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光:如何更好地增加整體福祉?

2021-01-08 網易財經

網易研究局NO.372

作者|黃有光(網易研究局專欄作家 著名經濟學家)

本文獨家首發自網易研究局(微信ID:wyyjj16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 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

於今年二月底,筆者受邀請到牛津大學給Atkinson Memorial Lecture. 這是紀念去年逝世的著名經濟學家Anthony Atkinson的活動,由牛大的「全球優先事項研究所」(Global Priorities Institute;GPI)與經濟系合辦。

GPI的人員與近年成立的有效利他主義中心(Centre for Effective Altruism; CEA)有很大的重疊,包括後者的創始人之一William MacAskill就是前者的副主任;兩者的目的都是更有效地做好事。除了給Atkinson Memorial Lecture,筆者還在GPI主講了一個關於人口的倫理哲學的研討會,與GPI主任HilaryGreaves、 副主任MacAskill等GPI主要人員進行討論,因此,對這個約九年前才開始的有效利他主義運動有了一些認識。這運動的精神導師是普林斯頓大學的著名哲學家與維護動物福祉的大師Peter Singer.

CEA於2011年由「捐獻我們所能」(Giving What We Can) 與 「八萬小時」(80,000 hours)聯合而成,是有效利他主義運動的總組織。GPI是由CEA與也是牛津大學內的「人類前途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聯合創辦的。CEA的宗旨是,用事實與推理來得出如何最好地利他,並因之採取行動。其活動包括比較不同慈善機構的效率,建議人們如何行善,研究避免全球毀滅的危險等。

筆者在Atkinson紀念演講中,也討論避免全球毀滅的問題。如果全球毀滅,將來的可能福祉減少到零,損失巨大,因此是個極重要的問題。如果能夠避免毀滅,將來的福祉多數會隨著科技等進步而大量提高。對於可能造成全球毀滅的原因,筆者比較重視由於全球暖化而帶來的危險,但GPI好像比較重視人工超級智能所可能帶來的危險。人類前途研究所所長Nick Bostrom 2014年出版的Superintelligence: Path,Dangers, Strategies 一書就研究這個課題。筆者不排除人工超級智能的可能危險,但認為不是人類短中期內面對的危險。人工超級智能會給人類帶來重大利益,過分強調其危險性,可能會減低人工智慧發展的速度,反而不利。另一方面,進行環保來避免全球暖化的危險,即使不能減少全球毀滅的危險,其短中期作用應該也是利大於弊的。

在Atkinson紀念演講中,筆者討論的另外一個重點是動物福祉。筆者在1995年在Biology and Philosophy 發表了提創福祉生物學的文章。幾年前關心動物福祉的學者MaxCarpendale採訪了筆者關於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Relations: BeyondAnthropocentrism 的主編在網上讀到這採訪後,於2015年把這採訪文章發表於其期刊中。

筆者1995年的文章提出三個福祉生物學重要問題:1.哪些物種能夠有福祉(能夠享受與受苦)?2. 它們的(淨)福祉是正還是負?3.如何提高它們的福祉?並試圖用進化生物學與經濟學部分回答這三個問題。

人類可以用成本很低甚至等於零的方法來大量減少動物的痛苦,尤其是我們飼養的動物,例如雞鴨等的痛苦。增加養雞籠的大小,可以大量減少雞的痛苦。雖然會增加雞肉的價格,但對大多數人,少吃一些肉反而會增加健康,就像增加香菸稅會增加抽菸者的快樂一樣。

另外一個例子。筆者只有在香港的菜市場看到,魚販把活生生的鰻魚砍成兩段,讓它們痛苦地扭動,以便吸引顧客的目光,並證明魚的新鮮程度。筆者多次向魚販議論,說你們這樣做,魚會很痛苦。沒有人挑戰說,魚不會痛苦。但有一個魚販說,「我魚賣不出,我也會痛苦。」如果其他魚販用這個方法賣魚,而他沒有用,則可能他賣出的魚比較少。但如果政府禁止,大家都不能用這種殘忍的方法,則大家依然可以賣同樣多的魚,而且應該也會減少魚販們因為須要用這種不人道的方法所難免產生的一些內疚感。像對汙染徵稅一樣,這是須要政府去做的。

筆者在香港的刊物發表文章,幾十年後,活生生砍鰻魚的做法依然在香港流行。因此,筆者發電子郵件給幾個有關的香港政府部門,得到一個回答,「會研究這問題」。但到現在,還沒有改變。

如果你是被關在擁擠籠子的雞,如果你是被活生生砍成兩段的鰻魚,你會感到怎樣?任何有道德的人,是否應該馬上採取一些行動(包括說話)?

附註:

關於上述超越純粹經濟的問題,「八萬小時」(80000hours)採訪了我,這採訪在7月25日在其網站掛出:https://80000hours.org/podcast/episodes/yew-kwang-ng-anticipating-effective-altruism/

得到Peter Singer教授的支持:

https://twitter.com/PeterSinger/status/1024168307560210432

經濟學類排名最高的博客Marginal Revolution也掛出這個採訪:

https://marginalrevolution.com/marginalrevolution/2018/07/robert-wiblin-interviews-yew-kwang-ng.html

取自 『Marginal Revolution』:

『And from Wiblin’s email:

「Hi Tyler,

…I spokewith Professor Yew-Kwang Ng, a 75 year old Chinese-Australian economist inSingapore who was impressively ahead of his time and I would never have expectedto exist. He:

·Was an active columnist in Chinese newspapers in favour of Deng Xiaoping’s economic reforms in the 80s.

·Was perhaps the first to write an analytical paper on wild animal welfare/suffering, in 1995!

·Wrote about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investing to prevent human extinction in 1991, well before this became a mainstream view. He also tried to tackle resulting infinitarian paralysis before this issue was widely appreciated.

·Is an advocate of direct brain stimulation, as a drug-alternative which humans don’t abuse or develop tolerance to.

·Advocated over 50 years for utilitarianism, philosophical hedonism and cardinality in welfare economics and made major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welfare economics.

·Develop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terpersonal utility comparisons.

·Since forever has been promoting the correct reading of Harsanyi’s Social Aggregation Theorem rather than Rawls』 bastardisation of it.

·Was a communist revolutionary in colonial Malaysia, but then studied economics and deconverted.

·Figured out about half of what’s distinctive about 『effective altruist』 thinking, totally independently and on his own well before most people got to the questions.

·Was the first to introduce non-perfect competition in macroeconomics by combining micro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into 『mesoeconomics』, showing that Keynesianism and Monetarism are special cases.」

It made me sad that he isn’t more widelyappreciated already, even by people building on his work today, so I made aguide to his most pioneering or influential publications to go alongwith the episode.

It would be great if you could post onMR and Twitter! :)」』

2018年8月3日

原標題為《如何更好增加整體福祉?關於有效利他主義運動的報導》

作者黃有光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Global Priorities Institute諮詢委員

網易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網易研究局是網易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網易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

移駕微信公號 看這裡看不到的內容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網易研究局>>

本文來源:網易研究局 責任編輯: 楊澤宇_NF6036

相關焦點

  • 黃有光:你有這種顯然的錯誤嗎?「頂峰-終結」法則
    實際上Y的痛苦更大,但由於終結時的痛苦度比較輕,使人們錯誤地認為Y的痛苦比較少。(詳見Kahneman(丹尼爾·卡內曼) 等1993。)這可以說是我們的記憶的不完善而造成我們的偏好不完全反映我們的苦樂。快樂才有內在價值,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調整我們的偏好,以便更好地提高我們的快樂。然而,只是記憶的不完善嗎?讓人們評價另外一個假設的人的一生。
  • 黃有光:大政府vs小政府:哪種情況民眾更快樂?
    這兩個原因,雖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卻有許多經濟學者忽視的許多其他因素,大致超額抵消上述兩個因素,使許多情形,是恰當地增加公共支出,更能夠增加人們的快樂。現在,我們要討論一些造成私人消費的無效性的因素。下一兩篇文章,我們會討論為何經濟學者高估公共支出的成本,與一些不但沒有超額成本,反而有負的超額成本,或有超額利益,甚至完全沒有成本的稅收。
  • 黃有光在高考季呼籲:應延遲中學上課時間!
    如何才能做一個快樂的人?金錢和快樂一定成正比嗎?快樂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網易研究局邀請長期從事快樂研究的全球知名華裔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有光解讀快樂的秘密。既然這是天生的傾向,社會應該適當地適應他們。上次的文章,也提出中學的上課時間應該延遲一兩個小時,來適應青少年的遲睡遲醒的傾向,但根據我所知道的,沒有發現有任何社會或國家,在這方面適應青少年。我生活過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歐美等國家,都沒有發現中學上課延遲的情形。
  • 黃有光:人們對快樂的一些錯誤理解
    (網易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網易研究局出品——如何更快樂你快樂嗎?如何才能做一個快樂的人?金錢和快樂一定成正比嗎?快樂的影響因素有哪些?例如,筆者也經常很難確定,上課與給分數時,是應該對學生嚴格一些,使學生誠惶誠恐地用功多讀書,以提高全世界都一樣在快速下降的大學生水平(這主要是因為讀大學的比例,從本科生到博士生,都在快速上升),還是應該放鬆一些,減輕學生的負擔。因此,連偏好的排序都很難確定。又如,如果兩個杯子的形狀不同,杯中的水量相差不超過一成,我們用肉眼也很難分辨出哪一個杯子的水比較多。
  • 黃有光:從2020年經濟學諾獎談到拍賣理論與簡化假設
    如何才能做一個快樂的人?金錢和快樂一定成正比嗎?快樂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網易研究局邀請長期從事快樂研究的全球知名華裔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有光解讀快樂的秘密。例如,上述第一位競標者,如果為了減少付出的金錢,又錯誤地估計只要出千多元就能獲得,就可能會被其他壓低標價比較不厲害的競標者所取代。比起新加坡用的Vickrey方法或第二價格競標,上海用的按照競標價給錢的,或第一價格競標,是欠缺效率的。與其支持者的說法不同,它也未必會使競標品的價格下降。最低價格可能會下降,但平均價格可能反而會增加。
  • 周晉峰以生態文明解讀-動物福祉: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連結
    動物福祉是什麼?你對動物福祉了解多少?如果我們沒有懂得動物健康與人類福祉之間聯繫的專業人士,動物福利將極難實現。動物福利不應該僅僅落在農民的肩上,更不該對他們進行懲罰。動物福利應該成為農民提高產品質量和實現更可持續生產的工具;還應該成為批發商、零售商用來教育公眾更好地消費動物產品的工具。動物福利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從左到右再到左。它就像一個鏈條,每個環結都有自己的責任來支持這項工作。
  •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如何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十四五」時期,如何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穩步提升教育質量,持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斷夯實民生福祉的基石,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今天刊發的幾篇文章,圍繞這些話題進行分析探討。
  • 「人」的發展經濟學:從「公地悲劇」到「公共福祉」
    ——「人」的發展經濟學之興起及其意義  如何解釋人類普遍合作這一現實?——「公地悲劇」抑或「公共福祉」  現代主流經濟學中流行著「公地悲劇」的信條,認為公共資源一定會遭到濫用,從而必然是無效的。但大量的經驗事實和行為實驗表明,人們在絕大多數場合中能夠進行合作,形成有效的集體行動,從而化解「公地悲劇」的問題。
  • 聯合國工發組織發布《工業化對世界人民福祉的重要意義》報告
    聯合國工發組織近期發布的報告揭示了工業化進程如何直接可見地影響提高世界人民的生活質量。 新冠疫情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世界最貧困的國家或將面臨發展更加落後的風險,決策者必須牢記第九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對增進人民福祉以及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性。
  • 李姣:環境善治是面向公共生態福祉的政府選擇
    新華社發   21世紀最具影響和權威的全球評估項目——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指出,由於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誤區,人類對生態服務需求的增加與自然資源的枯竭化及環境惡化,形成了顯著的矛盾。對生態系統進行大規模的利用與改造,導致生態系統供給服務下降,人類生態福祉不斷降低。
  • MPV奧德賽福祉車是一輛什麼車?
    但是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討的是前不久奧德賽首次展出的派生車型——奧德賽福祉車。這種特殊又少見的車,充滿了人文關懷。 目前奧德賽福祉車的具體售價還未可知,不過不會採用進口,而是未來會在廣汽本田進行國產並上市銷售。 什麼叫「福祉車」?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作者: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方世南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 如何更好地用好飛行檢查單?
    2.平行跑道運行,起飛離地後出現火情,400ft執行記憶項目,並發布mayday視環境情況U型掉頭用另側跑道抓緊時間落地則更有利於安全。而不是為完成程序長時間延長一邊處理。  二.檢查單裡的有些特情處理設計並不能涵蓋所有的處境。有些處境如果執行檢查單是錯誤的,也就犯了決策性錯誤且增加CRM負荷,同時也反映出對檢查單內容不了解,不能靈活應用。
  • 2020國考行測地市試卷整體解讀:圖形推理難度增加
    市地級考題延續以往特點,題量保持130,比省級少5題,數量關係依然比副省少5道小題;判斷推理仍然保持了「一題五問」題型的考查。市地級考題表現兩大特點:資料分析市地級題目與省級題目有兩篇不同,且難度略高於省級。圖形推理難度增加,考生直呼栽在圖形推理了,花了太多時間,卻沒做出幾道題。
  • 聲納丨中國科技創新提升全人類福祉
    近日,中國科學家陳薇在介紹新冠疫苗研發過程時自豪地說。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又一次得到檢驗,成為「十三五」規劃期間科技進步的一個縮影。 同時,中國科技創新進步還得益於研發投入的增加以及創新環境的改善。2019年,中國研發經費支出達2.21萬億元,超過歐盟平均水平。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國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第14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中國有17個科技集群進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2。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
  • 高敏感人群如何更好地適應投資市場
    來源:期貨日報敏感特質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存需要演化而來的,它是一種挑戰,更是一份禮物。研究發現,高敏感人群由於超高的洞察力,所以更容易學習新知識,也更富有創造力。A心理問題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因為我很難快速融入群體,獨處會讓我感到非常自在。
  • 鋁PCB LED電路 如何設更好地解決散熱問題
    打開APP 鋁PCB LED電路 如何設更好地解決散熱問題 發表於 2019-08-01 16:10:42 LED電路設計為了更好地解決散熱問題,LED和一些大功率IC需要使用鋁基印刷電路板。
  • 福祉車是什麼車 奔馳打造無障礙商務車
    什麼叫「福祉車」 其實這個名字來自於日本,主要是指行動不便人士的輪椅可以直接方便上下的車輛。在中國,有些企業將其稱之為「福利車」或「無障礙車」,而在歐美普遍的叫法則「Wheelchair Accessible Vehicle」(輪椅可通行車輛,即「無障礙車輛」)。
  • 瑞典向芬蘭提供動物保護:「福祉帶來額外收入」
    福祉增加生產價值。「「農民的財務狀況良好,牛奶生產者也是如此。我知道芬蘭的思路是不一樣的。我們在幾年前寫了一篇文章反駁瑞典人困境的誤解,「瑞典動物福利處專家說,瑪格麗特斯蒂恩。福利專家捍衛國家模式是可以理解的。瑞典農業生產者協會LRF,berg的意見是什麼?「在頭21年,我們減產了25%。berg說,我們沒有收到動物福利的額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