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開始分頭為美國海軍設計「殺人鯨」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XLUUV),以期方案勝出贏得最終的超級大訂單;10月底,美國海軍作戰司令部表示,美國海軍將依靠無人水下航行器(UUV)鞏固其水下作戰優勢。而早在數年前,就有消息爆出,俄羅斯已經研發出一款可攜帶核武器的無人潛艇。在海戰中,無人武器爭雄之勢愈演愈烈,而無人水下航行器又可謂是重中之重。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
小心這些神出鬼沒的「魚」——
海底作戰 「無人」爭鋒
■李大鵬

美國波音公司前期研製的「回聲旅行者」號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示意圖。製圖:梁 晨
水下奇兵
無人水下航行器應運而生
陽光無法穿透的深海,難以捉摸的水下暗流,千溝萬壑的海底地貌,變化多端的海洋水文氣象條件,繁忙的瀕海地區航線……嚴酷的環境給水下作業帶來了巨大挑戰。由此,一種擺脫人類生理局限、能在高威脅環境下執行高風險任務的機器人——無人水下航行器(UUV)應運而生。
無人水下航行器,簡言之就是無人駕駛、依靠遙控或自主控制的潛航器,又稱水下機器人,一般由動力系統、航行控制系統、遠程通信系統和任務模塊系統組成。
追溯歷史,上世紀60年代,世界上第一艘UUV在美國誕生,替代潛水員執行水下考古、打撈、探測等危險任務。美軍看到了UUV的可觀前景,將其由民用向軍用轉移,用它收集情報、跟蹤潛艇,甚至攜帶武器,發動水下攻擊。1995年8月,美國五角大樓海軍戰略司令部提出「先進水下無人艦隊」的戰略構想,順應這一趨勢,世界各主要海軍強國,相繼開發出類型多樣、用途廣泛的軍用UUV。它們的名字也相當有「海味」:「刀魚」「王魚」「劍魚」「烏賊」」海馬」「殺人鯨」等,美國海軍甚至把形似鯊魚的一種新型隱身無人水下航行器命名為「鬼泳者」,暱稱「安靜的小丑魚」。
UUV多數使用安靜的電池和推進電機作為動力,聲納反射信號很小,在嘈雜的海洋背景噪聲中,很容易隱去蹤跡,適合在高威脅環境下執行高風險任務,並可提高水下作戰的強度、節奏和效率。早在1996年,美國海軍就開始研發「曼塔」UUV。這是世界上首個戰鬥型UUV,呈扁平狀,長15米,水下續航力達8小時,搭載於核動力潛艇的舷外。在敵防區外隱蔽釋放後,「曼塔」可機動至敵方關鍵水道、港口和基地外等危險水域實施偵察,並視情使用輕型魚雷對敵方水面艦船和潛艇實施攻擊。「曼塔」還可與己方的母艇、水面艦艇或其他UUV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