型)的蠕動泵將培養基從儲液瓶泵到兩個串聯的培養腔室內,並能保持恆定流速(200μl/min),保證多孔明膠支架內層的培養基流動。圖2. 構建含血管的3D心臟的實驗方案示意圖。明膠多孔支架(Gelatin scaffold)被浸入稀釋的Matrigel中,然後轉移至內皮分化培養基(EDM)中。
  • 葡萄糖激酶激活劑(GKA)——改善糖尿病β細胞功能的新策略
    循證——用數據說話:  GKA可改善β細胞功能障礙  近年來,相關體內動物實驗、體外組織器官水平研究,尤其是在T2DM人群中研究均顯示,GKA可改善β細胞功能,為其治療糖尿病提供了證據支持。而GKA Piragliatin治療可降低P417R突變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進一步對P417R突變小鼠的胰島進行離體培養,發現其表現為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分泌缺乏;而在經過高糖及GKA持續培養後可修復這種β細胞功能損傷。分析發現,GKA Piragliatin幹預增加突變GK蛋白的穩定性,提高GK的催化活性,改善葡萄糖代謝,修復β細胞分泌缺陷。
  • Lonza人脂肪前體細胞,研究糖尿病胰島抵抗、肥胖的優秀體外模型
    脂肪細胞——代謝穩態的關鍵角色脂肪細胞不僅僅儲存脂肪,也在代謝性疾病中發揮作用。通過研究脂肪細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科研人員可以開發出新的靶向療法,針對肥胖症和糖尿病等。脂肪隨後沉積在肝臟、肌肉、心臟和其他內臟器官的組織中,從而導致局部發炎。然後,這種所謂的「脂毒性」會誘導胰島素抵抗,並增加罹患II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脂肪組織迅速擴張時,會導致細胞死亡、缺氧和機械應激。這些信號促進巨噬細胞浸潤,導致炎症反應。實際上,在分析肥胖患者的脂肪組織時,研究人員發現多達40%的細胞是巨噬細胞。
  • 醫生給糖尿病患者輸葡萄糖!真相是…|葡萄糖液|葡萄糖|糖尿病...
    現已知道,糖尿病是由於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和 / 或「胰島素抵抗」,導致葡萄糖不能被機體有效的代謝和利用,從而導致血糖升高。因此,為了避免患者血糖顯著升高,一般情況下會儘量避免給糖尿病患者輸注葡萄糖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糖尿病患者就絕對不能輸注葡萄糖。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葡萄糖該用還得用,但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以確保患者不會因輸注葡萄糖而導致血糖失衡。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
    造成這種缺乏的原因是蘭格漢斯β的細胞被破壞或停止工作。 然後,由於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只能是這個β細胞,所以通過繼續施用胰島素本身來消除胰島素缺乏,或者通過移植產生和分泌胰島素而不是β細胞或β細胞的細胞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是自然流動的。從幹細胞中產生變成β細胞的細胞並將其移植到患者體內的治療方法要建立幹細胞的安全性、製備細胞的效率等標準(標準化)。
  • Diabetes:成熟脂肪細胞與前體細胞對話 共商分化「大計」
    2015年9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瑞士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細胞共培養技術和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了一些可以通過旁分泌或內分泌方式調控脂肪細胞分化的脂肪因子,這對於肥胖及相關代謝綜合症治療具有一定意義
  • ...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免疫|腫瘤|腫瘤細胞|葡萄糖
    有趣的是,在CD8+T細胞中,用雷帕黴素阻斷mTOR有利於長壽T記憶細胞的分化,這可能會在維持抗腫瘤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與對照培養基相比,降低培養液中葡萄糖可抑制Teff細胞中關鍵效應分子IFN-γ、IL-17和顆粒酶B的產生。
  • 胰島素抵抗引發脂肪酸過度氧化
    而在2008年1月9日出版的《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來自美國杜克大學和加拿大的一組科學家發現,肥胖引起的肌肉胰島素抵抗會導致過度脂肪酸氧化,而非傳統認為的減少。 胰島素抵抗是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特別是糖尿病和由此引起的多種心血管疾病。
  • Nature:治療糖尿病新希望!首次讓人胰腺中的α細胞和γ細胞產生和...
    Herrera 解釋道,「我們將我們獲得的細胞分成兩組:在一組細胞中,我們僅引入一種螢光細胞示蹤劑,在另一組細胞中,我們添加了表達β細胞特異性胰島素轉錄因子的基因。」這些研究人員隨後用一種細胞類型一次重建「假胰島(pseudo-islet)」,以便準確研究它們的行為。
  • 盤點2017年1型糖尿病研究新進展
    【1】研究發現1型糖尿病發作的新型生物標記物,將助力糖尿病早期診斷近日,來自都柏林城市大學、埃裡克西大學和愛爾蘭皇家外科學院的3U糖尿病聯盟有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一些可能預測1型糖尿病發展的生物標記物。研究人員發現了血液中一種叫做12-HETE的物質可用於診斷1型糖尿病病人,如果病人沒有發病,就無法在血液中檢測到這個物質。
  • 糖尿病患者要輸葡萄糖,可以加胰島素兌衝嗎?
    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糖尿病患者,治療中需要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作為治療藥物的稀釋液(輸液溶媒),怎麼辦? 有經驗的前輩答:同時加入4 U胰島素兌衝。 那麼,這種用藥方法對嗎?
  • 苦瓜胜肽-糖尿病的剋星
    苦瓜胜肽是:基於國際最新的苦瓜基礎研究理論和成果,結合中國中醫的君臣佐使理論,二者的黃金搭檔和完美結合,保證了該產品的獨特效果! 是糖尿病的剋星!純生物製劑,沒有任何毒副作用!苦瓜胜肽不同與其他糖尿病藥物,其它藥物不是降糖而是往體外排洩糖。 苦瓜胜肽是跟體內細胞、胰臟的受器結合,讓器官恢復自身的功能,目前10000臨床,治癒率92%。
  • 骨生物學進展:機械感應蛋白PIEZO1通過成骨破骨crosstalk調節骨平衡
    Mechanical sensing protein PIEZO1 regulates bone homeostasis via osteoblast-osteoclast crosstalkPrx1Cre; Piezo1fl/fl小鼠BMSC來源的成骨細胞顯示出增強破骨生成的能力,可以通過巨多核細胞數量增加,成骨破骨共培養液上清trap活性增加看出來,坑吸收實驗,發現在piezo1缺陷成骨細胞共培養系統中,破骨細胞數量增加,吸收更活躍。e-f. 對WT和Prx1Cre; Piezo1fl/fl小鼠的皮質骨進行基因表達分析。
  • 「修復」人體葡萄糖傳感器:播種糖尿病治療的新希望!
    這一大獎的獲得,充分肯定了Franz Matschinsky教授提出的關於「調控人類胰島細胞和其他組織中的葡萄糖激酶(GK),可糾正2型糖尿病中的代謝缺陷」的理論。就在剛剛結束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上,多位糖尿病領域大咖圍繞葡萄糖激酶(GK)的作用機制、多扎格列艾汀(Dorzagliatin)臨床研究進展進行了精彩分享。
  • 葡萄糖是怎樣進入細胞的
    核心提示: 提到葡萄糖大家一定不陌生,對於葡萄糖是怎麼進入細胞的,您可能就不清楚了。清華大學教授、長江學者顏寧將晦澀難懂的科研知識,變成通俗易懂的科普「甜點」,讓您了解什麼是轉運蛋白,葡萄糖怎麼進入細胞。
  • 糖尿病研究新進展2018年3月1號
    Cell Rep:糖尿病新療法來啦!特殊的胰腺幹細胞有望再生胰腺β細胞對葡萄糖產生反應!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刺激人類胰腺中的祖細胞或能產生對葡萄糖響應的β細胞,相關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針對1型糖尿病的再生細胞療法。
  • 全面解讀細胞培養基!
    在葡萄糖濃度較高時,細胞主要通過擴散作用吸收葡萄糖,細胞膜內外的葡萄糖濃度梯度是細胞吸收葡萄糖的動力;在葡萄糖濃度較低時,主要由鈉離子推動的高親和性轉運過程使細胞攝取葡萄糖。葡萄糖進入細胞後參與糖酵解、核酸代謝、糖原合成、能量代謝以及一些胺基酸的合成。與體內的能量供應途徑不同,體外培養時,一定的濃度範圍條件下,葡萄糖主要經糖酵解循環轉化成乳酸來為細胞提供能量。
  • HDL與糖尿病——EASD2014新視點
    在2014 年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年會(EASD2014)上,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賴伊(Kerry-Anne Rye)教授就「HDL與胰島素分泌之間的交叉(cross-talk)」作了精彩演講。另外,瑞士蘇黎世大學的蘭德梅塞(Ulf Landmesser)教授闡述了糖尿病背景下的HDL功能障礙以及HDL對血管的保護作用。以下內容來自兩位教授在大會上的精彩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