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史「被盜走的2分鐘」,阿波羅11號登月時,為何與地面失聯

2020-12-04 讀史匯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

嫦娥和月宮曾讓人類嚮往數千年,扛不住科學的探索,人類最終登上月球,親眼目睹廣寒宮的風採……

1969年7月21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阿波羅11號載人宇宙飛船成功登上月球,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為了紀念這歷史性一刻,阿姆斯特朗滿懷激動地說到「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距離阿波羅11號載人宇宙飛船登月已經過去50年,這場人類科技的壯舉至今仍令人類津津樂道。

作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進步,阿波羅11號倍受全人類矚目,為了讓人類共同見證偉大的時刻,阿波羅11號登月的過程採取全球轉播。據說,在傳播媒介不發達的上世紀,這場轉播的收視率高達6億人,基本上當時有電視的家庭都圍在電視旁邊收看。

但是直播的過程中,發生一件奇怪的事,原本一切順利的登月過程,突然發生信號中斷,中斷時長達2分鐘。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信號中斷,至今宇航局沒有給出明確答覆,只是說電視轉播時,信號出現延遲問題。因為信號接收站設置在澳大利亞,月球上阿波羅11號發出的信號,必須先到達澳大利亞,再到美國,然後轉播給全世界,偶爾出現中斷很正常。

顯然,這樣的解釋很難令廣大宇航迷信服,隨後有關2分鐘的猜想紛紛不斷。

猜想一:登月是一場「戲」

結合那時的全球大環境,美蘇正處在熱烈的對峙階段,雙方積極地開展各種軍備競賽,都想著能夠在先進技術方面壓倒對方。由於對峙多年,雙方一直難分勝負。於是,美宇航局冥思苦想導演出一場「登月大戲」。

說到底,美宇航局所謂「登月計劃」是一個彌天大謊,所謂的登月直播,也不過是宇航局請演員在錄像棚拍攝而來。

這種猜想不是沒有道理,按照當時的科技發展水平,人類想要登上月球需要面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至於有哪些技術難題,咱也搞不懂。但是從直播的畫面,細心的觀眾發現端倪。很多航天愛好者發現,美宇航局插在月球表面的小旗是飄揚晃動的狀態。

眾所周知,月球沒有大氣,沒有大氣便沒有空氣流動,那麼小旗為何會隨風飄動呢。所以,猜想一也不無道理。為此,美宇航局站出來解釋說,那是因為插旗時的慣性,導致小旗在晃動,而通過視頻畫面來看,很明顯是隨風擺動。

更有意思的是,時隔九年。1978年,華納兄弟投資拍攝一部名為《摩羯星一號》的電影上映,影片內容是將人類登陸火星失敗,為了有個交代,宇航局選擇在攝影棚內錄製一段人造的登陸火星視頻來欺騙大家。於是,很多人猜測該電影很有可能是故意拿美宇航局登月開涮。

另外,根據阿波羅從月球帶回來的巖石,美宇航局說,月球石頭與地球石頭沒什麼不同,含有的成分和結構是一樣的。稍微有點常識就知道,地球的石頭怎麼能跟月球一樣呢,兩個星球的成因和時間都不同。有人猜測,美宇航局不知從哪裡弄來的石頭,來糊弄全球觀眾。

猜想二:外星人幹擾

據太空人回憶,他們剛要在月球落腳時,奇怪的一幕發生了。奧爾德林與阿姆斯特朗同時看到不明飛行物,起初他們以為看到的是土星五號火箭。回到船艙後,阿姆斯特朗與地球詢問情況,休斯頓說那應該不是土星五號火箭,因為土星五號火箭距離他們6000英裡。

有人推測,阿姆斯特朗所看到的是外星人不明飛行物。一份流出的通話記錄證實這點。

休斯頓:你們看到了什麼

阿波羅:還有其他飛船,在附近隕石坑,有一排。

休斯頓:你發現什麼

阿波羅:和我們的宇宙飛船不一樣,三個巨大飛碟

接著,全球轉播信號中斷。有人推測,阿姆斯特朗與地面失去聯繫,很有可能是收到外星人警告,通訊信號被迫中斷。這個猜想最終在阿姆斯特朗臨終前,這樣解釋說:

阿姆斯特朗:實在難以置信,他們警告我們立刻離開。他們的宇宙飛船比我們的要大要好。

關於阿姆斯特朗臨終解釋很難辨別真偽,畢竟年事已高有可能神志不清。巧合的是,沒出多久,面對全球的好奇,美宇航局說阿波羅登月過程的大部分高清錄像丟失了。一個能夠將血肉之軀送到沒有空氣、氧氣、水分、重力的月球,居然連錄像設備都搞不明白。你信不信?

登月有望再次觀看

繼阿波羅後,美宇航局再也沒有涉足過月球,一方面資金壓力太大,一方面有可能涉及很多別的因素。一場登月讓大家好奇半個世界,據說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惑,美宇航局決定在2024年再次啟動登月計劃。

相關焦點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
    可是,50年前正逢美國和蘇聯將太空競賽視為「國家威望」的冷戰時代,當時只有一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能給美國人一些遐想般的安慰,而登月才是最震撼人心的「科幻」之旅。「阿波羅11號」的裝配工作,在佛羅裡達州東海岸的卡納維拉爾角進行。這裡是美國最大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基地——甘迺迪航天中心所在地,本來是一個自然保護區,種有幾萬畝橘樹,風景如畫。
  • 人類登月五十年,憶阿波羅11號的奇妙冒險。
    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後,阿波羅11號飛船準備開始進行空中組裝,即由指令服務艙和登月艙兩大模塊組成的阿波羅系列飛船,裝在火箭上時不是最終形態,需要在太空中重新組裝。空中組裝在航天任務中是比較少見的,通常入軌後,太空飛行器只進行類似太陽翼展開這樣的動作。那麼,為什麼阿波羅飛船要在太空中進行組裝呢?在土星五號運載火箭上有一個尖尖的逃逸塔,這是為航天員準備的。
  • 人類登月50年|阿波羅11號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編者按:今年是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日。值此之際,詳細記述人類登月全過程的新書《登月使命》出版。在這本書裡,讀者能看到探月史上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斯普特尼克1號升空、小狗萊卡進入太空、阿波羅11號登月、阿波羅13號脫險、太空人謝潑德在月球上打高爾夫球……《登月使命》的作者為羅德·派爾,他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美國國家太空協會會員,美國作家協會會員,美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航天歷史學者,航天雜誌《Ad Astra》主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和詹森太空研究中心長期合作撰稿人。
  • 嫦娥五號出發之前,再談談阿波羅11號登月飛船的2分鐘通訊中斷
    中國嫦娥5號即將啟程,去完成一項令全世界都十分關注的任務。從月球取兩公斤土壤回地球。這項任務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其實是我國迄今為止所面對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在中國嫦娥即將登陸月球之前,有一個老問題又不可避免地被人們想起,就是曾經發生在美國阿波羅登月期間的「怪事」。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進行登月直播時,通訊曾中斷了2分鐘。由於當時通訊加密機制不夠完善,據說有無線電愛好者截獲到這消失了2分鐘的通訊內容。
  • 多圖預警:阿波羅11號登月的那些事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4天後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乘坐登月艙在寧靜海登陸,同行的太空人麥可柯林斯留在繞月軌道。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時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 多圖預警,「阿波羅11」號登月的那些事兒
    搭載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的「小鷹」號登月艙,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載人登月1969年,「阿波羅11」號太空人與一個月球模型合影留念。1969年7月16日,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11」號太空人準備登車,前往發射場1969年7月16日上午9點32分,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11」號飛船搭乘土星V型火箭從39號發射架發射升空。土星V型火箭高363英尺(約合110米),相當於一座36層大樓,是歷史上製造的體積最為龐大的運載火箭之一。
  • 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的5個恐怖時刻,其中著陸時差點爆炸
    當阿波羅11號登月艙的登陸引擎關閉後,塵埃落在月球的寧靜之海上時在多次警報中降落時偏離著陸點 到達月球軌道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與指令艙分離,開始了他們的登月計劃。 幾個小時前,蜘蛛狀登月艙「鷹」號脫離了「哥倫比亞」號指令艙,連接兩艘宇宙飛船隧道內的殘餘壓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導致「鷹」號在分離時獲得了額外的升力。
  •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時間:2019-09-07 18: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 今天,對於印度人民來說不是一個高興的日子。
  • 1969年,珍貴的阿波羅11號登月前準備的老照片
    阿波羅11號是阿波羅計劃的高潮,它推動了人類太空飛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1968年10月,阿波羅計劃的第一次載人飛行起飛;不到一年後,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在短短幾年內,總共有6次任務使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
  • 阿波羅11號錄音公開:和地球失聯後,太空人說看到一個「大媽媽」
    美國人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實現了登陸月球的夢想,這就是著名的阿波羅計劃。美國人當時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財力物力,最終在阿波羅11號的時候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夢想。現如今,阿波羅11號登陸已經成為一段久遠的歷史,以至於很多人不相信美國登月的真實性。實際上,由於提前準備充分,阿波羅11號的登陸過程十分順利,但執行第一次登月任務的三位太空人依然承受了巨大的風險,他們也看到了人類從未親眼見過的奇異景象。
  • 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 「執行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
    NASA阿波羅11號任務主要目標官方文件雖然上述目標聽起來很簡單,但要實現它遠非易事。阿波羅11號任務當然還有一些次要目標,比如了解太空飛行器和太空衣的性能,以及太空人本身所需執行的登月任務,在月球表面進行實驗,並帶回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供科學家進行分析。
  • 阿波羅11號原始資料遺失,登月真實性再遭質疑,現在怎麼樣了?
    時間回到1970年,由於一些原因,美國航天局把存放在戈達德航天中心的一些重要資料,轉移到國國家檔案館資料保存中心進行保存。這批轉移的資料種類繁多,數量豐富,其中就包括了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的原始資料,這批資料囊括了整個行動整個過程,可以說是見證美國最高光的時刻。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人類為什麼自此不再登月了?
    2019年7月20是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日。50年前的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 「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從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的登月徵程。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乘坐宇宙飛船飛越了38萬公裡徵程。最終於7月20日踏上了月球表面。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回顧阿波羅號探月計劃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50周年紀念日臨近,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阿波羅號計劃的探月歷史。當第一批阿波羅太空人格斯·格裡森姆、埃德·懷特和羅傑·查菲在佛羅裡達州發射臺進行模擬操作時,太空艙突然起火,火情快速蔓延,導致3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災難導致美國宇航局重新檢查了阿波羅計劃的所有方面,並對許多太空飛行器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當年春天,太空人們接受訓練的任務被正式命名為「阿波羅1號」。機組人員:維吉爾·格裡索姆、愛德華·懷特、羅傑·查菲。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一):原來他並非登月的最佳人選
    阿波羅1號的三名太空人在火災中不幸喪生。此外,NASA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仍存在嚴重問題,而登月艙的製造也面臨延誤。隨著蘇聯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自己的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想要在這場太空競賽中拔得頭籌,需要不止一次的巨大飛躍。好在隨後的一切進展順利。到阿波羅11號登月前7個月,阿波羅8號在1968年末順利完成繞月航行,創造了歷史。
  • 登月是一場「騙局」OR「創舉」?一組阿波羅11號準備階段舊照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而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一事更進一步成為紀錄片和廣告常見之歷史事件。而今天要分享的老照片是阿波羅11號登月前的相關訓練與準備照片,可以從這組照片裡,簡單了解下這次登月行動的一些細節。
  • 航天史上的驚魂時刻:阿波羅12號發射時,竟數次被閃電擊中
    阿波羅11號任務結束之後四個月,阿波羅12號即將出徵,這一天對於「阿波羅12號」的全體組員來說,也將是他們終生難忘的一天。阿波羅12號發射1969年11月14日,這一天是「阿波羅12號」計劃的發射時間。發射窗口時間為3小時5分鐘,「窗口時間」簡單來說太空飛行器發射的最好時間的時間段,如果錯過了這三個小時,那麼發射將推遲2天,並且預先準備好的著陸地點也將更換。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三):終於邁出"全人類的一大步」
    四天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將阿波羅11號登月艙「鷹」號降落在月球上的靜海,成為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今年是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50周年,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特別推出「你不知道的登月秘密」系列文章,一起回顧人類探月進程中那些鮮為人知卻值得紀念的瞬間。
  • 阿波羅11號登月僅花4天!嫦娥四號27天到達月背,為何印度要48天
    如果關注嫦娥四號任務的話應該會有印象,從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到1月3日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嫦娥四號的奔月之旅用時27天。它的前輩嫦娥三號抵達月球正面也用了13天,不過美國阿波羅11號只花了4天,看起來我們和美國航天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如果和印度相比,這其中的差異倒顯得沒那麼大,因為目前正在太空中朝著月球南極跋涉的月船二號,需要48天才能到達月球,至於上述這些差異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 人類登月40年「阿波羅11號」登月八大內幕(組圖)
    「阿波羅11號」太空人在第一次登月任務中發現了一種月球礦石——阿姆阿爾柯爾礦石,後來科學家在地球上也發現了這種礦石。這種月球礦石後來按照3名「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的名字被命名,它們被叫做「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麥可·科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