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沒!無人水下航行器革命性改變水下戰爭形態

2020-11-23 中國軍網

9月底,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開始分頭為美國海軍設計「殺人鯨」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XLUUV),以期方案勝出贏得最終的超級大訂單;10月底,美國海軍作戰司令部表示,美國海軍將依靠無人水下航行器(UUV)鞏固其水下作戰優勢。而早在數年前,就有消息爆出,俄羅斯已經研發出一款可攜帶核武器的無人潛艇。在海戰中,無人武器爭雄之勢愈演愈烈,而無人水下航行器又可謂是重中之重。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

小心這些神出鬼沒的「魚」——

海底作戰 「無人」爭鋒

■李大鵬

美國波音公司前期研製的「回聲旅行者」號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示意圖。製圖:梁 晨

水下奇兵

無人水下航行器應運而生

陽光無法穿透的深海,難以捉摸的水下暗流,千溝萬壑的海底地貌,變化多端的海洋水文氣象條件,繁忙的瀕海地區航線……嚴酷的環境給水下作業帶來了巨大挑戰。由此,一種擺脫人類生理局限、能在高威脅環境下執行高風險任務的機器人——無人水下航行器(UUV)應運而生。

無人水下航行器,簡言之就是無人駕駛、依靠遙控或自主控制的潛航器,又稱水下機器人,一般由動力系統、航行控制系統、遠程通信系統和任務模塊系統組成。

追溯歷史,上世紀60年代,世界上第一艘UUV在美國誕生,替代潛水員執行水下考古、打撈、探測等危險任務。美軍看到了UUV的可觀前景,將其由民用向軍用轉移,用它收集情報、跟蹤潛艇,甚至攜帶武器,發動水下攻擊。1995年8月,美國五角大樓海軍戰略司令部提出「先進水下無人艦隊」的戰略構想,順應這一趨勢,世界各主要海軍強國,相繼開發出類型多樣、用途廣泛的軍用UUV。它們的名字也相當有「海味」:「刀魚」「王魚」「劍魚」「烏賊」」海馬」「殺人鯨」等,美國海軍甚至把形似鯊魚的一種新型隱身無人水下航行器命名為「鬼泳者」,暱稱「安靜的小丑魚」。

UUV多數使用安靜的電池和推進電機作為動力,聲納反射信號很小,在嘈雜的海洋背景噪聲中,很容易隱去蹤跡,適合在高威脅環境下執行高風險任務,並可提高水下作戰的強度、節奏和效率。早在1996年,美國海軍就開始研發「曼塔」UUV。這是世界上首個戰鬥型UUV,呈扁平狀,長15米,水下續航力達8小時,搭載於核動力潛艇的舷外。在敵防區外隱蔽釋放後,「曼塔」可機動至敵方關鍵水道、港口和基地外等危險水域實施偵察,並視情使用輕型魚雷對敵方水面艦船和潛艇實施攻擊。「曼塔」還可與己方的母艇、水面艦艇或其他UUV協同作戰。

相關焦點

  • 海上無人系統——水面/水下航行器:新能力和新任務
    雖然無人機在規模化迅猛增長,但水面/水下無人系統(UUS)還是在預算爭奪戰中毫無懸念地勝出。   美國軍方明確了水面/水下無人系統能夠發揮效力的諸多領域,確定了這兩種無人系統完成各種不同任務的常規要求及特殊要求,其中包括反潛戰、情報、監視和偵察(ISR)、電子戰、反水面戰、特種部隊支援等,當然還有反水雷、港口安全以及軍力保護。
  • 美開發出適合無人水下航行器的小型成像聲納系統
    這是一種用於水下導航、監視、目標跟蹤和執行其他水下成像任務的小型實時高解析度聲納成像系統。   新系統比該公司的P900系列聲納系統小30%,而特性和功能相同,尤其適用於無人水下航行器(UUV)。M系列成像聲納系統有45、90 和130度三種視角選擇,浮力接近中性,具有適用於遙控航行器(ROV )的內置負10度角功能。
  • 全球水下無人系統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
    近年來, 隨著各國對戰場低傷亡率的追求, UUS在海上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愈發顯著。相比水下有人系統, UUS能夠代替人執行「枯燥的、惡劣的和危險的」(dull, dirty, dangerous, 3D)任務, 具有機動性強、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高、無人員傷亡風險、製造和維護成本低等優點, 極大地擴展海軍的作戰能力, 被視為現代海軍的「力量倍增器」。
  • 科學家開發新系統 使用無人駕駛船發射自主水下航行器
    儘管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確實能使海洋數據的收集過程變得更加容易,但是發射東西仍然很麻煩。這就是科學家開發一種新系統的原因,該系統使用無人水面艇來部署自主水下航行器。通常,自動水下航行器是從一艘大型船隻發射的。
  • 新型鋁電池只「喝」海水,可使無人水下航行器續航能力增加10倍
    無人水下航行器(Unpiloted Underwater Vehicles, UUVs)是一種主要以水面艦船或潛艇為平臺,能長時間潛入水下航行,獨立完成特定任務的智能化裝置。UUVs上裝有各種傳感器、專用設備甚至武器,是現代海軍執行海事任務的必備利器,也是民間用於水下搜救、海底勘察的重要工具。
  • 如何高效實現水下航行器的無線充電?哈工大科研人員發布研究成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新能源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蔡春偉、武帥、張言語、劉金泉、楊世彥,在2020年第14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基於磁耦合諧振原理,設計一套基於弧形線圈和二次側控制的無線充電系統,對水下自主航行器無線充電技術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論文推薦 | 水下航行器阻力參數化分析與優化
    自主水下航行器導航技術[J] . 火力指揮與控制, 2004, 29(6): 11-16.[2] 崔維成, 馬嶺. 水下航行器設計中所要解決的水動力學問題[C]//第九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二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 成都: 中國力學學會, 2009: 9-29.[3] 漆小舟, 萬德成.
  • [圖]受到洞穴盲魚的啟發 南洋理工開發出了水下航行器的傳感系統
    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複製了洞穴盲魚的側線設計,並造出了一個人造系統,能夠讓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機器人)的導航更準確、更有效。 一條洞穴盲魚通常情況下,水下機器人使用相機、聲納和水下聲學定位系統。
  • 漁民撈到中國航行器?美媒又來挑事:幫助中國潛艇穿越南海印度洋
    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近期刊發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一位印度尼西亞漁民於2020年12月20日在南蘇拉威西省的塞拉亞群島附近捕獲一枚水下滑翔機。專家經過鑑定認為,該裝置可能由中國製造。
  • 據美媒報導,中國的「水下滑翔機」被他國漁民打撈
    12月2日,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媒體《戰爭地帶》網站的消息稱,印度尼西亞漁民在塞拉亞群島附近海域打撈到「可能是中國的水下航行器(UUV)」。《戰爭地帶》煞有介事地表示,中國UUV在東南亞一帶的活動「可能對中國的潛艇在下潛時穿越這些地區特別有用」。
  • 可上天入海的仿飛魚無人航行器
    仿生飛魚水下無人航行器可自主轉換於空中與水裡  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製出仿飛魚的水下無人航行器FlyingFish, 它能夠在天空和水下兩種界面進行暢遊。據雷鋒網了解,這項發明的靈感來源於飛魚,因其可暢遊水裡也能躍至海面飛行的特性,這款水下無人航行器的研製受到它的啟發。
  • 水下科技設備搜尋MH370
    澳大利亞啟用了「藍鰭金槍魚」自主水下航行器進行深海搜尋。   「藍鰭金槍魚」試水   隨著黑匣子電池電量耗盡,澳大利亞海軍「海洋之盾」號補給艦4月14日停止使用拖曳聲波定位儀搜尋,而改由「藍鰭金槍魚-21」自主水下航行器「接班」。   在水下聲波定位儀「司職」主要的水下搜索任務時,「藍鰭金槍魚」就備受關注,人們一面對其寄予厚望,一面質疑為何按兵不動,直至15日才首度試水?
  • 水下機器人的種類及國內現狀
    水下機器人是一種具有智能功能的水下潛器,國內外專家學者根據其智能化程度和使用需求,將水下機器人分為四類:即拖曳式水下機器人TUV (Towing UnderwaterVehicle)、遙控式水下機器人ROV(RemotelyOperated Vehilce)、無人無纜水下機器人UUV (Unmanned UnderwaterVehicle)和智能水下機器人AUV (Autonomous
  • 彗星300水下機器人可在300米深處作業,能夠應對強大的水流
    RTSYS是國防、商業和民用領域uuv(無人水下航行器)、auv(水下導航器)和水聲系統的領先開發商,它與無人系統技術公司(unmanned systems Technology,簡稱「UST」)合作,展示其在這一領域的專業知識。
  • 水下無人機怎麼供電?可以試試「吃」魚的糞便
    但是就像無人機一樣,水下機器人也面臨著電池續航時間有限的問題,而這也是這種技術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電池續航問題嚴重限制了水下機器人實現更多任務的可能性,特別是在長途行進的任務中,它們需要長時間保持在水下的狀態。
  • 深企吉影科技「照亮」水下世界
    論壇期間,作為本屆世界無人機大會合作單位暨贊助商,持續聚焦於水下空間領域的探索與開發、深耕水域無人系統領域的高成長企業吉影科技正式推出主打的明星潛控產品——水下智慧機器人和水中飛行器。吉影科技有關負責人表示,水域系統無人化是未來智能化發展必然的趨勢,水域無人系統代替水下的人工作業,不僅保障了人員的人身安全,還能大幅提高水下作業效率。
  • 軍校4年,我最難忘的是那臺「水下機器人」
    難忘那臺「水下機器人」■海軍工程大學學員 陳澤生 解放軍報作為一名軍校工科學員,從入學第一天起我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在大學期間「折騰」出點小產品、小設計,不僅過把動手癮,還能更好地理解生澀抽象的書本知識。
  • 這些水下機器人提供了一種從海洋中採集微生物的新方法
    隨著eddie逆時針旋轉,從深處吸取沉積物和營養物質,這些遠程水下自動駕駛車輛中的一個耐心地漂浮,收集柱內微生物生命的樣本,而另一個推動自己成圈,測試鹽度和溫度的水。在附近的船上,來自夏威夷大學的海洋學家保持標籤,並在必要時調整車輛的軌跡。
  • 海洋論壇▏海底觀測網非接觸式水下接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⒉非接觸信號傳輸設計自主水下航行器進入接駁站後,需要使用非接觸信號傳輸系統實現自主水下航行器與接駁站之間的通信,將自主水下航行器監測到的數據傳輸到接駁站,進而通過海底觀測網傳回岸基站;同時,岸基操作人員可以通過非接觸信號傳輸系統遠程修改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程序、設定新的作業任務。
  • 「海燕」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型無人無纜水下自主航行器,是水下觀測設備的運載器,可實現海洋環境、聲學等多要素觀測,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江蘇海洋大學測繪與海洋信息學院教授周立告訴記者,雖然水下滑翔機的航行速度較慢,但其製造成本和維護費用低、可重複使用、並可大量投放等特點,滿足了長時間、大範圍海洋科考探索的需要。